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师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劝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赤壁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促织》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鸿门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谏逐客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六国论》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与妻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之心》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


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屈原列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功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C.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D.形容枯槁

2.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故而至此

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③人又谁能身之察察

④遂自投汨罗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父母者,人本也         上官大夫与同列

B.见疑                 举世混浊我独清

C.一仪而当汉中地         举贤自佐

D.天下笑                 而自令见放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忠而被谤B.故内惑于郑袖

C.是以见放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争宠而心其能           害:嫉妒

B.皭然泥而不者也         滓:污染

C.举贤以自               佐:辅佐

D.然皆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祖先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徒,楚国官名,和“令尹”一样,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一职。

B.大夫,古代的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C.委质,呈献礼物。“质”,同“贽”,指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D.三闾大夫,楚国官名,管理楚国屈、景、昭三姓贵族。

 

 

二、其他

7.解释下列古今义词。

(1)形容枯槁(古义: ____今义:_____

(2)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____今义:___

(3)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古义:____今义:____

8.解释下列加点字。

(1)竟死于秦而(_______)

(2)后五年,吾妻来(_______)

(3)吾妻(_______)

(4)民之,由水之就下(_______)

9.解释下列加点字。

(5)信而(_____)

(6)靡不毕(_____)

(7)举类迩而义远(_____)

(8)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_____)

10.解释下列加点字。

(9)屈平草稿未定(_____)

(10)然亡国破家相随(_____)

(11)予作文以记之(_____)

(12)吾今为之虏矣(_____)

11.解释下列加点字。

(13)于治乱(_______)

(14)谗谄之蔽(_______)

(15)道德之广崇(_______)

12.解释下列加点字。

(16)其文约,其辞(_____)

(17)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

(18)闻有鼠作作索索(_____)

13.解释下列加点字。

(19)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_____)

(20)数十年,竟秦所灭(_____)

14.解释下列加点字。

(21)王甚任(_____)

(22)秦发兵击(_____)

(23)怀王宠姬郑袖(_____)

(24)(怀王)亡走赵,赵不内。复(_____)

(25)人又谁能以身察察,受物汶汶者乎(_____)

15.解释下列加点字。

(26)每一令出,平伐(_____)

(27)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______)

(28)举世混浊,何不随流而扬其波(_____)

16.理解文言虚词“以”的意思。

竭忠尽智事其君              连词,__________      

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介词,__________

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介词,__________      

怀王不知忠臣之分            介词,__________

17.解释下面的通假字的意思。

①“离骚”者,犹忧也      “离”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穷则本                “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称文小而其极大        “指”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解释下面的通假字的意思。

④靡不毕见                  “见”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屈平既绌                  “出”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齐与楚亲                “从”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解释下面的通假字的意思。

①乃令张仪去秦            “详”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厚币委事楚              “质”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于齐,顾              “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行吟泽畔              “被”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义。

①又因厚用事者臣靳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货币。

②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动词,无理狡辩。

③人则反本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贫穷。

颜色憔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色彩。

2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义。

形容枯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动词,描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③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

22.名词的活用

称帝警,道齐桓       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蜕于浊秽                   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后楚以削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故惑于郑袖,欺于张仪  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动词的活用。

⑤屈平疾王之不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形容词的活用,请指出活用类型并翻译。

邪曲之害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正之不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莫不欲求以自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举以自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德之广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于顷襄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被动句

③信而见疑                     “____________”表被动             

④而自令见放为                 “____________”表被动

⑤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____________”表被动    

⑥忠而被谤                     “____________”表被动

⑦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____________”表被动    

⑧为天下笑                     “____________”表被动

⑨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____________”表被动     

⑩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____________”表被动

是以见放                     “____________”表被动    

不凝滞于物                   “____________”表被动

26.判断句。

①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____________”表判断

②秦,虎狼之国                         “____________”表判断

27.宾语前置句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

28.定语后置句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为标志

29.补充省略句省略的成分。

被发行吟泽畔    完整句子为“____________

30.固定句式

奈何绝秦欢   “____________”是固定句式,意思是“____________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____________”是固定句式,意思是“____________

 

三、情景默写

31.名句默写。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的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精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蒙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高度评价屈原之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时政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

(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的文风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职位仅次于令尹。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B.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宋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C.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低等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

D.三闾,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职。《史记·屈原列传》裴骃集解中说:“骃案《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日昭、屈、景。原(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可见三闾大夫是一种掌管三大姓的宗族事务之官。

3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的下属没写完,加上子兰的谗言,所以王怒而疏远了屈原。

B.屈原痛心怀王听力不好,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忧愁苦闷的意思。

C.怀王在国内迷惑郑袖,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

D.面对渔夫的劝说,屈原表示宁可投入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也不会让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他在自投汨罗之前还写了《怀沙》赋。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庙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研方以为圆。昆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

鸣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惟:句首语助词。②伊:你。③处:决定。④惊端:惊人的急流。⑤逝:同“誓”。⑥九关:九重天门。⑦要:总结,概括。

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B.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C.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D.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B.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也泛指绘画艺术。“丹青”又本指丹砂青腹矿石颜料,因其不易褪色,故史家以此比喻一个人业绩昭著,又因丹册多勋,青册多记事,故“丹青”义同史册。

C.国:古代王、候的封地称为国(或邦)。古代的国(汉代以后是郡国)在建制上相当于省、直辖市。衍生义为国都,指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D.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根据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国君之子(嫡长子)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所以自然成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为对人的尊称。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

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叙写了江峡的崔鬼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道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4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2)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41.从这篇赋来看,苏轼对屈原之死持什么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懂,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42.用“/”给画波浪线的这段话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43.下列对文中加短横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儒、道、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南郡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这使大家都感到自己不如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

C.做了太中大夫的贾谊,主张变更秦朝的法度,并且出台了一些由文帝起草的变法律令。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做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终未被文帝采纳。

4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46.结合所学的《屈原列传》以及选文对贾谊生平经历的叙述,说说你对贾谊“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一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能力。

A项,伐:古义,自夸,炫耀;今义,讨伐。古今意义不同。

B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时间名词,今年的下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C项,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古今意义相同。

D项,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古今意义不同。

故选C

2.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何,疑问代词,什么。②何,疑问代词,为什么。③以,介词,用。④以,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故选B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