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各区一模《红楼梦》汇编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各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月考作文例文《高处与低处》《不一样的生命姿态》
北京市2021届西城一模议论文《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例文12篇
2021北京各区一模《红楼梦》汇编
2021东城一模
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共5分)
17.有评论者认为,贾宝玉的叛逆性表现在他对少女们的同情、尊重和一往情深。请从原著中分别举出三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凤姐生日泼醋,平儿挨打,贾宝玉领她到怡红院理妆;鸳鸯抗婚,贾宝玉与袭人、平儿一起替她分忧解难;晴雯病补雀金裘,贾宝玉细心照顾;因忧虑林黛玉终身大事,丫鬟紫鹃以情辞试探贾宝玉真心,致其急痛迷心;四月二十六日,红香圃设午宴,香菱斗草时弄脏了石榴裙,贾宝玉让袭人找来一件裙子给她换上;薛蟠新娶夏金桂,贾宝玉为香菱命运担忧;听闻夏金桂用计迫害香菱,贾宝玉特往天齐庙求疗妒方;宝黛谈禅,贾宝玉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掉包计实施前,凤姐故意试探,贾宝玉道:“我有一个心,前儿已交给林妹妹了。他要过来,横竖给我带来,还放在我肚子里头等等。
解析:
贾宝玉的叛逆
1.对男尊女卑的挑战
封建社会男性把女性视为玩物,但是宝玉不同,他说“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角色要求。贾宝玉毫不理睬这一切,他整日与女孩儿厮混,这实际上是他生活的最主要内容。用史湘云的话说,便是:“你成年家只在我们群里。”而袭人也在三十四回中说:“他偏又好在我们队里闹。”贾母因此说:“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封建社会里,男人本应有男人的事情去做,什么事情呢,自然是求取功名。但贾宝玉却偏对女孩子们做的事情感兴趣,这或许出于他的性别平等意识。他曾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沫而已。”他甚至认为“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世界如鲍鱼之市,女人世界则若芝兰之室。在第二十一回,宝玉用湘云洗过脸的水洗脸,这绝对是传统的“大男人”形象所不容的。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宝玉同样没有身为男性或“主子”便高人一等的概念,如晴雯爱吃豆腐皮的包子,他便特意给她留出来,还在天冷时为晴雯捂手;又如在第二十回中,宝玉替麝月篦头;再如芳儿梳头,宝玉“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这些细节都可见到他关爱女性的细腻之处。
这是他在《红楼梦》一书中,对封建礼教最大的叛逆思想。他不在乎男权主义,他追求男女平等的精神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2.对仕途功名的轻视
自古以来,人们向往、追逐名利,宝玉却对此没有兴趣,“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宝钗劝他读点有用的书,他便对她有些看不起,黛玉从来没有这样劝过他,他便引她为知己。例如书中所说,宝玉特别讨厌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章,可是全家人都竭力劝他、逼他去读经写文、谋取功名,后来就连林黛玉也在当时环境影响下劝说宝玉念四书写八股,但是宝玉听了虽也“觉得不甚入小。”
虽然抄家后家业破败的境况下,促使宝玉听从了宝钗要他用功读书,“以博得一务,果真中举名列第七”。但他赴考中举之目的并非为了想当官,只是仅仅为了使抄家后的贾府门庭再度生辉,以使母亲得到安慰。而后,就在他中举之日,便立即弃官出家、离尘为僧,这却又实践了他那厌恶仕途、与封建统治决裂的决心,宝玉的这一结局,符合其从来厌恶官场、厌恶仕途,始终不为封建统治者效劳的那种叛逆者的个性。
2021西城一模
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6分)
