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语言增色+5分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汇编


高考精品讲义集

高考议论文形式扣题之开头结尾猪肚点睛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记叙文(小说)的写作立意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考前作文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2020全国Ⅰ卷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全国二卷高考作文例文集锦(9篇)

2020年全国三卷高考作文范文集锦(8篇)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年浙江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江苏新高考作文集锦

2020天津卷新高考作文集锦


名著阅读《论语》、《红楼梦》相关知识与习题合集

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略解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

中国古代监狱演变——据王志亮《中国监狱史》整理

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钱穆

古代县令和知县,有区别吗?哪一个官职更大?

24种诗词修辞手法例解

古诗鉴赏判断艺术手法如何做到准确

“行稳致远”写作指导和示例

古诗分类鉴赏例析

咏史怀古诗知识专题汇编

如何读懂“诗家语”

高考语文之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之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之古诗词鉴赏--事物形象

思辨性表达在作文中的运用

高考古诗比较阅读答题方法阅读

古人写诗如何炼字?

古诗比较阅读鉴赏方法

诗歌答题技巧之“评价”类题型1

高考作文审题偏差成因与对策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语言增色+5分

 恰当、流畅、优美和严谨是好的语言的基本特征。好的语言将决定着优秀的思维品质的展示,将决定着深刻的思想内容的表达。写作中,我们提起笔来,总会碰上如此的尴尬:满脑子填塞想说东西,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或表达总是不尽人意。如何恰当地选择和表达语言,将决定着语言的品质和活力。本章从分析满分作文语言表达的亮点开始,分类归结技巧方法,进而指导写作实践,实现写作语言质的飞跃。

【亮点1:妙用修辞添亮色】

必刷·满分片段

一簇簇香菊在园中绽放,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道道清泉从门前流过。陶渊明幽居于此,他不求官场显达,不求名利显赫,只愿顺应那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宁静与真实,他活得清逸而洒脱,像蓝天上的白云,像大海中的游鱼,他只吟唱出宁静本性的乐声。(高考满分作文《坚定立场,追求本真》)

语言·抢分亮点

这段话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引用,句式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生动灵活;表达上与一般的叙述“陶渊明”例子不同,开头运用描写的手法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充满情趣的隐居画面;中间叙述陶渊明“弃官归田”的事迹,语言简洁凝练;最后用“白云”、“游鱼”、“乐声”进行比喻,对陶渊明的“隐逸人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描写、叙述、议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新鲜可感。

技能·抢分必备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是考场作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表达要生动形象、鲜明深刻,合适地选用修辞是常用的方法。选择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选择比拟,可以赋予人以物的特性,赋予物以人的情感;运用对偶,可以增加语言形式的对称美和音韵的和谐美;运用排比,抒发情感更充沛,阐述道理更深刻;运用对比,可以突出主体,让形象更加鲜明,道理更加深刻;运用引用,可以让表达更加凝练、语言更耐人寻味。从文字上看,语言生动形象、灵活整齐,从内容上看,语言丰富多彩、严谨深刻,文采就自然“亮”起来。

模拟·考场速用

最爱月华似水、云淡风轻时,伸手抚摸那灵动的文字,看它们好似竹书上争鸣的百家,好似龟背上镌刻的花纹,好似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一个个方块字却深藏历史的流芳和贤者的智慧。我曾在《培根随笔》中看到过一句话:“厄运并非没有许多安慰和希望,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这两排铅字就这样牢牢系在我灵魂的垂丝、生命的页签上。于是当我学场失意时却并不一蹶不振,反而涅槃浴火,期待重生;而当我好运不断时也并未得意忘形,反而未雨绸缪,不竭余力。那浅浅的铅字,凝聚时光的智慧,让我锐意进取,牢记心间。(《轻翻纸上的岁月,跨越青春流年》)

【亮点2:巧用虚词促严密】

必刷·满分片段

诚然,旅途漫漫,我们并不能预知我们必然需要物品,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在未知的需要来临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断的充实自己。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不至于手忙脚乱的应对这份旅程,才能与行囊中取出物品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这样的人生旅途才能更好的欣赏风景,享受生活的美景。

当然,备好人生的行囊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填充。毕竟我们背包的容纳空间有限,人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事情也不会做到件件完美。过多的物品也会是我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无心享受人生的美丽路程。所以在准备行囊的过程中不妨仔细考量,哪些才是伴我们一路的必需品,这或许才是我们更应该明白的人生意义。(高考满分作文《备好人生的行囊》)

语言·抢分亮点

以上两个文段说理是严密深刻的。前面一段开头用了“诚然”这个副词引出中心观点 “路程中需要储备物品”,然后用“因为”这个连词引出支撑观点的原因,回答“为什么要储备物品”,又用一组“只有…才…”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形成一组排比句,阐明“储备物品”的重要性。后面一段,开始用“当然”等词,实现了文意的转折;“毕竟”一词指出“有选择地储备物品”的必要性;最后用“所以”一词,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法。合理地使用副词和连词使得两个文段联系紧密,语言表达流畅通顺,说理深刻严密。

技能·抢分必备

   在抒情、议论中,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合适地选用一些副词和关联词。常用的带结论性的副词有“诚然”“确实”“总之”“大凡”等;常用的带转折意味的副词有“当然”“毕竟”“就算”“不过”等。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却…”“尽管…还…”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还)…”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是表达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是表达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只有…才…”“只要…就…”“不管…总…”“无论…都…”是表达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即使…也…”“假如…那么…”是表达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宁可…也不…”“与其…不如…”“是…还是…”是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

