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Josery:困难但有意义的攀登(第一封offer就来自伯克利的幸运儿)

UniDesignLab 2021-05-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Author SA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十年树木,百年筑人。


SA于2016年设立“树人奖”。树人奖颁布于每年初春,表彰上届优秀学员们。恰逢春日,接受“树人奖”邀请的学员可以在SA上海设计中心的室内或花园阳台种植专属于自己的一株植物,以纪念申请这段有意义的人生时光。此外,“树人奖”的同学将接受SA专访,分享自己的留学经历,为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宝贵的经验。访谈结果将以“SA树人奖”系列的形式,公布于SA微信公众号。


本期“树人奖”专访21Fall Josery同学。在此也感谢每一位乐意分享的小伙伴。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是来自你们的卓越智慧与辛勤汗水,在这条路上没有捷径。


α



困难但有意义的攀登

Josery

长安大学 建筑学专业

GPA: 3.75/4.0

TOEFL 110

GRE 320


关于自己:

精力充沛、好奇心旺盛,一个什么都想折腾一下但也因想法多变而不时陷入纠结的面包师傅。靠捏面团治愈了申请中产生的焦虑,烘焙手艺与软件技能一同增长。


SA老师评语: 

Josery同學跟了我兩年,也非常開心她終於找到自己的dream school! 開初看她本來發給我的作品集,説實話我沒有想象到同學最終能夠端出這樣有力的作品集。 只是在十個月裏頭在不斷跟Josery同學上課的過程中, 我漸漸看到她努力不懈,創意洋溢的一面, 不論是她學校的作品,上我OP的雙子作品, Josery同學不僅能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 更能端出一份不僅質量非常高而且非常含有個人風格的作品集,所以她一切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而是扎實拿下的。在這裏, 我先祝福她實至名歸地拿到SA的樹人獎,更再次祝福她在未來的碩士課程中前程錦綉, 一帆風順!


设计辅导老师:Alfred Pun (Harvard) | Howdy Zhang (Columbia) | Zhiwen (Columbia)

参与专题课程:SA OpenProject+ 66 | 双子建筑


录取结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MArch2 offer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MSAAD offer 奖$14,000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MSAAD offer

宾夕法尼亚大学 UPenn MSD-AAD offer

宾夕法尼亚大学 UPenn MLA2 offer


关于出国动机

其实早在选专业之前就和家里讨论过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出国的问题。相比一直呆在同一个环境中,更愿意在还有时间与精力的阶段抓住机会到处蹦跶。


读了建筑之后,越发觉得边走边看,提升眼界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还有就是总觉得之前的设计课过得有点心虚,所以希望能够在不同的教学体系中对设计和研究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期待能尝试新鲜事物。


关于选校list

一直想的是美国为主,相比英国项目年限更合适,相比欧洲院校选择更多。跟着专业排名和疫情考虑,后期加了NUS和TUD(果然被拒绝= =)。


四大神校买了Harvard GSD和MIT的彩票,并没有中奖。


下一梯队除了耳熟能详的藤校们(UPenn/Cornell/哥大),因为UCB和UCLA都有很厉害的家人/老师/学长曾经呆过,而且旅游时去过加州,所以对他俩感到格外亲切,UCB更是很早就默默内定为dream school了。不过,后来在和蔡大聊的时候得知UCLA一年的建筑项目不在主校区而是位于洛杉矶的郊区,时间也比较短,就没有加入选校list了……


除了建筑类的项目,蔡大还推荐了景观,当时也没抱太大的期望,顺手加入名单(害,主要是像UPenn的MLA对于建筑来说也不用特别准备作品集),甚至直接申了MLA2……所以收到offer时可以说是很意外了(*^▽^*)


申请准备

虽然当时觉得很烦,但现在回想还是要感谢拥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急性子妈妈。我妈妈的心态特别正确,早点准备语言不光能为出分留足时间,学习托福本身就是对英语能力的提升。很多本科同学除了四六级考试的备考月并不会学习英语,不退步已经很好了;但我在整个大学期间一直没有放下英语,而且在听、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所以我其实很早就算是开始为托福打基础了,大三下和大四上分别考过一次,首考96分的沾沾自喜在第二次考完发现只提高了1分时灰飞烟灭……(事实证明,不要放弃,第三次一下提升了10多分!)当时既没有比较安心的语言成绩,也没有特别出彩的设计课作业,申请准备一无所有,总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就在大四下学期开始前报名了SA(算是超级早鸟的一批),考虑着也许可以直接从之后的作业开始接入作品集改图思维(而不是仅按照要求把功能平面排完就稀里糊涂出图了,和学英语同样的心态),对自己也算一个提升。