16.《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充分体现了贾府内外的种种矛盾。请从元妃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这三个事件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该事件能体现哪两种矛盾。(6分)
元春省亲
“元妃省亲”中的矛盾
礼教与人伦的矛盾:贾元春——贾母、王夫人等
权势与亲情的矛盾:贾元春——贾政
贾府经济矛盾:辉煌的大观园——贾府日渐窘迫的经济状况
爱情之间的矛盾:林黛玉——薛宝钗
元春省亲时,见到大观园的陈设太过奢靡,心中默默叹息。临走之时,再三嘱托贾府众人:“……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然而,这位才德兼备,地位高贵又崇尚节俭的贾元春,其实也有做事不周到的地方。比如她曾经赏赐下来的端午节礼,就因为考虑不周,而激化了荣国府中的三大矛盾。
第一,荣国府中长房和二房之间的矛盾。贾元春在省亲的时候,赏赐的礼物,王夫人和邢夫人是一样的;然而,元春的端午节礼,却只赏赐了王夫人,而没有邢夫人的。若是说,此次赏赐,只是给家人的,却偏偏又有薛姨妈的。
赏赐了姨妈和母亲,却漏掉了伯母。这无疑会让本来就对二房有些嫉妒的荣国府长房,心中不满。
第二,荣国府二房内部的矛盾。贾元春的这次赏赐,有三个妹妹的,有林妹妹和薛妹妹的,有宝玉弟弟的,却没有贾环和贾兰的。
不得不说,这是贾元春犯得最严重的失误。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贵妃,她不可能会在意几件小小的礼物,只能说明,是她在赏赐礼物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想起来还有另外一个兄弟(贾环),还有个嫡亲的侄子(贾兰)。
从血缘上来讲,贾兰是贾元春的亲哥哥的唯一血脉;从伦理上来讲,贾环是和贾宝玉一样的,是贾元春的亲兄弟,也是要管贾元春的亲妈叫“母亲”的。然而,贾元春的此举,却暴露出来,她对亲人的三六九等。
这无疑让屡屡因为自己“不是太太养的”贾环,更加自卑;也无疑会让屡屡不忿的赵姨娘,更加怨尤。而历来不受重视的贾兰,也更是加重了“不与咱们相干”的心理,将来,他高官厚禄,却对贾府其他人的落难,不闻不问,也就成了必然。
第三,“木石姻缘”与“金玉良缘”之间的矛盾。贾元春省亲时,对这两个表妹的印象一样的好,赏赐也是一样的多。然而,贾元春的端午节礼,却分出了对两个表妹的孰轻孰重。
这颇有点“赐婚”意味的端午节礼,让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嫌隙顿生,让“金玉良缘”的女主薛宝钗心中暗自得意,“不爱花儿粉儿”的她,立刻就把娇艳欲滴的红麝串,戴在了手腕上。
支持“木石前盟”的贾母,因为宝玉和黛玉的嫌隙,在房中放声大哭,恨不得“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我也眼不见、心不烦”。很难说,贾母如此的失态,究竟是因为宝玉和黛玉的闹别扭,还是因为大孙女的安排,伤了她的心。
这三大矛盾,在荣国府中,其实是早就存在的,只不过仅仅是暗流涌动。比如贾赦,对于母亲的偏心,早就颇有微词;比如贾环母子,对得宠的贾宝玉,早就忌恨在心;“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的矛盾,就更不用说。
而贾元春的这一失误,则无疑激化了这三大矛盾。贾元春的端午节礼,实在是她人生中的一大败笔。或许她无疑激化这些矛盾;但这些矛盾,却真真切切的因她的赏赐,而被激化。
宝玉挨打
6分示例:选择宝玉挨打。听信谗言,宝玉因荒废学业,淫辱母婢,游荡优伶三个原因挨父亲的打(表现)。挨打之时,贾母与王夫人竭力拉住棍棒。其中荒废学业中体现的矛盾即宝玉不屑仕途经济,追求物我相通之美的传统科举制度下的价值观与前卫的追求美好事物反叛精神,不做禄蠹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实质);其中父亲气极,打儿子而祖母与母亲极力劝阻(表现)也体现了传统教育观中严父所代表的望子成龙的期望与母亲希望儿子安康快乐的不同教育观念的矛盾(实质)。
父子之间的矛盾:贾政——贾宝玉 母子之间的矛盾: 贾母——贾政
夫妻之间的矛盾:贾政——王夫人 兄弟之间的矛盾:贾宝玉——贾环
主仆之间的矛盾:王夫人——金钏儿 社会矛盾:贾府(贾政)——忠顺王府
