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2020江苏新高考作文集锦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理科)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科)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选读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及答案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讲义集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江苏省如皋、丹阳市2021届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镇江市高三2021 届高考模拟信息卷(一)语文试题

2020——2016江苏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0—2016江苏高考语文真题之实用类文本阅读汇编

2016-2020江苏高考语文真题之古诗阅读汇编

2016-2020江苏高考语文真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场中诗词散文里的端午节

江苏省仪征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各市2020、2019、2018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2020年江苏省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情景默写汇编

2020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昆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江苏省扬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六校(金湖中学、洪泽中学等)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2021.06)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要读名著,也要做阅读
索性结合名著讲阅读方法
从名著经典情节中,看考题类型,学解题技巧

5次课了解名著主要人物、经典情节、作品主旨与外延
5次课阅遍出题类型、掌握解题技巧

名著与阅读一起学——假期语文班课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中国戏剧创作的繁荣同古希腊悲剧的繁荣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在古希腊悲剧走向繁荣的时候,人还没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一种主要的关系,人还在神的主宰之下,人性和神性的对立还是一种主要的对立形式。古希腊的戏剧家是西方最早的文学艺术家,他们决定了此后西方人对文学艺术和文学艺术家的基本理解形式和接受形式。

②人的悲剧不仅仅是由于人的道德品质造成的,也不仅仅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同时还因为人无法从根本上超越自己而造成的。在人之外还有一个更巨大的力量制约着人、人的命运和人的发展,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人的自由性是在人的悲剧性抗争中获得的。这是感受和理解西方所有悲剧性作品的一种基本的观念。哈姆雷特的悲剧不仅仅有哈姆雷特的过错,不仅仅有他母亲和国王的过错,更有哈姆雷特根本无法超越的诸种无法直接感知的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不仅仅由于她和渥伦斯基的道德情操上的缺陷,更由于人的存在本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她的悲剧不仅仅是她的悲剧,也是所有女性的悲剧,甚至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③而到了中国戏剧走向繁荣的时候,中国人已经把人从自然当中绝对地分离开来,人与神的关系已经不是主要的关系。在儒家文化中,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系统,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可以靠人的努力完全地得到解决,人的所有悲剧都是由于人的过错、个人的过错造成的。人应当为自己所有的缺陷而担负罪责。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具有真正的超人间的因素,神魔鬼怪也只是世间善恶真假美丑各种不同力量的外部助力,而不具有自我的独立性。

④西方悲剧美学中的悲剧,都是贵族性的,这种贵族性具体表现在两种相蝉联的戏剧冲突形式中,一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的冲突,一是个人意志与社会意志的冲突。这两种冲突形式都体现着当时贵族阶级作为人类、人类社会的代表的资格,体现着他们的高贵性。中国古代的戏剧则是平民的戏剧,是面向普通的社会群众的。他们不是社会的主宰者,没有制定社会道德规范的权力。他们只有在这已经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规范中,才能建立起正常的社会联系,才能保障自我生活的安定,才能对自我的命运有起码的主动性。贵族是强者,强者是有力量的人。强者重进取,重竞争,反抗道德束缚,因为他们不需要道德的保护,道德的保护限制着他们的力量的发挥。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需要道德的保护。中国古代戏剧的平民性具体体现在中国古代戏剧的基本戏剧冲突中,这种基本冲突不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的冲突,也不是个人和社会的冲突,而是道德与非道德的戏剧冲突。西方的悲剧是强者与强者的冲突,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而中国古代戏剧则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只有弱者才有可能是悲剧主人公,强者则是悲剧的制造者。前者没有力量而有道德,后者没有道德而有力量。这种有力量的强者与无力量的弱者之间的冲突有各种具体形式,如政治关系中的得势者与失势者,平民关系中的强者与老实人。

