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朝阳高一(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朝阳高一(上)期末语文
2021.1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共9分)
劝 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取材于《荀子》)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木直中绳
正中下怀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反躬自省
C.假舆马者
假手于人
D.而绝江河
不绝如缕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輮使之然也
句读之不知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就能取直,金子经过磨砺后就能闪闪发光
B.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踮起脚远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到的广博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没有蛇和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寄居的地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题。(共27分)
赞 学
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故志曰:黄帝师风后,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夫此数君者,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
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欲宣其义,必先增其智。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楚和之璧,虽有玉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石。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蚕茧之丝耳,使巧倕加绳墨而制之以斤斧、女工加五色而制之以机杼,则皆成宗庙之器、黼黻【1】之章,可荐于鬼神,可御于王公。而况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不有济乎?
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岂好贫而弗之忧邪?盖志有所专,昭其重也。是故君子之求丰厚也,非为嘉馔、美服、声色也,乃将以致其道而勉其德也。
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景君明经年不出户庭,得锐精其学而显昭其业者,家富也。富逸若彼而能勤精若此者,材子也。倪宽卖力于都巷,匡衡自鬻于保徒者,身贫也。贫厄若彼而能进学若此者,秀士也。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途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其富者则以贿玷精,贫者则以乏易计,此其所以逮初、丧功而及其童蒙者也。夫此四子者,耳目聪明、忠信廉勇,未必无俦也。而及其成名立绩,德音令闻不已,而有所以然。夫何故哉?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
是故君子者,性非绝世,善自托于物也。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此则道之明也,而君子能假之以自彰尔。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先圣之所制。先圣得道之精者,以行其身,欲贤人自勉以入于道,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试使贤人君子释于学问,抱质而行,必弗具也。及使从师就学,按经而行,聪达之明、德义之理亦庶矣。是故修经之贤,德近于圣矣。
(取材于东汉·王符《赞学》)
注释:【1】黼黻:礼服上绣的花纹。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不琢不错 错:错误
B. 摄之以良朋 摄:辅佐
C. 未必无俦也 俦:同类
D. 试使贤人君子释于学问 释:放弃
5.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女工加五色而制之以机杼 以:用
B. 导之以《诗》《书》 以:从
C. 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 以:因为
D. 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 以:来
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荐于鬼神,可御于王公
可以供奉给鬼神,可以进献给天子诸侯
B.富逸若彼而能勤精若此者,材子也
像他们那样富裕安逸而能勤奋精进到这个程度的,是德才兼备的人
C.此其所以逮初、丧功而及其童蒙者也
这就是他们开始能做到、后来前功尽弃只能这么幼稚愚昧的原因吧
D.而及其成名立绩,德音令闻不已
他们很快成就名声并建立业绩,却不停止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即使是圣人和极有才能的人,他们的才智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B.第二段以蚕丝加入五色制成朝祭之服为例,说明学习要加入自己的思考。
C.作者认为当世学士受到财富或贫穷的干扰,以致最终在学业上难有所成。
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8.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其不有济乎
②盖志有所专,昭其重也
