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君分享丨高翻学长学姐的75条翻译学习笔记
大家好,我是M君,一个集经验
与才华于一身的良心小编。
如何做好翻译?翻译学习过程应该注意什么?关于翻译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太多太多。那么,今天就和M君一起,来学习一下高翻学长学姐的经验吧:
Day Day Up
1、虽然必须承认学习的时候很痛苦,但是真的要结束了,倒也颇有些不舍。心中有些担心,没有了老师的教导和鞭策,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是否能够保持严谨的精神,我们对待未来的工作是否还能够做到精益求精?但是,我是有信心的,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理念和方法,都是让我们叹服的,我们不会遗忘,更不能遗忘。我们当中任何一个同学都不能说,以后不会从事笔译的工作,它是外事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也是口译工作良好的补充,更是体现功底的舞台。我们要如何能够无愧于“北外高翻”的称号呢?只有将老师传授给我们的东西贯彻到底,甚至推广出去。
2、学姐在给我们做过的一次讲座上说过,翻译的过程像谈恋爱,对它会又爱又恨,恨极了恨不得甩在一边再不去理它,爱极了又难割难舍,欲罢不能。这个总结很有点浪漫主义色彩,她在鼓励我们像爱恋人一样去爱翻译。如果要我讲的话,我更觉得爱翻译要像爱自己。因为自己是什么样,翻译就会体现为什么样。拿到一篇文章时,自己决定下功夫去读去理解,译文会体现出你是准确的;自己决定尽己所能用心写作,译文会体现出你是投入的;自己决定边边角角都照顾到,译文会体现出你是缜密的。翻译经过什么人的手,就会带有什么人的性格。我之所以说爱翻译要像爱自己,一来是因为每一份作品都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自己,二来是因为人不会放弃自己。在翻译受挫时我们不能心存懈怠,就像我们永远都不放弃自己。爱翻译要像爱自己。
3、在笔译过程中,虽然我们要受到原文作者文字内容的限制,但是一个能动的译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一篇原文“变厚”,然后再浓缩“变薄”。而这“变厚”和“变薄”的过程就是译者深度学习过程,也是译者不断提高翻译的职业精神和译者的我塑造过程。
4、Growingoldis mandatory; growing up is optional. 其实大多数时候,翻译也是optional的,只有译者来要求自己是精益求精,还是蒙混过关。成长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但很多时候是痛的越多,快乐的也越多。翻译也是如此,痛苦是翻译的必经过程,但是我们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痛苦中成长起来的。
5、既是翻译,就是语言间的转换。要做好翻译,即使翻译方法掌握的再好,没有对两种语言高超的驾驭能力,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学习方法的同时,最重要的还得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汉语、英语水平,这样才不愧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才不愧是学了十几年英语的“专业人士”!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翻译本身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译文也许只是短短的几段文字,但译者却必须做大量的调查论证,但在痛苦的同时又为自己解决了一个个的问题而欣喜。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在翻译方面才刚刚起步,只要始终抱着客观求实的态度,每一次的翻译实践都会使我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7、翻译即如琢玉,是个由粗及细不断雕琢的过程。只有准确谨慎地剖开材料表层,一点点去掉无用之材,才能真正展现其光彩夺目的内里。
8、我做翻译时一般有三个步骤,即宏观把握、细节处理、整体修改。
9、一般而言,译者习惯汉英对照着翻译和反复推敲,以便保持译文与原文的统一性,不至于偏离原文作者的意思。但缺点在于译者容易先入为主,一直以中文的思维来写英文,常常会忽略许多不符合思维的地方。因此经过反复校对之后,还应删掉原文,单纯从译入语的角度审视译文是否合格。
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翻译是项永远无法达到完美的事业,但正因如此,译者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以有限的精力探索无限的语言世界。这种无限可能,想来应该是翻译的魅力所在了,所以作为痛并快乐的译者,也算是大幸。
11、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懂得了“鱼”与“渔”之分,掌握了打鱼的工具、技巧和步骤,不再贪恋到手的小鱼。尽管译文依然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标准,但是当面对一篇糟糕的文章时,我已经知道怎样用掌握的工具理清每一句的含义,再尽己所能用译入语表达出来。我想对一位译者而言其他都还可以慢慢提高,这种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回望过去一年的历程,想到今后一年不用再纠结于各种难缠的有中国特色的文章,不禁如释重负,但更多的是惋惜再少有机会能听您指导,也许会少很多醍醐灌顶的机会。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我会努力坚持您的翻译理念,并在可能时传给其他人,造福大众。唠叨至此,要发自肺腑地说一声:“谢谢您”。