模拟·考场速用

所以,人们之所以排斥虚拟,不是因为它本身的性质,而是因为人对于“虚拟”这一概念印象不佳。许多人觉得虚的东西是不好的,只有看的见、摸得着的事物才能给人以实质性的利益,于是对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事物人们往往有蛊惑人心的担忧。也不知什么时候,虚拟就被扣上了诸如“没有意义”“不着边界”“无用”的帽子,很多人对网络没有好印象。

但是,现在人类世界的发展是建立在虚幻的思想中的,没有思想的探索,人类根本不会有质的进步。现代的科学体系是建立在不断试错的假设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虚拟,就没有现代科学,也就不会有种种技术造福人类。

《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亮点3:善引诗词厚底蕴】

必刷·满分片段

漫漫人生中,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行囊。你是外出求学的游子,行囊里就装满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牵挂;你是保家卫国的战士,行囊里就蕴含了“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气概;你是壮志凌云的士人,行囊里自然包含了 “莫愁前路无知己”的信心;你是热情好客的东道主,行囊里则一定有“四海一家皆兄弟”的气派。那么对于即将结束高中时代、步入大学的我们,我们的行囊里还需要什么宝贝呢?(高考满分作文《行囊》)

语言·抢分亮点

   不同的人,行囊里装在是不一样的东西。文段采用排比的形式,列举了游子、战士、士人、东道主四类人的行囊,分别用四句古典诗词来指明行囊的丰富内涵,巧妙地把诗句以定语的形式嵌入到句子当中。有了这些诗句的点缀,文段顿时光彩夺目,不仅语言亮色不少,而且意蕴丰富厚实,阅读起来耐人寻味。用古典诗句来装扮句子,不仅形式新奇,而且表意丰厚。从凝练的角度来看,古典诗词毕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恰当地引用诗词,还可以达到言近而旨远的作用。

技能·抢分必备

   在作文中运用古典诗词,恰如其分地选用是最重要的,不仅要关注内容切合,而且要关注意境上的吻合。不能只关注形式,还要做到“神合”。在充分把握行文内容和诗词意蕴的基础上,巧妙地把诗句嵌入到文段当中。使用诗词的方式是多样的。单句引用,诗句往往有“点睛”的作用,一定要注意诗句使用的位置,常用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对称或排比使用,一定要注意句式的一致,内容上或关联、或相对,选用诗句要为内容的表达服务,不能为了形式而忽略了意义。引用诗句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作为句子的成分,如主语、宾语或定语,一定要符合语法规则。

模拟·考场速用

走出家门,忘记网络,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体会不一样的心情,感受不一样的人生乐趣。春日里,你会看到“草长莺飞二月天”,追忆“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孩提时光;夏天到了,时而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神清气爽,时而领略“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悠闲自在;秋天便是“月落乌啼霜满天”“霜叶红于二月花”,怎么都是美;三九天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围炉畅谈,其乐融融……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我们需要享受生活,不能与真实的生活越离越远。《虚拟是把双刃剑》

【亮点4:辩证分析明逻辑】

必刷·满分片段

    反对你的声音如潮水般向你涌来,你亦需坚定:孝不是愚顺,而私却绝不可以胜于法规。你的严明换来父亲更安全的驾驶习惯,也为法规擎起了尊严的大旗。在老一辈的传统思想中,习惯于对法规心存轻视,认为即使违规也无大碍。或许,这便是陈叔叔久劝未改的原因。但遵规守纪于小家,出入平安;于大家,稳定有序。或许有人感觉你不近情理,但你是在无奈之下弃私从法。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任何事物都必须从两方面来考虑。税收部门若因亲戚买卖而包容偷税,执法官员若因私情而睁只眼闭只眼,监察人员若轻法重私,法律就成一纸空文。如此,整个社会都将陷入混乱,别说是孝亲之情,就是私情也难安于世。(高考满分作文《法规严于私,此心诚可贵》)

语言·抢分亮点

    以上文段说理自始至终都处在一种辩证思维当中。为了说清“私情不可胜于法律”的观点,先是肯定“严明”可以换来“安全驾驶的好习惯”。然后,联系传统“轻视法律”的习惯,点明陈叔叔“久劝未改” 的原因。然后再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横向类比,指出执法人员徇私枉法的危害,指出小陈“弃私从法”是必然的选择。整个文段说理严密,有与传统纵向的对比,有与执法部门横向的类比,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去分析事件的弊端,使得中心观点得到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技能·抢分必备

   分析问题,要做到谨严缜密,辩证思维必不可少。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可以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也可以看到消极的一面;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权衡利弊,可以做到理据齐全,避免漏洞;用矛盾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看到了事物对立的存在,也看到转化的可能,从而化弊为利,趋利避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可以正视事物的局限,采取措施引导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透过局部权衡整体,扩大有利影响,减轻或杜绝不利的影响。行文过程中,可以选择其中的几种辩证思维进行说理,不仅拓宽了说理的思维,而且让说理变得充实严密,使得理据充分,令人信服。

模拟·考场速用

成功之路不是一马平川的,鲜花与荆棘相随。有卓著远见、胸怀宽广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会看到一个机会;而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的人,把每一次挫折都当作是迫近绝境。胸怀远见,面对困难才不会畏葸不前,面临抉择才会坚定主见,面对成败才会“胜不骄,败不馁”,才会有“敢上九天揽月”的自信,才会有“敢下五洋捉鳖”的勇气。我们要善于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暂时的失败不意味着长久地失败,偶然的成功也不意味着永远地成功。正如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所说:“丧失远见的人不是那些没有达到目标的人们,而往往是从目标旁溜过去的人们。”只有心中有目标,成功才会眷顾你。(高考满分《成功者需要有卓著的远见》)

