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文——文韬应重,“武略”难轻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汇编

高考精品讲义集

议论文综合式(纵横)结构训练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汇编

记叙文(小说)的写作立意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考前作文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2020全国Ⅰ卷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全国二卷高考作文例文集锦(9篇)

2020年全国三卷高考作文范文集锦(8篇)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年浙江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江苏新高考作文集锦

2020天津卷新高考作文集锦

“人生意义与自我努力”作文

作文训练题精选与佳作点评

材料作文“网课的争论”审题指导与参考立意

“鄙弃消极,拥抱积极”写作提示及示例

作文写作指导:和而不同,美智与共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修道立德在自身

”一总三分”作文法典例

2021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之专题:戏剧阅读讲练结合

高三模考作文写作指导:低调于衣食 高贵在心灵

如何写好辩论词“偶像崇拜是否利大于弊”

“新与旧”作文审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诗歌鉴赏与章节阅读题目汇编

材料一 自2004年起,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了几次国民体质检测,检测显示我国学生体质严重下降,超重与肥胖以及视力不良率在持续上升,运动所需要的核心素质在进一步下降。


料料二 2020年8月26日,《潇湘晨报》报道,湖南长沙的一位老爸罗格对9岁的儿子罗汉提出硬性要求,每天要有足够的户外时间,“不玩够两小时不准做作业”,到目前为止,罗汉已经熟练掌握了划艇、浆板、竹漂、爬树等户外活动技巧。


材料三 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以上新闻事件,在培华中学引起热议,学校要求体育老师从此硬性布置体育课外作业。请你以培华中学学生会体育部部长的身份,就学校将要布置体育课外作业一事写一封公开信给家长。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观点明确,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韬应重,“武略”难轻

——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作者 | 管玳妮 

指导老师 | 徐晶臻老师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当您的孩子背负起愈来愈多的书籍,当您慨叹于今日的孩子们往往终日默默于书牖案首之时,您的心底可曾有过这样一份隐忧:那些昔日欢跃、奔跑在阳光之下的孩童,何时长成了这副“我自岿然不动”如扎根于凳板的模样?


为了让锢于桌椅之间的学生们走出“围城”,让青春的灵魂与健实的身体相伴,我校将为同学们布置一项别开生面的作业——体育课外作业。


您是否会有几许忧虑:体育课外作业,于更早的一辈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为何要大张旗鼓地折腾这番新异名目,打搅孩子们业已繁重的学习任务呢?


作为培华中学学生会体育部部长,在此,我郑重地寄予您一份恳切的希冀与呼声:文韬应重,“武略”难轻!


仅有思想的风帆,却无结实的楫桨,我们终难于人生的汪洋上劈波斩浪——一袭风雨,半顷惊澜,就足以掀翻壁薄底轻的航船。在这次疫情中,我们都深刻地认识到了强健体魄的重要性。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生命健康是头等大事。”耄耋之年的他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健身,热衷于篮球等多项体育运动。既有济世之才,又有兀立风霜之强健姿态,钟院士以昂扬的精神、结实能扛的身子骨担下了国家重任与民生安危。


反观我辈诸生,肥胖、近视等因缺乏锻炼、“用功”过度等引起的健康问题正困扰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倒好似真应了那句话:“未老先衰的中国青年!”体质的衰弱,又如何保证高效、有质量的学习?再丰实的思想,也不能繁荣于贫瘠而缺乏活力的土壤。我们学业的大厦,理应构建于健康身体的基础之上。“静若含珠,动若木发”请让青春于枝叶繁茂、花开欣荣之时扎实坚强的根系、挺立刚卓的骨干吧!


亲爱的各位家长,您可愿您的孩子长成这般文质彬彬而硬朗刚强的模样?此时此刻,您的目光里定是多了几分理解与肯定。作为您的孩子的同窗,我由衷地期待这份特别的作业能让大家在忙碌的课业之中获得一个让身体蓄能、为精神充电的宝贵机会,也诚挚地希望我们成长路上最亲爱的父母能多多支持、参与这项有温度的作业。



兼文韬与“武略”,方能成就一代能傲立于时代浪潮、风雨不撼的青年们——我们将以清朗的眼眸,矫健的步伐,去饱览这世间万象,去行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此致

敬礼!