1. 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2.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3.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贾政痛恨宝玉鄙弃功名利禄,不走仕途经济之路,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不能成为他的继承人,他痛恨宝玉的离经叛道,这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与叛逆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宝玉挨打,集中反映了各种矛盾冲突。除贾政与宝玉的父子矛盾外,还有贾环所代表的嫡庶之争。贾环庶出,处处受到压抑,在今后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会占下风。所以,他和母亲赵姨娘千方百计地构陷宝玉,手段卑鄙。课文中写贾环诬陷宝玉,正反映了大家庭嫡庶之争极端险恶的一面。贾母与贾政的冲突在于如何管教宝玉。贾母溺爱孙子,这是一般老人的常情,她并不反对儿子管孙子,只是对贾政痛下杀手的表现难以接受。事实上,贾母在客观上成了宝玉发展叛逆性格的保护伞。王夫人与丈夫的矛盾,是贾政往往听信赵姨娘的谗言而不利于嫡党。所以,她劝阻丈夫主要以贾珠早死说事,以柔克刚,为的是争自己的利益。这是嫡庶之争在嫡方的表现。
宝玉挨打,引起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李纨是想念贾珠,痛哭不已;凤姐是管家风范,指挥若定;袭人是强忍悲伤,悉心服侍。钗、黛的表现,尤其是作者用心之处。课文写宝钗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的心思。她的药据说颇有奇效,也反映出其家庭富裕的实情。当袭人怪罪薛蟠时,她言谈堂皇,表现大度,并借机规劝了宝玉,可以见出她化被动为主动、化尴尬为从容的高明手段。黛玉则不同,她极不愿意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她的深情表现在她的无声之泣及简单的言辞里。写“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可见哭泣时间之长与伤心之重。所以说,黛玉的关切是真情流露,宝钗的关切则多半是表面文章。黛玉感觉宝玉不该挨打,宝钗则以为事出有因,二人的思想也是不同的。
宝玉挨打的前奏,作者用逐层递进法,写得气氛愈来愈紧张,艺术技巧相当精湛。先写贾政不满于宝玉精神萎靡,次写忠顺府索琪官,接写贾环进谗言,终于激怒贾政。紧急情况下,宝玉却找不到人向内报信。遇到一个老婆子,偏偏耳聋,使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写贾政笞子,也是层层递进:先是小厮打,次是亲手“盖”,三是在王夫人到来后板子下得又快又狠,终至于要用绳子勒死儿子,冲突发展到顶点。这种层层着色的手法,是值得后世作家学习的。
抄检大观园
抄检大观园”中的矛盾
母子之间的矛盾:王夫人——贾宝玉
上层之间的矛盾:王夫人、王熙凤——邢夫人
主仆之间的矛盾:王夫人——晴雯;王夫人——司棋;贾探春——王善保家的
仆人之间的矛盾:王善保家的——晴雯
贾府深层的矛盾: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等——贾探春
抄捡是个什么事件?发生在大观园中的抄捡事件,是荣国府中王、邢家族长期争权夺利斗争的一个公开化的反映。 抄捡遭到了女奴们的反抗,“心比天高” 的晴雯坚决自卫,她勇敢地反击了王善保家的进攻,其言词之锋利,令凤姐称快。忠于爱情的司琪,她深信自己的举动是光明正大的,因此当绣春囊被抄出以后,她“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善良忠实的紫娟,她以微笑的冷言冷语表示了不满。奴隶们的反抗表达了被压迫者的凛然正气。
“抄捡大观园”的冲突,是贾府日常生活中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暴露了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不可收拾的必然趋向。在这个贵族家庭里,统治者的权力已不稳固,封建秩序已经破坏,平静生活后的矛盾公开化了,贾府日趋衰败。这一事件,是以统治者内部矛盾为起端,以女奴遭受被迫害为结束,它是《红楼梦》故事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抄捡后,被抄人员的命运步步逼近悲剧:“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沾牙的晴雯被人从炕上拉下来,撵出大观园,最后含冤死去。司琪被赶回家中碰墙而死。和宝玉同年同日生的四儿被逐出园外,胡乱配了人。芳官等女戏子厌世出家。从此大观园的欢乐生活结束了,作品中的悲剧气氛也越来越浓。
