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2020江苏新高考作文集锦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理科)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科)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选读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及答案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讲义集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古文中的孔子与作文写作运用

江苏省淮安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1届无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

2021届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1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1届高三年级连云港第二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2021届高三期初检测: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2021年高考常州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试卷语文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 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

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

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结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

(摘编自贺雪峰《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

材料三: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农业、农村、农民上多下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去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

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发展新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

振兴乡村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摘编自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

1.对材料一“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和隔膜,才有三家村式的村落存在。

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C.受地方性的限制,终老是乡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与土地分不开。

B.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区别。

C.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村庄基础结构的变化,同时推动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

D.进入21世纪前后,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原因就是国家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化建设绕不过农村,每一个个体与乡村之间息息关联,乡村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B.随着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

C.从中国乡村社会发生的三个巨变来看,现代化不是工业化,而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

D.振兴乡村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农业转型也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让农业有吸引力。

4.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5.为什么说中国社会的乡下人“土气”?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旗手

石钟山

前国旗手崔成又在那个时刻站在了自家门口的大树下。朝阳缓缓升起,他的腰板挺得笔直,两眼发亮,耳畔似乎又回响起雄浑的国歌声,眼前又出现了猎猎飘扬的国旗。

秀站在窗后充满理解地望着他,在她心里,崔成是真正的男人,因为他在国旗下站过岗,是一名真正的国旗手。

天光大亮了。崔成和秀扛着锄向田地走去,在那片责任田里,他们要劳作一天,播种下春天的希望。

复员回乡半年有余,崔成心里仍别不过劲来,总觉得仍是在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下。四年国旗手生活,融入了他的血液,改变了他的一生。

崔成是幸运的,他从众多新兵中被选出成为准国旗手。但在成为真正的国旗手之前,流了多少汗、多少泪,他自己也说不清了。

要成为真正的国旗手,首先要学会走步。抬腿落地都有极严格的讲究,鞋子磨破了好几双,脚上血泡一层又一层。然后要学会站立。那时正是盛夏,他和所有新兵背靠红墙,笔挺站立,汗水湿透了全身,流进眼里,热辣辣的,难忍难挨,他们仍笔直站立着。接着,他们的头顶上又加了两块砖。站着站着,两块砖在头上竟变成了千斤重。他的身体变成摇晃的树,两块砖从头上掉下来,身子一歪,整个人也倒下了,天旋地转。他的耳畔响起了班长严厉的声音:“站起来,站起来!”

后来,崔成发现,真正的国旗手就连睡觉身体也仍然保持笔直。于是,许多个晚上,他用背包带悄悄地把自己的手脚捆在一起,直到不用捆也能睡成老兵那样。

终于能站成真正国旗手的样子了,班长笑着说:“你们合格了。”那天晚上,崔成他们这批新兵站在国旗下唱了一首歌,歌名叫《国旗理解我》。

回乡半年多了,崔成耳畔还时时回响着这首歌:“什么也不说,国旗理解我,站在国旗下,祖国装心头……”

崔成终于可以护卫着国旗走出天安门,走过金水桥了。当站在广场上护卫国旗时,当面对中外游客新奇的目光时,崔成知道,自己和国旗已经成了一道风景。那一刻,他有许多理由骄傲和自豪。他挺胸,抬头,目视前方,站出了国旗手的尊严和形象。

四年中,在国旗下站了多少回,崔成数不清了,但有两回令他无法忘记。

当兵第二年,一次上岗前他肚子隐隐有些痛,他没当回事,准时接了岗。站在哨位上,疼痛愈来愈烈。此时,正有一个外国军事代表团在中央领导陪同下在天安门城楼上参观。疼痛使他脸色苍白,汗珠涌出,身体也哆嗦起来。外国代表团向广场走来,一个外军上将举起相机,在那一瞬,他使出浑身力气把自己站成一个标准的国旗手,目不斜视,露出了中国军人的微笑。外军上将冲他举起大拇指,外宾们都以他和国旗为背景拍照留影。他忘记了时空,只觉得全中国十几亿双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什么也不说,国旗理解我……”他在心里反复吟唱着,直到换岗,刚走下哨位就一头栽倒了。

有一段时间,父亲一连好些天没有给他来信,也不回信。那天,他正在哨位上,父亲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他以为自己眼花了。父亲远远地认出了他,颤颤地叫了一声“儿——”那一刻,他差点叫出了声。父亲在哨位不远处停住,解下背包坐下来,说:“俺替你娘来看你。”他凝视着父亲,在心里热热地叫了一声:“爹!”

