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北京东城高二(下)期末语 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高考精品讲义集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论语》阅读汇编(含解析)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论语》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微写作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届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北京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统一检测高一语文2021.1


考场中诗词散文里的端午节

2021年北京卷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2019-2020北京高一(下)学期期末名著阅读汇编

2020-2016北京中考真题古诗、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0-2016北京中考真题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0-2016北京中考真题议论文阅读汇编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各区古诗阅读汇编

2021初三人大附中零模测试卷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2019-2020年北京语文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9-2020年北京语文八年级(下)期末古诗鉴赏汇编

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

北京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2020北京中关村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四中高一(下)期末语文

2021北京朝阳高三期末《冷门与热门》议论文


要读名著,也要做阅读
索性结合名著讲阅读方法
从名著经典情节中,看考题类型,学解题技巧

5次课了解名著主要人物、经典情节、作品主旨与外延
5次课阅遍出题类型、掌握解题技巧

名著与阅读一起学——假期语文班课


2020北京东城高二(下)期末语    文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1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疫之为病,历史悠久。据《中国疫病史鉴》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其中不乏十分严重的情况。中医人与各种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在疫情的控制和疾病的治疗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中医是如何认识疫病的呢?

       受传统文化与认知条件的限制,古人在很长时期为其发病的怪异所迷惑,认为疫病是由鬼神所为。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这种蒙的观点逐渐发生了改变,进而出现疫病是由自然界“疠气”所为、与鬼神毫不相干的认识。如《礼记》有“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的记述,古人已认识到疫与气候异常有关。《素问•本病论》认为因天地气交异变,破坏了四时节序,影响万物生化规律,进而致疫病发生。明末清初的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此外,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疠等,主要指南方山林中因动植物腐烂、湿热蕴蒸致病的毒气。上述疫病之源往往自口鼻而入,因而疫之致病多犯肺系与脾胃。

       古代医家认为疠气大都毒烈,但并非染之皆病。普通人是否感染疫病与毒性强度及染毒程度相关,更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同样环境条件下,正气亏虛的人更容易感染。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防治疫病的呢?

《内经》中确立的防疫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避毒,因疫性大都毒烈,在疫已至而未感时,“避其毒气”就成为简单实用的明智之举;二是养正,即顾护正气。后世医家还根据疫之种类与特点,摸索出许多避疫的方法,如选用芳香辟秽的苍术、木香,以毒攻毒的雄黄,清热解毒的贯众、升麻,补气之人参等药物或制剂加以防护。

       在治疗疫病时,中医多采取扶正邪、整体调理、顺势而为的方针,其辨证论治的举措蕴含着谋略与智慧。一是引邪外出,因势利导。即给邪找出路,邪祛正自安。二是改变环境,毁其所依。自然界存在着“同气相求”的规律,因而疠气加身,每有内应。若改变体内环境,消除其立身之基,同样可使疫毒之邪无法容身。就临床所见,许多疫毒无论寒温,都与体内的湿邪有关,每以内湿作为其生存土壤。通过化湿、燥湿或利湿等方法以清除湿邪,进而使毒无所依而难为害。

(取材于朱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医对疫病发生的认识是逐渐清晰、逐渐深入的。

B.中医认为疫气与一般致病因素不同,是一种特殊的气。

C.中医认为所有的疫病都是异常气候影响了万物生化所致。

D.疫病病源往往从口鼻进入,所以病症多表现在肺部或脾胃。

(2)根据材料一,下面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认为只要人正气足,就不会感染疫病。

B.中医防疫思想中的“避毒”,类似现代的“隔离”。

C.中医在预防疫病时主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防护。

D.中医在治疗疫病时采用直接消灭疫毒的方法。

材料二

 

       中医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饮食、起居、运动、精神。

饮食:食饮有节

       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所谓“食饮有节”,第一,要根据节气、季节的变化饮食。也就是顺应自然,吃应季、应节的食物。第二,饮食要有节奏。也就是饮食有规律,且要细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第三,饮食要有节制。就“食”而言,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即便吃饱,也只吃到七八分饱。就“饮”而言,不论是饮酒、饮茶、饮水,都不宜过多。