12、翻译是人类最复杂、最困难的活动之一。它涉及人的认知审美、语言文化素养、对翻译的认识等诸多因素。翻译好比写作,但却是一项甚至比写作更难的再创造过程,要求译者不仅有过硬的英汉双语功底,还要对所要翻译的文章背景要足够的了解、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只要拥有了对文章的了解,才能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图,才能做好翻译的本职工作——传递信息,做沟通的桥梁。
13、翻译不是机械的字词对照,译者也不是机器。我越来越感觉:翻译工作就像是“牛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一样。如果不能把原文的“草”细细嚼碎,反复琢磨,认真消化,又怎能产出顺滑美味,营养丰富的奶(这才是真正的“达”)。有时喝牛奶的人(译文的读者)如果觉得奶不好,很少有人怀疑元凶是没有营养的草,更多的人会责备奶牛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草”到“奶”,不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就像从原文到译文,并不仅仅是换了语言的外衣,更是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社会传统、审美习惯,论述风格的碰撞和互动。作为学生的我们,一年前才刚被老师(奶牛饲养员)领进了门,给的草形态各异,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没一个美味,没一个好消化的。这也是老师的良苦用心——外面的世界哪能都是嫩嫩的青草,不锻炼出刚强的胃,怎么能产出合格的奶。未来的路要靠自己走,未来的草要自己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这句话已经被重复了很多遍,但是真理是颠扑不破的。
14、只要过程合格,产品就更有可能合格。
15、随意删除原文的内容是译者的大忌。我并没有把我删掉的内容置之不顾,而是在后面的内容中时时地观察,这段被删的内容是否跟下文有联系,若有我则必须重新考虑。
16、想当个认真的翻译也不容易啊!!
17、关于具体词语的翻译,我通过此次翻译作业得到的最大体会是需要做三重工作,依次为确认1.某词在源语语境中究竟是何含义、是否合适,2.是否存在对等的译入语表达,3.该译入语表达在译入语的语境和文章上下文中是否合适。
18、总的来说,做一篇翻译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从语言文字功底到知识背景,处处都在考察我们的能力。每次做完一遍翻译,都感觉自己元气大伤。不过,做完翻译之后的成就感也是其它所不能替代的。翻译是一个不断磨练、不断超越的过程。一篇翻译并不是说一次做完就了事了,它是在一次次修改中逐渐完善起来的。作为译者,我也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笔译课虽然结束了,但是笔译学习仍是漫漫长路,还得在今后不断努力。
19、做好一篇翻译,需要理解、分析、调查和表达多种能力,是对作者语言和判断能力的综合考验。但每次翻译最深刻的感觉就是,译者英语水平是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翻译水平的提高是脚踏实地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翻译工作者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20、一直以为,翻译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痛苦的是,译者要本着原文的意思和思路来构建译文,而不是随性的写作,天马行空,是受限制的发挥和重组。这其中要涉及对作者意图的探究和把握,还要对原文提供的信息进行大量研究求证,辨其真伪后去伪存真。所以大部分“痛苦”体现在对原作者写作内容的揣摩和批判上,然后通过对译文的撰写和修改,达到让读者群理解和体会的目的。而所谓的“快乐”除了在完成上述工作后的如释重负,以及成功地架起作者与读者之间畅达沟通的桥梁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随着译者求证过程的深入,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之门在你面前慢慢开启,让你可以顺着门缝向里好奇的张望,你可以选择推开门走进去,一探究竟;但如果你的好奇心已得到满足,那索性就此打住,关上门离开,因为你已欣赏到里面的风景,足矣!因而,令我十分享受的是,翻译是一种在工作中就可以享受到不同学科和行业知识成果使译者快速增长见识的职业。
21、把翻译看作改建工程,将中国式的庙宇(中文)改造成西方的教堂(英文),整个过程包括批判,拆除,清理和重建。
22、老生常谈的还有语言锤炼问题。批判思维比较容易培养,只要能怀着认真执着的态度,加上大量细致的考证和分析,就能有所突破。但对译入语的把握却没有这么简单,即使在寻找到平行文本后获得一些启发,但那解决的也许只是词语或句子的问题,而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结构,包括风格和文体,如何译的准,译的好,使各个层面都能表现出来,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平时的累积和训练。
23、笔译比口译更费时,更耗力,对译者的要求也更高。口译因为有时间压力,所以对译文质量的要求不是很高,更看重的是平稳流畅与否,以及信息量,不需要使用华美隽永的词语,不需要搭建复杂精妙的结构,所以以前听一位资深口译员说过,如果把口译的译文记录下来,那这个文本是不能见人的。而笔译就不一样了,要精雕细琢才行。因为译者往往不是该领域的行家,所以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段话,一篇文章,都要有质疑的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展开调查与考证。翻译非文学类文章,尤为艰难,为了确保专业性和精准度,不得不在下笔之前做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将自己打造成该领域的准专家。