⑤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悲剧就没有悲剧性。从平民戏剧和道德戏剧的意义上,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人的人,应该获得自己正常的、平静的幸福生活,而悲剧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不论他的冤情有没获得最终的昭雪,他的悲剧却已经构成了。尽管它的悲剧主人公反抗的不是神的意志、宇宙的意志、社会的意志,但他们同样反抗着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通过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而表现出自己的悲剧精神的。这种悲剧同样唤起观众的悲哀的情绪,同样加强着观众对一种悲剧精神的渴望,同样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

⑥不难看出,中国古代悲剧从总体而言,不同于西方悲剧,但它同样是一种可能的悲剧形式。立于道德的立场反抗不道德的人及其不道德的行为,同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冲突形式。这种冲突形式在西方戏剧中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悲剧形式发展起来,而中国古代戏剧则突出发展了这种形式的悲剧。像《窦娥冤》《赵氏孤儿》,其悲剧主人公为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目标进行挣扎,这种力量获得了充分、集中的表现,因而它们具有更强烈的悲剧精神,呈现着悲情悲剧向崇高悲剧的转化形态,但他们的指向目标到底是局部的、具体的、有限的,没有普罗米修斯反抗专制暴政的崇高理想,也没有精卫填海的博大精神,他们的挣扎和反抗仅仅关系到自己的命运或当下的事件,它的悲剧精神的发展是受到平民意识的局限的,是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的。他们渴望的是社会的公平,不是社会的发展;他们要求的是个人生活命运的平静,而不是人类命运的改善。其悲剧精神的内涵是相对薄弱的。它们仍然主要停留在悲情悲剧的总体美学范畴。

(摘编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中国戏剧与古希腊戏剧繁荣的不同文化背景时,人是否将自我与自然绝对分离,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B.因为中国人已经把人从自然中绝对地分离开来,所以在中国戏剧中人与神的关系从来不是主要关系。

C.当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人的人因别人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平静、幸福的生活时,他的悲剧就已经构成。

D.西方戏剧中所没有的道德与不道德的冲突,恰恰是中国古代戏剧突出发展的一种悲剧冲突形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悲剧延续了古希腊悲剧传统,主要是以人性与神性的对抗来表现超越个体命运的崇高理想。

B.哈姆雷特的悲剧和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不仅有个人和社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有一种人类无法超越的巨大的未知力量。

C.中西方悲剧冲突中的强者是有力量的人,他们之所以反抗道德束缚,是因为道德保护限制了他们力量的发挥。

D.戏剧是否具有悲剧性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判断:一是悲剧主人公是否反抗悲剧命运,二是观众是否出现相应的审美反应。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作品不属于崇高悲剧范畴的一项是(    )

A.《被缚的普罗米修斯》B.《俄狄浦斯王》

C.《雷雨》D.《茶馆》

4.请联系文章内容,以《窦娥冤》《哈姆雷特》为例,从平民性和贵族性、悲情悲剧和崇高悲剧两个角度中任选其一,简要分析中西悲剧的区别。

5.下面这段文字是命题老师编辑阅读文本时漏掉的,请根据本文论证思路,说说这段文字应放在哪一段后面?为什么?

所以,在中国古代悲剧中,还常常出现一个悲剧主人公的拯救者。这个拯救者有时是另一种状态下的悲剧主人公自己(如成为厉鬼的报复者,这个厉鬼已经不是弱者),有时是主人公之外的另一个或几个人。在中国古代戏剧中,这个拯救者既不是戏剧中的悲剧主人公,也不是悲剧制造者,而是一个正剧人物。他应是一个强者,一个有力量惩罚悲剧制造者的人,但他则是道德的,同情和支持悲剧主人公的人物。他常常以主要人物的身份出现在戏剧中,所以中国古代的悲剧常常不是西方意义上的那种纯粹的悲剧。