【亮点5:长短互用化灵动】

必刷·满分片段

执手卷,沉醉于那一缕墨香,亦是让疲惫后的我们放松休息的心灵小憩。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殷商时代写在甲骨与青铜器上的银钩铁画,到西周丝帛上的温婉缠绵,到西汉竹简上的汗青相照,最终,那灵动的文字似纸张为载体凝固了几千年的古国文明。于书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庄子的汪洋恣意、老子的凝练沉稳、墨子的严密周全、韩非子的肃穆苛责。透过卷纸,与大家们进行深入心灵的交谈。于是,青春的躁动中便多了一份思想的深沉。轻捧一本书,心灵便获得暂时的宁静。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书中可探寻到心灵的净土、知识的源泉。(高考满分作文《问渠那得清如许》)

语言·抢分亮点

   长句和短句都是一个单句,一套主谓宾。长句之所以长,是因为定语或状语修饰成分多,或主语和宾语由一个句子或短语来充当。以上段落,“执手卷,沉醉于那一缕墨香,亦是让疲惫后的我们放松休息的心灵小憩”就是一个长单句,句子的结构是“…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殷商时代写在甲骨与青铜器上的银钩铁画,到西周丝帛上的温婉缠绵,到西汉竹简上的汗青相照,最终,那灵动的文字似纸张为载体凝固了几千年的古国文明”也是一个长单句,句子的主干是“文字凝固了文明”。因为多处使用长句,以上文段内容丰富,表意丰厚,再结合短句间杂使用,让文字表达厚实不失灵动,平时作文,可根据表意和情感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句式,让语言表达自然流畅,表意恰如其分。

技能·抢分必备

   相较短句,长句句子的结构更丰富变化,写作者可以根据表意的需要灵活选择句式,让句子翻出新意。但长句相对冗长,短句相对短促,二者结合起来用,文字才会显出灵动的特性。使用长句,一定要避免犯语法的错误,对长句的把控,需要熟练地掌握句子成分划分的方法。长句的构成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以句子来充当句子成分,如引用名言做主语或宾语;一种是用几个并列短语充当句子成分,如“我们可以细细品味庄子的汪洋恣意、老子的凝练沉稳、墨子的严密周全、韩非子的肃穆苛责”这个句子就是四个偏正短语并列做宾语。恰当地选用长句不仅能让句子表意丰厚,而且能让句子形式新颖,从而达到形式和表意的完美展现。

模拟·考场速用

写文章当然讲究“天人合一”的心照不宣的暗示,不赘述他人之语,才可见心灵的契合。当崔颢在黄鹤楼上题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令人拍案叫绝的奇句时,李白惊喜,默叹,只留下一句文人相知相惜的欣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样的胸襟,不仅仅是自知知人之明,更是对“文章千古事”的敬重与真诚。既然已有自知照亮,又何必巧言令色?可笑宋词如碧玉一样绮丽的文风,众人竞相模仿,只会让宋词这一条传统文脉的清溪泛不起一朵饱含生命活力的浪花。《用心灵写作》

【亮点6:整散结合造语势】

必刷·满分片段

手捧一卷《红楼梦》,沉浸于那些写不尽的风花雪月:“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林黛玉的愁,“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是王熙凤的悲,“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贾府众人散尽的自嘲。那散着幽香的油墨书本上,用文字堆砌着服饰的华丽、建筑的堂皇,那是大观园的处处皆景,是贾府的富贵奢华。而那隐于文字的,是贾府的没落,是封建王朝大厦将倾的未来,是经历了世态炎凉的人给出的暗示。在这一个个文字中,我仿佛看到了曹雪芹伊西蓝袍,惊堂木一拍,眉飞色舞的讲着他的故事。一部《红楼梦》,泛黄的纸张、幽香的文字,带给我阅读的快乐。(高考满分作文《阅读·悦读》)

语言·抢分亮点

   文段写林黛玉的愁、王熙凤的悲、贾府众人的自嘲用了一组结构整齐的排比句,而且巧妙地把诗句嵌入句子中,句式对称新颖;“服饰的华丽、建筑的堂皇”“泛黄的纸张,幽香的文字”是两组对称的短语;接着用了三个“是”表判断的句子,句子长短虽然不一,但句子的结构是相似的。整段话,整齐中又展现出灵活的特点。整齐的句式不仅在视觉上给人谨严的感受,阅读上让人感觉到音韵的和谐,更利于内容情感的表达,增强了语势。整散结合,表意有气势而不失灵动,结构对称而不失参差美,达到表意充分,形式优美的表达效果。

技能·抢分必备

结构做到整齐,就句式而言,可以选用对偶句和排比句,对偶句形式对称,表意丰富;排比句除了有以上的特点之外,还有增强语势的作用。另外,可以通过运用对称的短语,使得句子不仅表意充实,而且句式新颖。什么时候运用整句,什么时候运用散句,要根据句子内容和情感的表达进行选择。只有整句和散句灵活运用,语言才会优美又灵动。否则,刻意地选用整句,反而会留下雕琢的痕迹,影响表达的流畅和谐。



【亮点7:正反对照示鲜明】

必刷·满分片段

我们都说作品其实是拥有生命的——其中的道理也蕴含于此。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作品,它们的形式仅是构成一种语言,而真正要表达的是另一个充满魅力和生机的世界。这个世界看似虚拟,但它并不曾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始终折射出人们精神里的某个层面,再而联想、散发,在一种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另一个更加丰富徇烂的世外桃源。

然而反过来,一个艺术家与他的作品完全断绝了某种联系,这件作品也将会失去生命力,因为它并不生动,它无法体现一个人——一个真正生命个体内心更加深层次的东西。这也许是一种灵魂,是纯粹的作品无法达到的境界,然而这仅会使作品停留在肤浅的层面,这都是失去了品格作为支撑的后果。

(高考满分作文《品格成就作品》)

