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慈溪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优秀学生范文
2018年高考试题浙江卷及答案

2020年浙江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魏晋诗人诗歌鉴赏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

考场中的诗歌之明朝的传承与抄袭

考场中的诗歌之咏史怀古送别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边塞诗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田园诗篇

3考场中的诗人之王维、李白、杜甫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法与对策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一轮复习文言文之文史、政论类讲义

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题型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讲义

高考复习“书”“序”类文言文解题策略


考前作文写作讲解:结构与扣题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精准用例——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记叙文(小说)的写作立意

高考记叙文(小说)写作情节篇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年11月份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浙北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浙北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A9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衢州、湖州、丽水 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 文

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0-2021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 试题卷

2020-2021东阳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语文)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慈溪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与盅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bāo)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后脚跟。

B.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xíng)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C.岐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yān)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D.情趣不能每每流露于诗,因为诗的情趣并不是粗(cāo)自然的情趣,它必定经过一番冷静的观照和融化提炼的工夫,它必须受过阿波罗的洗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人所理解的价值本源是一种人格化的“天帝”,作为至上神主宰着自然界与社会的一切,但是“天帝”并没有保证殷人治运长久。(甲)周人在殷亡教训的强烈震撼下,萌动忧患意识,见成而思败,在观念中升腾出较为抽象的天命观,取代了对天帝的信仰。周公遵从天命具体化为“敬德保民”,要求治人者“以德配位”。后来又经过“天命无常”“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太誓》)一类观念的过度,使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由注重外求逐步向贵于内求转化,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象》),初步形成了重德的文化特色。(乙)孔子赞扬“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重德正是他接受周文化的基点。(丙)孔子思想中虽保留了天命的主宰地位,但其具体内容,总是同“德”之存失,“斯文”之兴衰,“道”之行废等精神联系在一起。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萌动B.C.过度D.逐步

3.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B.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于1927年,其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该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C.在这次世博会期间,由于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国宝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喜爱。

D.新的环境伦理原则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士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

 

二、语言表达

5.仔细观察漫画,按要求答题。

 

(1)给漫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2)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的内容并指出其中的寓意。

6.在划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要求整齐对应,文意畅达。

即使世界不如童话那般魅力,我仍愿相信童话的芳香。我愿意相信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有那样一位白雪公主,即使有狠毒的皇后,也不能阻止她与王子相爱;我愿意相信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①。童话故事里,只要你积极向上,心存美好,一切皆有可能。童话是温暖的,它的魅力在于永远把希望展示给我们②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朱光潜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是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

趣味是对于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化,趣味也就要时时刻刻在进展和创化。水停蓄不流便腐化,趣味也是如此。从前私塾冬烘学究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古文观止》和《了凡纲鉴》。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几分冬烘学究气,都把自己围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中,对于这个圈套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必有创造性,都必时时刻刻在开发新境界。

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与滥调是死对头。诗的疆土是开发不尽的,因为宇宙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动进展中,这种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我们本来不觉得乡村生活中有诗,从读过陶渊明、华兹华斯诸人的作品之后,便觉得它有诗,我们本来不觉得城市生活和工商业文化之中有诗,从读过美国近代小说和俄国现代诗之后,便觉得它也有诗。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见也生生不息。如果生命有末日,诗才会有末日。到了生命的末日,我们自无容顾虑到诗是否还存在。但是有生命而无诗的人虽未到诗的末日,实在是早已到生命的末日了,那真是一件最可悲哀的事。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读诗不仅能提高我们欣赏其他种种文学的水平,也能滋润人生。

B.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在阅读小说和戏剧时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C.虽然《长恨歌传》《会真记》的故事性远强于《长恨歌》《西厢记》,但其文学价值远不如后者。

D.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发现人生世相中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的东西并把它描绘表现出来。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不具有“诗的趣味”的一项(  )

A.能艺术地观照出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应该具有诗的趣味。

B.能用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生活情趣的作品也就具有了诗的趣味。

C.能表现出人的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的作品一定具有诗的趣味。

D.能于平凡惯常的人生世相中表现出新鲜有趣的作品一般具有诗的趣味。

9.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出纯正的文学趣味?结合文章,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鲁迅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当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0.请说出第六部分中引用陶潜《挽歌》中诗句的作用。

11.请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在选文中出现了三次,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2.第七部分“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句中,恶意具体是指什么,侧重点在哪点?

13.鲁迅先生在文中屡次说“无话可说”,又屡次说“有话要说”,请结合文章和你的理解来谈谈这种矛盾表达的效果。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晩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读之                    发:启封。

B.然而惠然                见:看见

C.而至者                    鲜:稀少。

D.世之欲誉以为重            假:借助。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修学道不至者                项王嗔目叱之

B.终日不出轩序                圣人不凝滞

C.学者有溺焉尔                当其欣于

D.又以励修少进焉            而汝抱无涯戚也

16.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应以道为先,主张文章应该积极追求道。

B.文章认为求学的人想着要探求道而不能到达道的境界,其原因多是沉湎于文章。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学者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18.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9.古人讲求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首联中“催”字力透纸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0.《百斛明珠》中说:“七言之丽者,在子美此二句后寂寥无声矣。”请赏析这首诗颔联的妙处。

 

 

六、句子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恨相见得迟,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长亭送别》)

(2)____,则芥为之舟;____,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3)或取诸怀抱,____;或因寄所托,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4)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5)________,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王夫之

(2)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

——[美]富兰克林

(3)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

——[俄]乌申斯基

对于读书学习,中外名家的观点会给我们很多启示。上面的名言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和感悟?请结合你的读书经验与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及字形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A项,“盅惑”中的“盅”错误,应该为“蛊”;“(bāo)疹”中“(bāo)”读音错误,应该为“(pào)”。

