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到,概念被炒的火热的财商课其实有不少套路,甚至被质疑缺乏监管、乱象频频。
这些质疑不无道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财商教育机构乱象迭起,源于财商教育机构从成立之初到授课、经营的全流程都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始终处在监管的灰色地带。
存在监管灰色地带的财商机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机构成立阶段,财商教育机构的设立几乎“无门槛”。
据公开信息,财商教育行业“新玩家”的发起设立过程非常简单,换句话来说,“新玩家”只需要在当地市中心地段租一间设施豪华的办公室,再招募百余位擅长营销与在线社区运营的人员,向工商部门申请业务范畴涵盖教育咨询的企业,就能够以财商教育为名售卖课程,轻松“加入游戏场”。
机构成立的“无门槛”一定程度上也注定了部分财商教育机构的运营“无资质”。
在我国,财商教育机构并不具备从事投顾业务的资质。尽管以微淼商学院为代表的财商教育机构都在其官网宣称“不推荐理财产品,不卖保险”,但仍然有不少学员在“黑猫投诉”上提及有老师向学员推荐股票、基金。根据证监会《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无论是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或是基金投资顾问业务,都需要持牌经营,并接受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督。然而财商教育机构虽然在授课过程中也涉及挑选基金、股票技巧,甚至可能直接推荐产品,但却并不持牌。
相应地,涉及向学员荐股荐金的财商教育机构授课教师是否具有投顾资质也是个未知数。
既然存在较大的风险,财商教育机构为什么还会荐股荐基?部分财商教育机构的盈利模式为一次转化+二次变现。一次转化指的就是学员报名进阶课程及高阶课程获得的课程费,而二次变现指的是财商教育机构通过推荐学员股票开户、引导购买基金产品、保险产品等。在学员的投诉中可以发现,部分学员是在加入财商教育机构课程后才开通的股票账户,甚至有些情况下是老师指定开户公司,这就与财商教育机构的二次变现盈利模式息息相关,通过推荐学员开户获得证券平台返还的佣金。
除了“无门槛”“无资质”,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机构在课程设置、定价等方面仍然不规范。
首先,财商教育机构课程定价缺乏统一标准,进阶课程甚至高阶课程单科价格在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课程定价是基于什么指标、什么维度也并不明晰,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消费者难以依据价格判断课程质量。其次,财商教育机构课程内容缺乏考核,课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财商教育涉及个人财富、家庭财富,有时,课程内容的不准确就可能导致财富流失。
财商教育机构的“虚假宣传”也常常饱受诟病。机构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加入课程,就可能在广告宣传与营销时带有夸大成分。一方面,可能夸大课程收益,诸如“助你实现财富自由”“轻松躺着赚钱”等。另一方面,可能夸大授课教师资质,不少财商教育机构官网以知名金融机构高管、名校硕士作宣传,但学员接触到的授课教师未必是官网上展示的“大牛”,在boss直聘软件中搜索“财商讲师”后的结果显示,部分机构对讲师学历要求也并不高。
更值得关注的是,机构的信息系统安全、数据防护处在监管空白之中。由于涉及理财知识学习与“实操”,财商教育机构通常会在报名时对学员财务信息进行询问及登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一位微淼商学院的学员提到,在成绩构成中有一项财务自由计划书,需要学员填写自己有多少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工资收入,房产、汽车、股票、基金等项目对应的首付、原价值、现值以及信用卡、贷款数额等诸多信息。这些财务信息能不能得到妥善保存、会不会被泄露也成为许多学员的一大担忧。
监管与消费者警惕“双驱动”
但针对财商教育机构亟待解决的许多问题,监管措施或“即将到达战场”。
4月11日,相关部门已举行了研讨会,并就《理财在线培训服务规范》向社会征求意见。目前已完成意见收集,正在经相关部门审核。《规范》一经得到应用,财商教育服务行业的基本要求、营销活动、信息安全、课程设计、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都将被套上监管的枷锁。
但除了等待监管措施的强势登场,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更好的学习财商知识?
业内人士指出,首先,针对财商教育机构的宣传内容,投资者要进行辨别,尽量核实宣传内容真实性。在涉及提交个人财务信息、家庭财务信息时,投资者也需保持谨慎。
另外,面对财商教育机构晒出的投资收益、学员成绩时,应当保持理性。
有行业人士表示,财商教育和各种投资理财教育其实存在行业周期性,主要是财商教育与股市存在一定的周期关系,即在熊市到来时,财商教育机构难以通过市场的赚钱效应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而在牛市到来之时,市场整体呈现上涨,各种财商教育及投资理财教育借助所谓的“投资成果”吸引投资者关注,不少投资者就会“落入圈套”。
最后,消费者需要明白的是,财商教育并非仅仅是传授所谓的财富观念、“如何看懂财报”的金融技能和理财技巧,也绝非是一味的追求“财富自由”“一夜暴富”,更需要包括投资风险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因此,要知道,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报名前谨慎评估课程价值和自身需求,投资前谨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都是重要的“避雷”法则。
【相关阅读】财商教育零门槛? 相关机构打了哪些擦边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