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概念和情境为切入点,她将打造“学习型”课堂变为可能

黄新丽 思维智汇 2023-03-17





王乃林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扎根一线教学土壤已近三十年。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她也迷茫过—如何适应当下教育改革?什么才是教学中最该关注的问题?

思维型教学对王乃林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让她意识到教学中最该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思维方法。


为了解决该问题,她以概念教学变革传统语文课堂,让情感互动深入课堂环节,把思维型教学理论运用于课堂实践当中,真正实现了“以思维之法,明概念之质,增学习之效”。




本文为“寻道思维型教学之教师篇”系列报道第23篇。

本文共3500字,仔细阅读需9分钟



“王老师教学风格严谨又不失幽默,生动形象、条理清晰地讲解让学生受益匪浅,所带班级高考成绩优异,是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这是学生眼中的王乃林。

入职多年,王乃林不仅得到学生的爱戴,也获得过诸多荣誉:呼和浩特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呼和浩特市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内蒙古自治区中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篇教学论文获得自治区一等奖等。


王乃林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靠经验去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对高中生的要求,一味地让学生去刷题也只会把他们带进学习的死胡同中。


201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引入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的思维型教学团队,推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在接触思维型教学后,她豁然开朗—教学中最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思维方法,学会自己去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转变观念,以概念教学变革语文课堂


“语文不需要下功夫,学不学都差不多”,在王乃林看来,这是目前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误解。其实,语文有着严谨的知识和逻辑,学好语文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


概念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明确语文课程知识体系的逻辑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达成认知的建构,发展思维品质。因此,她选择以概念教学为切入点,寻找破题之路。

 

对不少教师来说,概念教学存在着难点—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看似明白了概念,但当他自己面对问题时,要么思考毫无逻辑,要么干脆束手无策。


王乃林认为,这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出现了问题:“很多老师尚未意识到思维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自己讲得有意思,自己的教学就是成功的,而忽略了学生自己是否能真正领悟。此外,一些语文老师把注意力放在文本所承载的文学意义上,而忽略了它工具性的一面。


想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光靠他人的经验,而是要自己总结归纳。认为,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藏在一堂堂课中,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归纳,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再结合思维型教学的相关理论,就能发现问题症结,教学观念也就此发生转变。



概念是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或者本质特征在大脑中的反映,其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在一次思维型教学培训会上,胡卫平教授指出,中学生概念的心理过程可分为:
感知活动、思维加工、理解应用、形成结构。


而概念教学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感知事物,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概念。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明确内涵,理解外延。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应用迁移,形成结构。


王乃林的教学思路亦是如此:基于思维型教学,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进行感知,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了解概念的内涵、形成对概念的描述。


▲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

形成认知


比如,讲到“插叙”的概念时,王乃林先为学生提供了几篇具有共性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故乡》中“我”与闰土交往的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与李小二相识的一段等等。


在她看来,一些学生可能很快就能发现这些文章都有“插入叙述”这一特点,因此要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考,对概念有更深的认识。


比如提问“怎么能看出他们是插入叙述?”,学生思考后就会发现“文章是有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的”,再分别去探究插入部分与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的关系。

至此,也就对“插叙”这一概念有了基础认知。如果学生不能用精准简洁的语言来叙述概念,王乃林会继续引导他们思考。

▲鲁迅《祝福》

2

举一反三


学完插叙的概念后,王乃林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区分插叙与补叙、倒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比如选取《项链》中,结尾交代项链是假的这部分;《祝福》中在序幕之后先写祥林嫂在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会明白插叙与主要情节”相关”而非“必要”这一特点,并且充分体会叙述方式的变化给文章带来的效果以及增添的魅力。“

在学生进行比较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的方法,也就是从哪些角度来进行比较,
不仅要从知识概念上更准确地理解,更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她说道。




3

应用迁移


学生光了解理论还不够,还要运用到实际中。王乃林让学生把以前写过的文章用不同的叙述方式来表述,感受其中带来的效果差异;

或者
用不同的叙述顺序来叙述生活中的一段经历,让大家听后就内容、效果等谈自己的意见。

在这一过程之后,学生才能理解这些叙述技巧与文本阅读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学会如何把这些概念纳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结构中。


从提出问题到举一反三,再到应用迁移,王乃林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思维方法。

 


情境创设,让情感互动深入课堂


思维型教学理论强调自主建构,注重课堂中的情感互动,指出情感互动是课堂互动的基础。王乃林认为,情感在语文中课堂中起着激发学生求学的欲望,驱动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作用,同时,只有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才能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储备,“它是思考的前提,是培养思维的基础。”


而情境创设是思维型教学的第一要素,通过良好的情境创设,引入问题,才能激发孩子主动思考,最终串联起思维型教学的整个过程。情感互动之于情境创设,密不可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例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中,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王乃林发现学生们对表演课很感兴趣,便让他们自导自演,要求通过语言、动作、神情来表现人物性格。


学生们为了能够表演到位,主动去查找资料,设计动作,尽全力去挖掘文本内容。由于是分组完成剧本,学生们可以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也为进一步的思考做了铺垫。


王乃林的目光也一直追随着学生—在他们身边跟他们感同身受着再创作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同时为下一步教学重点做准备。


经验情境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创设情境,也是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便能够相应地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能够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韩愈《祭十二郎文

王乃林在讲授《祭十二郎文》一课时,让学生回忆初高中时学过的《马说》和《师说》,然后谈谈他们对韩愈的印象,大多数学生会觉得他是严谨、理性,甚至有点不苟言笑。


之后,她选择了此文中最后一段让学生们反复朗读,感觉文字中的情绪,他们由此产生了新的观感,同时也多了一份想要了解韩愈另一面的兴趣。

知识之于情境,犹如盐之于汤。单纯地学习知识很难,但如果教师将知识蕴含在情境之中,学生的学习就会相对容易发生。王乃林让学生在情境中寻找答案,在情境中加深情感互动,在情境中爱上语文。

 


“三载春秋,愿我成为你的良师,愿你成为我的益友”是王乃林予以学生及自己的期盼。“以思维之法,明概念之质,增学习之效”是她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思考、爱上学习,王乃林还在不断前行。

版权说明
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林崇德: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

胡卫平——为素养而教,我们需要思维型教学

胡卫平——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将哲学思维渗透到数学教育中

改变我们的下一代,从思维教育开始

以思维为“核心动力”,这所学校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思行合一”:这样提升专业能力才是当下教师所亟需的

“学思维”开学第一课来了!看看这些“玩”high了的课堂都是什么?

长按二维码,联系我们

电话:13521950921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