B项,正确。

C项,“淹(yān)没”中的“淹”错误,应该为“湮”。

D项,“工夫”中的“工”错误,应该为“功”。

故选B。

 

2.C项,“过度”意为超过一定强度,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等。根据语境此处是指使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由注重外求向贵于内求转化的一个状态,所以此处用“过度”不合语境,应该用“过渡”,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表示正在或将要变化的某种暂时状态。C错误。

故选C

3.C项,丙处“总是同‘德’之存失,‘斯文’之兴衰,‘道’之行废等精神联系在一起”中的逗号错误,“‘德’之存失,‘斯文’之兴衰,‘道’之行”为同类的短句并列,且其中的停顿较短,所以应该用顿号,把句子中的两个逗号改顿号。丙处错误。

4.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不合逻辑,“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错误,将“吟诵社”归类在“朗读爱好者”中,不合逻辑。

B项,结构混乱,“旨在为了……”句式杂糅。“旨在”和“为了”去掉一个。

C项,成分赘余,滥用介词“由于”和“使”,淹没主语,使得句子没有主语,去掉一个“由于”或“使”。

故选D

5.(1)标题:变调(或变味)

(2)画面喇叭里传出的是“素质教育”,在往下传递时变成了“应试教育”,传递到学生处时变成了“分分分”。揭示了当下素质教育成为空头口号,落实到学生头上只剩应试的分数的教育现状。

6.①有那样一只丑小鸭,即使有无常的命运,也不能阻挡它成为优雅的天鹅

②童话是光明的,它的魅力在于永远把光明传递给我们。

 

7.D

8.C

9.培养广博的趣味,打破偏嗜;注意趣味的进展创化,避免局限在狭小的圈套里;保持新鲜有趣的发见,摒弃滥调。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A项,“读诗不仅能提高我们欣赏其他种种文学的水平”错误,由原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可知,是“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仅能提高我们欣赏其他种种文学的水平,也能滋润人生,而不是“读诗”,“读诗”不一定能提高我们欣赏其他种种文学的水平和滋润人生。A错误。

B项,“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在阅读小说和戏剧时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错误,由原文“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可知,是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B错误。

C项,“虽然《长恨歌传》《会真记》的故事性远强于《长恨歌》《西厢记》 ”错误,由原文“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可知,是“未必不如”,而不是“一定强于”。C错误。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不具有‘诗的趣味’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由原文“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可知,是“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所以“能表现出人的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的作品”不具有诗的趣味,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C。

 

10.作用:内容上,写出了青山埋忠骨之意;情感上,寄托了死难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情感;主旨上,表达了爱国青年的牺牲所产生的影响。

11.答案:作用:表达了对刘和珍的牺牲的无比痛惜与深深怀念之情。写出了刘和珍的美好善良和顺,反衬反动政府杀戮美好的残忍。又说明刘和珍绝不可能是暴徒,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2.具体指:当局竟会如此之凶残,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中国女性临难竟能如此之从容。侧重点是中国女性临难从容,突出了她们虽殒身而不恤的精神,热烈赞颂了她们蹈死不顾的的气概,高度肯定了她们斗争牺牲的意义,表达了对这样的女性的景仰。

13.这种看上去自相矛盾的说法恰恰体现出了鲁迅先生极大的哀痛、极大的愤怒、又冷峻凝重的思考。面对反动派的卑劣凶残,出离了愤怒;面对有志青年的死难,又是满心的悲痛,这两种情绪使得作者“无话可说”。而面对惨案的教训意义,面对逝者的死难意义,又必须发出声音,“有话要说”。同时这种“有话”又“无话”的矛盾表达也使文章表达和情感表达具有了“一波三折”的曲折性,将“大爱”与“大憎”交织在一起,从而具有了巨大的力量之美。

 

14.B

15.C

16.C

17.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18.(1)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认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此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却越达不到(道的境界)。(2)若能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要依赖什么呢!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B项,“见:看见”错误,应该为“见:我,指自己”。

故选B

1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第一个“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的意思;第二个“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B 项,第一个“于”,介词,“从”的意思;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被”的意思。

C项,两个“所”都是用在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

D项,第一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助词,“的”的意思。

故选C

16.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C项,“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由原文“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可知,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是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而不是“自然有了文采”。错误。

故选C

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先辈之文浩乎沛然”的意思是“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所以“然”后断句,“矣”句末语气词,“矣”后断句,“而又志于为道”的意思是“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所以“道”后断句,“犹自以为未广”的意思是“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所以“广”后断句,“焉”“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

 

 

句子翻译: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

18.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的赋分点:(1)惑:不明白事理。徒:只是。而已:罢了。(2)乘:顺应。正:法则。御:把握。辩:变化。彼:他。且:还。恶:代词,什么。乎:语气词。待:仰赖。哉:语气词。

翻译:

我恭敬地告白吴秀才,前(些时日)有辱()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打开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有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人开导以求更进一步的内容,这是好学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以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您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您却给我恩惠来问我,好像有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才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范仲淹,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您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情形啊,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达到高境界,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啊!欧阳修禀告。

 

19.“催”既写出了岁暮冬日白昼渐短的现实,又写出了时光飞逝带来的来日无多的紧迫感,催生出人生短促的感慨。

20.诗句妙在虽都写景,但角度各异,前句听觉,后句视觉,将具有穿透力的悲壮鼓角与三峡星河的壮阔波澜融合到一处,构筑了一种动人心魄的雄浑气象。同时上句明写鼓声,暗伏战事,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又以“星河”暗写星空澄明,将山川河流、清空星影合于短短七言,开阔壮观,耐人寻思。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的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达出来,伟丽中深蕴着悲壮深沉的情怀。

21.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    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