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维方法 | 拥有了这种思维,才能更好地回答“我是谁?”

张蕾 思维智汇 2023-03-17


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


万事万物既构成了一个整体,又有着各自的特征与属性,我们看待任何一样事物,既要整体地概括,又需要局部地去分析,如此才能系统性地了解事物,解决问题。而这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就是分析综合这一种思维方法。      


那么,分析综合这种思维对我们的教育和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本文为“思维方法”系列文章第六篇。

“我是谁?”这是人类哲学史上最著名的究竟之问。其实,不仅仅是“我是谁”这个问题,万事万物,分别是谁,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通过科学发现、分析、推理来认识的。而要回到这千千万万的“我是谁”,我们就必须具备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分析综合。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很多,总体感受都是“美”,而进一步要说出“美在哪里”,就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了,只是笼统而感性地说“美得如诗如画”。而要说清这“美”,我们可以用“分析综合”这更客观、更具逻辑的方式来讲。

我们再次进入《苏州园林》,看看叶圣陶先生是如何用好了“分析综合”的方法。

1
综合(总体印象)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
分析(化整为零)

1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2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3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4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3
综合(合零为整)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其实,分析和综合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叶圣陶先生从“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方面来描述这形态万千的上百个苏州园林,其本身就是“综合”,可以说,这是从4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美”的第一层次的综合;而“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第二层次的综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是对苏州园林地位的更高层次的综合。每一个层次的综合,都全面地覆盖了所分析的内容,保持了思想上的一致性,同时又都具有概括性。
 
那么,体会了“教科书”级别的“分析综合”思维方法的使用案例后,我们正式进入“分析综合”这个思维方法。
 

分析综合方法是什么?


1

分析法


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离出来,同时还要揭示存在于整体之中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出事物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

2

综合法


在头脑中把一个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属性(个别特征)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综合绝对不是分析过程的简单逆向回复,而是在认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回复,是事物复杂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体。因而综合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更能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普遍规律。

3

分析法与综合方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是因为分析总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化整为零,由未知追溯已知;而综合则是把部分联合为整体,化零为整,从全局上把握事物的整体,由已知引导未知。分析是为了综合,这样分析才会更有意义。综合中含有分析,专业综合才更加完美。任何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既需要分析又离不开综合。

4

分析法与综合法协调运用


在任何思维过程中,都包括这三个环节:最初的综合(分析是从整体开始的)——分析(对整体的部分、方面和特征的分解)——再次的综合(对整体形成更深入、充分的认识)。

如果保持这三个环节相互协调一致地进行,就能使思维过程进行得顺利,就能使揭示事物和事物间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的任务得到解决。使人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建构整体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系统而又完整的认知架构。如果这三个环节之间脱节或分裂,思维过程就难以进行,提出的任务难以解决,就不能获得系统而又完整的知识结构。
 

分析综合在学科中的运用


分析综合在我们各项学科中有广泛的运用。

例如,在讲解一篇文章时,先把文章的主题意思和内容层次结构及总体概貌告诉学生(最初综合);然后,教师讲述各段、各句的意思,即内容的构成层次,部分和方面及知识要点(分析);再指出各段落的联系,文章的主要思想和精神实质,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以及文章内容的逻辑系统性和整体知识结构(再次的综合)。
 
例如: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等组成部分;把花分为色、香、味等不同特征或属性。植物学家只有确认了某种植物的花与果实,才能从“再次综合”的角度,将其归类。
 
擅长“分析综合”的,绝不仅仅是语文、科学老师,其实把“分析综合”用得“出神入化”的是:可爱又可恨的“体育老师”!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学“广播体操”的流程吧?

首先,英姿飒爽的体育委员分节示范完整的广播体操。这是第一次综合。

其次,分别学习每节体操,不是还有“正面”、“侧面”、“背面”等不同方向的示范,期间还不断地将学会的前几节连起来做一遍。这是不同方面的分析(其中也有综合)。

最后,终于学完了,还要配乐连起来做几遍。这是再次的综合。

当然,全校的“广播体操比赛”,这又是在校级层面的综合(可能也是全校的一次分析),然后,代表学校参加区级比赛(这次综合的升级)。
 
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不仅是各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科学发现中常用的方法。可以说,这是认识事物(某个/某类)并将之与异类事物区分开来的重要思维方法。

比如,发现确认一个新物种,你要分析它的哪些方面呢?

