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思维】如何巧用思维型教学六环节进行语文教学
最近工作圈子里流行这样一个问题:你小学背的课文能够再背一遍吗?
我苦思冥想半天,摇摇脑袋说记不得了!
知识是会遗忘的,特别是死记硬背来的东西更容易忘。
那么,我们的教育到底留下的是什么?
如果是两年前,我会回答:留下了我所认识的字、留下了我的计算能力。
但现在我会说:留下的是思维方式。
学思维活动课程让培养创新有了抓手
让我思想发生转变的关键是2017年秋天接触的《学思维活动课程》,刚看到教材,我感觉教材里的每节课都是图画和简短的几行字,那到底教什么呢?
《学思维活动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优缺点大轰炸》一课改变了我的看法。《学思维活动课程》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活动”两个字。
《优缺点大轰炸》这一课共有四个大的活动环节:
1、活动导入;
2、活动过程;
3、活动心得;
4、活动拓展。
活动导入部分给出了黄帽子和黑帽子这一对神奇的帽子,带上黄帽子能看到优点,带上黑帽子能看到缺点。
这两顶帽子来自于一个创新思维的工具“六顶思考帽”。虽然只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但是这个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活动过程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针对喜欢的动物小狗和小兔子,带上黄帽子和黑帽子分别说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第二个环节是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看似两个简单的过程,却把学生的思维从认识动物的方法迁移到了观察自我、认识自我上。接下来是活动心得,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学会了观察自己了吗?快来分享你的感受吧!”
前边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先看优点,再看缺点。
第二句是讲收获,是对这节课所学内容的复盘。
最后活动拓展部分,我向孩子提问:如果把“黄帽子”“黑帽子”给家里的宠物带上,它会怎么评价自己呢?
这个活动是在引导孩子把之前学到的认识事物的方法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认识身边的动物。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时常聚焦在教师如何教上,而《学思维活动课程》是以学的角度设计的学生参与的活动。
这在角色分配上已经很清晰地分出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主导。
深入备课和上课之后,我认识到《学思维活动课程》的设计是在让孩子学思维、用思维,本节课渗透的是全面认识事物的思想,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不足。
如果继续用“六顶思考帽”的原理面对不同事物不断训练,就是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来自于哪里?来自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深刻、全面的认识,知道优点可以继续发扬,了解缺点可以思考改进,改进中就有了创新、有了创造。
所以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事物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思维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让我想到了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句话: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多年来,新教改的理念学习、课堂实践,使我对这三种学习方式了然于心,自主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己学习的时间,合作就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探究就是探讨问题。
而在接触了《学思维活动课程》之后,我对此进行了再思考。
自主是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的时间、自主的思考、自主的探索,合作是思维的碰撞,探究是对问题深刻的再思考。
三种学习方式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连贯的,自主是独立的思考,合作是思维的联合,探究是思维的深入,是个人、团队共同创造奇迹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维型教学
我开始反思我的语文教学,以往虽然我很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但有些方法可能是不科学的,比如我经常将学生读课题质疑的方法引入新课,但是在学习中往往把孩子们开始提出的问题都抛在一边,重设问题,缺乏了思维训练的持续性。
经过多次参与思维型教学的学习、培训,我现在开始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孩子质疑、解疑、审辩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学习《蜘蛛开店》一课,我先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蜘蛛三次开店失败的原因,一步步分析到最后孩子们发现,导致失败的最关键问题是三次招牌中广告语的问题,于是思考如何帮蜘蛛能开店成功的问题,改写了广告语,为续编故事做了创造性的铺垫。
这样的设计已不是仅仅浮于表面描述蜘蛛第四次开店失败的单一思路了。
为了让教学活动环环相扣,突出思维型教学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我尝试把胡卫平教授倡导的思维型教学六个基本环节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总结出各个环节操作的方法。
1、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应围绕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比如在上《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我从谈话导入,问孩子们:春天在你的心里是什么样子的?唤醒已有记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象的耳朵》一课就用一头大象的照片展现在孩子的面前就足以引发学习的愿望了。
2、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方式有两种: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
我认为应该注意一定要以学生质疑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思维达不到的问题上老师才提出疑问,应侧重提问方法的教学。
会质疑才会有创新意识,所以问题意识应该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的重要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主要操作方法有三种:读课题质疑、读词质疑和读文质疑。
1、读课题质疑
在引入课题后,我让学生读题发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比如:《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孩子们提出了“谁在野外迷了路?迷路了怎么办?最后找到路了吗?……”等问题。
2、读词质疑
字词学习时、理解词语时让孩子读词语说一说哪个词不理解,目的是读懂课文的,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
3、读文质疑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写法、用词不懂地方提出的疑问。
比如学习《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有孩子提出:“为什么树冠稠密的一边是南,稀疏的一边是北?”
学习《我不能失信》一课,写守信为什么还写练琴?
学习《火烧云》一课时让学生辨析“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
可见,学会提问是深入读文的必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3、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是提出问题的以后给足学生时间,自主阅读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
它重在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索、辨析写法与表达效果的关系、感悟词句语言运用的精妙。
比如学习《大象的耳朵》,在提出主问题“画出文中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之后,我让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揣测大象想法的改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面对问题时知道如何读、如何思考。
4、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应该是建立在两个层面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方式有:
1、小组合作。比如《狐假虎威》排练课本剧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能化整为零,给每个孩子参与的机会扮演角色,在组长的组织下分配角色、排演,(小组合作用到极致就是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在小组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全班交流。继续以《狐假虎威》表演课本剧环节为例,选出一组表演,其他所有同学当裁判,对表演做评价,表演团队听取建议后再次表演。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表演、观察、交流、倾听等能力。
5、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结反思,对课文内容、结构、写法、学法的回顾,是扩充认知和提升能力的加强环节,是感情的升华阶段。
比如《祖先的摇篮》一课的总结反思环节,我借用前边梳理出的结构图回顾了全诗的内容,再次感受森林孕育了人类延续至今的过程。
学法目标方面,我设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结构图,初步知道如何写出课文结构图。在前边学习过程是逐段阅读概括每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再质疑观察,各段之间关系,梳理出结构图。
通过逐段阅读概括内容,再找各段联系,分出层次,学生就可以写出结构图。
6、应用迁移
学以致用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有法可依才可以形成能力。
学习金字塔表明,“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属于高效的学习方式。
还以《祖先的摇篮》为例,在总结反思之后,我出示了前边《语文园地七》中“我爱阅读”的《月亮姑娘做衣裳》一文。让孩子们把自己刚才总结出的办法小组合作试着做出此文的结构图。做到了及时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更加明确了语文课堂也需要系统的、深入的思维训练,缺乏了学生思维火花跳跃的课堂将是低效和毫无生气的。思维型教学改变了我的教学思想、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引导了我的课堂行为。建议老师们都能参与到研究课堂中如何训练思维的活动中来,为孩子们创设真正的开放的、有活力的课堂,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思维基础。
文/ 河南省濮阳县第五实验小学 戴瑞珍
第二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预报名入口,请扫下方二维码:
相关推荐
来稿精选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思维课程让我走出困惑
精选原创
独家 | 胡卫平——要培养孩子的各项核心素养,先决条件是培养孩子的思维
独家 |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寻道】以思维为“核心动力”,这所学校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独家 |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学思维”开学第一课来了!看看这些“玩”high了的课堂都是什么?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联系我们:135219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