语言·抢分亮点

   正反对比是一种思维意识,表现在语言上就表现为从正面说理或陈述,从反面说理或陈述。以上文段,前段是从正面阐述作品拥有生命的必要性,作品只有在某种精神层面的基础上才能建立丰富绚烂的世外桃源;后段指出一个作品如果与人断绝了某种联系,作品就失去了灵魂,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通过这样一比较,“作品需要有生命力”的观点就非常突出。



【亮点8:抑扬顿挫生巧劲】

必刷·满分片段

   为着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咬紧牙关一路向前,可总有许多事情无法理清,让我们寸步难行,以为已山穷水尽。然而当我们放下执念,静听风吟,也许又会柳暗花明。在这复杂的世界里,我们与社会难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摆不脱也理不清的,它会对我们的所想所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路荆棘不要忘记当初为何出发,就像我们不会忘记对文字的热爱;即使迫于各种原因没能选文科,与中文系无缘,也始终记得当初那个坐在梨树下捧着《红楼梦》看得津津有味的小女孩。(高考满分作文《且听风吟》)

语言·抢分亮点

抑,即按压、控制、批判;扬,即放开、舒展、高扬。二者相反而生,相对而存。欲扬先抑,增一倍其扬;欲抑先扬,增一倍其抑。抑扬相生,实现渲染、映衬、强调的效果。文段为了说明“放下执念,不忘初心”的观点,先说我们在追求的路上荆棘密布的困境。这采用的就“欲扬先抑”的手法。抑扬的运用,让语言表达呈现曲折美,读起来有顿挫感,让文章更耐人寻味。

技能·抢分必备

抑扬手法运用的形式是多变灵活的,抑扬手法可运用在描写、叙述、抒情和议论当中。在描写中,具有烘托映衬之美,描写景物、刻画人物,合理地反用抑扬,不仅手法新颖,而且形象鲜明;在叙述中,有跌宕起伏之美,叙述时,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可推进情节,往往能起到制造悬念的效果,结局出人意料、发人深省;在抒情中,有一唱三叹之美,抒情时,创设意境,积蓄情感,伺机抒发,气势充沛;在议论中,有思辨谨严之美,议论说理,欲擒故纵,欲抑先扬,鲜明深刻。

模拟·考场速用

   很多青年人都追星,这很正常。从正面角度评价,这是有追求、有寄托的表现,比无所事事要好上千倍。有些伙伴极力做出“明星范儿”,如要穿张学友的鞋子、王力宏的衬衣;或者一口林志玲的爹爹腔,偶尔来一个范冰冰的甩头造型。偶尔为之倒也无所谓,若果因此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或失去了原本自然、朴素的自我,就有些本末倒置 了。细想一想,有些“明星范儿”是包装出来的,这种“范儿”只在舞台上,闪光灯前才“大放异彩”,生活中的明星们不可能总是这么造作。学这些“范儿”,其实是上演着东施效颦的现代版。《学“范儿”应有度》

【亮点9:勾勒刻画酿境界】

必刷·满分片段

蓝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飞掠而过,树上巢窝中的一只雏鸟张望着,它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张开双翅,投入蓝天的怀抱。可是它还只是一只雏鸟,飞向蓝天对于现在的它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静静的窗前,我捧着一本唐诗,思绪早已被牵到那众星璀璨的诗的王国。我喜欢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我也喜欢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非凡抱负……我喜欢,因为我渴望能够用诗一样的文笔书写精彩的人生。但我知道这是个遥远的梦,这条路上布满荆棘。(高考满分作文《会当凌绝顶》)

 

语言·抢分亮点

   议论文说理,叙议结合是常用的表达方式,但有时适当地运用描写对事物的局部或某一情景进行细致的刻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能达到创设意境的效果,更融入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以上文段,前段刻画了一个怀着美好的梦想、渴望翱翔蓝天的雏鸟,为下文陈述“在诗歌的诗歌的王国里书写精彩的人生”做了情景的铺垫,让人感觉到“诗歌的王国”就是蓝天,我就是那个渴望自由翱翔的“雏鸟”。这种由景入情的表现手法,让抒情议论形象生动、真挚自然。

技能·抢分必备

在议论文说理中,有时候为了形象说理,创设一定的情景能起到营造意境,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的效果。创设情景时一般是运用描写的手法对设置的情景进行精细地勾勒刻画。然后通过创设的画面,由景入情入理。这样就是实现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共融共通,就避免了抒情的突兀和说理的晦涩。创设情景一定要找到景物画面与情理的共同点,采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运用这种手法,一定要根据情景的需要,不能强行牵扯联系,否则会弄巧反拙,尾大不掉。

模拟·考场速用

《徐霞客游记》中有一则游记:徐霞客游历数日,一日上山,下起小雪,他就在山旁石上呆坐了一日。我想徐霞客那日在石头上坐了一整天,一定是在细听簌簌落雪,静观玉树琼枝。但徐霞客在游记中对往日所见美景的回味,更多的是从中汲取积极的成分,使自我的心境澄澈透明,来欣赏明日更好的美景。所以他后来忆起那日的美景来,只是“偶尔回望”,通篇仅一句“兀坐听雪溜竞日”。

我们回想起记忆中的美好,只需偶尔想起,蓦然回望,静静思之。过往的美好终成前方好景的引路者。那过去的一切,不仅仅是亲切的怀恋,更是催人前行的动力。我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我已经经历过那么多痛苦的磨难,那么在前行的路上,我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偶尔回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阳光中学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美育改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将举办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书画摄影展、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这次活动获得了阳光中学学生的积极响应,但学校规定参加活动的人员只限于高一高二学生,很多高三学生对这个限制表示不满,决定推举一位代表给学校写一封建议书,希望学校允许高三学生参加这次活动。

请你以高三学生推举的代表身份,给学校写一封建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新材料情境作文试题,彰显了“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文题材料以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为主导目标,旨在转变学校、教师等的观念,做好美育工作,落实“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要求。