起居:起居有常

“起居”主要指子午卯酉的起居,也就是半夜11点到1点的子时、中午11点到1点的午时、早上5点到7点的卯时、下午5点到7点的酉时的生活作息。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候。此时如果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此外,依据子午流注,子时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只有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如果此时不休息,胆气则不行。所以子时必须深度睡眠,即晚上11点前要入睡,才能保证子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卯时太阳升起,人体内阳气生发,自然要醒,所以5点醒是正常的。起床晚则不利于阳气生发。另外,此时是大肠经当令,所以起床后要排大便。

       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如果睡不着或者没有条件睡,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

       到了酉时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人的肾精,是生命的本源,就像是水,它可以滋润万物。所以此时需要补充肾精,使肾水不要枯竭、不要静止。

运动:不妄作劳

“作劳”就是“劳作”,对养生而言就是运动;“不妄”就是不过分,运动量不宜太大。以现代观念可以理解为少做无氧运动,多做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太高,容易让人大汗淋漓、精疲力尽。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常见的有氧运动有:走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太极奉、八段锦、五禽戏等也属于有氧运动。

       精神:形与神俱

       养生真正的上等药物是体内的精气神。“精”是生命的最精微的物质,“气”是生命的原始能量,“神”是生命的最高主宰。

       养生最根本的要求还是回到神与精、气的和谐交融。内心安定、平和,少欲知足,就能减少情绪变化对精气神的消耗与伤害,生命就能保持一种生生不息、生机活泼的状态。

(取材于张其成的文章)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wèi),朦胧、迷糊之意。

B.辟秽(bì huì),指躲避污秽之物。

C.邪(qū),文中指除去邪恶的病气。

D.养(yí),指休养、保养。

(4)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同学的日常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表格中呈现了他某日的生活片段,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从中医角度指出他的哪些行为有可能对健康不利(写清序号即可),并说明理由。

序号

行为

上午没有网课,10点起床

因为起得晚了,没吃早饭

吃完午饭,玩电脑游戏,一直到下午网课开始

下午课后去公园慢跑

晚饭后,陪妈妈去超市,嫌戴口罩憋闷,偷偷把口罩摘掉

写完作业,玩电脑游戏,凌晨1点睡觉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2.(9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1】

李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2】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3】桐庐溪,谢客【4】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注:【1】李白受唐玄宗征召专任翰林学士,写诗以供歌唱娱乐。他所幸遇的荣宠给他招来非议。【2】金门:汉代皇宫的金马门,被汉武帝以弄臣相待的东方朔,曾在此待诏。【3】严光: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拒绝光武帝的邀请,选择归隐。【4】谢客: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喜爱山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两句,写出诗人自己的处境与东方朔不同,显示自己入宫后地位的显赫,充满自豪的语气。

B.“观书散遗帙……掩卷忽而笑”四句,表面写出李白在翰林院快意的读书,实际表现的是失意落寞的寄托。

C.“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两句,以“青蝇”比喻势利、庸俗的小人,以“白雪”比喻有高洁志向情操的自己。

D.本诗作为一首“言怀”之作,一反李白诗歌常见的奔放激情与奇特夸张,言辞清爽,娓娓而谈,流畅自然。

(2)本诗既有诗人在翰林院生活的呈现,也有对往日漫游山林的思忆,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鹏。(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元代萧士赟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中评价本诗是李白“写心之作”。请分条陈述李白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哪些内心感情。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3.(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应科目时与人书【1】

韩愈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滨,大江之濆【2】,日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獱獭【3】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阁下其亦怜察之。

(选自《昌黎集》)

注:【1】本文是韩愈在唐德宗贞元九年应试博学宏词科时写给别人的求荐信。【2】濆:fén,水边。【3】獱獭:biān tǎ,生活在水边以捕鱼为食的小动物。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其穷涸

然:然而,但是

哀其而运转之

穷:偏远

其异于众也

负:依仗

乐之

宁:安定

视之若无睹也

熟:仔细

试仰首一鸣号焉

聊:姑且

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

庸讵:岂,难道

而有是说

焉:句尾语气词

A.①③

B.②④

C.⑤⑦

D.⑥⑧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

大概不是平常的带鳞披甲的族类可以相匹配的。

B.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

它得不到水,就只能受困在寻常尺寸的范围之间了。

C.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

如今又有一个有力量的人出现在它的面前了。

D.阁下其亦怜察之。

阁下也可怜我、同情我。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封求荐信,写法新奇,熔书信体与寓言于一炉,借景抒情,含蓄深沉。