应放在第         段后面

理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局外人

加缪

检察官要求玛丽讲一讲我碰见她的那一天的情况。玛丽不愿意说,但在他的坚持下,她讲了我们游泳,看电影,然后回到我那里去。他要玛丽自己说那一天放的是什么电影。她的声音都变了,说那是一部费南代尔的片子。她说完,大厅里鸦雀无声。这时,检察官站起来,神情非常庄重,伸出手指着我,用一种我认为的确是很激动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说道:“陪审员先生们,这个人在他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游泳,就开始搞不正当的关系,就去看滑稽影片开怀大笑。至于别的,我就用不着多说了。”他坐下了,大厅里还是一片寂静。忽然,玛丽大哭起来,说情况不是这样,还有别的,刚才的话不是她心里想的,是人家逼她说的,她很了解我,我没做过任何坏事。但是达吏在庭长的示意下把她拖了出去。审讯继续。

紧接着是马松说话,人们都不怎么听了,他说我是个正经人,他甚至还要说,“是个老实人”。

至于萨拉玛诺,就更没有人听了。他说我对他的狗很好。当问到关于我母亲和我的时候,他说我跟妈妈无话可说,所以我才把妈妈送进养老院。他说:“应该理解呀,应该理解呀。”可是似乎没有一个人理解。他被带了出去。

轮到莱蒙了,他是最后一个证人。莱蒙朝我点点头,立刻说道我是无罪的。但是,庭长说法庭要的不是判断而是证据。他要他先等着提问,然后再回答。他们要他明确他和被害人的关系。莱蒙趁此机会说被害人恨的是他,因为他羞辱了他姐姐。但庭长问他被害人是否就没有理由恨我。

莱蒙说我到海滩上去完全是出于偶然。检察官反驳说偶然在这宗案子里对人的良心所产生的坏作用已经不少了。

这是一个最下流的无耻事件,由于加进了一个道德上的魔鬼而变得更加严重。莱蒙要声辩,我的律师也提出抗议,但是人家要他们让检察官说完。他说:“我的话不多了。他是您的朋友吗?”他问莱蒙。莱蒙说:“是,他是我的朋友。”检察官又向我提出同一个问题,我看了看莱蒙,他也正看着我。我说:“是。”检察官于是转向陪审团,说道:“还是这个人,他在母亲死后的第二天就去干最荒淫无耻的勾当,为了了结一桩卑鄙的桃色事件就去随随便便地杀人。”

他坐下了。我的律师已经按捺不住,只见他举起胳膊,法衣的袖子都落了下来,露出了里面浆得雪白的衬衫,大声嚷道:“说来说去,他被控埋了母亲还是被控杀了人?”听众一阵大笑。但检察官又站了起来,披了披法衣,说需要有这位可敬的辩护人那样的聪明才智才能不感到在这两件事之间有一种深刻的、感人的、本质的关系。他用力地喊道:“是的,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

这句话似乎在听众里产生了很大的效果。我的律师耸了耸肩,擦了擦额上的汗水。但他本人似乎也受到了震动,我明白我的事情不妙了。

下午,巨大的电扇依旧搅动着大厅里沉浊的空气,陪审员们手里五颜六色的小扇子都朝着一个方向摇动。我觉得我的律师的辩护词大概说不完了。有一阵,我注意听了听,因为他说:“的确,我是杀了人。”接着,他继续使用这种口吻,每次谈到我时他也总是以“我”相称。我很奇怪。我朝一个法警弯下身子,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叫我住嘴,过了一会儿,他跟我说:“所有的律师都是这样。” 我呢,我想这还是排斥我,把我化为乌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取代了我。不过,我已经和这个法庭距离很远了。

最后,我只记得,正当我的律师继续发言时,一个卖冰的小贩吹响了喇叭,从街上穿过所有的大厅和法庭传到我的耳畔。对于某种生活的种种回忆突然涌上我的脑海,这种生活虽已不属于我,但我曾经在那里发现了我最可怜最深刻难忘的快乐:夏天的气味,我热爱的街区,某一种夜空,玛丽的笑容和裙子。在这里我所做的一切都毫无用处的想法涌上了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想赶紧让他们结束,赶紧回到牢房去睡觉。

最后庭长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对我说要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在一个广场上将我斩首示众。