首先明确文体。文题要求写建议书,建议书的格式与一般书信相同。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或“关于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建议书”的字样,标题的拟写对高三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因为应用文和一般议论文的标题拟写还是有所不同的。建议书正文要先说明缘起、目的,再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

其次是明确对象。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三学生,是向学校相关领导提建议,而学校不让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也有其理由,所以,在提建议的时候,态度要严肃、认真,语气要谦恭、恳切,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不要让人误以为要挟。

第三是明确目的。写建议书的目的是希望学校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这一活动,因此首先要弄清楚学校不允许参加的原因,推测一下,不外乎是耽误学习,影响高考成绩。因此,在写作时可以考虑使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和“釜底抽薪”的手法,赞扬学校对美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比较到位,美育工作落实比较到位,对限制高三学生参加活动的初衷表示理解,然后论证活动和考试成绩的关系,最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

【名言素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 子

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著名画家 吴冠中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著名作家 木 心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原教育部部长 何东昌

审美是真与善的桥梁。——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康 德

有为健康的教育,有为认知的教育,有为道德的教育,还有为审美能力和美的教育。最后那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我们整个感性和理智的力量达到尽可能全面的和谐。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学家 席 勒

在生活中,美是到处都有的,但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法国雕塑艺术家 奥古斯特·罗丹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们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 凯洛夫

美育不仅仅是一堂课、一次活动,而是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营养基”,它肩负着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范文引路】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关于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建议书

安徽省太和中学 许明慧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我是高三的一名学生,我谨代表全体高三学生向您提出关于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建议。(开篇的称呼、问候语以及对建议内容的介绍,均符合建议书的文体特征。)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展示多样的校园文化,將美育工作落实到位,给广大学子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值得大力提倡。唯一的遗憾是高三学生受到了限制。

我们充分理解学校限制高三学生参与这次活动的初衷。我们知道进入高三,高考已迫在眉睫,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学校的良苦用心我们理解,但限制我们参与活动却并无必要。(概述材料,肯定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并强调自己的观点。考虑周全,论述严谨。)

学校担心我们参加活动而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但我们认为参加活动与耽误学习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在高三这个关键时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成绩固然重要,可我们也不能忽视适当的课外活动。笛卡尔曾说:“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正如可口的佳肴需要油盐酱醋的合理搭配,精美的画作也少不了各色的巧妙点缀,即使是面对高考,认真备考也并不意味着被学习填满,参与艺术活动何尝不是对时间的另一种有效利用呢?(引述名句,并采用比喻论证法,论述高三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意义,说理形象而又富于理趣。)

参与艺术活动,甚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有位哲人说:“休耕之后的田地会献出累累的硕果。”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方为正确的学习之道。我们观察燕子的飞行轨迹,会发现它在高飞前总会降低高度,紧贴地面,待力量积蓄完成,便倏然向上,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其实,课余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我们积蓄力量的最佳机会;暂时的降速,不正是冲击巅峰的预热吗?从主张治国一张一弛的周文王、周武王,到用一天酒醉缓解九日案牍劳形的杜甫;从为创作《最后的晚餐》而白天做梦的达·芬奇到通过放松获得创作灵感的莫扎特,都深谙这一道理。相反,若是过分强调高压工作,忽视了必要的休息,反而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运用引用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有力阐释了高三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作用,论证灵活,说理有力。)

作为高三学子,我们深知,真正的实力不会因为短暂的欢娱而降低,学习成绩的提高也绝非临阵磨枪就能一蹴而就。我们的底气,来自数百个日夜的栉风沐雨,等待最后的厚积薄发,也请学校相信我们。

每个人都有追求艺术的需要,也渴望着一个绽放自我的舞台。我们恳请学校能够考虑我们的建议。(照应开头,总结上文,表述得体,强化了建议书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深化了主题。)

此致

敬礼

高三学生代表:×××

2020年12月3日




让读书回归纯粹地阅读

近期,中科院博士论文中的致谢信所描述的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励志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关于“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讨论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在一片对“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肯定声中,我们依旧能听到一些不同的话语。这些话语往往质疑读书和命运改变之间的关联,认为改变命运的途径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有的观点甚至否定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我们也许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这个问题,将注意力聚焦于探讨这个问题自身所具有的内涵意义。一方面,在这一争论中,“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中的“读书”更多地指涉接受教育,并非表示阅读书籍。论及接受教育与阅读书籍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到,对书籍的阅读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但在“读书”这一概念的外壳下,这两个概念往往被混淆在一起,让人产生误解。


另一方面,“读书是否可以改变命运”的争论似乎也忽略了它出现的前提,即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吗?如果从功利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许多人也许还会反问另一个问题——读书难道不是为了改变命运吗?但这类观点的缺陷较为明显。一是,它过度简化了读书的意义。二是,它似乎也回避了另一个问题,即在命运被改变后,读书人又该如何?还继续读书吗?三者,这种缺陷也许也与“改变命运”的评判标准混乱有关。简而言之,一个人到底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才能被认为是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呢?