24、翻译的过程好比排雷的过程,看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时候都要慎之又慎,要一个一个将地雷找出来。
25、翻译是一种创作的过程,事实上,翻译的担子并不比原作者轻,在原文不明了的时候翻译还要承担起调查、论证、阐明的任务。这是一个既费体力又费脑力的过程,但是就像艺术家创作出经典的作品一样,翻译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也终究可以踏入艺术的殿堂。正所谓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译上的成就也只能依靠译者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研究。
26、最让我郁闷的是,自己理解了原文,但是由于表达的贫乏,很那准确并且生动的表达出自己所要的感觉。再一次感觉到,英文写作的功底会直接影响翻译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我存在句式安排、选词等等问题的原因。关键还得把自己的英文基础打扎实。
27、作者的观点不用改。错误发现了,要改。没有发现,不改,也不是译者的责任。译者的责任,是把作者想表达出来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错误,可以向作者指出或改正。
28、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既需要像科学工作者那样仔细调查、小心求证,又需要拥有艺术家那样的激情和灵感。翻译说来简单,只要理解了原文,再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即可。然而,翻译的理解不同于普通读者的理解,目的不是获取信息,而是对原文进行全方位的剖析,非“掘原文三尺”而不罢休。翻译的表达也不同于写作的表达,鲁迅就说过,翻译比写作更难。写作时不会的可以绕过,翻译却不行。更何况表达的载体并非母语。
29、翻译其实和演员很像,都是在不断变换着身份和心境,去揣摩体会他人的情感和意图。演员通过表情、眼神、肢体语言等形式再现角色,而翻译则是依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阅读平行文本就是为了酝酿情绪,体会nativespeaker在谈论这样的问题、表达这样的情感时是如何运用句子结构、如何起承转合的。
30、总之一句话,一篇翻译做完,心中必然“坦坦荡荡”,不怕别人质疑。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付出大量的劳动和心血,不厌其烦地调查研究、阅读平行文本,反复思考、字斟句酌。有时为了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吃饭想、走路想、甚至睡觉都要想,颇有些“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而我也始终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翻译和写作一样,除非自己亲历亲为,否则看得再多也始终停留在大脑的表层,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31、余光中说:“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项妥协的艺术。譬如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许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则东西之间势必相互妥协,以求‘两全之计’。至于妥协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一方应该多让一步,神而明之,变通之道,就要看每一位依着自己的修养了。”译者未必有学者的权威,或是作家的声誉,但其影响未必较小,甚或更大。译者日与伟大的心灵为伍,见贤思齐,当其意会笔到,每能超凡入胜,成为神之巫师,天才之代言人。此乃寂寞之译者独享之特权。
32、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水平,必须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做个有心之人,并进行广泛涉猎。语言功底提高了,许多东西就水到渠成,译者自然就会少些愁眉紧锁的时刻,多些妙手偶得的惊喜。
33、有了良好的翻译态度,才能高屋建瓴,不流俗于做“翻译匠”的工作,朝着“翻译大师”的大道走进。
34、有人说,如果把写作比成自由舞蹈,翻译就是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而且还要跳得优美。因为原文的创作不受语言形式的限制,而翻译既要考虑对原文的忠实,又要按译文的语言规则来表达原文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并不比创作容易,有时甚至更难。难度越大,其艺术性就越高。翻译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它的艺术美已经远远超出了语言的范畴。
35、汉英翻译中常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影响了译文的准确性。由此可见,汉语的表达能力和对汉语的理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了翻译质量的好坏。在翻译中,我愈加感到汉语功底对翻译的重要性。英语的语言能力也不可忽视,译文应流畅,内容准确,在查资料的过程中,通过大量阅读外刊,及外网上的原版文章,有助于培养能够跟进一步向读者的表达习惯靠拢,从而提高翻译能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扩大知识面,老师曾经说过,翻译学到一定程度,受限的不是不会运用翻译技巧,而是背景知识不够,译者知识面的宽窄决定了其翻译质量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
