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本语言规划领域富有新意的教学研究参考书 丨《语言规划讲义》面世(下)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4-02-02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近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涛所著《语言规划讲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语言规划是一个问题驱动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旨在通过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影响语言的演进,调节人、语言、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本书内容广泛,强调探寻人为干预对语言演化和语文现代化的重要性,所讨论的问题涉及个人、国家和超国家层面。讲义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有趣,极具现场感,适合对语言规划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有助于初学者快速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发展概况和理论框架,为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我们分上、下两期刊发本书前言,以飨学林。

【往期可戳☞一本语言规划领域富有新意的教学研究参考书 丨《语言规划讲义》面世(上)




写在前面的话     

一、做学术最好能有个框架

语言规划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差不多也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尽管语言规划面对的问题很复杂,既涉及一般语言学熟悉的对普遍性规律的探求,也包括很多语言学家相对比较陌生的对语言人造性的研究,但在总结不同时空下语言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在半个多世纪里也提出了不少语言规划的分析模型。其中有一些模型经过时间检验,已经成为语言规划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常说,进入一个学科,就需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掌握它的基本方法和已有的理论架构。只有这样,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前进,否则就会永远停留在感悟与记事的阶段,不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常有人跟我说,语言学是文科,你老是拿些框框来套什么呢?为什么要把我们天马行空、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束缚到这些所谓理论的盒子里?但我一直认为,搞学术,特别是在以发现规律为目标的学科,最好能有个框架。为什么?首先,绝大多数学术研究的目的都是想发现一些普遍模式与原则,即使人文学科也不例外。荷兰学者任博德(Rens Bod)《人文学的历史》一书的中译本的副标题是“被遗忘的科学”,尽管这个副标题原本是荷兰版中的正标题(De Vergeten Wetenschappen: Een Geschiedenis van de Humaniora),但也可以说明人文学科与科学的区别可能只是研究对象的不同,目的都是对“模式与规律的探求”,这也正好是他那本书英文版的副标题(The Search for Principles and Patterns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如果我们认可这一点,理论框架则有助于我们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与模式,语言规划作为一门学科也概莫能外。

当然,没有哪个框架是完美的。比如一个语言规划的分析框架有5个维度。如果我们分析100个语言规划和政策的案例,都按照这5点来,会怎么样?有时候,这5点可能不够,需要6点或者7点,或者只需要3点或者4点。框架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如果不够,我们可以扩充这个框架。在扩充的时候,从5点发展到7点,增加的这两点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在另外一个地方是不是又能发现包括这两点在内的案例?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框架,所有的比较研究或者发现普遍性规律的研究都很难进行。尽管这些框架可能不那么好用,不那么完善,但有了这样的一个框架,我们可以对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社会的语言规划行为进行比较。而通过这种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人有意识干预他人语言行为的规律与模式。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即使在语言规划这样看似不需要理论的学科,也应重视理论架构的主要原因。


二、本书成书过程及特点

综合以上这些看起来有些凌乱的话语,可以提取出语言规划学科的一些关键词:语言、规划、政策、人造性、语言规律、助推、服务、工具、社会、国家、有意识、理论架构、系统、问题、模式、高效、干预、人驱、学科建设、语言学。

带着这些关键词,我十几年前在中国传媒大学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语言规划”课程,调到浙江大学后,尽管大的研究方向有了调整,我也没有中断这门课程的开设。这门课的效果也还不错,很多同学的课程论文,最后都发表在国内外的专业刊物上。从五年前开始,我有意识给这门课都录了音。2020年春季,由于疫情,学生不能返校,八次课都是通过线上讲的,这样就有了这门课的完整音视频。从前面我对语言规划的理解,大家不难看出,这门课跟已有的语言规划论著和其他学校开设的课程相比,还是有一些特点的。这些年来,不少同事与学生都建议我将这门课整理成书,以便让更多人了解语言规划这门对于人类社会极有意义的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考虑到自己快要退休了,这次下定决心开始整理,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本讲义。

讲义书稿的整理过程具体如下:张慧玉教授带着几个研究生,先根据2020年授课的录音、视频以及相应的机器转写文本,整理出来每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前几年的讲课录音进行增补和修改。在此基础上,我自己又逐字逐句对整个讲义做了修改,之后交给王亚蓝博士进行细致的检查与修改。最后,又回到张慧玉手里,进行各种核查。最终,再由我定稿并交出版社。前前后后,每一章内容都至少有10人次参与了整理、修改、检查与审读。