更重要的是,还要对比相似物种,确认其归属科目,有必要的进行DNA分析……根据《生物学前沿》报道,科学家发现一个新物种,从第一次样本采集到正式命名发表,平均需要21年时间。这整个过程,都交替着各种分析与综合。

而这样的分析综合过程,近在眼前的例子,也举不胜举。医生看病,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过程:

首先,病人初步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症状,这是______过程?

医生不会马上给你确诊:这是什么病。接下来的流程,大家都很熟悉:查血、化验、X光……这是______过程?最后,把这些报告单一起呈交给医生,他通过“再次综合”:做出判断,开出药方。
当然,这样的综合-分析-综合,虽然走了标准流程,也不能保证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这和病症(事物)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有关系。
 
分析综合的方法,运用到各个领域,产生各种专业的分析方法,姑且不论各种专业的数据分析方法,其与各个学科结合都产生了专门的分析方法,如:数学的各种数量分析法与建模,历史的分析方法,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等,还有生活中都可以用的各种方法模型,如:

那么,对教学来说,我们不能满足于仅仅告诉孩子这些现成的分析模型,让他们了解会用,而应该从“分析综合”更为基础的要素,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孩子掌握这样的思维方法,这才能让他们能应对以后更为复杂、新异的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做出正确的判断。
 

学思维中“分析综合”的案例


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运用之广,对于认识事物、学会学习如此重要。《“学思维”活动课程》对此进行了螺旋式上升的系统训练。

分析综合的方法虽然是抽象的思维方法,但是,只要有科学的设计,即便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能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如:《“学思维”活动课程》一年级下册课例活动7《谁来做主》。

本篇课例通过1个核心问题,分解成5个层级问题

核心问题:三个好朋友,应该有谁来做主?

层级问题:

1、这三个同学的信息,你全部了解了吗?

2、这三个同学都想“做主”,他们各自的依据(标准)是什么?3、按不同的标准,对这三个同学进行排序,怎么排?4、遇到不同的事情,到底该“谁来做主”?5、你的家里,哪些事情分别由谁来做主?

孩子们经过对“三个好朋友,应该有谁来做主?”问题的分析和综合,就能理解:“人”这个整体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表现(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需要分析)构成的,当我们遇到不同的事情(在不同情境下)时,应该分析其优劣势,选择听取不同人的建议。

 

培养“分析综合”能力的三条注意事项


那么,我们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要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所要分析的事物。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事物内部所隐含的各种属性的剖析过程。如果对这些属性不理解,便无从对这些属性作出分析。所以,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或亲身去作细致的观察和了解。

第二,要教学生从需要出发,善于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同样是阅读,精读、泛读、比较阅读,其花的时间不同,需要了解的内容不同,分析的深度不同、关注的方面不同。

第三,要教学生注意综合的全面性、同一性和概括性。即所综合的内容要覆盖到所分析的内容,并与之保持一致性,还应使所综合的内容是对所分析内容的高度凝聚。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怎么培养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呢?

只需要:你别总把孩子当“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学会说“三句话”就可以!

第一句话:这个问题(现象),你怎么看?


第二句话:你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的?


第三句话:这个问题(现象)你觉得还可以考虑哪些?根据这些,你会调整你的判断吗?


人类的思维活动总是循着“综合一分析一再综合”的道路而不断前进的,而在这个越发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社会,在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自己具有并同时培养孩子具有高度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张蕾 

《“学思维”活动课程》副主编,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思维型教学基地教学总监、学优双创教育研究院STEAM+教学专家。2017年被授予全国第二届“课改优秀校长”。


独家 | 林崇德: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

独家 | 胡卫平——要培养孩子的各项核心素养,先决条件是培养孩子的思维

独家 |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独家|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将哲学思维渗透到数学教育中

【寻道】以思维为“核心动力”,这所学校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独家 |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国际数学大赛集体失利,只是因为我们缺了这样一种教育

改变我们的下一代,从思维教育开始

“学思维”开学第一课来了!看看这些“玩”high了的课堂都是什么?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联系我们:13521950921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