王夫人。平时被人称为“活菩萨”、“善人”。贾母说她老实的可怜。她对贾府中种种淫乱丑事熟视无睹,可一见“绣春囊”却急得“泪如雨下”,悄声说话,她怕这会影响贾府在上层社会的地位。在利害相关之际,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王派在家族内的统治大权,她撕去了善良宽厚的伪装,露出了狠毒残暴的本性。她决定连夜抄捡大观园,出发点是为了儿子宝玉——贾府的重要接班人。宝玉是王夫人在贾府统治的重要支柱。因此当她感到统治权受到威胁的时候,她首先也是本能的想到的是儿子。她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好的宝玉倘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这句话很巧妙的反映了王夫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她要亲自出马清宝玉之侧来消除女奴对叛逆儿子的影响。因为这是有关大局、很了不起的大事。耐人寻味的是她又不承认宝玉受影响,并失口不提宝玉的叛逆言行,还要在宝玉前加“好好的”三个字。“好好的”表示她教子有方,表示她儿子完全可以当合格接班人。王夫人这种既怕儿子受影响,又要积极消除影响,又不愿意承认儿子已经受影响,这种复杂的心理,表现了她此时对宝玉的格外珍视,这种珍视不是为了别的,而是要在激烈的财产争夺中,保住自己的优势和统治权。我们看,被贾母称作老实倒可怜的王夫人,在这场自杀自灭的斗争中,敏感的很,而且还善于抓住对她来说最重要的关键问题。面对贾府衰败的王夫人不仅敏感,她还果敢,抄捡前她亲自审问了晴雯,态度蛮横,一改“活菩萨”、“善人”的假象,露出杀气腾腾侩子手的真面目。王夫人一向是不大过问家务事的,她热衷于吃斋念佛,显得非常超脱。但在抄捡以后,她带人到怡红院去搜丫头们的东西,让人把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沾牙的晴雯从炕上拉下来,赶出了大观园。同时驱逐了四儿、芳官等。王夫人对这些有反抗性的女奴是穷追不舍,表现了她异乎寻常的干练和精明。但她的这番“讨伐”并没奏效,相反的晴雯之死,反而使宝玉拉大了与封建家庭的离心力,促使他叛逆性格的进一步发展。
凤姐。抄捡中的凤姐表现了变化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凤姐实操管家大权,她处在贾府种种矛盾的中心,她对贾府经济枯竭,统治松弛,内部矛盾激化等衰败景象,了解的比别人更早、也更清楚。这个不通文墨的粗人,她创作的唯一一句诗是“一夜北风紧”。这句话表现了她预感到大祸来临的不安心情。面对衰败的景象,这个脂粉堆里的英雄,既不甘示弱,又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哀叹。到抄捡大观园时,她已没有协理宁国府时那种大展才干的勃勃雄心了。这时的她只求能维持现状。她对王夫人所提的建议,都是很实际的,如对在如何查清“绣春囊”的问题上,她主张暗暗查访才能得个实在,若是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在维持统治镇压奴隶上,她主张趁这机会,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撵出去,配了人。因为这样做保准没有别事。我们看这些建议,确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味道。一向讲排场、耍威风的凤姐也重视节省开支了。凤姐面对现实的这种心意,是贾府衰败形势在她性格上引起的变化。在反映贾府衰败的景象上,凤姐是最敏感的温度计。
在抄捡大观园中,凤姐处在被攻击而又无法反击的被动地位。这个《红楼梦》中最活跃的人物,一反常态,消极旁观。她惟一主动行为是提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捡不得,却又领着人去抄捡同样亲戚的黛玉的住房。因为这时贾母亲宝钗、疏黛玉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了。机灵的凤姐在百忙中也不忘记看人下菜碟的。她那巧于奉承、随机应变的个性是不会变的。
抄捡中她抓住王善保家的跃跃欲试、呈威风的心理,处处让她出头、做恶人、碰钉子,自己甘当配角,坐山观虎斗。晴雯对王善保家的的反击,探春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耳光,都使她十分高兴。她在喝止住晴雯后,对王善保家的说:“再迟了,走了风,我可担不起。”这抓住时机的报复,做得十分得体。她在探春查问抄捡原因时,笑着对探春说:“我不过奉太太命而来,妹妹莫错怪我。”她小心翼翼地躲过了玫瑰花剌,这是何等的机灵!她在劝慰探春时说:“好姑娘别生气,她算什么?姑娘气着了,倒值多了。”她喝斥王善保家的快出去,别太讨脸了,等等。这种明为劝慰,实为火上加油的煽动,使探春一腔怒火都转向王善宝家的,这是何等的阴险!查完司琪,念了潘又安给司琪写的信,她兴奋异常,立即恢复了活跃的常态,向周瑞家的道:“这也好,雅雀不问就给他们弄了个好女婿来。”这种开玩笑的挖苦,把司琪家几代人的脸面,撕了个干净。刺得王善保家的自骂、自打嘴巴,这又是何等的毒辣!