父亲说:“这辈子俺能亲眼看见俺儿在这儿站岗放哨就知足了。”父亲声音哽咽了,“俺不来,你娘闭不了眼呐。”轰地一声,他的眼泪夺眶声:“娘——”

父亲又说:“你娘病重时,俺想过发电报让你回去,可俺又想,国旗咋能没人站岗哩,硬下心没告诉你。”父亲从兜里摸出了一张火车票,“儿呀,俺知道你忙,俺这就回了。”他指着地上的小包,“这是你娘临走前给你做的鞋,说北京冬天冷。爹就给你放在这儿了。”父亲的身影在他的泪眼中消失了,他在心里一声叠一声地喊着:“爹呀——娘呀——”

当兵第三年,回家探亲时,他认识了秀。秀对他这位国旗手充满了敬意,爱得死心塌地。复员后,他便和秀结了婚。当了四年国旗手,他只带回一面缩小比例的国旗,就贴在新婚的床头。每天清晨一睁开眼睛看见那面国旗,他就痴了,目光呆呆定定的。秀在这种时刻从不打扰他,她知道国旗在他心中的分量。

那天,他和秀坐在地头休息,秀突然说:“等到秋天,卖了粮,俺陪你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他好半晌才回过神,紧紧抓住了秀的手。

他似乎又站在了国旗下,猎猎的国旗声在耳边响成一片。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成由准国旗手成长为真正的国旗手,经历了走步、站立等严苛的训练,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人。

B.小说通过写崔成内心的三次呼唤,表现了他见到父亲时的惊喜、得知母亲去世时的悲痛、目送父亲离去时的愧疚等复杂心理。

C.崔成把小国旗贴在床头,每天清晨凝望时都“目光呆呆定定的”,这一细节运用夸张手法,把他对国旗的热爱渲染得生动感人。

D.小说对秀着墨不多,但写出了她对崔成的深爱、理解和支持,一方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另一方面衬托了崔成的形象,用意深远。

7.小说讲述国旗手崔成的故事,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石钟山的创作讲究“用小角度展现大主题”。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完成下面小题。

汉高祖五年,张耳薨,其子张敖嗣立为赵王。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自上食,礼甚卑。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赵相贯高,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说王曰:“夫天下豪杰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秋毫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等十余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汉八年,高祖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入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余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槛车胶致,与王诣长安。欲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高等十余人皆自髡钳,为王家奴,从来。贯高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廷尉以贯高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以私问之。”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上使泄公持节问之,与语,问赵王果有计谋不。贯高曰:“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具道本扎以为者,王不知状。于是泄公入,具以报,上乃赦赵王。上贤贯高为人能立然诺,使泄公告之赵王已出,因赦贯高。贯高曰:“所以不死,一身无余者,白赵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杀之名,何面目复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绝颈,遂死。当此之时,名闻天下。

(节选自《史记 ·张耳陈馀列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B.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C.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D.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10.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如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B.箕踞,伸开两腿,像簸箕那样地坐着,是古代展示礼仪的一种特殊坐姿。

C.髡钳,古代刑罚名,指剃去头发、铁圈束颈,文中“自髡钳”表示服罪。

D.持节,拿着符节。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贯高义不受辱,敢于反抗。贯高知道高祖傲慢地轻视赵王后,气愤地替赵王鸣不平尽管赵王极力反对,依然商议寻机谋杀高祖。