……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好像我身上有什么东西爆裂了似的,我扯着喉咙大叫,我骂神甫,我叫他不要为我祈祷。我揪住他的长袍的领子,把我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烈冲动,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我所度过的整个这段荒诞的生活里,一种阴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从遥远的未来向我扑来,这股气息所过之处,使别人向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生活并不比我已往的生活更真实。他人的死,对母亲的爱,与我何干?既然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幸运的人却都同他一样自称是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说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命运,又都与我何干?他懂,他懂吗?大家都幸运,世上只有幸运的人。其他人也一样,有一天也要被判死刑。被控杀人,只因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而被处决,这有什么关系呢?萨拉玛诺的狗和他的老婆具有同样的价值。那个自动机器般的小女人,马松娶的巴黎女人,或者想跟我结婚的玛丽,也都是有罪的。莱蒙是不是我的朋友,赛莱斯特是不是比他更好,又有什么关系?今天,玛丽把嘴唇伸向一个新的默尔索,又有什么关系?他懂吗?这个判了死刑的人,从我的未来的深处……我喊出了这一切,喊得喘不过气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检察官要玛丽自己说那一天放的是什么电影,目的是想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看滑稽影片,不是孝子。

B.莱蒙认为默尔索到海滩上去完全是出于偶然,没有杀人动机。但因为与默尔索是朋友,所以他的证词没公信力。

C.马松和萨拉玛诺作为证人,都想证明默尔索无罪,但是人们根本不想听他们说,更没有一个人理解他们的话。

D.律师继续发言时,生活的种种回忆突然涌上默尔索的脑海,让他觉得在法庭上所做的事虽无用,但还是要抗争。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陪审员们手里五颜六色的小扇子都朝着一个方向摇动。”这处描写暗示了陪审员们对默尔索的案件拥有相同的观点和看法。

B.本文从默尔索的角度来叙事,他静静地看着法庭上各人的表演,律师和法庭的其他人站在了一起,成为了他的对立面。

C.“我想这还是排斥我,把我化为乌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取代了我”,借助心理描写,展现了默尔索从无助失望到生无可恋的心路历程。

D.结尾处,默尔索不再沉默,对着神甫喊出了他内心深处的话。这段语言描写,说明默尔索不相信上帝,认为世界是荒诞的。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9.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局外人”?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忧,嗣昌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 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

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节选自《明史·黄道周列传》)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墨:黑色的丧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B.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C.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D.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养望,古时指官员培养虚名、不干实事或隐退闲居、不问世事,文中指前者。

B.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期间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C.兵部,官署名,主管中央及地方官吏的选用、考核及兵籍、军械、军令等等。

D.丁忧,指遭逢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丧事,也称“丁艰”,后多指官员居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辽东战事危急,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黄道周认为不可行。

B.魏忠贤用事,黄道周预见了魏忠贤掌权后的政治走势,离开朝廷,表明了他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刚正不阿的品格。

C.黄道周正直勇敢。首次上书救助钱龙锡受到皇帝严厉斥责后,再次上书竟要请缨亲历疆场,审察险要厉害之处。

D.郑芝龙被唐王任命为吏部尚书后,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从此两人有了隔阂,黄道周自请出驻广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2)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

14.黄道周“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结果怎样?为什么?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过无锡

文天祥

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逢鼻欲辛。

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注]①德祐二年,北兵困临安,谢太后使天祥如元军请和,被扣留,押往大都,途经无锡时,无锡百姓不顾元军阻挠为其送行,哭声感天动地,文天祥感动而吟此诗明志。②金山:即京口,今镇江,二十年前文天祥从京口经无锡赴临安(杭州)殿试,高中状元。③程婴赵事:指春秋时晋国大夫赵盾门客程婴、公孙杵臼为救赵氏孤儿而牺牲自己的故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无锡的自然风光,山峦起伏,细雨蒙蒙,水波荡漾,草木茂盛,一派春光融融的景色,目的是以乐景衬哀情。