果然,习惯了以往四平八稳的思路,在开始一个项目时感到全方位的不适应。我记得当时遇到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跟着三位老师同时改方案很难拿定主意。尽管后来就主要跟着Alfred Pun潘老师了,磨合期的第一个项目还是进度无比缓慢,并且感到压力山大并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个人建议大家在前期可以和不同的老师沟通看是否对路,而同一个项目的指导老师还是保持在1-2位比较高效。(想象不同的项目就是不同的studio)


暑假继续跟着潘老师做了Open Project课题双子建筑,是一个小尺度但很有趣的项目;在9月考了GRE,虽然写作只有3.5,总分320对建筑来说应该也够了,就没有再管。同时按着学校要求开始了一段民营设计院的实习。


文书方面,有些学校的要求很笼统,写作内容基本只要体现why school、why program、why me即可,在最后一段加上对不同学校想说的话;某些(TUD/UCB等)则有独特的题目,需要扣题发挥或者问啥答啥,建议多多浏览学校的网站熟悉教授和相关的研究内容,也可以在SA的“学长说”(真不是广告哈哈哈)里看看已经在读的学长学姐对院校和项目的介绍。


自己的通用版文书是从10月份开始构思的。大约是缘分,我的PS老师还是Alfred Pun潘老师,彼此已经非常熟悉,我对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也心中有数,所以文书也毫无意外地改了许多版本(哈哈哈哈哈),最终敲定了一个通过楼梯尺度的变化以小见大延伸到建筑与城市的故事。


关于推荐人,个人觉得相比职称和头衔,熟悉是更重要的。想象一下,请求某位厉害但根本不记得什么时候教过你的教授在推荐信系统里大夸你是个靠谱的好孩子(哪怕确实是)……是不是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因此我找的三位推荐人都是设计课接触比较多的老师。由于申请了好几所学校,过程比较繁琐,原本有点忐忑,生怕麻烦老师们。结果老师们超级好,都很乐意帮忙,真的非常感动。这件事也提示我凡事要多沟通,不要考虑太多,勇敢迈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


设计思考

作品集一共包含了四个项目(其中UCB因为有页数限制只放了三个)和两个other work。


第一个改自毕设,算是唯一一个尺度较大的项目,包含了建筑、景观和一点城市设计,基地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第二个是大三的一个竞赛作品,是对城中村内传统文化建筑的思考。



第三个是Open Project的成果,结合对白化病人的关注探讨了双子建筑的定义。



最后一个原本要改博物馆作业,改着就越发脱离任务书放飞自我,变成了新的项目233,最后呈现的是对《孙子兵法》的空间解读。



开始并没有设计主线,做完后发现共同点是都有对建筑基地内人文特点、传统文化的关注。尽管最终在作品集里也没有特意用一个词、符号或颜色来统一四个项目,但由此确定了文书的内容,即人在使用空间时会产生惯性与依赖,进而对它们产生情感,这种空间惯性会反过来影响人自身,由此构建起无形的人文与有形的建筑之间的联系。


作品集中最满意的作品

最满意的应该是和程同学合作的OP双子建筑,算是第一次脱离校内作业的要求,尝试天马行空的做设计。


我们对建筑的设定是一个为白化病人设计的、位于极圈内的疗养院,一半在水下避光治疗,一半在水上接触自然。悬浮的天然森林与静默的人工居所之间产生了对比,不同的功能部位对应着不同的空间体验,我们还兴致勃勃的讨论着让水下部分的盒子移动起来(当时对模块,可动的执念哈哈哈),总之是一次十分愉快的合作!


之后潘老师又对水面上下不同平面的画法提了意见,虽然画的辛苦,最后的成果还真的是能对方案主题起到强化的作用,不得不说高标准有高标准的好处,默默接受鞭策……



申请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

不要怀疑,申请从头到尾就是非常麻烦与繁琐,每个环节都会有人被劝退,因此只要坚持下来,不论结果如何一定会有收获,而且会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想要做成一件事,过程一定是不轻松甚至痛苦的,人人都能轻易做到的事何来成就感呢?


未来需要独立解决的事会越来越多,必须建立起对自己的信赖,不论是决定还是行动。


只要想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不用考虑如何向所有人解释自己。每段能自由生活的年月都机会难得。


对学弟学妹们的话

· 相信自己!

· 没有想法时不要刷手机,出去走走,灵感就回来了。

· 自我怀疑是一定有的,感到焦虑和难过时不要憋着,和朋友、家人、老师谈谈(或者做个面包?),合理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绝对不会嫌你烦,反而会对你的信任感到高兴。你不是一个人!


最后

最感恩的就是爸爸妈妈对我的折腾无条件的支持与尊重,拥有你们是我最大的幸运!!!