9.《赞学》和《劝学》两文分别阐述了学习之道(例如:学习的意义、内容、态度、方法等)的哪些要点?请分别概括。(6分)
1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5分)
(1)《赞学》一文中引用了《论语•卫灵公》中的语录,请解释“君子谋道不谋食”一句的意思。(2分)
(2)下列语录所谈论的内容,不属于学习方法的一项是(3分)
A.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B.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C. 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D.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31分。
(一)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9分)
11.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古诗词学习笔记,请你帮他把表格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诗句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
意象 | ① | 梧桐、细雨、黄昏 |
画面特征 | ② | 凄清、冷寂 |
情感 | 抒发了作者对赤壁景色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 ③ |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4题。(共12分)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刘长卿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1】闻一叫,三湘【2】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3】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注释:【1】关山:乐府横吹曲目《关山月》。【2】三湘:指潇湘等三条江水,也是湖南别称。
【3】杨柳,乐府横吹曲目《折杨柳》。
12.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交代了写作本诗的背景,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情感基调。
B.“江上何人复吹笛”一句,“复”字凸显出笛歌使得愁苦更加深重。
C.“唯见曲尽平湖深”与《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
D.全诗对笛歌的描写都采用间接描写的方式,生动形象,巧妙多变。
13.下列诗句与“江天寂历江枫秋”一句中,“秋”字所蕴含的感情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B.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唐·刘禹锡《望洞庭湖》)
D.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宋·程颢《秋月》)
14.作者对笛歌的描写匠心独运。请简要赏析“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两句。(6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10分)
①《短歌行》中曹操借用周公的典故表达自己求贤若渴:“ ,天下归心”。
②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鸡犬相闻的田园景象:“狗吠深巷中, 。”
③《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表达自己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杜甫在《登高》中抒发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⑤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的职责:“师者, 。”
⑥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千呼万唤始出来, 。”
⑦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 ,只是朱颜改。”
⑧《核舟记》中描写核舟上雕刻了《赤壁赋》中的名句:“清风徐来, 。”
⑨秦观在《鹊桥仙》中一反人们期待长厢厮守、不堪离别的常情,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词句是:“两情若是久长时, ”。
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瞭望长江北岸想起当年扬州战火连天:“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20题。(共22分)
斜风细雨品枯荷
国人爱花由来久矣。在千百年的传统风俗中,花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从文人雅士到俗子凡夫,人们对花草林木的喜爱,往往源于“婀娜别致处,清雅飘香来”,因此那些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花卉总会让人心向往之。然而对荷却是一个例外,众多的人,不单是爱它的娉娉婷婷,艳丽婀娜,同时也爱它秋冬之际的“形容枯槁”,翠减红衰。王维《山居即事》中“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尽显清新淡雅的君子之风。柳永在《甘草子》中曾写道:“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暮秋的荷塘,更有一番清冷落寞的景致。而李商隐的一首七绝《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堪称是一曲对枯荷的绝唱:“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即便是自称“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的林妹妹,对此也说出了“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了”,宝玉也赶忙随声附和道“果然好句”……