对此,我们还是应该回到阅读活动本身,关注另外一些问题,例如,我今天读了什么?我读懂了吗?我从中又收获了什么呢?这些问题也许才是“读书人”应该关注的问题。

阅读可以开拓人们的视野,促进个人的思考,养成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没有什么忧虑或悲伤是一个小时的阅读无法舒缓的。”从孟德斯鸠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阅读还可以放松读者的身心,使读者获得纯粹的阅读快乐。通过读书,“读书人”似乎获得了打开无数未知世界的大门钥匙,在由文学作品开辟的新天地中畅游翱翔。

通过阅读,读书人们继承与延续了先贤前辈们积累下的知识和智慧。对于这一点,包括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和美国科幻小说家卡尔·萨根在内的许多人都曾表示,阅读使读者能够与千年前的哲人名仕在书中对谈激辩。在阅读中,“读书人”可以了解周遭的世界万象、人间百态,实现自我价值与人生意义,达到宋代大儒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总而言之,这场争论也许永远也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结果。那么,我们何不搁置争议,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开始阅读呢?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以“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都带有“阶级”的词语评价人的身份;十几年前,我们又以“白领”“蓝领”“金领”等带有“领”的词语区分人的身份;今年,央视新闻的一篇《早安啊,打工人》公众号文章让越来越多的人以“打工人”自标身份……

而“打工人”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赞同“打工人”这种提法的,认为“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者的统称,是当代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也有人表示反对,认为这一称呼本身带调侃甚至嘲讽的嫌疑……

要求:请你围绕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打工人”的思考和感悟。要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力。

【审题】

本题为材料作文。审题时首先看材料,材料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不同时期人们对于身份的界定方式,先是以“阶级”去评价,后是以某“领”去区分,再是近段时间以“打工人”自标身份,这里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在里面,也包含了对“打工人”这一身份的自我认同,即对这一身份标签有了较明确的褒的态度;后一部分主要是写对“打工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赞同,一种反对,但各自的理由又都似乎很充分。但结合对前一部分内容的分析看,我们更应该倾向于赞同“打工人”这种称呼。


但如果从“反对”的角度写也可以。结合材料中反对者的理由,将年轻群体所面临的严峻竞争形势和重重挑战的生活环境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去解释这种“冷幽默”的称呼有什么弊端。同时为了使文章表现正能量,可在文章结尾跳出评论“打工人”这一称呼的高度,去谈集体、社会、国家正在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努力打造新时代让人自豪的“打工人”。

文章要力求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从写作内容上看,要表达出自己对“打工人”这一称呼的思考和感悟。

【立意】

(1)从赞同的角度:早安,打工人;读懂打工人的平凡与伟大;做不一样的打工人。

(2)从反对的角度:“打工人”的冷幽默。

【素材】

1.“打工人”,火了,火的缘由耐人寻味。这背后,固然有当代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对于工作压力环境的不满,但更多的则是对于平凡人生的不甘,是用努力和汗水去创造美好未来的敬业乐观精神。火了的“打工人”,范围已经不是那个传统上的“打工族”,而是包含所有通过劳动安身立命的人;内涵已经突破过往对体力劳动者的同情性问候,而是对包括体力劳动者在内的所有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美好人生的赞美。在此语境下,“打工人”不仅不再含有贬义,而且极富褒义。

2.同样是一个称谓,被赋予新意的“打工人”,从内涵到精神实质似乎一下子发生了质变,并且被今天的网络社会广泛认同,其翻转的背后极富时代意义。因为一旦“打工人”火了并且能够被现实社会接纳成为一种常态,人们必然会对“打工人”一词进行重新定义。重新定义后的“打工人”,凸显的是社会对劳动的价值尊崇,突出的是社会对劳动者的正面评价,进而有可能改变当下社会对体力劳动的“抵触性”认知,真正实现“工作有别、价值同等”的社会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打工人”火了,其产生的社会引领价值意义重大。

3.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打工人”一直存在一种偏见,并且将其泛化为“社会底层人士”的统一称谓。农民进城务工被称为“打工”,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劳动者被称为“打工族”,他们的名声不光鲜,他们的社会价值被低估。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职业价值分野现象严重,就业引导出现偏误,不同工作的人被人为分成“三六九等”,不同性质的工作被人为区分为“高低贵贱”,扭曲了劳动的价值和本义。

【范文】

“打工人”是对奋斗时代的真实注解

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不仅有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就连朋友之间聊天,可能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抑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人民网)。

网友热传或自创的这些关于“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充满调侃与风趣,道出社会上大多数为更好生活、更有希望未来而奋斗的人们的真实感受,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共鸣。“打工人”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大家都容易从心底产生共鸣,无论白领还是蓝领,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创业者,工作除了梦想,还有生活——赚钱生活生存、养家糊口、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儿女教育等,归根结底,这个网红词汇的流行源于感受,归于现实。

“打工人”是认清了现实,但依然带着积极与热爱生活。普通奋斗者的“打工人”身份认同,相比于“佛系”“丧文化”,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打工人”是许多年轻人对疲惫工作的调侃和释然,透露出许多人在困难中的坚韧、在不甘中的奋斗、在平凡中的追求。在自嘲中透出坚韧,在无奈下翻起精神,可以说新时代的“打工人”无论学历、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好了太多。“打工人”们也更具有自信、独立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精神气质,这些变化,是发展的大气候赋予的,也是整个社会的奋斗氛围孕育的。不管是高管、码农还是建筑工,无论身居大厦还是街头路边,大家不分职业不分薪水,坦坦荡荡都是“打工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双脚去抓住机会、创造机会,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创造不同,这样的“打工人”是不是也是消除身份区别后对奋斗改变命运的一种认同呢?

“打工人”是情绪的宣泄,是鸡汤式的鼓励,也是对这个奋斗时代主要特征的真实注解。面对艰难险阻,迎接职场生活的一次次挑战,谈笑时用自嘲面对痛苦焦虑,努力实干时平静持续地下功夫,也许这就是新时代“打工人”精神创造每一个进步、获得不凡成果迈出的第一步。

“打工人”是对这个奋斗时代最真实的注解,让我们致敬每一位“打工人”,为“打工人”的坦荡和努力喝彩!