B.颔联今昔对比,将自己二十年前参加殿试的情形与如今作为阶下囚的景况进行对比,突出一种物是人非、恍若隔世之感。

C.颈联写到“英雄未死心先碎”,让人联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情景,而痛楚却更加深沉,令人动容。

D.整首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质朴真挚,极富画面感,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作者再过无锡时复杂的情感。

16.尾联诗人“一回惆怅一沾巾”的原因何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王安石推行新政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改革家们超凡精神的写照。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逝去,并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当年六国能善待百姓,“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废旧电池有害,回收处理有讲究,是生活常识。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来说,道理大体相似。

近来,有业内人士指出,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约20万吨,其中大量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20万吨报废电池,折射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局面;①          ,造成环境污染、带来安全隐患,就会贻害无穷

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造车人”接踵而至②         。可预见的是,电池数量与造车热度的相关性只会增强,甚至有人担心,新能源汽车“爆发性增长”会带来“爆发式污染”,可见,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态势之下,不能只关心电池的续电量,更要关注电池的归宿处。

其实,事物的发展往往带有系统性、全局性。人们不能只看重如何让汽车跑得更快,而忽视了提供动力的电池该如何更好。这就像研发新药,不仅要看疗效,也要关注副作用;也像发展共享单车,既要发挥便利出行的作用,也要约束乱停乱放的任性。新领域新发展,每个环节都要重视,每个环节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③         ,发展才能更加稳健。

18.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贻害无穷B.炙手可热C.接踵而至D.牵一发而动全身

19.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形象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

 

 

七、名著阅读

21.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因为喝了许多酒,晕乎乎地走到宝玉的卧房,歪身睡倒,酒屁臭气散了一屋子。幸亏鸳鸯发现,及时收拾妥当,才没有被宝玉知道。

B.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刚刚搁笔,宝玉披蓑戴笠来看望她,黛玉笑他像个渔翁。

C.宝钗用朱子理论指导理家,认为学问便是正事。小事用学问一提,小事就越发作高一层,真所谓“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了”。

D.王熙凤设计陷害尤二姐,首先是损害她的名声,唆使张华父子到贾府要人,然后故意向贾母禀报,让贾母不喜欢尤二姐。

22.阅读下面《红楼梦》的选段,完成题目。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宝玉与宝琴、平儿、岫烟恰巧同一天生日,大家在红香圃小敞厅内摆下宴席,给宝玉等人祝寿。于是引出了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妙文:

果见“她”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她”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选段中描写的主人公“她”是谁?请结合上述选文分析其人物形象。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过真实学习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一道难题,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一拍大腿,终告破解,大呼过瘾……那种劳有所得的快乐,浸润至灵魂深处,最为真实,也最为持久。现在网上的答题软件,正在改变这一切。它们汇集了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的海量题库,只要点击“拍照搜题”,对准选框拍下一道题并上传,几秒钟就有答案和解析显示出来。

有的人认为这种答题软件正伤害着我们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不动脑而能得,无法真正培养学习思维;有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答题软件能在学生冥思苦想而不得的情况下节省大量学习时间,也能给予学生做题的启发。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在班级发表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C

3.C

4.示例一:从平民性和贵族性角度

中国古代悲剧面向普通群众(弱者),是有道德的弱者与非道德的强者之间的冲突。如窦娥与张驴儿父子及县令之间的冲突。

西方悲剧以贵族阶级作为人类、人类社会的代表资格,是强者和强者之间的冲突。如哈姆雷特王子和他的叔父新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

示例二:从悲情悲剧和崇高悲剧角度

中国古代悲剧属于悲情悲剧,悲剧主人公仅关注自己命运和当下事件,他们渴望社会公平,要求个人生活命运的平静。如窦娥三桩誓愿只是为证明自己的清白。

西方悲剧属于崇高悲剧,悲剧主人公往往站在人性的高度。如哈姆雷特复仇过程中的迟疑、拖延,表现出人的矛盾性和人文主义者的软弱性。

5.应放在第④段后面

理由:①被删文字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悲剧常借助有道德的强者(正剧人物)来解决戏剧冲突。

