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语》练习题11

张继彦 彦师语文课堂 2022-05-09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


《论语》练习题1

《论语》练习题2

《论语》练习3

《论语》练习题4

《论语》练习题5

《论语》练习题6

《论语》练习题7

《论语》练习题8

《论语》练习题9

《论语》练习题10


16.(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1)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说“耻”的原因。

 

(2)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孔子的言行观?

 

17.(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下列各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1)请说一说你对第一则材料的理解。

 

(2)具体分析材料二老子的“不争”观,并说说与材料一孔子的“不争”有何区别。

 

 

18.(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第一则材料中“周”和“比”的含义是什么?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19.(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韩非子》: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

(1)管理国家,孔子主张   ,韩非子主张   

(2)针对孔子和韩非子的治国观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6.(1)言过其行,言行不一。

(2)①孔子强调言行一致,反对言过其实,是正确的。②对于“讷于言而敏于行”,有轻视语言表达的倾向。在今天“敏于行”固然重要,但“敏于言”也不可忽视。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把说得多做得少视为可耻。”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说:“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17(1)这句话阐述了孔子的交往观,即君子与人相处庄重持但不争强好胜,待人接物 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2)老子从顺应天道的角度来讲“不争”的,主张人不刻意而为,顺天道而行,认为这样就会以“不争”而立于不败之地;孔子是从君子的个人修养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不争”的。

参考译文:《论语》:孔子说:“君子矜持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与人结成宗派。”

《老子》: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不自见,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人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18.(1)“周”和“比”都有密合的意思。“周”指以义合,“比”指以利合。

(2)党:类。仁:仁德。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过错,各属于一定类型。因此,观察人民的过错,便可知是否具有仁德了。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过错,亦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仁德的根据,这里含有从反面看问题的辩证法。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但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合群。”

    孔子说:“为人做事的失误,各有种种不同类型,观察各种做人做事的错误,就知道仁道的修养了。”

19.答案:(1)仁政(礼治),法治。

(2)两者结合是治理国家最好的方法。如果一味施行仁政会纵容坏人,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惩戒会变本加厉;如果一味施行严刑酷法,会使人害怕,不利于国家的安定。

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材料二:所以明君治理国家时,明定奖赏、民众就努力立功;刑罚严厉,民众就服从法令。民众努力立功,政府的事务就不受侵扰;民众服从令,奸邪就无从产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