B.文中“怪物”有非凡的本领,如果没有关隘和阻隔,它可以靠一己之力得到水。

C.文中“怪物”有烂死于沙泥也不摇尾乞怜的骨气,所以不想得到“有力者”的帮助。

D.文中“怪物”与“有力者”的关系暗示着当时人才与显贵之间的关系。

(4)文末作者把自己的际遇归于“命”,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4.(6分)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身既死兮神以灵,   !(屈原《国殇》)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李煜《虞美人》)

谢公宿处今尚在,   。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廊腰缦回,   (杜牧《阿房宫赋》)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5.(11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南极的初见

碧绿,鹅黄,褐色……没有想到,南极探险的第一次登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春天的画面。

国内立冬正好是南极洲立夏,此时的南极与想象中极地的万物肃杀相去甚远。那绿草、黄花簇拥成团,草看不到茎,花看不见叶。近前,才看清楚那大团的颜色都由细小组成,花瓣极小、草叶细长,成片的红色更是附着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给岛屿泼洒出亮色。岛上树木种类非常单一,印象中像中国的柏树那样,叶子细碎肥厚浓绿,成片生长,没有一棵枝干笔挺,而是都朝一个方向倾斜,显然与常年风向一致,许多被吹倒在地,依然顺势生长,与草地相连,在极地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这就是极地的春天,人们裹着厚厚的防寒服置身冷风包围的春色中。

下雨了,夹杂着细细的雪粒,沿着探险队员的路标,我们看到了又一片蓬勃的生命。通向海滩的山坡上,无数企鹅在岩石上集聚,尽管我们已从头天晚上的船上课程中知道这是跳岩企鹅,但还是被它们灵活中透出的笨拙萌到了。为了把食物和作为铺垫的碎石送给正在孵蛋的伴侣,它们在岩石上跳上跳下,一不小心就失足滑落,可肥胖的身躯能够瞬间敏捷翻起,又摇摇摆摆地决然前行。还有在旁边草丛里筑窝的白头信天翁,黑色翅膀白色头颈,如果不是偶然从羽毛中探出粉红的尖嘴,几乎难以和企鹅区分。

当你沉浸在眼前的一片呆萌可爱中时,还会有一种异样的体验哦,是这些动物的旁若无人!即使遵循规定站在探险队员标注的记号之外,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不过一米之遥,可这些动物没有一点受到惊扰的样子,照样笨拙地跳跃、安静地趴窝。那些随时可以飞翔的信天翁,甚至永远保持着自己感觉舒服的姿势,有的露出一只脚丫,有的把尖嘴探进翅膀。它们毫无戒备的样子,让一位摄影师朋友哭笑不得:“我拍了一群瞎鸟,它们连眼睛都懒得睁开!”

我却陷入了沉思。自然是什么?就是写在大地上的自由和平等,万物遵循自己的习性规律,适应和共享这个星球的馈赠,生灵之间没有高贵卑贱,只有按照自然法则生存。接下来的航程中,我看到了追逐冲锋艇浪花的成群白海豚、与游轮齐头并进的座头鲸、密密聚集的上千万只企鹅,我看到了在南纬60度极寒中漂浮的随光线变换颜色的浮冰、随时可能坍塌的巨大冰川……我不再惊异,只有贪婪地去欣赏,拼命地去记忆。

也是那时那刻,我理解了采访这次航行的船长时,他那句难忘的回答:“我的最高奖赏是许多来信,乘客从世界不同地方告诉我,他们体验到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美。”

与船长交谈并非易事,为此,我写了一封申请函,并且呈上准备了解的问题,其中有两个我认为比较重要:“在过去的年代里,许多人到南极是为了通过探险成为英雄,如今你带领我们普通乘客来到这里,你认为我们此行的意义是什么?你的船长生涯里,得到的最高奖赏是什么?”船长用那句话回答了我的两个问题。