②第四段从戏剧冲突的两面说明中西悲剧的区别,与被删文字中“解决戏剧冲突”的意思更紧密。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因为中国人已经把人从自然中绝对地分离开来,所以……从来不是主要关系”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而到了中国戏剧走向繁荣的时候,中国人已经把人从自然当中绝对地分离开来,人与神的关系已经不是主要的关系”,文中强调的是“走向繁荣”时“已经不是”,并非“从来不是”。

C.“当一个……他的悲剧就已经构成”错误,第五段说的是“从平民戏剧和道德戏剧的意义上,……而悲剧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不论他的冤情有没获得最终的昭雪,他的悲剧却已经构成了”,选项缺少前提条件“从平民戏剧和道德戏剧的意义上”。

D.“西方戏剧中所没有的道德与不道德的冲突”错误,由“这种冲突形式在西方戏剧中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悲剧形式发展起来”可知,“道德与不道德的冲突”仅仅是没有得到独立发展,而不是不存在这种冲突形式。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中西方悲剧冲突中的强者是……”错误,虽然中西方悲剧中都有“强者”,但内涵完全不同。西方的强者具有贵族性,他们的力量表现在对神性和社会意识的对抗,是进取型的。中国戏剧中的强者是欺凌弱者的形象,是悲剧制造者。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首先理解崇高悲剧的概念,即第四段“一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的冲突,一是个人意志与社会意志的冲突”;然后理解平民悲剧的概念,即“中国古代戏剧的平民性具体体现在中国古代戏剧的基本戏剧冲突中,这种基本冲突不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的冲突,也不是个人和社会的冲突,而是道德与非道德的戏剧冲突”。

A.《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的冲突,是崇高悲剧。

B. 《俄狄浦斯王》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的冲突,是崇高悲剧。

D.《茶馆》是人的意志与社会意志的冲突,是崇高悲剧。

C.《雷雨》是道德伦理的冲突,是平民悲剧。

故选C

 

6.C

7.C

8.检察官的话,表明他主观上已认定默尔索是一个坏人(杀人犯),这误导(影响)了听众,使他们也认为默尔索冷漠有罪。

9.①在法庭审判时,作为当事人的默尔索被撇在一边,不能表达自己,变成了一个旁观者,成了案件的局外人。

②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局外人:人身不由己地被命运选中,被生活选择,本质上毫无差别,是荒诞和虚无的,所有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目的是想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看滑稽影片,不是孝子”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这时,检察官站起来,神情非常庄重,伸出手指着我,用一种我认为的确是很激动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说道:‘陪审员先生们,这个人在他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游泳,就开始搞不正当的关系,就去看滑稽影片开怀大笑’”分析可知,检察官要玛丽自己说那一天放的是什么电影不仅仅为了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看滑稽影片,不是孝子,更是想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不仅不落泪还开怀大笑,毫无悲伤之情,违背社会道德。故他是有罪的。不仅仅是为了证明他不是个孝子。

B.“但因为与默尔索是朋友,所以他的证词没公信力”理解有误。因果关系错误。阅读文本可知,莱蒙的证词没公信力是因为人们根本没听他在说什么,因为此时此刻的他也被当成一位“局外人”。

D.“但还是要抗争”理解有误。阅读原文文句“在这里我所做的一切都毫无用处的想法涌上了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想赶紧让他们结束,赶紧回到牢房去睡觉”可知,他不想抗争,他只是想回牢房睡觉。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C.“展现了默尔索从无助失望到生无可恋的心路历程”理解有误。句中的“化为乌有”是意思是全部消失到完全不存在。在小说中,整个审讯过程里,人们对主人公所犯命案的前因后果、事实细节毫无兴趣,也没有作深入调查分析。故“我想这还是排斥我,把我化为乌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取代了我”生动传神地传达出了司法人士对主人公的漠视。不是“展现了默尔索从无助失望到生无可恋的心路历程”。

 