感谢Alfred Pun潘老师的push和鼓励,现在无法直视最初发给你的作品集😂;Anne超负责地搞定了好多事,及时提醒我ddl,还argue回了康奈尔的面试。


同行的老何和浩男,还有本科老师们给予了无私的帮助;申请最后阶段每天相互询问进度与心情的狗子;所有被我骚扰过的朋友同学;帮我紧急支付了UCB申请费的老妹儿;以及,在画图的每个清晨日暮给我力量的霉霉和MAMAMOO……


最后,感谢没有放弃,坚持走到最后的自己,以后也要合作愉快!


我的植物

风信子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建筑师

专访 | 为何肃木丁可以如此新锐?

行业后浪:90后建筑师登上福布斯精英榜

一场和中日建筑CP的聊天记录:探访“正青年建筑师”陌至建筑 | 森惠吾 张婕

波尔多建筑学院毕业,法国“景观无国界”协会创始人,巴黎ATELIER PHILEAS 建筑事务所项目总监,创办月球漫步建筑

Dell采访青年建筑师Anna Andronova、孙立东:当XPS 17遇上建筑设计

做好景观设计的窍门: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太开!

一次豆瓣建筑友邻的线下聚会:探访“正青年建筑师”热气建筑 | 张子岳 袁烨

青年设计师郭骏:艺术是人与自然之间最直接的媒介

顶级高技派事务所的中国实践 | 专访RSHP合伙人Richard Paul

Occhio Talk丨亚太地区首家精品酒店设计师Jason Briscoe访谈

泰国明星建筑师为何走入贫民窟,寻找东方“错”意境?

聚焦个体觉醒,向多维探索理想居住模式的“无名”侠侣

杜坚:我眼中的建筑师——从甲方角度看建筑师的价值与局限

京沪青年建筑师:最近黄掉的一些实践

未来可期,对话顶尖明星事务所的中国设计力量

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第一个靠讲故事获奖的中国建筑师

海归独立建筑师单挑大公司,打破传统做商业设计

驻场建筑师谈“一专一村”如何打造农村夯土农宅更新

论一名建筑学大触的自我修养,俄罗斯小姐姐Anna带你走进建筑绘画的世界

移动空间,时代科技,新锐建筑师谈建筑产品化的探索

把设计做好,代表中国公司手撕各路鬼子

专访幸福古村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得主俄罗斯建筑师Amir Idiatulin

从蓝天组到gmp,他是如何成为不画图的建筑师的?

做一个新兴建筑师的勇气或许是自成一派,探索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

在北欧各大建筑事务所求索,也享受探索生活的乐趣,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读书工作,做一个稳扎稳打的建筑师

工作快四年,26岁的建筑师又想出国深造了

罗德岛的多元化训练,让他们拿下了evolo一等奖重塑中央公园

一起读书,一起工作,一起做落地项目,留荷建筑师的浪漫爱情

90后产品设计师诠释乔布斯的“产品皆有灵魂”

爱情事业全都要?5对建筑师情侣陪你过情人节!



个人经历

Feng: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北工大学子爆肝藤校)

Tina Wu: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叉叉:辞职脱产,遁入学门 (收获哥大MSAUD的景观生)

不当设计师去开健身房,她把公司估值做到几十亿

Hao:申请是个自省的过程 (死线斗士是如何得到Yale的爱的?)

XD:遇事不决睡大觉(剑桥RIBA2给予的意外之喜)

看建筑鬼才少年如何从恐怖题材电影中汲取建筑设计的力量

他学习施工管理,曾在全球顶尖施工单位工作,致力于提升在法华人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考研or出国?小姐姐坚持自我圆梦世界第一名校

法国毕业,工作于AREP、包赞巴克,创立Atelier BY Architectes,在法国执业注重设计的可实施性

愿兴致盎然地与世界交手(感谢哈·普·麻·耶的亲睐!)

七年读博,从甲方到乙方,从研究到实践,她成为工业废地景观改造的智囊

从成绩平平到保研第一,南大学姐说一年足矣!

景观转建筑拿下UCB伯克利offer,北林女孩的设计探索之路

5年本科,一年房地产管理硕士,再加两年TUD景观硕士,在荷兰做景观设计师为鸟儿修大坝

设计师  赖建安 | 两万元创业,如今藏品十万余件

不在意学历,鄙视年终奖,网友:理想事务所该有的样子

法国DPLG建筑及规划双硕士,负责AS北京分公司,创立尺间建筑,设计并创建中法双语幼儿园

从“追星”安藤到探寻生活,建筑学姐爆改房车环球旅行

曾经我们是探险者,如今想做日本留学摆渡人

毕业于ESA,创办法兰西泥瓦匠的人人小站,寸造工设创始人陆侃谈创业历程

国内相恋共赴留学,扎根法国做设计的实久建筑夫妻档

一个不懂交互的programmer不是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

建筑学在读做自媒体博主是怎样的体验?