奥莱•约翰•安德里亚森船长出生在挪威一个航海世家,父亲当过船长,妻子和哥哥现在都在船长岗位上,“我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的理想是当船长,她正在学习和考试,准备将来和她的父亲一样。”他展示了自已腕_上的一块金表,拥有50年航海经历的人,才能得到政府颁发的这一纪念品。如今他已经当了30年船长,50次穿越号称死亡地带的德雷克海峡,我能掂量出安德里亚森话语的分量。

午夜阳光是南极特有的极昼现象。天气变化让24小时高悬的太阳发散出不同的光芒,在浮冰集中的天堂湾海面,你会看到晶莹剔透的巨大冰块反射出奇异的色彩,蔚蓝、橘红、深紫、金黄,那些不知漂浮了多少日子、从哪座雪山崩坍下来的千年造化,在海浪冲击下形成人工无法锻造的形状,随着冰层的厚薄显现不同的色彩。于是,儿时的玩具万花筒中的景象在眼前放大,各种色彩与我们乘坐的冲锋舟溅起的浪花交相辉映,转瞬即逝。梦幻?童话?比梦幻真实,比童话美丽!

极地露营,真正勇敢者的选择,然而并非每个游客都有机会。除了身体素质要求,还要英语流利、会游泳,要离开大船、离开冲锋舟,在冰天雪地中自已安扎帐篷。当我迫不及待地追问旅伴的体验时,他第一句回答是“无法言说”,那种生命里从未有过的安静,仿佛在真空里,世界上只剩下了自己,不,觉得自已也消失了,还有夜空,从未见过的颜色……

我被感染到了。真的有一种感觉无法描述,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

(取材于刘先琴的同名散文)

(1)文章第①②③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南极春天的景色。请结合具体内容,对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2)作者在第⑦⑧⑨段写到了船长,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中说旅客到南极,都会体验到“不可言状的美”。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体验到了哪些“不可言状的美”。

六、微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20字左右。)

6.(10分)按要求作答,120字左右。

《论语》中的一些内容已化为成语,至今还保留在我们的话语和文字之中,影响着我们。请写出一个出自《论语》的成语,谈谈它带给你的启示。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得体。

7.按要求作答,120字左右。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注》暗示了一些故事情节或人物的结局。请从下面《好了歌注》(节选)中选择一处,简述相关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

七、作文(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8.(40分)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某网站发布了一个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其中一些话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这些话语引发了你对青春怎样的思考?

       请以“青春的价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9.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南极的初见》一文结尾处写道:“真的有一种感觉无法描述,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疫情期间,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

       请以“永远记忆的感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细节描写;语言得体。


2020北京东城高二(下)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字音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注意平时积累,词语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4)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题干内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

【解答】(1)C.“所有的疫病都是异常气候影响了万物生化所致”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此外,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

(2)A.“只要人正气足,就不会感染疫病”过于绝对,原文第三段只说“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同样环境条件下,正气亏虛的人更容易感染”,但并无证据表明正气足就不会感染。

C.“在预防疫病时主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防护”错误,根据第五段“如选用芳香辟秽的苍术、木香,以毒攻毒的雄黄,清热解毒的贯众、升麻,补气之人参等药物或制剂加以防护”,这些药物不全是口服药物。

D.“采用直接消灭疫毒的方法”错误,最后一段“中医多采取扶正祛邪、整体调理、顺势而为的方针……一是引邪外出,因势利导。即给邪找出路,邪祛正自安。二是改变环境,毁其所依”,可见,“直接消灭”无中生有。

故选:B。

(3)A.“蒙昧”在文中的含义不是朦胧、迷糊,而是指昏昧;愚昧。

(4)“人体内阳气生发,自然要醒,所以5点醒是正常的。起床晚则不利于阳气生发”,起得太晚,对身体不好;饮食没有节制,早餐不吃,不能汲取足够的营养与能量;“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一直玩游戏,导致不能好好休息;摘掉口罩,可能会被传染病毒;根据“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候。此时如果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所以子时必须深度睡眠,即晚上11点前要入睡,才能保证子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可知,他睡得太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不健康。

 

答案:

(1)C。

(2)B。

(3)A。

(4)①②③⑤⑥均对健康不利。不利于人体内阳气升发与排便,打破了饮食规律,不利于身体获得营养和能量,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疫情期间,防疫要“避毒”,会造成干扰身体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还会造成胆气不行。

