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八年级各区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2022学年北京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名著阅读《论语》、《红楼梦》汇编
2022北京八年级各区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
(2022·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甲】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乙】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译注》)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于市 市井之徒 门庭若市
B.人恒过 过街老鼠 操之过急
C.而后作 敢作敢为 得意之作
D.发于声 奋发图强 千钧一发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甲】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理解:这个语句强调了磨难带给人的好处。
【乙】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的侵扰,国家常常会灭亡
理解:这个语句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正反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
【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翻译: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理解:这个语句是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的中心论点。
3.阅读下面这则链接材料,说说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思想的相似之处,并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说明。
【链接材料】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补全下列“文言词语积累卡”。
5.依据上下文,对下列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理解:已经90岁高龄的愚公,带着一家人独自居住在北山脚下。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理解:愚公认为只要子子孙孙坚持干下去,山会越挖越少,总会被挖平的。
【丙】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理解:天帝被操蛇之神感动了,派夸娥氏的第二个儿子背走了太行、王屋山。
6.对于上文中的人物,你持怎样的态度?请任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完成评价。
示例:我为愚公的有远见点赞。他为了造福后代子孙,不顾年迈力衰,担负起移山伟业。
7.阅读下面关于“当代愚公”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1年2月17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公布,有“当代愚公”之称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支书毛相林入选。下庄村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天坑里,四周高山绝壁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村民们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祖祖辈辈生活在贫困中。自1997年以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带大家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1)材料中下庄村人世世代代的生活环境,会让你想到《愚公移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请结合愚公和毛相林“移山”的经历,说说你对“愚公移山精神”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甲】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且焉置土石 焉知非福 心不在焉
B.贫贱不能移 愚公移山 移花接木 斗转星移
C.得志,与民由之 军中不得驱驰 得道多助 成败得失
D.以顺为正者 以人为本 四海为家 画地为牢
9.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甲】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理解:孟子认为,妾妇对丈夫顺从,才是符合“礼”的表现,并以此类比,阐明了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能顺应君王的意愿,帮助君王建立霸业。
【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理解:孟子认为,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是“大丈夫”最基本的标准,公孙衍、张仪的行为不符合这一标准,因此不能被称作“大丈夫”。
1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材料一中“古之人”的表现符合《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哪个标准?这一标准在材料二中杜畿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①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②之,以孝闻。举孝廉,除③汉中府丞。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渐课④民畜牸⑤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⑥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
注:①善:修养。②苦:苛刻。③除:任命、授职。④课:督促、劝勉。⑤牸:zì,雌性动物。⑥化:教化
(2022·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雄才大略 略胜一筹 攻城略地
B.不以疾也 手疾眼快 奋笔疾书 疾步如飞
C.良多趣味 良辰美景 用心良苦 良师益友
D.望峰息心 川流不息 杳无消息 息事宁人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理解:只能在特定的时间见到太阳和月亮,侧面凸显出三峡山势连绵、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特点。
B.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翻译: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理解:春冬时节,从江上看向两岸,山水奇丽、树木繁茂,各种景物相映成趣,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翻译: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也持续地啼叫。
理解:猿鸣与蝉声、泉水声等相互交织,和谐动听,令人愉悦,而非“高猿长啸”的肃杀悲凉。
13.根据两篇短文和《天目》,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天目
袁宏道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①岩,庵宇②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③,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④,高不逾数尺,一株直⑤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⑥绍兴破塘,而清⑦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⑧结室之想矣。
(有删减)
注:①[县]同“悬”,悬挂。②[庵宇]指小庙的房屋建筑。③[不常]不能持久。④[盖]华盖。⑤[直]同“值”,价值。⑥[类]像。⑦[清]清爽鲜美可口。⑧[出缠]指脱离了人间烦恼的束缚。
中国文人常常寄情山水。三峡的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富春江的山“①______”,天目山“石壁竦峭”,都是对“峻”的充分体现;“素湍绿潭”的三峡水,既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富春江水湍急的特点,又有天目山飞泉②______的特点。山水特点相近,笔端流露的情感不尽相同。三篇作品都抒发了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与朱元思书》和《天目》都表现出③______的意愿,《与朱元思书》还表达了④_____之意。
(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各题。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始一反焉 心不在焉
B.往之女家 女扮男装 女中豪杰
C.丈夫之冠也 怒发冲冠 气冠三军
D.居天下之广居 面山而居 安居乐业
15.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文章内容作出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理解:因为公孙衍、张仪这样的纵横家位高权重,能叱咤风云,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所以景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女子到夫家,一定要尊敬夫君,要告诫夫君哪里不妥,但不能违背丈夫。
理解: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原则的侍君之道和女子的侍夫之道,如出一辙。
C.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理解:孟子认为,大丈夫立身处世要懂得顺应潮流,要了解大多数人的意愿,并且要学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16.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中华民族儒 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孔子、孟子都是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自然也成为了山东重要的文化名片。亚圣孟子的“大丈夫”思想激励着一代代志士仁人。请你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说说颜回、李玄通和苏武能否算得上是大丈夫。
材料一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取材于《论语·雍也》)
材料二
李玄通,雍州蓝田人,累除定州总管。刘黑闼反叛,攻之,城陷被擒。黑闼重其才,欲以为大将,玄通叹息曰:“吾荷朝恩,作籓东夏,孤城无援,遂陷虏庭。当守臣节,以忠报国,岂能降志,辄受贼官。”拒而不受。后溃腹①而死,高祖②闻而为之流涕。
(取材于《旧唐书》)
材料三
天汉元年,武持节③使匈奴,单于欲降④之。乃幽⑤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⑥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杖汉节牧羊,卧起⑦操持,节旄尽落终不降。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及还,须发尽白。
(取材于《汉书·苏武传》)
注:①溃腹:剖腹。②高祖:唐高祖李渊。③节:旄máo节。使臣所持信物。④降:使……投降。⑤幽:囚拘,监禁。⑥旃zhān:通“毡”,一种毛织品。⑦卧起:睡觉、起来,指时时刻刻。
答: 。
17.我国古代散文通过塑造独特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思或人生志趣。当然,散文类型不同,表现方式亦不同。写景抒情类散文,充分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特别注重借景抒情,如《三峡》写三峡夏季的水势,突出其 ①____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写人记事类散文,要透过人物和事件去体物察情,如《周亚夫军细柳》通过描写霸上棘门军将士、细柳军将士、文帝的言行,侧面烘托了周亚夫 ②_____的真将军形象。阐发哲理类散文,紧扣观点严密地进行说理,如《富贵不能淫》围绕“ ③_______”的问题,孟子先破后立,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标准。
(2022·北京昌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依据语境,为下列加点词注解。
(1)戒①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②,无违夫子!”