潇秋雨中,我和几位文友撑着花雨伞,去品味枯荷听雨的感觉。偌大的一片荷塘中,荷叶是枯的,莲蓬是枯的,湖水也显得干枯而暗淡。斜风夹带着错落的雨滴落在雨伞上,落在干枯的荷叶上,发出同样冷寂的清音。许多枯荷中的莲子还没有采摘,遗落在莲蓬里的莲子在斜风细雨之中,不停地晃动,发出银铃般的声响。那声响与风声、雨声交织到一起,温婉缠绵之极,这天籁之声在周遭回荡,让人心生怜爱。然而细看那一枝一枝枯干的蓬梗,却依然支撑着枯干的莲蓬,在瑟瑟寒风中挺立着笔直的腰身。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当华美的叶片都落尽时,生命的脉络才历历浮现。一株株颜色憔悴的枯荷让我深谙,夏日里曾经疏影横斜、花姿招展的红莲体内,竟有着一副苍劲的风骨。正是靠着这刚直不阿的风骨支撑,才使得荷得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善于丹青的大师正是以其独具的慧眼,将荷的花视为唯美的婉约派,而将荷的风骨视为深沉的豪放派,才创作出了一幅幅刚柔并济的经典画作。齐白石笔下的秋荷,荷叶、荷花、荷梗、莲蓬前后左右穿插茂密,设色浓淡相宜,动静相应。吴冠中的《残荷》,水面枯枝交错,残花、残叶与莲蓬蜷缩得难辨形体,似泼洒的黑块与黑线,借助水中倒影,分外动人。由此我还想到,当年吴昌硕画牡丹时,常常在盛开的牡丹花旁,配有一两根枯枝,枯枝与盛开的花形成鲜明的对比。花枝春满,花容月貌,而枯枝刚劲、倔强、巍然。这样的画风、画面,凸显吴昌硕本人尝尽世态炎凉、人间冷暖,虽功成名遂,却不忘初心的本色,彰显着中华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临近中午时,风停雨霁,阳光从淡淡的云层中倾泻下来,夹带着些微暖意。此时池塘中的一株株枯荷也披上了一层霞光碧彩,如同一尊尊雕塑,气宇轩昂,神采奕奕。远处的浓阴中传来鸟的欢唱,唱得那么从容,是抒情诗,抑或是甜甜的情语。此时我忽然想到几天前,一位赴新疆参加文化艺术交流的朋友返程,送给我一块从新疆带回来的胡杨木。看上去那是胡杨的一段虬枝,长不过二尺,粗不盈二寸,短短的枝杈上满是褶皱,而且扭曲成了一个月牙形。对于茫茫大漠之上“西风胡杨”的特质,我是略知一二的,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够得上是生物界的奇观了。由“西风胡杨”推及“枯荷听雨”,众多的先贤在葳蕤的草木面前,常常会生发出睿智,并流淌出心曲,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论述,“草木有本心”的抒写,等等。就生命存活的时间而言,荷与胡杨虽然不可比肩,但是秋冬之际,红藕香残,繁华落尽之时,一株株枯荷坚韧无畏挺立的身姿,那蔚为大观的壮美,也一如胡杨的品质,足以让人敬畏震撼了。
征得荷塘主人同意,我采下两株带梗的莲蓬,带回来插到办公室的花瓶里。读书写作的间隙,凝望枯荷,我思绪翩翩。它们花红叶茂扎根泥土之时,曾有过璀璨的辉煌,广袤的土地留下了它们的印痕。如今,在完成了自身一代的使命后,它们的倔强之躯仍令人敬仰。人生亦如荷,生于一个伟大的国度,欣逢百业兴旺、繁荣富强的新时代,吾辈虽年逾古稀,亦应老当益壮,以绵薄之力,跟上时代的脚步,期盼华夏大地日益花繁果硕,兴旺发达。
(取材于王本道的同名文章)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单是爱它的娉娉婷婷 娉娉婷婷:与“亭亭净植”意思不同
B.虽功成名遂 遂:成就
C.在葳蕤的草木面前 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
D.那蔚为大观的壮美 蔚:华丽、秀美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大多喜欢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花卉,但对荷的喜爱却不仅限于此。
B.吴昌硕的画作中常在盛开的花旁配以枯枝,这样的画面呈现刚柔并济的美。
C.作者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描写出了枯荷在阳光照耀下神采奕奕的姿态。
D.“人生亦如荷”,作者由枯荷联想到自我,希望自己也有枯荷一般的精神。
18.请结合文章第二段谈一谈枯荷有哪些可品之处。(4分)
19.文章第四段用大量笔墨写胡杨木有何用意?(6分)
20.文中说“众多的先贤在葳蕤的草木面前,常常会生发出睿智”,作者在秋雨中品枯荷,生发一番感慨。请谈谈你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由草木生发出睿智的体会。要求:写出一种草木(荷花、牡丹、胡杨除外),有具体的情境,并写出你获得的独特感悟。(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21题。
21.《乡土中国》阅读理解(共6分)
(1)下列关于“差序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个人都是他所在的社会关系网络的中心。
B.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固定相同的。
C.自己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别。
D.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结构中,公和私是有相对性的。
(2)下列现象都具有乡土社会的特性的一项是(3分)
①出远门的人带上一包家乡的泥土,如果在异地他乡水土不服,总是想家时,就用这泥土泡水喝。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城市建设处处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汗水。
③农村很多村庄以姓氏命名,例如王家村、庞各庄等,这些姓氏就是世代居于此地的家族的姓氏。
④孩子对父亲直呼其名,表示亲近,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让父亲感到未受排挤的安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55分。
22.语言基础运用(5分)
