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饶毅 | 摒弃太监化,乃是强国之必需

饶毅 少数派文选 2022-10-26



摒弃太监化,乃是强国之必需
文:饶毅  编:先知书店


虽然我国百年前已结束沿用时间和规模领先世界的太监体系,但作为文化习俗、个人行为的太监化倾向尚未绝迹。

由于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并未被广泛认识到,反而不时被“发扬光大”,因此太监化问题应该提出来反思。太监化现象太需要批判,因为:

在有些时候、有些范围,太监化过度显现,可以毒害社会的健康,阻碍国家的发展;太监化的人和行为越多,国家发展就越希望渺茫。

什么是“太监化”?

没有人格、不负责任地讨好强权,没有是非、不择手段捞取利益,没有理想、不利国家而寄生于社会,皆是文化习俗行为的太监化。

太监化的人格没有理想,获得生活资料苟延残喘就是其生命的意义,无异于宠物;太监化的行为没有是非,只有利益之争,无异于野生动物。

历史上的太监无需负责,只要讨好强权,多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服务于权势,似情有可原;现实的太监化也不为公事、公众利益担责任,而自愿选择献媚于强权而牟私利,却难以谅解。

古时太监服务的对象单一,现代太监则顶礼膜拜所有可以一时提供利益者。


目前不少人被公认“成功”且必须“夹着尾巴做人”,其实就是太监化潜移默化的结果。不仅有人自豪“夹着尾巴”成功,而且有不少父母、老师还教育后代应该“夹着尾巴”,不知不觉成为培养太监化的后来人。

“夹着尾巴做人”就是不要有想法,宁可人云亦云;行为不要突出,宁可少做不做;做事不要做得太好,宁可不尽心尽力;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摆出“乞摇状”,以彰显无能而不会威胁他人,通过讨好人获得资源掌握者的接纳和支持。

有些人一时夹尾巴后,待有适当的职位时确实做事情,可以算是被动的太监化;但不少人夹着尾巴久而久之成习惯后,最后无论获得什么机遇、条件,都不能恢复正常做人的样子,一生将太监化进行到底,还因获得权钱而洋洋自得,不知自尊何物、羞耻何事。

太监化对社会有多方面的危害。

社会重大问题,本需多方面积极参与,提出多种方案,在争论和批评后提炼出试用部分,经过探索而推广。

太监化的做法实际上并不是帮上级的忙,只是给上级撑一时的面子,更不为国家长远着想,只顾监管、压制下级,只顾将责任都往上推,出了事情大家听之任之,多层面呈现外战外行、内战内行,长期内斗、热衷内斗。

在文学艺术方面,太监化的现象表现为:一些本来有才华的人变成了不仅自己不出产创造性的作品,还不准许其他人大胆探索;一些本无才华的人成为“艺术家的太上皇”。太监化的作风禁锢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导致艺术质量低下,产出让全国多数人不满的幼稚化娱乐。

太监化的问题在科技界算比较轻微,因为国家鼓励科技创新而未设限。但太监化仍以习气的方式,渗透进入科技界。一些研究者信仰“夹尾巴做人”,做研究也以看人眼色、拉关系为标准。

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如何在科学上有建树?“夹着尾巴”如何做创造性工作?

科学创新是每一代新人别出心裁、敢想敢干的结果,不是听从其他人指挥、顺从大家想法的产物。科学研究,要求在关键之处不能四平八稳,而需要力排众议,敢于坚持自己的探索,有自己的思想,走自己的路。


对多数杰出的科学家来说,在创造力高的时期,通常都不是表现出四平八稳,而是与众不同,不容易调和。如果大家都很快能认识和接受的新颖观点和做法,一般也就不是很有创造性。

在大量与众不同的想法中,多数可能并非很好,但要允许这些想法大量产生和探讨,才能发掘其中的少量真知灼见,让它们生根开花结果。

在不同做事方法中,也只有少数最终能够引领社会发展,但如果不能提出新做法(包括错误的做法),也就不可能探索出新的道路。

在太监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前,恐怕难以全民动脑筋发掘真知灼见、竞相努力做好事情,而且大家不负责任,也就难以使国家变成世界领先的国家。个人耻于太监化,社会摒弃太监化,国家警惕太监化,乃是强国之必需。


百年前五四运动时,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就被树为两面对抗落后文化的大旗,这本身就是对那个时代太监化的扬弃;百年之后,太监化依然严重,百年前的追求至今仍未真正实现。在某种意义上,如何理解民主与科学,事实上是关乎社会发展和文明秩序形成的关键。

民主无疑是太监化的反面,科学也不可能在太监化的人手中得到发展。晚清以来,中国不缺乏思想者,但再好的思想在实践层面总是变形走样。而民主和科学的问题,往往并不在于其本身。只有渴求真理、渴望自由的人,才能把真正理解科学的精神和民主的本质,才能在人类文明演变的历史中,理解其精神内核中的理性与自由。

正确认识民主与科学,不仅是对太监化的抵抗,更是对自身文明的塑造。重新审视对民主与科学的认知,正是这两大观念进入中国百年后,我们仍亟需补上的一堂现代文明必修课。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读懂民主与科学”书单,从入门到精深,全方位理解民主与科学:

这套书的作者都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由浅入深,既有从入门到进阶的通识著作,也有集可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的系统论著,同时涵盖学科史、思想史、制度史、社会史等多元视角。所选书籍中,不少都既立足于中国当下社会语境和切身问题,同时又具备全球视角和历史视野。

书单所选,几乎都是多次再版、经常断货的经典著作,集权威、思想、典藏于一身,堪称家庭图书馆里,培养民主素养和科学思维必不可少的一套书。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含独家书、签名书)。


▍延伸阅读

饶毅: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重返1787:民主的奇迹是怎样诞生的?

范式革命: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次伟大认知颠覆

瓦特与工业革命:技术不可能弯道超车

技术与国运:在19世纪中国为什么会堕入深渊?

吴国盛:混淆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对科学的最大误解

牛顿晚年沉迷“炼金术”?科学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科学思维的缺失

科学与宗教——不可能的对话

科学思维,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

百年迷思:民主与科学,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图说|爱因斯坦逝世67周年,天才科学家的另一面

对科学的三大误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