考场作文如何设计好论证结构


王 勇


一篇议论文从整体结构上来说有这样几种:“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引—议—联—结”“叙—析—评”等。我们所说的论证结构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指“本论”)的结构形式,是指议论文在运用相关的论据材料分析或论证论点的过程中呈现出的段落内部或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四种:并列式论证结构、层进式论证结构、对比式论证结构、总分式论证结构。要让论证结构出彩,就需要精心设计,扬长避短。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可以在以下四个角度下功夫。


一、并列式:扬铺陈之美


在论证思路中,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分别进行阐述,这就是并列式。并列式结构是议论文写作中经常采用的。并列式的优点在于具有铺陈之美,颇似《诗经》中的重章叠唱,其缺点在于论证层次性有所不足。其特点是:各分论点平行列举,依次阐述,互相之间没有交叉,不可重复。在一些比较庄重、严肃的评论文章中,经常运用并列式来强调观点。


如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中列出的党八股的八条罪状:


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第七条罪状是: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第八条罪状是: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这八条罪状本身之间是并列的,但彼此并不交叉,而是从党八股文章的内容、形式、根源、危害等角度进行分析。从中就可以看出运用并列式结构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分论点彼此之间没有交叉,不能重复;二是分论点的表述需要精心雕琢,力求精彩;三是并列并不意味着在一个层面上滑行,而是要选择不同的角度(什么是在一个层面上滑行?举例来说,分论点为“坚持不懈可以铸就辉煌”“坚持不懈可以获取成功”“坚持不懈可以成就人生”,这三个分论点都是从成功学的角度来说的,意思差不多;还有如“科学家需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艺术家需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运动员需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三个分论点也是从成功学角度立论,只是主体或对象发生了变化,对“坚持不懈”的实质、原因并没有深入的分析。这样的分论点就属于在一个层面上滑行)。


高考作文中也常有用得好的范例,如2020年高考全国I卷的优秀作文《剑鞘之清辉》中以“剑鞘”作比,拟了这样三个分论点:


锻造剑鞘,须不没剑刃之材,使稀世名剑不负荣光。


修缮剑鞘,须契合剑刃之芒,使锋利稀铁不易挫伤。


抽去剑鞘,须静待人事时机,使剑鞘分离游刃有余。


如何对待人才,运用三则比喻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分论点,“锻造”“修缮”“抽去”是与剑鞘有关的三个不同角度,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设喻人才遇到的三种不同情形,既围绕中心又各有千秋。这种结合比喻论证来设计并列式结构的方法十分巧妙,我们可以多多借鉴。在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积累一些相关联的喻体,如:“小溪”“河流”“江海”;“月牙”“缺月”“满月”;“栋梁”“桥梁”“连梁”;“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引路人”“带头人”“有心人”;等等。


二、层进式:扬逻辑之美


层进式就是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反映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层进式结构要想出彩,要先确定“层”,再写好“进”。


考虑到考场作文的特点,一般需要有三至四个层级,确定“层”时应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等等。我们在分析某一问题时,应该遵循这样的思路,先分析表面原因(涉及问题的各方),再分析背后的利益(心理)原因,然后就社会、文化等角度再分析问题根源。


层进式结构出彩的关键在于“进”,因为“进”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语文素养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一個重要体现,所以只要“进”得好,必然分数高。“进”既要循序渐进,又要高歌猛进。循序渐进意味着要有足够多的台阶,要符合读者的阅读能力;高歌猛进意味着层与层之间要有足够大的跨越,不能让人感觉是并列陈述。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有这样三个分论点: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联想有善用联想和误用联想。


首先,指明咬文嚼字的实质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然后进一步指出原因,为什么说咬文嚼字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呢?因为更动了文字本身就是为了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思想情感改变而改变的;接着指出如何进行咬文嚼字,那就需要联想,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朱光潜还进而从善用联想和误用联想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就是一个层进式关系,第二个分论点是建立在第一个分论点基础上的,第三个又是在第二个基础上的更进一层。


当然,在考场上要迅速形成如此严密的逻辑比较困难,但我们至少可以在形式上构成层进关系,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甘肃一考生写的《青年携手,共创未来》中,就列了这样三个分论点:


青年携手,共创未来的基础是大爱。


青年携手,共创未来的实现是合作共赢。


青年携手,共创未来的愿景是世界辉煌。


作者就“青年携手,共创未来”,从“基础”到“实现”,再到“愿景”,层次非常清晰,“进”得有理,让人叹服。“基础”是根基,是最起码的要求,所以是第一个分论点;“实现”是从理论走向实践,将构想变为现实,这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愿景”是畅想未来,是目标,是还没有实现的,当然是第三个分论点。


就大多数同学来说,喜欢从“个人”“集体”“国家”或者“自然”“社会”“心灵”等角度去拟分论点,这也是很好的“进”。不过建议同学们不要固定模式,而应当根据作文话题,合理地安排“进”,只要像甘肃的这名考生一样拉开分论点之间的距离即可。


三、对比式:扬对立之美


对比式是在阐述和论证论点的过程中,在主体部分选用论据时进行对照比较,它是将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比或相关比较的关系。具体的安排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正反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与另一种事物或意思作比较。它的好处是布局上对比鲜明,主次明确,论点突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比的人或事物的确立和对比点的寻找都必须合理,不能看似对立,其实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就像驴唇不对马嘴,例如将科学家的执着精神和学生的学习不认真进行对比是没有意义的。一般来说,运用对比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考生的对比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而这样的思维能力在作文评分标准中就属于“发展等级”。


网文《强者互帮,弱者互撕》中对比式论证结构就用得非常好,从题目就可以看得出来,“强者”和“弱者”对比,“互帮”和“互撕”对比。来看其中的一段文字:


人与人之间,总是相互关联,利他的本质,正是互利。很多时候,为别人搭桥,其实也是在为自己铺路。


2019年的电影春节档,佳片云集,竞争激烈。同日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却“相处”得颇为融洽。