10.A

11.C

12.D

13.(1)(他们)将这一奏议上呈于朝廷,认为应拨付百万饷银,只有黄道周认为这个对策不可行。

(2)即使杀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

14.黄道周没有成为宰相,杨嗣昌被任命为宰相,因为皇上虽知道黄道周的学识品行,但他性格偏执,不是能挽救时局的宰相。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金兵大入”意思是“金兵大举入侵”,“薄京师”是说金兵逼近京城,这是各自独立的两件事,所以中间要断开,排除BC

“逮”的宾语是“袁崇焕”,动宾后断开,排除D

句子大意为: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从此开始。不久,后金军队大举入侵,迫近京城。皇帝震怒,就于军中逮捕袁崇焕,追究主使者。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主管中央及地方官吏的选用、考核”表述错误。古代兵部掌管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吏部掌管官员的选用、考核。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郑芝龙被唐王任命为吏部尚书后……”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这是说唐王让黄道周担任吏部尚书,当时郑芝龙骄横跋扈,并不是任用郑芝龙为吏部尚书。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上”,动词,上呈;“发”,拨给;“兵饷百万”,定语后置。

2)“即”,即使;“无益于边计”,状语后置句,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徒”,白白;“隳”,毁坏。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首先理解“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的意思,并找到这句话所在的位置,在倒数第三段。这句话意思是“黄道周已经有很高名望,天下人希望让他作丞相”。

然后找到结果,并分析原因。“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可见皇上最终没有任用黄道周为宰相,而是任用杨嗣昌。由“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可知,皇上虽然知道黄道周的学识和品性,但是认为黄道周的性格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宰相。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黄道周,福建人。家里贫困,以务农为生,侍奉双亲,因孝顺闻名。天启年间进入翰林院。当时在翰林院的人,多生活闲散养尊处优,黄道周于是作《矫轻警惰文》来劝诫他们,得到了同僚们的敬重。

辽东战事正危急,毛文龙以镇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逐步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他们将这一奏议上呈于朝廷,认为应拨付百万饷银,只有黄道周认为这个对策不可行。后来,毛文龙最终没有取得胜利。魏忠贤当权后,黄道周拂衣而归。

崇祯元年,黄道周起复原职。第二年,辽督袁崇焕杀了毛文龙。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从此开始。不久,后金军队大举入侵,迫近京城。皇帝震怒,就于军中逮捕袁崇焕,追究主使者。袁崇焕说是由内阁大臣钱龙锡主使。案件审结,钱龙锡被判处死罪。黄道周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怎么能够让皇上背负诛杀辅臣的声名呢!”上疏救钱龙锡。奏章递上去后,皇帝大怒,降旨严厉责备黄道周。黄道周没有被压制吓住,重新上奏章说:“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即使杀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臣特意不自量力地想要亲历疆场,审察险要厉害之处。一旦让我统兵,将扑灭燎原之火,这是我的最大的希望。”皇帝更加震怒,黄道周最终被削去官籍,而钱龙锡也最终减免死罪。

九年,升为右中允。当时首辅温体仁认为灾害战争,都是各郡县治理无序所致,不用重法将无法惩治,因此多次大规模兴起狱讼。

可是皇上却认为他能干,更加信任他。黄道周上书说:“治理天下要讲方法,法律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人民的器具。龌龊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温体仁由此怀恨黄道周。

黄道周已经有很高名望,天下人希望让他作丞相。这时杨嗣昌被夺情起用作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卢象升因服父母丧在家,杨嗣昌推荐陈新甲代替他,可陈新甲也是在服丧之时起用。黄道周是一位儒者,认为国家即使缺乏人才,也不能违背礼制多次让居丧之人担任官职,让后世笑话,因此激昂地思考评判这些情形。

皇上最终还是拜杨嗣昌为相,黄道周不赞同这件事。皇上平时了解黄道周的学识品行,但认为他性格偏执,不是能挽救时局的丞相人选。

十七年,都城北京陷落。唐王让黄道周担任吏部尚书,当时郑芝龙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从此有了隔阂,自请出驻广信,郑芝龙故意难为他,黄道周无兵无饷,兵败被擒,到南京后死在那里。

