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念完建筑,开始上商学院创业做教育

2017-12-24 傅泽宇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本文转自公众号 每筑建文


[每筑微评]傅泽宇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可能不一定是他未来的职业,但一定会给到他特有的、观察世界的角度。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美学素养,是设计师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力量。

★★本文所有插画均出自@黑血兔子!★★ 


01

你最初学习设计的梦想来自于哪里?



傅泽宇:梦想这个东西,还真是好久没有提过呢,看到这个题目,我一路跑到记忆尘封的地窖,搬出了好几个压低的大箱子,拆封。


相信谁都经历过高考完的放松和选专业时的纠结。最初想学建筑学,原因也不复杂,喜欢美,喜欢有设计感的东西,喜欢木制,皮制的小设计。后来的大学生活中,很多以前的高中初中同学谈起专业的事,他们都表达了羡慕,因为大多数人不是自己选的专业,或者想选但没有拗过父母。另一方面,建筑学这个专业听起来也好像很酷的样子,又是设计呀,要学五年呀,总是在画图,做模型,学摄影,还到处跑着玩。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也很嘚瑟,不管怎么说和别人不一样感觉就是很好呀,而且自己选择了喜欢的专业这种“实现了梦想”的属性听起来就很梦幻。


英国毕设作业 01

 

至于事实,我也的确是喜欢建筑学的。不管怎么说,它的每一门课我都有兴趣,愿意去学。看看别人学机械啊化药的书和公式,天,要我不断背那些不如杀了我吧。


诚然,经历过很多现实的原因后发现,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不是就天天幸福快乐美好的,仍然会有很多痛苦纠结,但若我不喜欢,或许我就会因前景不够而放弃。任何行业都有潮涨盈亏,房地产经济虽然很多泡沫,建筑本身却是实在的,不可能完全幻灭。何况在我能看得到的未来道路上,还有许多我不懂的东西,这些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利物浦的一个米其林餐厅


除了感性的东西,无论学什么专业,都会形成不同的专业视角。完整的学了一个专业之后,你看世界、思考问题的角度必定都会有所变化,而不一样的角度思维,对于未来的方向都是不同的影响。

  


02

你认为未来的设计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



傅泽宇:这个问题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开始摸索了,很可能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也可能久久寻觅不到合适于自己的。因为很多人发现,即使是具备了很多所谓的“能力”,看起来似乎适合做设计了,其实不然。很多人,毕业以后成为了设计师,但几年以后又转行了。可以在这一行做,说明他们有成为设计师的能力,但是(又可能在长期的职业生涯里发现自己)不适合做。

 

要成为一个未来的设计师,有很多的难关,在自身各项条件超越这些难关时,就有资格成为一个设计师。


在瑞士的伯尔尼


1)自学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教育一直以来被学生和用人单位所诟病,老师的教学总是浅尝辄止,学生的感觉就是抓瞎。面对海量的知识,学生不止要明白该学什么,还需要明白该怎么学。


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不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喜欢问一些百度就可以解决的基本问题,来告诉自己也是爱学习的。很多人都喜欢在网上搜集各种教程视频,都是储备在那里,彰显自己,随时可以学,但是从来不着手做,有的人看过视频之后依葫芦画瓢,重复一遍,却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原因,很难做到活学活用。他们追求的是捷径、技巧、窍门,希望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成果,却往往忽视了基础。


 

2)分析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对一个事物,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并推导出其本身的规律,这是分析能力。在完成一个作品的时候,由对概念选择的分析,到,再到,经过完整的推导和梳理才能将设计的逻辑性展示出来,才能寻找到需求和最优的解决方案,而分析能力弱的话会分不清主次,无从下手。

 

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身为一个学生,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就会导致学习的不顺畅,就会不愿意沟通,也无从获得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也就无法对一个问题分析,说一个复杂的事情半天说不到点子上。


英国毕设作业 02


3)美学素养

美学素养是指能分辨什么是好看的,什么是不好看的,如果本身对事物的美没有观点,那自身就没有一套评论体系。举个相通的例子,有的人在听古典乐时会感受到严密的逻辑性,仿若在书写数学公式,有的人会感动到落泪,也有人觉着这是在催眠,设计也是一样。平时多看各种美好的事物,多接触不同的设计,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评价体系,明白什么类型是“美”,什么类型是“丑”是非常有必要的。

 

4)执行力

设计的日常都是反复修改的,久而久之很多人都会感到麻木,进步的速度会逐渐变缓。一旦停滞不前,就是变相的倒退。周围别人不断进步,自己就会相对落后。缺乏执行力,很多东西只会留在脑中而不去实施,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才能被修改的更好,有时候,是否进步可能仅仅是想与做的区别。


 


03

一个成功的设计作品,你认为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傅泽宇:对于“成功”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成功的作品是什么,其实关乎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窃以为,最基础的即是最被世人所接受的,也是最基于生活的。对于建筑,数千年前的定义今天依然适用:坚固、美观、实用。

 

一个成功的作品不论出自什么样的设计师,这位设计师则对生活必定有着好的体验。一个人的成长会有许多经历,这些经历使他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每一个设计都不是简单的由设计本身开始,都会将设计师自身的经历和思考带入其中,最终形成这个方案。

 

LONDON


成功的作品都是源于生活的,由融入生活的,在生活中不会显得突兀,不会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不矫情,不造作,自然让人感受不到设计本身的存在,与其说成功的作品是被设计出来的,不如说成功的作品是被感受和思考出来的。

 