培华中学学生会体育部部长



回归家校共育初心

作者:龙敏飞  来源:《人民日报》大家谈

近日,江苏一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来看,这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

【语文好点评:简述新闻事件,引出家校话题。】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在一瞬间,也只需要一个家长群。新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家长,只是万千崩溃家长的现实缩影。类似的新闻近年来屡见不鲜:今年国庆前夕,一名孩子的爸爸因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在家长会上被老师点名提醒后非常委屈,竟然情绪崩溃、失声痛哭;10月13日,浙江一所学校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校园大扫除,一名家长因没看到群通知没有参加,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还被要求面谈……

【语文好点评:结合教育现实,由此及彼,简单列举和“家长退群”类似的新闻。】

每一条类似新闻的背后,都能看到一个崩溃的家长,以及无数濒临崩溃的家长们。“家长群”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老师与家长能更好地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共育的局面,助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遗憾的是,如今很多的家长群完全“变味”,乃至是“变异”了。对一些家长来说,他们在群里各种献殷勤、拍马屁、搞攀比;对一些老师来说,因为在群里具备绝对的话语权,很多时候能推给家长的事情毫不含糊,检查作业、批阅作业、布置劳动……因为担心孩子被针对,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敢怒不敢言。

【语文好点评:展开分析,指出家长群忘了初衷的变味与变异。】

  一个个的家长群,就是一面面的镜子,既能照出社会与人性的复杂,也能照出当前的教育焦虑、教育生态。家长群“变味”的背后,的确有着许多现实的成因:一方面,是一些老师、家长并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忘记了家长群的目的与初衷,让现实社会的世俗与庸俗在群里展现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家长、老师们的教育焦虑,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现实语境下,“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成为万能的挡箭牌,很多不合理的行为、做法都堂而皇之地上演着。

【语文好点评: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剖析原因。】

  变味的家长群,注定不是“存在即合理”的注脚。崩溃的家长以及无数濒临崩溃的家长,需要释放自己的情绪,也需要现实的回应。源于此,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出台《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备受关注。前者,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后者,明令防止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成“拍马屁群” 。这样的禁止性规定,直抵问题核心,让不少家长倍感温暖。这些现实举措,确实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语文好点评:援引实例,指出相应对策和解决方案。】

  让家长群回归家校共育的初心,除了给家长群“立规矩”“减负担”外,更需要厘清学校与家庭的权责边界、角色分配,让家校双方各得其所、各尽其责。“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焦虑,就是很好的现实警示: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纾解教育焦虑,需要从变味的家长群开始做起。

【语文好点评:总结观点,照应标题。】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丹羽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作为在广东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10月24日下午,……专门来到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要求做好城市的文化传承工作。深切关怀、谆谆嘱托、殷殷期望,指引着城市发展的文明之路。


有人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这句话或许只说对了一半。城市并非是没有生命的容器,而是洋溢着生命力的有机体。城市的生命,正来自于文化的传承。我们一说到“水巷小桥多”,往往能想到苏州的园林;一提及“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往往会想到石头城南京;而“万里山峦舞巨龙”,也让世人领略到了北京的沉雄大气。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但这种独特性不是凭空出现的,正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品格。可以说,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生命所在,那建筑就是生命的“纹理”,是一座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原因在于,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隐藏在街角的名人故居,延续百年的古朴建筑,见证历史的老街古巷,不仅为城市营造着浓郁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更滋养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生命。就拿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来说,因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历史佳话,不仅给后人以心灵启迪,更在无形中塑造着参观者谦让的品格。可以说,历史建筑的传承,并非只是丰富城市风貌那么简单,还关乎着百姓的精神世界。


然而,一些城市因为片面追求发展,重物质遗产、轻非物质遗产,重经济价值、轻精神价值,忽视文化的传承,不注重保护历史建筑,以至于出现大拆大建、拆旧建新、过度开发等问题。大同小异的“钢筋水泥森林”,千城一面的城市格局,不仅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更让城市的精神气质荡然无存。一位学者便曾感慨,“推开窗子一望,几乎所有城市都是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如此,“记住乡愁”“诗意的栖居”谈何而言?


有人或许会以为,保护“花钱”不“挣钱”,产生不了经济效益,要保护就难言发展。事实上,保护与发展,从来都不矛盾。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恰恰能成为发展的契机。湖南的凤凰古城,北京的南锣鼓巷,山西的平遥……正是因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古老的建筑,迸发出了无限活力。某种意义上,保护历史建筑,传承文化记忆,不仅装扮了人居环境,产生社会效益,更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经济效益。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下一番“绣花”功夫,我们才能让城市舒展其生命,让文脉得以传承,让百姓有更多的精神滋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