36、经过这一年的学习与实践,我总结要想做出一篇高质量的译文是需要质疑精神的。在阅读原文的时候,要在每一段每一句后面都画上一个问号,看看原文中是否有需要求证的词汇或短语、原文逻辑是否清晰、表达是否精炼等,然后再思考怎样的译文才能最好的传达原文的意思。这样做一开始可能会降低翻译速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译者会逐渐培养出一种“敏感度”,即读过原文后可以较快地判断出是否有需要改动、删减的地方,想必这样就既能保证翻译的速度,又能得出较上乘的译文了。
37、翻译是一个理解、求证、表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要与不见面的作者和读者进行对话,了解原文的背景和目的,将作者的思想准确、通顺地传递给读者。非文学语篇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对原文进行解构和重构时,特别注意信息的准确、逻辑的严密和表达的严谨。这就需要译者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接近或达到作者的理解水平,充分发掘作者原语语境下所要表达的意义,以符合习惯及规范的目标语表达出来。
38、虽然做完了,但仍感到还有诸多遗憾,这主要是和译者自身的语言水平相关。由于水平有限,译文尚有很多不足之处,与高质量的翻译相比,在驾驭文章及遣词造句的能力上仍然有待突破。译路漫长,虽然每次翻译都不完美,但每次都尽力有所提高,这也是作为译者的追求和乐趣所在。
39、学了一年的笔译和口译之后,对翻译最深的体会就是,翻译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做翻译的时候要静心分析理解原文,进行调查取证,要耐心斟酌字句,考虑篇章结构,写完还要虚心向同学请教,完善不足之处。有时候会翻的很挣扎很痛苦,在翻译过程中感叹自己才疏学浅,感叹知识的空白面太多。翻译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似乎一旦投身这一职业,就要不断地追赶每个所涉及领域发展的脚步。当然,翻译也有翻译的乐趣。尤其是在调查取证的时候证实自己翻译过程中的猜想的时候,那种喜悦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每次在听过老师讲评之后,学到了新知识,也会感到无比愉悦,觉得自己在通往一个合格译员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一个合格的译员要对自己严格,对工作严谨,永远自己跟自己较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0、我的汉英翻译才刚刚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在这一年的学习中,培养出了我对原文的质疑态度和加深对原文理解的意识,了解了动笔之前做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译者绝不能想当然,不能轻信作者,也不能轻信从别处获得的信息。译文应当是独立的文本,有自己的生命力。但译文到底能有多独立还必需取决于译者的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翻译中要善于借助多种资源和工具,进行查证,保证译文的准确。把握了正确的信息,还要保证语言的流畅、优美、地道,这需要多年的锤炼,非一朝一夕能成。在英文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则更需要多利用英英词典、搭配词典和Google等工具。虽然这一门课程结束了,但汉英翻译方面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学习的过程远未结束。现在在我的身上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按照老师所教的态度和方法,继续努力,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译者。
41、理解高于一切。
42、对于作者的观点,不用修改。支持性数据,也不用核实。只是在检查原文逻辑和调查术语时,偶然发现原文错误,再与作者协商。否则,译者会担负无限责任。
43、英文学到现在十一年了,也常常感到绝望。好在古人也说“学然后知不足”,意识到“知识的圆圈之外还有那么多空白”,总比做一只井底之蛙来得好。而在漫漫翻译路上我所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继续较真,不偷懒,不做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二是夯实语言基本功,厚积薄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4、翻译不光是个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
45、首先是作为一名翻译应有的职业道德。我们要对自己说的话,写的字负责任。特别是在做笔译的时候,要记住自己是在为作者和读者服务,要使自己的译文兼具准确性和可读性。其次,我学会了利用网络这个工具,从在线词典到搜索工具,有大把的资料和平行文本供我们参考,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查更多的资料。第三,我还学到了很多新鲜实用的翻译理念,包括简明英语,中文的断句,句子的节奏和韵律,还有对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处理等等。我很清楚,自己目前的翻译水平还亟待提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翻译是个很辛苦的工作,翻译技艺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会日渐纯熟。笔译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不会停止对笔译的学习。最后,我想谢谢老师这一年来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46、译者和作者的关系:扯不断,理还乱。