①戒:________ ②戒:________
(2)居①天下之广居②
①居:________ ②居:________
1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翻译: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理解:景春没有学过礼,导致对大丈夫的判断有误,孟子对此十分气愤、失望。
【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理解: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始终坚守原则,“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不能使之迷惑、动摇、屈服。
20.阅读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在范仲淹身上的具体表现。
【链接材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①夜昏怠②,辄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⑥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己。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注:①【或】有时。②【怠(dài)】疲倦。③【沃】这里是“洗”的意思。④【啖(dàn)】吃。⑤【谗(chán)】说别人坏话。⑥【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文段二】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②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③上犯禁④,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注】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敬上]服从上司。敬,恭顺、服从。上,君上,泛指统治者。 ③[陵] 同“凌”,欺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④[犯禁]触犯禁令。
21.用“/”标明【文段一】中画曲线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夫 环 而 攻 之
22.下列句中“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中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
C.奚以知其然也D.是以善为国者
23.对两个文段中画直线语句的翻译及语境下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翻译:周围三里的城墙,七里的外城。
理解:这句话写出城小易攻,然而环攻不胜,从而论述了天时不如地利。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连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理解:不注重个人的修养,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后果,那就可能战必败。
C.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
翻译: 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这样就能服从上司,害怕犯法。
理解:从治国上看,百姓贫困才会“安乡重家”,才会“敬上畏罪”,才会“易治”。
D.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翻译: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
理解:百姓的“富”与“贫”与国家的“治”与“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4.【文段一】【文段二】都论述了治国之道,也都采用(1)___的手法,强调了(2)___。【文段一】先提出“(3)___”的观点,然后指出 “(4)___”才能出现最佳局面,从而启发君主应该如何治国。【文段二】强调了“(5)___”利于国家的治理。
(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苏武传(节选)
班固
单于使使晓①武,会论②虞常③,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④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乙】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注:①晓:通知。②会论:审判并处死。③虞常:曾与汉使张胜私自交易,准备暗杀卫律,后事情败露,被活捉。④张胜:和苏武一同出使匈奴,他为副使,苏武是正使。
2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 勇冠三军 怒发冲冠 沐猴而冠
B.妾妇之道 独行其道 志同道合 分道扬镳
C.必敬必戒 引以为戒 戒备森严 戒骄戒躁
D.马畜弥山 大夜弥天 硝烟弥漫 弥山亘野
2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敞的住宅里——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礼,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上——义。
理解:孟子认为大丈夫做人做事要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
【乙】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翻译: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理解:卫律希望苏武能听他的良言相劝,不要白白地丢了性命,要家喻户晓。
27.苏武算不算孟子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022·北京怀柔·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子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②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③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④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
[注]①[鄙]边境。②[恃]凭借,倚仗。③[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④[顾]难道,反而。
2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以残年余力 以天下之所顺
C.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帝感其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夫哉
29.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甲】吾一瓶一钵足矣。
翻译:我有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足够了。
理解: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决心。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认为我会有众多的子孙,子孙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即使山增加的再高,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
30.苏轼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 根深蒂固 固步自封 顽固不化
B.面山而居 居无定所 择邻而居 居天下之广居
C.告之于帝 三里之城 不速之客 置之度外
D.帝感其诚 诚惶诚恐 精诚团结 心悦诚服
3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理解:愚公的妻子认为愚公年龄大,力气弱,是不可能完成移山的任务的,因此持反对态度。
【乙】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翻译:冬夏换季,愚公一家开始返回家中。
理解:一年才返回,说明移山进度之慢,难度之大。
【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认为自己的子孙繁衍不断,但山不会加大增高,移山任务终将完成,表明他对人力的无穷无尽怀有坚定的信念。
33.根据上文和下面材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愚公和精卫共同具有的优秀品质。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①。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②。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③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①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②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③湮:填塞。
参考答案:
1.A
2.乙
3.示例: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孟子认为治国要知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或“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道理;唐太宗认为治国要居安思危,慎重对待“守成之难”。
【解析】
1.
A.市场、集市\市场、集市\市场、集市;
B.犯过错\经过,路过\过于;
C.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干、做\作品;
D.表现、显露\振作\头发;
故选A。
2.
乙:将“敌国”译为“敌对国家”有误,应为“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正反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有误,应为“从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故选乙。
3.
本题考查理解文段内容。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依据题干要求分析作答。
甲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体现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也就是说治理国家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固。
乙文中“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一句,集中体现了唐太宗治国思想,要常念守成之难,慎重对待,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只有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
【点睛】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链接材料: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业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徵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业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业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6yuan获取
全套35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