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谷文学写作五十年暨《国风》座谈会举行

黄堡书院
2024-09-24



相关阅读:

和谷文学创作五十年论 / 刘宁

和谷是陕西文学的兄长 / 李国平
共同守护好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刘平安

和谷:文坛常青树/钟海波

和谷:向心而歌五十载,为民书写正芳华/张翼

致和谷先生的“七十岁”和“五十年” / 张念贻

来源:华商新文化

近日,和谷文学写作五十年暨《国风》座谈会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举行。张阿利、李国平、朱鸿、刘宁、屈炳耀、钟海波、张念贻、刘平安、谢勇强、张翼等作家、评论家,就作家和谷半个世纪的文学写作成就和思想艺术追求,给予深刻的解析和高度评价。

和谷从写诗到写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到涉足影视、舞剧及书画习作,从《铁市长》《柳公权传》到《春归库布其》《照金往事》,关注时代律动,上下求索,思想境界与美学追求并行,书写历史长河与现实生活中典型的人与事,出版《和谷文集》20卷等60多部著作计千万字,构成了其独特的杂花生树的文学艺术世界。作品获全国报告文学奖、散文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

西安出版社再版《国风》,在人 民文学出版社初版的基础上接续了近十年的轨迹,叙述了王 勇超创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传奇故事,蕴含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审美精神。

半个世纪的求索和  谷

五十年前的1972年秋天,我二十岁,从一个采石场的农民工变成了就读汉语言文学的工农兵大学生。我写了六首《实习小诗》,在《西北大学》校报印成铅字,自这篇处 女作始,凭着青春朝气,潜入了文学写作的汪 洋大海,风吹浪打,击水到了年逾古稀的人生岸边。时运无常,文命各异,当坦然才是。从写诗到写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到涉足影视、舞剧及书画习作,顺时势而为,上下求索,思想境界与美学追求渐进,构成了自己杂花生树的文学艺术世界。从编辑《陕西青年》《长安》《特区法制》《新大 陆》到参照公务 员的职业称谓,文学写作一直是安身立命的手艺,生存与理想的寄托,在如此生活方式中不曾懈怠过,尽力把事情做好。曾远离故土客居海南岛八年,游历西欧,也效仿苏东坡北返,终了像是陶渊明归去来兮,回到年少时出发的地方黄堡南凹,种豆南山,晴耕雨读。这也便摆脱了没有故乡的孤魂野鬼的心理遭遇。在还乡的十多年里,半乡半城,关注时代律动,偶尔也游走京沪深或丝路大漠,或踏勘周秦汉唐遗踪和红色根据地,或采访达官名家和草根平民,敬畏生生不息的土地和大自然,记叙当下农村的乡愁记忆和风情物语,书写历史长河与现实社会中的人与事。梳理斑驳的文稿,集腋成裘为《和谷文集》20卷,宽慰了一颗立言的寸心。出自游子良知,参与打理书院,挖掘地域宝藏,竭力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乡土文化的实践者,可谓疲马三嘶,志存千里。《国风》也便是我十年前与王 勇超先生心灵对话的真实记录。柳青《创业史》的梁生宝后裔,是这样大有作为的。他所创建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一所大学校,蕴含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审美精神,也是突破社会阶 层固化的根脉,一块东西方现代文明的基石。西安出版社推出的这个新版本,是在人 民文学出版社原版的基础上,接续了近十年的成长轨迹,也可视为一个纸质的拴马桩,去经受时光的砥砺。感谢与会诸位知心文友的鼓舞与鞭策,谢谢主办方的美意,伴我度过七十生日这愉悦的一天。

2022年8月18日于五台山下
来源:华商新文化  黄堡书院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