【点评】选择题做题技巧:

1.圈划选项信息源。

在作答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原文找出选项信息源,并做标记。

2.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

比较点多为:

(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

(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

(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

(4)是否绝对。

(5)是否无中生有。

3.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2.【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3)本题考查赏析和剥离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由浅至深,由表及里,先翻译诗句再把握主旨。回答时应注意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答题方法,通过作者的经历来反推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诗人的写作时状态和心态。

【解答】(1)A.“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句意为:清晨赶赴宫中,晚间往金马门门待诏书。“充满自豪的语气”错误,尽管这两句诗表面上好像是带有炫耀的语气,但从“晨趋”与“夕待”两个词中,其实向我们暗示了这份差事并不像表面上那么风光,“早上跑去”和“晚上等待”其实体现出诗人被“呼来喝去”没有像正常的学士一样被尊重的样子,与其说是学士,不如说更像是一个被玩弄的人。

(2)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鹏”句意为:漠漠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这是作者目光所及的画面,耳朵听到的声音。可见这一联全部属于实写。选项没有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A、C、D项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3)根据“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可知,诗人和那些奸佞的小人不同流合污,结合李白的仕途道路,他刚刚入仕就被高力士等人陷害,不但没有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反而越来越被疏远,这导致诗人原本的抱负没有办法实现,所以诗人对于这样的小人是非常不齿的,但是逐渐被皇上疏远后就不免会产生一种对于仕途和未来的担忧之情。根据“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可知,李白保持着恬淡自由的心智,他并不喜欢这种尔虞我诈的生活,所以说,对于李白来说,后文“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的生活才是他真正向往的,这使得李白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所以后面他也及时退出了官场。

 

答案:

(1)A

(2)B

(3)这首诗突出表现了诗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其中有对好佞小人的斥责。也有对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忧虑。尽管诗人此时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对朝廷也还抱有一线的希望,但此后不久,诗人尚未及“功成”,便愤然离开了朝廷,踏上了自得其乐的布衣漫游生涯。可以说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长安为官时期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译文:

     清晨赶赴宫中,晚间往金马门待沼。翻看前人的残卷遗篇,探讨古贤的著述穷极奥妙。苍蝇点污白玉轻而易举,《阳春》《白雪》却难以找到同调。我本是疏懒散漫之人,却多次遭到狭隘之人的嘲笑。严光在桐庐溪畔垂钓,谢灵运通游天涯海角。何时才能功成身退,从此在烟波间投钓?

 

赏析: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诗歌的开始,使用了虚中带实的手法,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和感受。翰林院、集贤殿都在宫禁中,故言“晨趋紫禁中”。从表面看,又是“紫禁”,又是“金门”,不仅说明职务之重要,还更带有一种显赫的威势、甚至炫耀的口吻。的确,当时翰林供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而又显赫的。据《新唐书•百官志》载,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738)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专掌内命,包括拜免将相、号令征伐诸大事。以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所以当时有“号为内相”或“天子私人”之称。李白夙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宏图,当他被诏供奉翰林时,内心是异常激动的,而且初入宫禁时,他也的确曾为自己所受的殊宠与显赫的地位而自豪。他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中曾以自诩的口吻说:“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翰林秉笔回英盼,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然而,时隔不久,当李白发现现实并非如此,这种天真浪漫的情绪也就惭惭消沉了。所以尽管这两句诗表面上带有显赫的威势和炫耀的语气,但从“晨趋”与“夕待”两个词中,已向我们暗示了一种投闲置散而又焦虑如焚的心态。可以说“晨趋”、“夕待”也正是李白自入宫禁以来的形象写照。