04

当代设计师的创作,你认为艺术性和实用性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傅泽宇:首先,设计属于美术范畴,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否有艺术性直接影响设计的欣赏价值。其次,设计具有服务现实社会的功能,优秀的设计能够感染每一个能够读懂它的人,这使它同时具有实用性。设计的实用性是指设计要符合社会主流的心理趋势,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因此,设计要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

 

艺术是主观的,实用是客观的。艺术是设计师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宣泄,为的是自我欣赏,而实用是设计师最大限度摒除自我认知范围所带来的障碍,为的是满足大众。所以个人认为一个好的设计是需要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再进行视觉的设计,才是好的开端。


Halloween的化妆


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以一种非直观的态度宣扬实用性,比其他通过创意造型或者视觉冲击力博得关注的设计要更有力量,更有持久性。

 

以人体工程学设计来举例子,有很多设计直观感觉上让人费解,但是略加思索,就会发现其意图所在,这会让消费者对设计本身产生一种非常细致,贴心的感觉,这已然超越了是否好看的范畴,上升到了另一层境界。

 


05

如果大学毕业后就不好找工作,是选择继续读书,还是找设计之外的其他工作呢?为什么?



傅泽宇:不论干哪一行,都是大浪淘沙。

 

学生时代是可以成天讨论理想,发梦发浪的。面对工作,设计是要除了天赋之外还要踏踏实实努力积累数十年经验才能有所积淀的学科。


傅泽宇在上课


近几年一直听说各种建筑行业行情不好要裁员,淘汰掉无数人,小设计公司纷纷倒闭,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说好工作了。总是在抱怨行情,那为什么不想想总是你被淘汰掉?为什么有着更广阔前景的不是你?江山代有才人出,为什么只有你只能窝在学校里继续傻读书或者默默地转行?

 

建筑学这三个字太耀眼了,在学校中大都是最好的专业。很多人被这块金字招牌托得太高,就像认为考上大学就会有完美的人生一样,考上建筑学以后就是大师了。大学五年里每次设计随意出个草图,被老师痛骂以后腹诽嘲笑老师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直到最后一周交差应付了事。


 

讲座听了不少,杂志也看了很多,知道几个大师,讲起来头头是道。等到毕业了,求职了,发现在校专业课蒙混过关,实习没有认真去干,找到工作发现自己什么都干不了。本以为自己可以左脚甲方右脚规划局,一巴掌推倒老前辈……省省吧,无论干哪一行,都是大浪淘沙。



06

讲讲你们为什么做建筑教育?为什么要辅导大家出国深造?有没有朋友说你们这么做是大材小用?



傅泽宇:曾经问过我为什么离开设计院这么好的环境转而自己去折腾建筑教育的有不老少,大家或多或少都抱着一个观点就是设计院的工作多稳定啊,旱涝保收,你从里面这么冒失的跳出来,为什么呢?

 

是啊,为什么呢?

当时在选择一起将INNER/因而教育做起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记着在出国以前,对于作品集这一块属于两眼一抹黑的状态,无论在学校内优秀与否,国外的教学理论和学习方向对于自己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一个领域,在网上搜寻各种案例模仿学习,学到的都是散点,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在学校把老师问了个遍,给出的方向各不相同,汇总一下,发现自己还是一头雾水。跌跌撞撞自己把作品集制作出来以后,很幸运的被录取了,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怕。

 

 INNER 的 logo


在和众多同专业小伙伴们交流时发现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感受,空有一身力气,却不知道往哪里使。在英国跟着导师一起做设计的过程中萌生了别样的想法,为何不把这些知识科普给学弟学妹们,帮他们少走些弯路?


Lake District


同时,设计本身我也并没有放下,之前在设计院会随大流,做一些符合于市场规律的设计,在这里,却仿佛得到了另一片空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充分的将所学所想表达出来。

 

INNER/因而教育一直是以学术的角度来从事教育行业,在教育和设计相互糅合,并行前进的前提条件下,会发现二者是一个互补的状态,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将自己的设计观重新梳理的过程,而在做设计的时候又会给教学上增添一些超脱于当下的想法。


在商学院上课

 

最后又回答那个话题,跳出来做建筑教育是否真的大材小用?见仁见智吧。扎扎实实做设计,很可能以后会在设计圈子混得不错;而做了教育之后,变得更加成熟稳健,更多的理性思考,所以不在于是否做设计本身,而在于自身的收获。

 

傅泽宇

出生于1990年,本科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后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建筑学

现任INNER/因而教育合伙人,在和君商学院经管类方向学习深造。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把设计做好,代表中国公司手撕各路鬼子

留学之后,我们在西班牙开工作室

我想要追求的建筑,美国给不了

我在剑桥的所得,确有许多是其他学校不能给予的

MIT毕业之后,做个想家的建筑师

建筑学读研学房地产管理是怎样的体验?

哈佛可能是她身上最不值一提的标签

做独立设计师是怎样的体验?

毕业去地产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去外企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留国外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建筑学毕业去国企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转行不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去事务所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学建筑毕业后在外企薪水有多少?

在国内外大学读建筑学本科是怎样的体验?

在国内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欧洲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美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德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英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日本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做不了网红,不聪明,比医生还惨的建筑师

学建筑这些年,旅行给我带来了什么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中国建筑教育到底是在走一条什么道路?(修改)

为什么要去摸建筑而不是在屏幕面前看建筑?

再见理想——某大院年轻建筑师成长报告

我要放弃画图,去甲方!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建筑留学毕业如何开自己的工作室?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她们做了些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