川藏铁路建设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作为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川藏铁路沿途穿越的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山脉峰岭最密集的地区,其【甲】地质构造之复杂,【乙】地形地貌之多样,【丙】地表起伏之落差,起伏波折之繁多,【丁】世所罕见。有西方工程师甚至一度判断:“建造川藏铁路在100年内也难以实现。”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巍巍青藏高原,见证了中国人民突破的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在这片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墨脱公路通车,结束了“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拉萨机场建成,为西藏与内地架起“空中金桥”;青藏铁路通车,雪域天路为藏家儿女送来吉祥安康……广大建设者与高原儿女将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克难攻坚,我们期待川藏铁路这条“天路”早日建成通车。
(1)将下面句子填入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修建难度之大,
A.甲 B.乙 C.丙 D.丁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前后句的结构不同,请在画线句中修改一个词,使之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与前后句的结构一致,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2分)
23.作文(5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①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庄子》)
②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
③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上述关于“真”的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联想或感悟?请选择其中的一句或多句,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021北京朝阳高一(上)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10 小题,共 36 分)
1.(3 分)D 2.(3 分)C 3.(3 分)A 4.(3 分)A
5.(3 分)B 6.(3 分)D 7.(3 分)B
8.(4 分)参考答案:
①哪有不成功的呢
②大概是因为心志(应该)有专一的方向,表明它的重要性吧
【评分参考】“其”“济”“盖”“昭”各1分。意思对即可。
9.(6 分)答案要点:
《赞学》阐述了学习的意义:能够提升自己;学习的目的:求道树德;学习的态度: 勤奋、坚持不懈;学习的内容:先圣经典。
《劝学》阐述了学习的意义:提升、改变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注重积累、坚 持不懈、专心致志。
【评分参考】《赞学》《劝学》各3 分。
10.(1)(2 分)参考答案:
君子谋求道,不谋求衣食
(2)(3 分)D
二、(本大题共5 小题,共 31 分)
11.(9 分)①石、涛 ②雄奇、壮丽 ③抒发了作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评分标准】每项 3 分。
12.(3 分)D 13.(3 分)B
14.(6 分)答案示例:
这两句写听到《关山月》的笛歌,仿佛看到了自己即将去往的贬谪之地三湘冷冷的月光, 听到了那里凄凉悲伤的猿啸。作者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由笛歌的声音想到了被贬 之地的凄凉之景,将抽象的笛歌具象化,寓情于景,表达了贬谪的失意之苦和与友人分 别的离愁别绪。
【评分参考】诗句含义 2 分,手法分析 2 分,情感2 分。意思对即可。
15.(10 分)①周公吐哺 ②鸡鸣桑树颠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万里悲秋常作客
⑤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⑦雕栏玉砌应犹在 ⑧水波不兴
⑨又岂在朝朝暮暮 ⑩烽火扬州路
【评分标准】每空 1 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三、(本大题共6 小题,共 28 分)
16.(3 分)D 17.(3 分)C
18.(4 分)参考答案:
风雨中的枯荷冷寂、温婉缠绵的声响引人怜爱。
风雨中挺立的枯荷有刚直、苍劲的风骨。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
19.(6 分)参考答案:
①写出胡杨尽管外形扭曲,但依然坚韧,具有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特质。 ②表现枯荷与胡杨木有相似的品质,凸显了在严峻的生存条件下坚韧无畏精神的可贵。 ③从枯荷到胡杨,表明自然中草木坚韧的本性常常能够感染人们,引人深思,启迪智慧。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
20.(6 分)略
【评分参考】“具体的情境”和“独特感悟”各 3 分。
21.(6 分)(1)B (2)A
四、(本大题共2 小题,共 55 分)
22.(1)(3 分)D
(2)(2 分)参考答案:地表起伏(落差)之巨大(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天地重视的是人,圣人崇尚的是义,成就德行道义靠的是智慧,求得明达智慧靠的是学
和问。即使有极其圣明的人,(他也)不是生来就有智慧的;即使有极其有才能的人,(他也) 不是生下来就有才能的。所以古书上记载:“黄帝以风后为师,尧以务成为师,舜以纪后为 师,禹以墨如为师,商汤以伊尹为师,文王、武王以姜尚为师,周公旦以庶秀为师,孔子以 老聃为师。”这几位君子,都是德智超群的人,尚且需要学和问,他们的智慧才能渊博,他 们的德行才能广大,更何况对普通人来说呢?