需要说明的是,这门课尽管讲了十多年,但除了一些提纲性的PPT,基本上是没有书面讲稿的。每次授课,都是我根据PPT上的提示随堂发挥。为了保持课程与时俱进的特质,每一年的PPT都会增加一些新内容。由于语言规划课内容的特点,这门课主要靠自然语言讲述,不像我讲的“计算语言学”和“计量语言学”等课程,很难借助公式或句子分析等手段,所以,根据课堂讲述记录整理出来的讲义,其语言具有明显的口语特征。但机器转写出来的文字版本已经把明显的口语词都过滤掉了,因此这部书稿的口语特征更多的是体现在其他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授课人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言语风格,当然也会带有一些授课场景下的普遍特点。我们在整理的时候,尽可能保留了这种风格,目的是想为读者构拟一种身临课堂的体验,但这样做也会带来别的问题,比如,学术语言与口语的混杂,内容与逻辑的跳跃,为了强调的刻意重复,各章节参差不齐的篇幅等。在大学上过课的人都知道,了解一个学科,学好一门课,只凭老师在课上讲是不够的,还需要系统研习其他参考书。老师在课上不可能照本宣科,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讲两句话就插一个文献,只能点到为止,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意思。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请王亚蓝博士整理了一个语言规划基本文献的目录附在书后,供大家进一步阅读学习时参考。在书后专门附这样一个文献目录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减少正文的文献标引,尽可能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课堂气氛。当然,大学课堂里面讲的东西,有不少是教师自己的一些感悟、思考与体会,不一定都是共识,这本书既然是根据授课记录整理出来的,难免也会或多或少带有这样的特点。除此之外,像语言规划这样的话语密集型课程,在课堂上不可能老是讲概念、讲理论,还需要插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奇闻轶事来调节气氛,我们在整理时也有意识地保留了一些这方面的内容。这些乍一看似乎随口说来的故事里面,也许暗含了值得语言规划研究者进一步关注的东西。搞不好,大家看完这本书后,能记住的也就这几个小故事。

啰嗦了这么多,是想说这本名为讲义的书,实际上就是记录了我过去十多年来开设的语言规划课的主要内容,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尽管书里面提到不少其他语言规划论著中没有或很少提及的人和事,尽管有些内容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确和全面,但我想语言规划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弱化或忽视语言本身的地位,不能在这门学科中将语言学家边缘化,更不能忘记这个学科的根本是问题驱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讲义还是有存在价值的。


三、致谢

我接触这个学科已35年了,这期间,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帮助过我,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想如果他们从这个或另一个世界偶然看到这本书,也会感到欣慰的。因为他们多年前的播种终于开花结果了,尽管这果子也许与他们预想的可能不一样。

最后,我要感谢张慧玉教授和研究生柯瑶、石亚瑀、卜小珂、戴颖、邵钰岚、安雨晨等同学,是她们开启了这本书的整理,否则,这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整理好。我也要感谢王亚蓝博士,他是我指导过的几十个博士生里面唯一一位研究语言规划的学生,他不仅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把书稿捋了几遍,而且还编写了书末的“语言规划基本文献选目”。当然,由于书中涉及的内容繁杂,即使我们再认真,也难免会有不少由于我本人的能力有限而造成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不当之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感谢商务印书馆前任总编周洪波先生,他的鼓励与支持使我有信心完成这部书稿并将它交给商务出版。也要感谢余桂林副总编、朱俊玄先生和本书的责编金艳艳女士,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这本书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与大家见面。

 

我们正处于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上一次的百年变局,是中国人的觉醒年代,这次的百年大变局,是中国人的腾飞时代。一百年前,觉醒年代,有意识的语言觉醒曾经起过重要作用。腾飞时代,人类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语言,如何与时俱进,直面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语言超级多样性引发的种种问题;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语言助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早日实现,是摆在语言学家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让我们为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一起努力吧!


刘海涛

2022年2月22日

(注: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图书信息

《语言规划讲义》

刘海涛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作者在高校开设、讲授语言规划课程已有十多年,本书以过去五年间(2017—2021)的课程讲授录音为基础,讨论了语言规划及相关领域的历史、理论和发展。全书按照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分为八讲:前三讲旨在介绍语言规划学科的基础知识,梳理、分析语言规划的典型案例、定义变迁及历史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以鸟瞰视角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语言规划学科的概貌;第四至第六讲以理论为导向,重点关注语言规划研究的经典理论框架,介绍了陶里、豪根、库珀、巴尔道夫等人提出的相关理论,并探讨如何运用上述理论开展具体分析,突出理论构建及其应用在语言规划研究中的作用;第七讲主要讨论与语言规划密切相关的国际语学(即,国际语言交流的优化或超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并以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全功能型计划语言(世界语)为例探讨计划语言的社会化问题,进而阐明计划语言对语言规划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八讲的主题是中国的语言规划实践,尤其是自晚清以来中国近现代的语言规划活动,从历时角度回溯百年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国家共同语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刘海涛,国际世界语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两次获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国内外多种语言学出版物的编委会成员。连续九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用多种语言发表过涉及数十种人类语言的成果300余篇(部),12项成果获教育部或省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相关图书信息

《语言规划研究》(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陈章太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是陈章太先生多年研究语言规划的经典作品,包括语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政策研究、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等。书中指出语言规划的内容包括语言地位规划和语言本体规划两大部分。语言规划的对象是社会语言问题,包括语言地位、语言关系、语言规范等,主要是克服社会交际的语言障碍,创造或改善语言使用的条件与环境。语言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语言在国家、社会中的地位,协调语言关系,保障人民群众的语言权利,强化人们的语言规范意识,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语言声望,增强语言活力,充分发挥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促使语言及语言生活持续、健康地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活动预告丨商务印书馆2023读者开放日,欢迎您来

新书丨《修辞感觉》面世

新书 丨《纳兰性德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面世

王广杰丨天降大任 弘毅致远——读《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

程祥徽先生千古!

新书 丨《词语法导论》(应用语言学译丛)面世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本语言规划领域富有新意的教学研究参考书 丨《语言规划讲义》面世(下)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