面对现实的凤姐,虽然大减了声威,有了消极色斑,但凤辣子,仍然辣味十足;鬼聪明的凤丫头,依然捣鬼有术!凤姐仍然是一群互相争食、互打的乌眼鸡中,一支会打善斗的好鸡。性格的变化与一惯性就这样统一在面临衰败的凤姐身上。
探春。探春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改良派。她想像男子一样能有一番作为,她对贾府末落的趋势有着非常清楚地了解,在理家期间,她兴利除弊,不徇私情。为了改变贾府的现状,竭尽了全部的聪明才智。“补天” 失败以后,她继续关注着贾府的形势,是她了解到大观园值班婆子聚赌的情况,并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李纨和管事的人,而且也采取过措施。她是第一个又向贾母作了汇报,是她只不过替你们分解分解这样淡淡的一句话,把在迎春房中偷首饰又闹事的这个人的气焰打了下去。探春确实聪明有才干,也确实对她本阶级有一番耿耿忠心。探春懂得个人与阶级间的利害关系,她要补天,不是为了个人,是为公——贾府的整体利益。探春是那个时期自己阶级利益的代表者,这就是她和凤姐的不同之处。凤姐也看到了贾府的衰败,但她却利用贾府现有的条件来充实自己的私囊,探春不是这样。正因为探春是为公,所以探春身上有一股逼人的真情,令凤姐敬畏,而且对她另眼看待。当探春看到甄家被抄,自家内部又自相残杀时,她格外痛心疾首,她流着眼泪所发的议论,是在清醒认识基础上,是对本阶级末落的一种深深忧虑,的确是字字从肺腑流出。由于对本阶级爱的深、痛的切,一贯冷静的探春,在抄捡人面前,悲愤地不能自己控制自己。这是对本阶级的一种深深的失望,是对本阶级的一种恨铁不成钢无可奈何之慨。我们看,对抄捡,探春的反感和丫环晴雯的反抗是如此的不同。曹雪芹将二者区分的清清楚楚。好胜的探春为无法选择的庶出地位而深感痛苦,封建的正统观念给了她巨大的精神压力。她异常的敏感,唯恐遭人小看,因此时时、处处都要维护做主子的威信、尊严。她打王善保家的那一记耳光,其实只是为主奴之间的界限,强调她小姐的身份,维护她做主子的尊严。庶出地位给探春婚姻前景所带来的影响,凤姐已经看出来了。凤姐与平儿在闲谈中,表示了她对此同情,也对此表示婉惜。我们说当事人探春自己应该是理所当然会有更多的权衡,也会有更多的比较担忧。当探春为本阶级不可避免的末落而担忧的时候,她必然看到庶出地位给她前途带来的加倍不幸。我们说,这大概就是她给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非常响亮的原因吧。作者把探春心灵上异常浓黑的双重阴影雕刻得入木三分。在贾府衰败以后,这个“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贵族小姐,落得个只身远嫁海疆的悲剧结局。
晴雯是贾府中最有反抗性的女奴。她心高气傲,不以自己的奴婢地位自轻自贱,是保持着劳动人民本色最彻底的一位丫头。她目光敏锐,敢说敢为,她经常揭露奴才们的阿谀奉承,她有着爆炭一样的性格,敢于同封建统治者的迫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晴雯的斗争反抗常常以韧性的姿态来表现。在抄捡之前,她机智的回答了王夫人的寻衅,倍受了王夫人的辱骂。抄捡对她来说是进一步的迫害,但她不畏强暴。“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箱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都倒出来。”这真是晴雯式的反抗和进攻,带有火辣的味道,带有奴隶的“野气”。她对王善保家的回击,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王善保家的抬出大太太,晴雯就抬出老太太来压倒大太太。在抄捡大观园中,在统治者对奴才们的接连迫害下,使晴雯的反抗性格得到集中、完美、精采的体现。
其他次要人物,和探春相反的惜春,她是探春的姐妹,但两人性格相反。惜春胆小怕事,孤僻无情,只求保住自己,保住自己的脸面,对丫环毫无保护。对和她朝夕相处的如画,没有感情。为不连络自己,坚持撵走了如画。她的利己主义曲折的反映了特定的阶级关系。
王善保家的咋咋唬唬,煞有其事的言行中,渲染了她那狗丈人势、小人得志的嘴脸。同样是奴才,周瑞家的和她不一样。抄捡中她的目光机警地盯着王善保家的。在王善保家的要关司琪的箱子的时候,她“伸手掣出一双男子的绵袜和一双缎鞋,又有一个小包袱。”目光之准,动作之俐索,表明了这是一个多么伶俐的、得力的奴才。真不愧跟随王夫人、凤姐多年的心腹人。周瑞家的是另一类型的奴才。作者写她同王善保家的冲突,是从奴才这一侧面反映了主子的矛盾。其他,如袭人的服服贴贴,司琪的坦然,侍书的锋利,紫娟的冷语反击,无一不鲜明突出。
2021朝阳一模
17.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5分)
鲁迅评价《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领会之者,唯宝玉而已”,你认为宝玉“领会”到了什么?请结合一处情节简要分析。
满分示例:
先生这句话是说,富贵之中,早已遍及悲凉之雾,然而感受领会到的,只有宝玉一人而已。(1分)宝玉在大富大贵生活之中,领会到聪明灵秀、纯洁天真的少女们的美好,尽全力维护,但同时也深知这份美好终将被虚伪丑陋、腐朽无能的社会吞噬。(1分)他想尽办法去探望被遣出大观园的晴雯,与晴雯交换信物留作念想,晴雯死后他更是动情写下《芙蓉女儿诔》(2分)以示祭奠。但姐妹们的变迁、丫环的生死,让当他目睹了一幕幕丑剧和悲剧,产生了颓势无法挽回的浓厚的失落和无力感(1分)。