所以工匠若要做好他的工作,就必须先把自己的工具磨砺锋利;帝王要宣扬他的道义, 就必须先增进自己的智慧。因此人需要学习,就如同物品需要修治(一样)。所以夏后氏的 玉璜,楚国的和氏璧,虽然有了(本身是)玉璞、(被)卞和(进献)的资质,(但若是)不 经过雕琢打磨,(就)摆脱不了仍然是石头的面貌。那些瑚簋一类的祭器、朝拜和祭祀时穿 的礼服,开始时,只不过是深山野林中的木头、蚕茧的丝罢了,让能功巧匠(给木头)弹上 墨线并用斧头来加工、女工们(为蚕丝)染上五色并用织布机来制作,(它们便)都成了宗 庙祭祀的器具、带有花纹的礼服,可以供奉给鬼神,可以进献给天子诸侯。(物尚且可如此) 更何况君子有敦厚坚贞的资质,有明察聪敏的才能,(如果再)由品德优良的朋友辅佐他, 由贤明的老师教导他,用《礼》《乐》来修养他,用《诗经》《尚书》来引导他,用《周易》 来帮助他,用《春秋》来启发他,哪有不成功的呢?
孔子说:“君子谋求道不谋求衣食。耕种,也有可能挨饿;学习,俸禄就在其中了。君 子只担忧道(得不到实行),而不担忧贫穷。”(孔子这话的意思)难道是喜欢贫穷而不为之 担忧吗?大概是因为心志(应该)有专一的方向,表明它的重要性吧。所以君子追求丰足富 裕的,并不是美味佳肴、华丽服装、音乐美色,而是要追求道并努力奉行美好道德啊。
道通过学习获得、蕴涵于书籍之中,学习因勤奋而长进、因停止而荒废。因此董仲舒一 生都不过问家事(潜心学习),景君明常年不出家门(专心学术),(他们)得以专心一志于 学问、使自己的事业显扬昭著的原因,是家境富裕。像他们那样富裕安逸而能勤奋精进到这 个程度的,是德才兼备的人。倪宽在市井中出卖劳力,匡衡将自己卖给别人做佣工的原因,
是自身贫穷。像他们那样贫穷困厄却能使学业长进到如此程度的,是才德出众的人。如今求 学的人数以万计,但是能穷尽学问之途的却没有几十人。这是什么缘故呢?富裕的人因为财 物而玷污了专注的精神(放弃了学习),贫穷的人因为生活物质匮乏而改变了求学的计划, 这就是他们开始能做到、后来前功尽弃只能这么幼稚愚昧的原因吧。这四个人,(他们)耳 目清晰敏锐、忠诚老实廉洁勇敢,不一定没有(与他们才德)相似的人。但(只有)他们才 成就了令名、建立了业绩,美好的声誉流传不停,(这)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仅仅 是因为他们能投身于先圣的经典,把心思凝聚在孔子留下的教导上罢了。
因此君子的天性并非独一无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君子的天性,未必能洞察 一切,通过学习,就会耳聪目明无所遮蔽,心智开阔没有阻滞。这是道的通达明彻,而君子 能借助它来使自己德行彰明罢了。在当今之世谋求道,没有比典籍更好的了。典籍就是经书,
是先圣撰写的。先圣悟到道的精髓,亲自践行,想要让(后世)贤人能自我勉励进入道中, 因此圣人撰写经典来留给后世的贤人。假如让贤人君子放弃学和问,守着自己的本性去做事, 就一定不能周全。等到让(他们)跟随老师学习,按照经典做事,聪颖通达的智慧、道德仁义的道理也就差不多(得到)了。所以学习研究经典的贤人,德行(差不多就)接近圣人了。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2021北京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