47、如无他人翻译,自己翻译的将来就会作为标准,所以更需谨慎。符合语法,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就行。
48、真正的交流只能在充分理解对方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翻译只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进行的事情,其目的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也就是说,翻译是不得不存在的“恶”。翻译之所以有“恶”的一面是因为它永远无法实现完全信息对等的交流,就算信息对等了,由于外语读者不具备原语文化方面的背景也会出现误读和误解,所以说翻译有时甚至会阻碍正确的交流。
49、要做一名好的译者,就必须要肯下苦功夫,苦想、苦找、勤改、比较、试验,同时不断提高的自己的中英文水平。
50、译者在翻译时需有诸多方面的关照。宏观的诸如,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作者的身份和立场。关涉中国的文章,翻译时还需置身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此乃译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无论是自然科学抑或人文科学的文章,翻译时都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该解释的解释,该作注的作注,此乃译者的人文关怀。中观的诸如,句与句、段与段乃至全篇的逻辑关系;每句话见诸于纸端和隐藏于纸下的含义,无论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而为之。微观的诸如,对词语、句型的甄选,对简洁性、语言多样性的关照。以上种种,谓之译者的博思,而唯有译者在译时多作考量,读者在读时才能少费些思量。
51、翻译是个不断求索、反复酝酿的过程。初次着手这篇文章的翻译时,看见诸多长句、比喻句和中国化的表达方法,大有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治学的第一重境界之感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后,在翻译过程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至对文章总体风格和立场的把握,小至句子的结构、选词、标点,均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甚至日思夜想,几易其稿。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现在,当我回首自己翻译此文所走过的心路,总结心得写就此文时,又不禁慨叹“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2、翻译是一门艺术,虽然说有技巧可循,可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己的双语水平,多读双语原语佳作,多吸收地道的表达,还要多掌握各方面的知识,这才能够真正的提高翻译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3、翻译是门学问更是门艺术。在电脑前绞尽脑汁、思来想去地寻觅恰当的表达来传达原文作者的意思,这个过程诚然是痛苦的,因为自己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总是不能让人觉得完美。而且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译文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但是当看到一行行字在键盘上敲出心里又是非常高兴的,特别是找到了想要的表达法的时候。我想这也是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地奔在翻译这条路上的原因。翻译是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享有这个过程,而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翻译的时候还可以大大地扩展知识面,要是能够做个有心人平时多注意多留意,我们一定能够掌握丰富的只是,为将来寻求全方位发展打下基石。
54、现在大家在翻译时调查的很多东西并不是专业性很强、必须要调查的内容,当然这表明了大家勤于思考的习惯,是非常好的。但是有时候,大家是否是害怕注释写的太少,作业分数会比较低呢,呵呵。这就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当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更加见多识广了,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减轻一些调查的负担呢?特别根本不是专业性的内容,只是英语语言本身的问题。当我们的英语好到一定程度,会不会觉得有一些东西根本就是浑然天成、无需思考的,因为我在哪儿已经看到过了,存在我的大脑里。但是遇到专业领域的文本,肯定还是要做调查的,只是这个度应该怎样把握,怎样真正体现自己的思维。