B.贯高重诺守信,勇于担责。贯高在谋杀高祖败露后,坚持履行谋事前的约定,冒着灭族的危险也要保护赵王,并怒骂其他欲畏罪自杀之人。

C.贯高忠贞不渝,不惧酷刑。贯高在受审时,坚称谋杀高祖是他们几个人所为,赵王确实不知情,即使被打得体无完肤也终不改口。

D.贯高侠肝义胆,赢得赞誉。贯高的侠义之举感动了高祖,高祖称赞他是守信义的壮士,泄公因他力保赵王有功,而盛赞他是重名义之士。

12.高祖为何派泄公去询问贯高?请简要概括。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

(2)上贤贯高为人能立然诺,使泄公告之赵王已出,因赦贯高。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李穆见寄①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②。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注)①李穆:刘长卿的女婿。李穆当时从桐江(今浙江杭州)逆水行舟到新安郡(今安徽歙县)看望岳父。②赊: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作此诗时李穆将至而未至,一、二句是从行者角度想象李穆前来路上的情景。

B.“天涯”“万转”“云山”运用夸张手法,既突出了行程之遥远,也体现了旅途之艰辛。

C.诗人选取“青苔”“黄叶”这些典型意象,着以鲜明色彩,表达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

D.三、四句特意倒装,末句以诗人“贫家”遍地苔藓、黄叶纷飞的景象作结,饶有余味。

15.本诗蕴含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章中,子路在与孔子交流志向时,表现的坦率而又急切。他认为只要三年功夫,就可以让国家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

(2)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鸿门宴》中,樊哙的形象非常丰满,在刘邦与他商量如何逃走、要不要去向项羽辞行时,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不要在乎细枝末节。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但是,___。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美,青岛亦然。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但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传送花香,柔柔地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___,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17.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对比、拟人B.借代、比喻、夸张

C.对偶、比喻、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温柔的春风吹着柳枝,吹拂着水面,送来浓郁的花香,吹起了禽鸟的羽毛。”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七、语言表达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日前,“汉语盘点2020”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②“民”被选为年度汉字。③年度汉字评选目的旨在“用一个字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④通过这个字,⑤我们能看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对美好生活的呼声。⑥年度汉字评选覆盖了汉字文化圈的多个国家和地区,⑦总关注量超过3.5 亿人次。⑧甚至扩大到了汉字文化圈以外,⑨欧洲电台开展了围绕“我的年度汉字”为主题的征文活动。⑩年度汉字评选成为了世界文化界乃至汉字文化圈的一项文化盛事。

八、选择题

21.下面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的表述,最符合简明、连贯、准确要求的一项是( )

A.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到城市打工,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就业后成为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

B.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打工或就业,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

C.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就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以及职业学校学习,最终以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等打工者的身份融入城市。

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主要是通过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实现的,而这些是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获得的。

九、材料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牛年,对中华民族来说,牛是刻苦、踏实、坚韧的象征,深受我们的喜爱,在生活中也常有“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说法。

2021年,回顾百年波澜壮阔的艰辛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我们更需要继续砥砺“三牛精神”,把责任抗在肩上、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自强不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续写新的辉煌。

根据以上材料,假如你是“复兴中学”高一学生李华,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在班级新年茶话会上的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C

4.“新”体现的三个方面:①打造新农村;②发展新农业;③培育新农民。

5.①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靠种地谋生,离不了泥土。②乡土社区间人口流动率小,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③乡下人的生活方式、乡土社会的习俗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

6.C“这一细节运用夸张手法”错误,“目光呆呆定定的”是神态描写。

7.①运用倒叙,从崔成复员后的生活写起,回溯他成为国旗手的历程。②将现实与同忆交织,在他复员后的生活中不断插入他成为国旗手前后的片段。③聚焦典型场景,如训练的场景、站岗的场景等。④运用全知视角,以第三人称讲述崔成的故事,展现崔成的心理。

8.①用一个普通国旗手崔成的成长历程,展现国旗手们对国旗的热爱、守护,展现中国军人的强烈使命感和爱国情。②用秀和父亲对崔成的理解、支持,展现广大军属的奉献、牺牲精神,展现普通人的爱国情怀。

9.A

10.B

11.D

12.(1)泄公是贯高的老乡(邑子)。(2)了解案件实情(赵王是否真正谋反)。

13.(1)“当初的事是谁让你们干的?赵王根本不知道那次事件,现在也一起被捕了,你们都死了,谁来替赵王辩白不反的事情!”