  接下来具体写投闲置散的读书生活:“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博览珍秘的群书,深入钻研其中的奥妙所在。这几句写得轻松自如,可谓一片清机。但是,这种轻闲的读书生活与一个身居翰林供奉之职的人来说,却是极不协调、极不相称的。作为翰林供奉本来所应该做的事,已如前述,而事实上李白入宫之后,只不过被视为文学弄臣,是供奉帝王后妃遣兴愉乐的玩物。这对于李白来说,是痛心的,也更是悲哀的。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青蝇”句本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白雪”句本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两句在章法上是上承“片言”二字,可以说是“片言”的具体内容。这两句是说:我本来就是爱好自由,无拘无束之人,可每每总是遭到心胸狭隘之人的责骂。这是上承“会心”二字,从古人的至理名言中,领悟到自身遭遇的缘由所在。李白本是性格傲岸,行为放达不拘之人,但是入宫之后,却遭到高力士、张垍等奸臣的嫉妒与谗毁。“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愈来愈受到皇帝的疏远与冷落。李白在《感遇四首》其四中也说:“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一惑登徒言,恩情遂中绝。”尽管此时“恩情”尚未完全中绝,但李白早已预感到了。严酷现实的打击,迫使诗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前程与人格的完善,因而诗歌的下半部分,就着重表白对另一种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接下来诗人继续写道:“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这两句反映了李白对严光和谢灵运的企慕,希望自己将来能象他们那样,摆脱世俗的烦恼,寄迹林下,度安闲隐逸的生活。因而诗歌的最后两句说:“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功成身退,是李白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也是他毕生的生活理想。他早在二十七岁时所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就表示过:“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其《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亦云:“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可以看出,李白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是何等的执着,尽管在遭谗受谤,皇帝疏远的情况下,仍抱定功成然后身退的信念。因而在政治上的期待,暂时战胜了寄迹林下的愿望。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即从李白此时的心态与他初入宫禁时相比,则可以明显看出其心理的变化。上文所引《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中,已可以看出诗人当初那种春风得意、喜不自胜的情态。此外,李白在《效古二首》其一中也以相同的情调写道:“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快意切为乐,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但是此时此刻,诗人已不再是“羞比垂钓翁”,而是希望要在“功成”之后,决绝地表示“从此一投钓”,要像严光那样,远离尘嚣,过着安闲自乐的隐居生活。

  总之,这首诗突出表现了诗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其中有对好佞小人的斥责,也有对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忧虑。尽管诗人此时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对朝廷也还抱有一线的希望,但此后不久,诗人尚未及“功成”,便愤然离开了朝廷,踏上了自得其乐的布衣漫游生涯。可以说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长安为官时期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是一首“言怀”之作,像是在同“诸学士”们娓娓而谈。它一反李白所常用的那种奔放的激情与奇特的夸张,而是将眼前之事及心中之想如实地一一道来,在婉转清爽的背后,蕴籍着十分深刻而又复杂的情感。这一特点的形成,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位及其所特有的心理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点评】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3.【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句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将几个选项中的句子放在原文中理解,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句子的正确含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做这类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评价理解。结合题干,找准观点所在位置,准确理解其含义,并结合题干所给观点结合自己思想进行评价。

【解答】(1)穷:困窘的处境;译文:可怜它们的窘境而把它们运输转移(到有水的地方)。

宁:情愿;译文:我也情愿并感到高兴。

故选:B。

(2)D.“可怜我、同情我”不当,“怜”为同情,“察”为明察、理解;译文:希望阁下您垂怜并理解我!

(3)B.“如果没有关隘和阻隔,它可以靠一己之力得到水”错误,原文“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意思是:不用广阔险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没有水的时候,不能自己造出水来。不是“没有关隘和阻隔”。

(4)根据前文“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可见,所谓“命”,是指自己不愿摇尾乞怜,因此贵人不愿理会自己是自己性格所致;“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自己本来有才能,然而不得赏识,把这些归结于命运,是对上位者不识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说“命”是为了宽慰自己,而即使自己因为“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的志向而不被上位者救助,也是“命”,则体现作者不改自己本性的信念。

 

答案:

(1)B。

(2)D。

(3)B。

(4)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命运进行自我宽慰;埋怨有力者的不识人才熟视无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的感情;表达自己不改本性的坚定信念。

 

译文:

  某月某日,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示自谦):

       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鱼类水兽等动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风唤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寻常所见的那种形状,不用广阔险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没有水的时候,不能自己造出水来。它们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獭(一般的水兽)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怜它们的窘境而把它们运输转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这种怪物,报负和一般东西不同,它会说:“就算烂死在沙泥里,我也高兴。如果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帮它的人遇到他们,熟视无睹,就像没看见一般。他的死活,我们也无从知道了。

  如今又有一个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试着抬头鸣叫一声(因为有能力的人已经对他们习惯而视而不见了),哪里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怜它的窘境,而忘记了举手之劳,把它转移到水里边?别人可怜它,是它的命。别人不可怜它,也是它的命。知道生死有命还鸣号求助的,也是它的命。我(韩愈)如今确实有点类似于它,所以不顾自己的浅陋,而写下这些话,希望阁下您垂怜并理解我!