55、有人说,译者是戴着镣铐的舞者。此话一点不假。经过阅读、理解、翻译、查证、修订、审校,完成一篇译文,过程是相当耗费心力和时间的,期间得承受身心的煎熬。因此从事翻译工作需要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专注的精神。我们在翻译时常说,译者要突破语言的外壳,这并非易事。在翻译时怎样实现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的平衡,其实都要译者做出艰难的选择。世界上什么最难?选择最难!所以,翻译工作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也正因为永远没有最完美的翻译,所以才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好的翻译,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尽管我们戴着镣铐,但是如果我们肯下苦功,在点滴进取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假以时日,我们也能成为出色的舞者。还是那句话,译海无涯,学无止尽。
56、记得入学的时候有位老师曾经说过,“也许你们并不是每个人将来都能做同声传译,但是高翻肯定能够提高你们的个人素质。”也许将翻译代入到这句话中更为恰当。翻译使译者在重塑原文的同时给自身也注入了新血。汉英笔译的实践中,重塑原文帮助译者对语言的变化性和创造性有了更敏感的认识;而更为重要的是,对汉语理解程度的每一次加深,对英语认知疆域的每一次拓展,对未知学科领域的每一次探索,都像是补充了一条重塑所需要的基因片段,令人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振奋,不懈努力。
57、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倍加认真地对待翻译,不断地提高译文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完善自我。既然选择了翻译,就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认认真真翻译,认认真真做人。
58、以前做翻译,总是倾向于字对字、句对句的翻译,这也是许多外行人的对翻译抱有的看法。现在渐渐的做多了些、看多了些,会发现真正好的译文有时完全打乱了原文的语序、结构,以达意为己任,传达出作者的真正意思,这才是翻译的目的。让译出语流畅、符合语言习惯,尽量避免翻译腔,脱离语言的外壳。
59、清楚地记得一堂课的标题:化翻译为写作,翻译是基于原文思想的创作。这是李老师对我们中译英笔译提出的要求。这一要求让每一位学翻译的人听后都会怦然心动,因为它是翻译的一种美好境界。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期末考试的这篇翻译文章更是让我看到了自己与“美好境界”之间的差距。
60、要研究英语的特点,要看英文写作手册。汉英翻译教材说的不一定对。因为那是中国人的总结。他们对英文的把握有限。
61、你们要传递翻译学院的火种。
62、官方说法都有微言大义,需要我们去发掘。
63、口译是尽力而为,准备在工作之前完成;笔译可以边翻译,边查证,尽量完美。两者要求不同。
64、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你有根据,还怕说不过他们?如果谁胆敢与你理论,你把证据拿出来,他们一定对你刮目相看。大多数人尊重真理,而不是“权威”。
65、官方译法不一定都不对。临时应急拿来用是可以的。但当你落的到笔头时,就要留心了。有一点疑问,就去查。
66、不仅看人民日报,还要看不同的声音,不同学者的声音,不同国家的声音。只有比较,才会发现观点的差异,才会作出独立判断。不妨看看美国国务院的网站,以及CIAfactbook关于中国的介绍。
67、对。其实简明英语并不容易。不是babytalk.再把那些写作指南看看。
68、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学会说“高级”英语,另一方面又要不断甩掉这些坏习惯,如何在其中找到一种平衡?有时觉得难以权衡。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看看中国人的中文写作水平,就可以知道外国人也不一定能写好外语。
69、我说的研究型人才,是翻译中的研究,不是翻译研究。我从来不写别人看不懂的文章。
70、是的,时间太短,但你们把这个理念带回去就行了。今后不仅翻译用得着,任何工作都用得着。我是在培养你们对待工作的态度,甚至对待生活的态度。
71、是的。我感到力不从心。与你们集体(不用说个人)接触的时间太有限了,我的很多知识无法传授给你们。所以,我只能教你们最有用的东西,即方法和理念。各科的知识由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积累。
72、忠实是指忠实原文的信息,不是文字。所以,可以尽管脱开原文重新写作。你们的主要问题是英语语言不过关。
73、是谁给政府文件定的风格?你看看美国政府的文件,是不是平铺直叙。我们自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原本不存在的政府文件标准。
74、简明英语需要动脑筋才能写好。比中式英语更难。
75、一个学期下来,你还没有认识到翻译就是写作吗?难道充满翻译腔的译文才是好的译文吗?翻译和写作的唯一区别,就是翻译表达他人的思想,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思想用简明英语,表达他人的思想为什么要啰里啰嗦?译者是作者的代言人,是作者委托的“枪手”,你就是作者第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标准呢?所以,不要把自己看成译者。译者就是作者。作者就要遵守写作的规则。
我只是一条分割线
这里有最新时事新闻,这里有最精选的复习备考资料,MTI备考,你想要的,M君都会有!M君带着最新最全的MTI备考资料,等着你哦!喜欢M君的话,请给M君的文章点赞分享,你们的支持,是M君更新最大的动力!
MTI备考,M君与你同在!积累、练习、阅读,尽在MTI资料与资讯!
关注M君,各种干货喂饱你!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