郭帆、宁浩、韩寒三个导演,在微信上互相鼓励,甚至在朋友圈为彼此的影片宣传。《流浪地球》拍摄过半时,因为投资方临时撤资,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窘境。宁浩得知后,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拍摄场地、服装借给了郭帆团队。看到同行们如此互帮互助、惺惺相惜,导演饶晓志发文感慨:“春节档是竞争也是共赢,电影人的团结就是春天的来临。”


就像古人常说的:“利者,义之和也。”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真正的强者,懂得相互扶持,彼此成就,相映生辉。弱者互撕,寸步难行。


看过一个“螃蟹效应”,颇有意思。如果你把一只螃蟹放进竹篓里,它很快就能爬出来。但在篓子里放进两只以上的螃蟹,就一只也出不来。


因为下面的螃蟹,会拼命拉扯上面的螃蟹,如此循环往复,最后谁也爬不出竹篓。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上等人帮人,中等人挤人,下等人踩人。”生活中,太多人為心魔所困,硬生生活成了竹篓中的螃蟹。


文章先是以“人与人之间,总是相互关联,利他的本质,正是互利。很多时候,为别人搭桥,其实也是在为自己铺路”为分论点,并举《流浪地球》等论据,然后和“螃蟹效应”作对比,“因为下面的螃蟹,会拼命拉扯上面的螃蟹,如此循环往复,最后谁也爬不出竹篓”,从而说明合作共赢的重要。


2019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锣在市井琴在山》与上文则有异曲同工之妙,“锣”与“琴”两种不同风格的乐器(一个世俗,一个高雅)应当身处两个不同的地方“市井”和“山”,作者将这两者进行对比,从而说明“物各有性”。


是的,古琴的清新寡淡与锣鼓的浓油赤酱,各自代表着一雅一俗两个极端。它们在这片天空下对立却融洽地共存下来,在无数个像这样的傍晚和像这样的小街里,慰藉人们的心或胃。雅俗之间,虽然意趣迥然相异,但个中精彩,都为这个雅俗共赏的世界增添了一个动人的维度。


想起罗素的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如此看来,雅与俗看着水火不容你死我活,本质上不过是人间百态中的两态、人间百味里的两味,都是一片不容错失的风景。想也是,倘若世上全是性格孤傲狷介骨头硬到硌牙的名士,或全是市侩俗恶面目可憎的俗人,人间这席菜该有多索然无味也!


由是,既然雅者俗者不必你死我活,选择雅或俗便不是一种道德高低的烙印,而是一时一地,顺乎情景的选择——在山则抚琴动操,游心太玄;在市则锣鼓交作,烟火暖情。由俗而雅不是飞跃,由雅即俗也不算变节。你且看文风浩荡一代儒将范文正公,不也在烟花柳巷留下了几多风流韵事;再看那一手墨竹“冗繁削尽留清瘦”的郑板桥,潇潇而立好一把君子风骨,亦作“恨不得狗生八足耳”的孟浪之言……重要的,从来只是雅得精致,俗得出彩。


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一直在将琴与锣、雅与俗对立着写,对立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对立只是为了更好地彰显各自的特点,正如作者最后说的“雅得精致,俗得出彩”。其实,如果作文话题本身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或者材料中有明显的对比反差,那么采用对比式结构就很容易出彩。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材料中“物各有性”就明显考虑对比反差,除了琴与锣,我们还可以想起水(冰)与火、山与水、春兰与秋菊等。


四、总分式:扬纲目之美


总分式就是在论证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引入总说和分说关系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能使论证内容纲目清晰,层次井然。总分式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形式,其“分”的部分又可以采用并列式、层进式或对比式。


所以,“总分式”要想出彩,关键在于:“总”要能统领“分”;“分”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同时与“总”在中心主旨上保持一致性。就好比三根柱子支撑起的建筑,如果上面的建筑不够稳重,三根柱子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如果三根柱子中有一根不够结实或长度不合要求,建筑也容易倒塌。


如苏洵的《六国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而六国从是否赂秦的角度来说,就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赂秦的,一种是不赂秦的;六国从最终的结局来说又都是一样的,即赂秦也灭亡,不赂秦也灭亡。所以作者的两个分论点分别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样,两个分论点就比较周全了,文章也显得纲举目张,思路清晰,论证有力。


2020年高考全国卷的优秀作文《双眼自将秋水洗》也是运用了总分结构,文章先指出:


人的一生面临着许多诱惑,它们如同潘多拉的魔盒,如同裹着砒霜的蜜糖,会蒙蔽我们的双眼,麻痹我们的神经。只有擦亮眼睛,找到观照自我、看清世界的镜子,才能为自己画好像。


然后分别从“一曰守住心灵契约”“二曰窥探社会,折射自我”“三曰终日乾乾,与时代偕行”三个角度展开。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分论点在支撑中心论点这一要求上还是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的。三个分论点中最符合中心论点“双眼自将秋水洗”(“擦亮眼睛,找到观照自我、看清世界的镜子”)的应该是第二个分论点“窥探社会,折射自我”,而另外两个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就不很明确。其实只要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了:“擦亮眼睛,看清自己的内心”“擦亮眼睛,看清身边的社会”“擦亮眼睛,看清生活的时代”。所以说,运用总分式结构时,一定要注意总与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论”是一篇议论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使议论更加清晰、全面、深入,就要选择恰当的论证结构。一般来说,如果话题涉及几个方面,可以考虑并列式;如果话题中的核心概念可以由浅入深地分析出几层意思,可以考虑层进式;如果中心论点明显有概念上的反差或认识上的误区,可以考虑对比式;如果中心论点需要拆解成两三个方面,可以考虑总分式。一句话,没有最好的论证结构,只有最适合的论证结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