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at. Ecol. Evol.:不想当化学家的物理学家不是好的生物学家

杨预展 宏基因组 2023-08-18

本文转载自"生态学文献分享",已获授权



群落结构遵循微生物微观结构中的简单组装规则

原文信息:

Community structure follows simple assembly rules in microbial microcosms

 

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March 2017

 

Jonathan Friedman1,*, Logan M. Higgins1,2 and Jeff Gore1,*


1Physics of Living Systems, Department of Phys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02139, USA


2Microbiology Graduate Program,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02139, USA. *e-mail: yonatanf@mit.edu; gore@mit.edu


原文摘要:


写在前面:

就像蛋白质(酶)的结构可以决定其功能一样,群落的结构(及组成)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并决定着群落的功能。虽然目前依然无法完美地将结构与功能相匹配,但是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努力。退一步来说,目前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情况下,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还是很好的。因此,预测群落的结构,有助于预测其功能。所以,群落的组装机制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样的模型或者规则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测呢?

 

此外,理论预测固然很重要,有实验证据加持,则可靠性更高。本公众号之前学习过一篇文章,认为在强烈的选择压力下,微生物群落最后会趋向于形成简化的稳定组成,详情见:Science | 单因素选择压力下,微生物群落组装的趋简性。上次文章引用了本次的文章。

 

本文基于定性信息,物种的存亡(survival or not),来预测群落结构。选取8种已知的物种,在实验室进行共培养,分别度量不同组合(两物种组合、三物种组合)情况下,稳定群落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预测复杂组合(七物种组合、八物种组合)时,稳定群落的结构,并与实际共培养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同时考虑两物种组合与三物种组合情况下,群落内物种的共存结果,对于复杂组合的结构,具有很好的预测性。但是可能与本文所用物种有关,并没有检测到非常复杂的高阶互作(high-order interactions)的影响。

 

(关于高阶互作对群落的影响,本公众号此前也有介绍,感兴趣可点击:Nat. Commun.:高阶互作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Ecol. Lett. | 间接竞争对生物共存的影响

 

文章简介: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数据来预测群落组成。假设AB能够共存,BC能够共存,A排斥C(图1a)。那么,如果同时把ABC放在一起,结果会如何呢(图1b)?基于定性数据,作者提出这么一个组装规则:多物种组合的情况下,若组合内所有物种两两出现时均能稳定共存,则组合稳定后,所有物种都能够共存;任一物种在与其他任何一种同时出现时被竞争排除,则其在组合稳定后,也必将被排除。接下来,通过实验和模拟,证明该规则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1. 定性数据预测群落组成示意图

 

本文选取了8种微生物(图2a),作为合成群落的起始物种。先进行两物种组合培养,共28组。结果发现,其中19组表现为共存(coexistence),即群落稳定后,两物种都会存在;9组表现为竞争排除(competitive exclusion),即群落稳定后,一个物种消失(图2b)。图2c分别示意了典型的共存和排除结果。图2d是基于实验结果,构建的8物种、两两互作的网络图。

2. 两物种共培养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两物种互作的结果,能否用来预测三物种的组合群落组成呢?三物种共有56种组合方式。按照两物种互作的结果,其中有30组的拓扑结构为,两组共存+一组竞争排除,预测结果为AB共存(图3a)。三物种共培养的结果发现,30组里面,大部分稳定群落的组成与预测一致(图3b);个别组则出现意外,比如竞争能力强的A被排除掉(图3c)。

3a-c. 三物种组合实验与预测(30组)

 

按照两物种互作的结果,另外有15组的拓扑结构为,两两均能共存(图3d),则预测结果为最终ABC均能共存(图3e),或者其中一个被竞争排除掉(图3f)。综合起来,56种组合的培养结果,共产生5种组合模式,11种结果(图3g-k)。可以看到,大部分组合的实验结果跟预测都是吻合的。这也说明,本文所用的物种之间,可能主要是简单的两两互作关系(pairwise competition),高阶互作(high-order competition)可能比较少。

3e-k. 三物种组合使用与预测(全56组)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文规则预测的准确性,作者做了进一步的模拟分析。假设不知道物种之间的互作关系,仅知道物种的存活概率,基于此,构建零模型。该模型对于三物种组合群落,预测准确率为073%。而基于互作关系的预测概率,则高达90%(图4)。

4. 两物种互作关系可以较好地预测三物种群落的稳定结果

 

那么,两物种互作关系对于更复杂群落的预测效果如何呢?或者,再纳入三物种互作关系,又将如何改善对于群落组成的预测效果呢?接下来,研究人员对七物种组合群落、八物种组合群落,进行共培养实验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仅仅基于两物种互作,预测准确率62%,与基于存活概率的预测效果类似;而同时考虑三物种互作关系,则预测准确率提高到86%。结果充分表明,对于本研究的微宇宙群落而言,这个简单的群落组装法则是比较适用的。

5. 复杂群落组成预测

 

(笔者备注:本研究的群落非常简单,考虑的内容也非常简单。实际群落比这复杂的多。从文中也可以看出,实际上到七八个物种的时候,三物种互作(高阶互作)对于预测准确性的提高的效应已经很明显了。虽然距离真实的环境群落比较远,但是在群落相对简单的工业应用上,,参考意义还是更大的。)



写在后面:

请原谅此次取了这个噱头的题目,实在是因为太佩服本文的作者、其导师、导师的导师、导师的导师的导师。

 

从作者说起,本文一作兼通讯,Jonathan Friedman2007年,本科毕业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物理学与生物学专业;2013年,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计算与系统生物学专业;2013-2017年,在MIT物理系,做博士后,合作导师,Jeff Gore(也是本文的共同通讯)。2017年,受聘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实验室主页:https://www.friedmanlab.net/people。目前实验室主要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生态与进化。

Jonathan Friedman4th generation


Friedman实验室主页


导师,Jeff Gore1999年,本科毕业于MIT,主修:Physics, Mathematics, Economics,& Electrical Engineering;辅修:Chemistry2005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物理学专业,导师Carlos Bustamante。毕业论文题目:单分子层面解析DNA的螺旋机制与解旋酶的机械化学(Single-molecule studies of DNA twist mechanics and gyrase mechanochemistry)。2010年进入麻省理工物理系,副教授,实验室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物学(ecological systems biology),实验室主页:http://www.gorelab.org/index.html

Jeff Gore3rd)(这个角度居然有点神似谢耳朵)


Gore实验室主页


导师的导师,Carlos Bustamante,美国科学院院士,UC Berkeley教授,主要研究单分子生物物理学(single molecule biophysics),以追踪和定量酶活。实验室主页:http://bustamante.berkeley.edu/

Carlos Bustamante2nd


Bustamante实验室主页


导师的导师的导师,Ignacio Tinoco Jr.,美国科学院院士,UC Berkeley教授,化学系,主要研究如何用物理学的方法预测和解析核酸结构。Tinoco最著名的工作,就是开创性的提出了预测和解析RNA结构的方法。Tinoco2016年去世,享年85岁。Tinoco比较出名的两个学生,博士生Carlos Bustamante和博士后Frances Hamilton Arnold(女)。ArnoldGregory P. WinterGregory P. Winter共享了20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其在酶的定向演化(directed evolution)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Ignacio Tinoco Jr.1st


Frances Hamilton Arnold(女)(2nd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专业技能: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生信宝典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在线工具:16S预测培养基 生信绘图

科研经验:云笔记  云协作 公众号

编程模板: Shell  R Perl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末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