17.(5分)【评分说明】观点2分。联系情节分析3分。
①解释本句表层意思(1分),提炼概括即“领会”的具体内容(1分)
如果没翻译表层,可以答清楚深层意思,直接给2分
悲凉雾气遍布表面繁华,然而能呼吸、感觉到这种隐隐变化的只有宝玉一人。
富贵之中,早已遍及悲凉之雾,然而感受领会到的,只有宝玉一人而已。
少女们聪明灵秀、纯洁美好终将被毁——万艳同悲
美好生命终将逝去的痛与悲
晴雯《芙蓉女儿诔》、提醒紫鹃多穿些衣服、哄玉钏儿尝汤、找刘姥姥随口胡编出的茗玉姑娘、关心龄官被雨淋湿、平儿理妆……
②能有一个正确情节(和“悲凉”主题相关,即使没解释清楚也给1分)
③能围绕自己的观点对情节进行扣观点的细节(1分准确展开)分析(1分 有理扣题)
其他合句义的“领会”
②贵族社会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他领会到了这一末世终将结束/家族社会终将走向衰败的悲凉
经济仕途并不能拯救家族,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
对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否定……
③人去楼空、曲终人散的人生大悲凉:深刻而严肃的哲学命题
【价值观导向】
“华林”,即繁华之林,象征大观园及上流社会表面的繁荣。
鲁迅先生在点评红楼梦时说过“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而已”,宝玉在为贾府内所有女子的青春流逝而伤心,宝玉强调的是整个女子的“青春”,当然也包括自己的青春;
贾宝玉哭秦可卿。从贾宝玉的“女儿论”我们知道他痛心点在于岁月剥蚀了女儿们的青春,世故浸染了她们的纯真,禁锢耗尽了她们的生命,所以他见了美丽女子就高兴,见到她们伤心就犯痴病,对她们的不幸也会感到是自己的不幸一般,宝玉最害怕的事就是“失去”,对他生命里出现的任何美好事物的失去他都会为之一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宝玉的心理防线非常的低,低的有时候有点幼稚。
宝玉一出生就差不多拥有了所有东西,套用金钏的一句话说:“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什么好穿的都给他,好吃的也给他,甚至好丫头也安排给他,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离别?什么是真正的失去?所以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里,要跟黛钗二人比宝玉根本就没有彻悟,因为他还没遇到让他真正彻悟的那个事件,所以他才会被黛钗二人鄙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宝玉也自叹:“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所以对于第十一回秦可卿对于自叹:“未必熬的过年去呢”,宝玉虽万箭攒心,但未必懂得秦可卿此时的心境。
秦可卿的死,包括后回陆陆续续的人员离世才推着宝玉开始“领悟”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宝玉的领悟才刚刚开始而已。而让他彻悟的就是他与黛玉的那场生死之别,此后遇到再说。
鲁迅: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挂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但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续作,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惟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 (《<绛洞花主>小引》)
宝玉亦浙长,于外昵秦钟蒋玉函,归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侍儿如袭人晴雯平儿紫鹃辈之间,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中国小说史略》)
2021海淀一模
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6分)
16.《红楼梦》中,空空道人担心石头上的故事“世人不爱看”,因为故事写的不过是“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小才微善”的意思是,有点小才情、小长处。你是否同意用“小才微善”来评价宝钗、探春和王熙凤呢?请从三人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说明理由。
付费后可以扫码添加作者微信,获取word版
可试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