 

15.A

16.①曾经高中状元,意气风发,想要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而今却深陷囹圉,不能自救。②自己功业未成,再次与无锡百姓相逢,有负百姓爱戴的心酸痛楚。③渴望像程婴、公孙杵臼那样保护赵氏的宗祀却心有余而力不足。④二十年后,山河依旧,但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语言、手法的能力。

A.“首联交代了无锡……”“目的是以乐景衬哀情”错误,结合注释二可知,“金山”即京口,是镇江的景象,前一句写镇江的景象;首联是回忆当初自己从镇江经无锡赶赴临安参加殿试所见景象,当时前往高中状元,所以所写乐景并非衬托哀情。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尾联诗人“一回惆怅一沾巾”的原因。考生需要结合全篇作答。

结合首联和颔联以及注释可知,诗人二十年前曾经途经无锡,那次是前往临安参加殿试,高中状元;二十年后再次经过无锡却是被元军扣留,押往大都,前后情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是“惆怅”“沾巾”。

结合颈联“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逢鼻欲辛”以及注释一可知,诗人“英雄之心”还在却无法施展抱负,再次与无锡百姓相逢,百姓哭声感天动地,而自己却是有负百姓的爱戴,内心酸楚,自然是“惆怅”“沾巾”。

结合尾联“夜读程婴存赵事”以及注释三可知,诗人借助典故表明自己想要像晋国大夫赵盾门客程婴、公孙杵臼一样保护大宋之宗祀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而“惆怅”“沾巾”。

结合全篇来看,诗人两次途经无锡,情境却截然不同,山河还在,江山已经易主,自己前番意气风发,满怀壮志,此次却身陷囹圄,为此而“惆怅”“沾巾”。

17.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度”“悔”“衰”“拒”“递”。

 

18.B

19.①但倘若回收处理不当  ②电池使用消耗量不言而喻  ③只有把短板补齐补好

20.示例:“退役”电动车电池该去哪;废旧电池家归何处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贻害无穷”,留下无穷的祸患。语境是说报废电池处理不当会留下无穷的祸患,使用正确。

B.“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靠近。此处形容新能源汽车深受欢迎,对象不当,望文生义。

C.“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语境是说“造车人”一个接一个,使用正确。

D.“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一个极小的部分就影响全局。语境是说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可能会影响全体,使用正确。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前面可知,此处是说报废电池的处理,结合后面“造成环境污染、带来安全隐患”可知,这是废旧电池处理不当的结果,所以此处应是假设“回收处理不当”。

第二处,结合前面“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造车人’接踵而至”可知,后面应是这种形势发展的结果,再结合后面“可预见的是,电池数量与造车热度的相关性只会增强”可知,此处是说“电池使用的消耗量”之大。

第三处,结合前面“新领域新发展,每个环节都要重视,每个环节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可知,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再结合后面“发展才能更加稳健”可知,此处应是说“把短板补齐补好”,同时要使用关联词“只有”与后面的“才能”呼应。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

具体考查学生拟写标题的能力。标题一般包括何人何事,“何人”是内容的主体。拟写的时候一般采用主谓式。

浏览几段文字可知,这四段文字陈述的对象是“电动车废旧电池”,讨论的问题是这些废旧电池该如何处理。考生围绕这个拟写标题即可。

拟写标题的时候还要注意“形象”这一要求。如“废旧电池”可用“退役”形容;如“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可以用“家归何处”进行概括。

21.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

A.“幸亏鸳鸯发现”叙述错误。阅读《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可知,应是“幸亏袭人发现”,不是“鸳鸯”。

故选A

22.史湘云

芍药花、蜂蝶等烘托其脱俗、可爱。卧于石凳、枕着一包花瓣、“口中犹作睡语说酒令”等细节表现其不拘小节、自然随性,有须眉开朗豪爽的气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