【点评】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

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邻字帮助法;成语对应法;古今比照法;字形推断法。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4.【分析】此题考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

【解答】故答案为:

子魂魄兮为鬼雄(重点字:魄)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重点字:堪)

渌水荡漾清猿啼(重点字:渌)

三顾频烦天下计(重点字:频)

檐牙高啄(重点字:啄)

出师一表真名世(重点字:名)

【点评】《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5.【分析】(1)本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答题模式为:明确手法+分析手法+表明表达效果(情感作用)。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2)此题考查理解文中人物作用的能力。其作用一般有:陪衬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揭示或凸显主旨;推动情节发展。

(3)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解答】(1)首先明确答题区域:①②③段。然后浅层总结写了什么:描写南极春天的景色,如春天般,富有生机和活力,在极地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其次点明手法并加以分析:使用了对比,有颜色的对照“碧绿,鹅黄,褐色红”,有国内和南极的对比“国内立冬正好是南极洲立夏,此时的南极与想象中极地的万物肃杀相去甚远”“在极地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接下来看结构思路:照应题目“南极初见”﹣﹣“南极探险的第一次登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春天的画面”“这就是极地的春天,人们裹着厚厚的防寒服置身冷风包围的春色中”,引出下文所见“下雨了,夹杂着细细的雪粒,沿着探险队员的路标,我们看到了又一片蓬勃的生命”﹣﹣“通向海滩的山坡上,无数企鹅在岩石上集聚,尽管我们已从头天晚上的船上课程中知道这是跳岩企鹅,但还是被它们灵活中透出的笨拙萌到了”

最后点明表达效果:表现了南极初见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美,富有感染力,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了惊喜、赞美之情。

(2)首先找到答题区间:⑦⑧⑨三段。

然后明确各自写了人物的什么:写一位英雄船长对南极生活的喜爱、坚持、无私等美好真挚的感悟。

其次点明写作特色:抓语言即对话正面直接描写,以及给“我”的印象和启迪,对角度多侧面刻画形象,性格特征鲜明,富有感染力,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

接着整理结构思路:照应题目“南极初见”,由自然现象写到人性之美,丰富了文本内容,由浅入深,行文自然,结构严谨,富有感染力和启迪意味。

最后归纳深层主旨:通过一位平凡普通又伟大的英雄船长,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南极工作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启发读者热爱自然,恪尽职守,珍惜生活,具有勇敢的探险精神、担当和责任意识。

(3)首先分层概括层意:前三段为一个层次,写自然植被的美;第四、五段写南极可爱的企鹅以及给我的关于自然规则的思考;第六七八三段为一层介绍一位伟大的船长;第九段为一个层次,写午夜阳光;第十段为一个层次写极地露营;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一个总结。依据以上层次大意整合出答案来。

 

 

答案:

(1)使用了“碧绿,鹅黄,褐色红”等色彩、国内“万物肃杀”和南极“一幅春天的画面”景色等多方面的对比,鲜明地突出了极地生命力的顽强和美好;描写了南极初见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美,富有画面然和意境美,可读性强;内容上通过描写南极春天生机蓬勃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喜赞叹之情。

(2)说明船长一家对航海事业的传承以及对下一代的英雄,表达船长一家对航海事业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南极工作者不畏艰险、顽强不屈探索生命极地奉献精神的赞美,从而从人文方面体现南极之美。借助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耐人寻味。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启发读者热爱生活和岗位,珍惜生活爱惜生命,具有不畏艰险的勇敢的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突出、升华、深化了主旨。结构上照应题目“南极初见”,由自然现象到人性之美,丰富了文本内容,富有感染力和启迪意味。

(3)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极地植被;灵活而笨重、呆萌可爱的企鹅;平凡而伟大、勇敢而无畏的船长;南极特有的极昼现象﹣﹣午夜阳光;真正勇敢者的选择﹣﹣极地露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