(2)刘邦很欣赏贯高这种有气节、守信义的为人,就派泄公告诉他赵王敖已经释放了,同时也宣布赦免贯高。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翻译:只是我们不愿意受辱,因为皇上侮辱了我们的大王,所以我们要杀死他,我们怎么能玷污我们的大王呢?我们自己干,事情成了,归功于大王;如果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罪责。

“我”做定语修饰“王”,“我王”做“辱”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D;“何……为”固定搭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古代展示礼仪的一种特殊坐姿”说法错误,应是一种不合古代礼制的倨傲不敬的坐姿。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泄公因他力保赵王有功,而盛赞他是重名义之士”错误,由原文“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中大夫泄公说:“贯高是我的小老乡,我早就对他有所了解,这是赵国的一个重名节、有持操、守信义的好汉”,由此可知,同乡泄公盛赞贯高不是因为他力保赵王有功,是早就对他有所了解。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可知,中大夫泄公说:“贯高是我的小老乡,我早就对他有所了解,这是赵国的一个重名节、有持操、守信义的好汉。”由此可知,泄公是贯高的老乡(邑子)。

由原文“具道本扎以为者,王不知状。于是泄公入,具以报,上乃赦赵王”可知,把他们为什么谋反,又如何商量瞒着赵王的过程全说了一遍。泄公如实地一一向刘邦报告后,刘邦这才放了赵王。由此可知,了解案件实情(赵王是否真正谋反)。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为,做;无谋,没有参与谋划;白,辩白。

(2)贤,意动用法,认为贤能,欣赏;然诺,信用;赦,赦免。

参考译文:

汉高祖五年,张耳去世,他的儿子张敖继位为赵王。汉高祖七年,高祖经过赵国,赵王亲自给他端饭上菜,十分谦恭。而高祖却坐在那里,叉着双腿,骂骂咧咧的,表现得极其傲慢。赵国的丞相贯高,是老王爷张耳的宾客,平生任侠使气,见到高祖这种样子,气愤地说:“我们的大王也真是个软骨头!”他对赵王说:“天下豪杰一块儿起兵反秦,谁有本事谁就先称王。如今您对皇帝那么恭敬,而皇帝对您却如此无礼,请让我们替您杀了他!”张敖说:“您这是什么话!当初我们先王丢了国,全仗着皇上才得以恢复,以至于我才有今天,我们这里的一丝一毫都是皇上给的。希望您不要再说这样的话。”贯高等十几个人私下议论说:“是我们不愿意受辱。我们的大王是君子长者,他不干忘恩负义的事,只是我们不愿意受辱,因为皇上侮辱了我们的大王,所以我们要杀死他,我们怎么能玷污我们的大王呢?我们自己干,事情成了,归功于大王;如果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罪责。”汉高祖八年,刘邦从东垣回京,又路过赵地,于是贯高等便在柏人县驿馆的夹墙内埋伏了刺客,准备乘机行刺。结果皇上刚要在这里留宿时,心里忽然有所动,便问:“这里的县名叫什么?”从者说:“叫柏人。”皇上说:“柏人,就是被人所困迫!”于是没住就走了。汉高祖九年,贯高的仇人知道了这个阴谋,就上书告发了他。于是刘邦就派人来逮捕赵王、贯高等。这时,与贯高等一起谋事的十几个人都想赶紧自杀,只有贯高骂道:“当初的事是谁让你们干的?赵王根本不知道那次事件,现在也一起被捕了,你们都死了,谁来替赵王辩白不反的事情!”于是坐着封闭的囚车跟着赵王一起到了长安。当时朝廷逮捕张敖,刘邦曾下令不允许赵国的群臣、宾客跟随张敖进京,违令者族灭。于是贯高等十几人都剃了头发,用铁圈套着脖子,扮做赵王的家奴,跟着赵王一起来到长安。贯高到了庭上,回答审问说:“这事完全是我们几个人干的,赵王确实不知道。”狱吏打了他几千棍,整治得体无完肤,贯高始终不改口。待至廷尉把贯高的情况报告给刘邦,刘邦说:“真是个勇士!谁跟他是旧相识,让他以私人身分去问一下。”中大夫泄公说:“贯高是我的小老乡,我早就对他有所了解,这是赵国的一个重名节、有持操、守信义的好汉。”刘邦就派他手持符节去探问他,与贯高交谈,问起张敖是否参与了阴谋。贯高说:“人哪有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的?如今我的亲戚、家族都因我的供词而被处死,我怎么舍得用自己那么多的亲人去换赵王的一条命!问题是赵王确实没有反心,事情完全是我们几个人干的。”接着就把他们为什么谋反,又如何商量瞒着赵王的过程全说了一遍。泄公如实地一一向刘邦报告后,刘邦这才放了赵王。刘邦很欣赏贯高这种有气节、守信义的为人,就派泄公告诉他赵王敖已经释放了,同时也宣布赦免贯高。贯高说:“我之所以不自杀,以至于后来被打得体无完肤,就是为了辨明赵王不反。现在赵王已经出狱,我的责任已经尽到了,那么我也就没什么遗憾了。况且一个做臣子的已经有了弑君篡乱的罪名,还有什么脸面再去侍奉人家呢!即便皇上不杀我,我自己难道能够于心无愧吗?”于是仰面扭断气管而死。这时候,贯高的名字传遍了天下。

14.C“表达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错误,尾句句意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称“贫”之中也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15.①诗人想象着访客前来时行程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表现出诗人对客人乘舟来访的体贴与感动。②在客人还未到来之际,年长的岳父就要亲自打扫柴门,表现出诗人盼望客人来到的期待和欣喜。③家贫无人登门颇显寂寞,而女婿不惜艰苦远道而来,表现出翁婿间和谐融洽的情感。④想要热情招待远客,但家中清贫,表现出诗人因家贫而不能盛情款待远方来客的歉然之情。

16.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17.A

18.(1)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2)两地的春风都太粗猛

19.(1)多用叠词,更形象地突出了春风的温柔。(2)运用了拟人、排比等手法,更加形象。

【分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一句是比喻也是对比;“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一句是对比;“轻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传送花香,柔柔地掀起禽鸟的羽毛”一句是排比;“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一句是夸张;“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一句是拟人;没有借代和对偶。故排除BCD三项。

故选A。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根据开头“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可知,前一句是说两处不同,据横线前“但是”和横线后“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美,青岛亦然”可知,后一句在说两处相同,所以第一个横线应该填“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

第二个横线所在的段落在谈两地“春风”的特点,根据横线后“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可知两地“春风”有相似之处。该段最后两句话中“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都体现出了春风“猛”的特点,所以第二处横线可填“两地的春风都太粗猛”。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这类比较表达效果的题目一般可以从炼字、手法、句式、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

(1)原句“轻轻”“微微”“偷偷”“柔柔”均是叠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风的温暖和煦,改句虽然简洁,但显得直白平实。

(2)原句“轻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传送花香,柔柔地掀起禽鸟的羽毛”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给人温柔可亲的感觉,形象生动,排比又显得有气势和力度,更能打动读者。改句虽然语意未改,但缺乏气势和生动性,没有感染力。

20.③去掉“目的”或将“旨在”改为“是”⑤“对美好生活的呼声”前加“听到”⑨“围绕”改为“以”或将 “为”改为“这一”⑩“世界文化界”与“汉字文化圈”调换位置

21.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