保罗·安德鲁前主创,家有两宝,法国独立开业的女建筑师

曼大TUD海归建筑硕士毕业,不做设计做摄影,锐境建筑的2020

留法20年的建筑师,先后在AREP和包赞巴克工作,四十而立回到原点开工作室

就职于BIG和SHL,做建筑,做交互,做策展,设计跨界真的无所不能

东南毕业,法国执业,在保罗·舍梅托夫工作,回上海创业和睿设计

游学与朝圣,亲历OMA和SOM等顶级建筑事务所,一位在旅行中不断成长的建筑师

加拿大青年设计师中最专业的赛车手,赛车手中最会画图的诗人

阿那亚的建筑师们

在UBC唯一本科设计专业毕业后的斜杠青年现在在做什么?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异类马岩松

建筑师不用拘泥于造房子,可以向更多元的天性驶去

本科艺术设计,同济硕士学建筑,留法学城市设计,开事务所做室内设计

在包赞巴克事务所工作,回国成立and studio,扩大建筑师的职业服务范畴

离开知名事务所到宁波诺丁汉大学任教,和学生实话实说

从靳远到多重建筑,十年跨度中的五个断面

生于北方,求学南方,回东北做设计的这些年

建筑和景观专业是怎样在海外找到第一份工作的?

从同济建筑学到北师大心理学,我终于····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离开霍尔事务所后,留在莫斯科做建筑,竞赛是他做设计的放松方式

拿遍各种奖金的MIT联合培养博士谈建筑带给他的热爱与痛苦

哈佛可能是她身上最不值一提的标签

他从“建筑狗”转行成“金融狗”,走向人生巅峰

裸辞建筑师,自从开始了“流浪计划”,他见到了那些让他想学建筑的风景

离开新锐建筑工作室,在建筑新媒体开天辟地

坐标二线城市,青年建筑学研究员如何怡然生活?

念完建筑,开始上商学院创业做教育

哈佛GAP一年,从BIG到AECOM,四所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我在剑桥的所得,确有许多是其他学校不能给予的

美国康奈尔的教育体系、英企日企的工作经历,她的故事,有兴趣听听嘛?

失业潮后的海漂建筑青年,用镜头寻找生活的转折点

从清华结构到康奈尔建筑,建筑是一个设计逻辑传达者的角色,而不是像工科那样给一个公式

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理,如何做一个不用做设计的建筑博士?

接受英国建筑教育并在500强设计公司工作三年后,是什么让她放弃设计?

我想要追求的建筑,美国给不了

谈谈设计,聊聊旅行,回顾写作,建筑师的二十五岁?

六年,本硕攻下西班牙最难读的建筑系;成为欧洲注册建筑师后,“每五年退休一年”

乘风破浪的奶奶:建筑规划双冕女王,柯布西耶的缪斯女神,97岁的她再夺加拿大皇家建筑协会金奖


创业故事

虹宇建筑的创始人,浙江工业大学环艺老师,他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译

没有名校背景,做公益设计,被压榨久了,但依然能逐梦建筑圈

海归建筑博士生回国开咖啡馆创工作室,为能够驻扎在社区观察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改行做各类设计,有个性的女建筑师教你如何“不务正业”

千人大院里最年轻的主创,忍不住创业了

创工作室开民宿,听80后建筑学博士谈谈她的设计之道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同济建筑学硕士毕业,如何转行游戏行业?
改行做各类设计,有个性的女建筑师教你如何“不务正业”

转行做麻辣烫、美甲,她说:我的差评大部分来自设计师同行

CP档景观设计师离职张唐工作室后一起创业是怎样的体验?

考过一注,玩过乐队,这位最爱骂建筑师的摄影师,誓要站着把钱赚了

从米兰到北京,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室友一起开工作室

华工研毕国企8年竟离职去地铁设计院后成为合伙人,来自80后建筑师的职业选择

东大硕士生从设计院转型市场营销后创办公司,80后的他想跟你谈谈建筑发展

留学之后,我们在西班牙开工作室

MIT毕业之后,做个想家的建筑师

学设计让他从建筑师转型到甜品师

学设计让她从“画图狗”转型到花艺工作室老板


建筑师说

建筑师说| 女性和建筑

建筑师说 | 帕特里克 · 舒马赫

建筑师说 | 石上纯也

建筑师说 | RSHP事务所华杰明

建筑师说 | 托马斯·赫兹维克

建筑师说 | 手冢贵晴 & 手冢由比

建筑师说 | 托马斯·赫兹维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