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石立善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東方學者」特聘教授。文學博士(日本京都大學),《古典學集刊》創辦人暨主編。於2019 12月18日因病辭世,享年四十七歲。石教授生前一直擔任臺灣《華人文化研究》編委,多所建樹。本刊特于第七卷第二期安排《立誠積善——石立善教授追思專輯》,以致哀思。《日本汉學研究》公眾號現取得作者授權,特將各位師友悼文轉載于此,以示紀念!
堅強,是對一個人最好的懷念
——懷念最溫暖最可愛的石立善教授
普慶玲
2019年12月18日,是一個悲傷且冰冷的日子,最溫暖最可愛的石立善教授離開了我們。當日的長沙本就很冷,再加驚聞老師溘然病逝的噩耗,猶霹靂,更覺冷到骨髓,渾身抽搐,一個人待在辦公室哭了許久才踉蹌離開。直至此刻,我整個人還是懵懵的,仍然無法相信,也不敢去觸碰。稍微一觸,身心便在顫抖。對我而言,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太突然、太意外、太悲傷。人是如此渺小、如此脆弱,猙獰的病魔,為何要「搶走」我們最溫暖最可愛的石老師。有時候,你會發現身邊的人與事,一切都在「很普通、很平凡」地進行著,但這其中發生著什麼,我們完全不知不曉。是的,我們太習以為常、太不以為然了。以至於身邊這些可愛的人與事,竟因為我們的「忽略」而在悄然發生著改變;是的,我們應該接受「懲罰」,為我們的「忽略」付出慘重代價——自責、悔恨、痛苦、煎熬、悲傷等。但這些,根本無濟於事,已無法挽回。其實,只要稍稍留心,這些是不是就會變得更可愛、更溫暖呢?此刻,我們真得很無助很脆弱,無法去面對這一切。2017年11月24-26日,我有幸參加「第九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國學熱』與文化自信」,與石立善老師相識於美麗的廈門鷺島篔簹書院。當時石老師給我的第一感覺:高大帥氣、堅定自信、談吐自如、謙遜低調,渾身散發著儒者氣息,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我瞬間被震撼到:原來這就是所謂的真正的學者,是純粹的人師。儒雅敦厚、似蘭斯馨、如松之盛,令人由衷敬佩。是的,有時了解一個人,無需多言也無需多時。對方的一個眼神、一個簡單表情或一個不經意動作,足以令人折服。我想,這就是「大美而不言」吧!這就是真正的人師的力量,也是文化所滋養出的最好結果!乾淨,是一個人最好的氣質;簡約,卻不簡單。接下來,我們分別在幾次會議上相遇並進一步加深認識:2018年4月12日「嶽麓書院邀訪教授講座第20期」(嶽麓書院主辦,石立善老師主講《《論語》鄭康成注之特質》)、2018年5月18-19日「重構與創新:首屆全國」東南三賢「學術研討會」(上饒師範學院朱子學研究所主辦,石立善老師發言《朝鮮朱子學文本注釋之研究》)、2018年10月9-11日「石門逸邇閣第一屆民間信仰研討會」(逸邇閣書院主辦)、2018年10月13-14日「經學與義理:第六屆全國古典學年會」(嶽麓書院主辦,石立善老師在「分組討論」與「圓桌討論環節」分別發言《《說文》段注稱經改字考》、《略談古典文明的比較與挑戰》)、2018年11月23-25日「第十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新時代國學的傳承與發展」(篔簹書院主辦,石立善老師發言《二十一世紀中國的經學與國學》)。我們見面不多,掐指也數不到十次,但石老師給予我的關懷、鼓勵與支持是數不清的,我無以言表、更無以回報。在石老師面前,我就是一隻「小笨鳥」。因為老師的光芒很耀眼,氣場很強大,每一次與老師的交流讓我誠惶誠恐,但老師卻常常鼓勵我要繼續考博深造(他看了我的碩士論文《胡瑗的易學思想探析》覺得寫得很不錯);常常鼓勵我要珍惜和感恩現在所工作的「鳳凰網國學頻道」這個平臺,要不怕苦不怕累,遇事沉著冷靜,不言棄不放棄,這樣才會在未來路上走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好;常常叮囑我要好好愛惜身體,注意勞逸結合,身體是革命之本,要對自己好一些……太多太多了,這些已變成厚重的回憶,我不敢去想,因為一想到就忍不住要哭;我也不敢去揭,我要封存到溫暖的歲月長河之中,這些都是我的力量之源。石老師對我說「努力的人最美」,對我說「堅持就是勝利」,對我說「文化是一種滋養,是一種力量,珍惜現在所做的文化傳承與傳播工作」,對我說「珍惜擁有,學會感恩與謙卑」,石老師還說「工作是一場修行,是一種『意義』與『價值』的彰顯」,石老師還說「記得常常打電話給父母,常回家看看,百善孝為先,人品才是最高學歷」,石老師還說……這些,我將銘記於心並珍藏永遠,這是對我最好的鼓勵,也是我前行的不竭動力。唐代韓愈〈師說〉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與老師相識這兩年以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師為人與處事的高標準嚴要求、感受到老師「做人如水,做事如火」、感受到老師的人格魅力與文化擔當……「傳道授業解惑」被石老師詮釋得淋漓盡致。是的,我會時刻謹記石老師對我的諄諄教誨;孟子曾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一樂,我遇到了石老師,感恩老師給予我的所有幫助與指導。與石老師認識這兩年,我們亦師亦友,他經常幽默地說我是他的小朋友,說我很可愛很單純,也很努力很幸運。是的老師,我很幸運亦很幸福,遇到您這麼好的良師益友。但老師,我很難受很悲傷。您走了,永遠離開我們。您的音容笑貌,您的點點滴滴,一切一切,被無情的病痛吞噬。樹欲靜風不止,人欲見已不在。石老師,我真得不敢也無法面對您的「離去」,您始終與我們同在。此刻,一切言語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我會更堅強更努力,不辜負您的厚望。我知道,堅強是對您最好的懷念。老師,您太累、太痛了,應該好好休息一下,相信您會更「詩意的棲居」。老師,我們永遠愛您。
【歲月的剪影,是最溫暖的力量】
2017年11月24-26日參加「第九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國學熱』與文化自信」(普慶玲/攝)
2018年4月12日「嶽麓書院邀訪教授講座第20期」(石立善教授主講《論語》鄭康成注之特質)
2018年5月18-19日參加「重構與創新:首屆全國『東南三賢』學術研討會」
2018年10月9-11日參加「石門逸邇閣第一屆民間信仰研討會」
2018年10月13-14日「經學與義理:第六屆全國古典學年會」圓桌討論環節(從左至右,第四位是石立善教授)
2018年11月23-25日參加「第十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新時代國學的傳承與發展」(杜華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