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留国外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2017-06-08 无界建筑师和UDL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低迷表现,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和已经在工作的建筑师们都选择出国深造,希望在专业上能有所提升,也给自己一个能在国外工作的机会。

国外的教育资源的确比国内丰富很多,建筑市场也更加成熟和系统。那么到底目前这些漂泊海外的建筑师们的生存状态怎么养呢?这一期,我们走访了一些出国读书后留在国外工作的朋友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外国的月亮是不是更圆?!


 温饱线名媛

坐标:华盛顿

Q1:朋友,介绍下你自己和所在公司?


美国某大学建筑研究生,应届毕业海投,顺利进入华盛顿特区某建筑公司工作,迄今2年。公司主要以华盛顿、弗吉尼亚、马里兰地区的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设计为主,200人规模。出国之前在上海实习过3个月。


Q2:所以建筑实践算是直接在海外开始啦?工作以来主要做什么类型项目?其中担任什么工作任务?


对的!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建筑工作就在美国开始了!

工作以来主要做了3个项目,分别是,住宅楼,办公楼和Mix-use。基本应用到的技能是推敲一下外墙立面,室内建模渲染,前期联系一些材料厂商,其他时候也就充当救火队员,在各个项目需要的时候顶一顶。



Q3:工作时间是个啥情况?工作效率怎么样?


朝九晚五往后平移一小时——朝十晚六!几乎不加班,不过这也是我们公司的特殊文化。其他华盛顿的建筑公司或多或少要加加班的。

工作效率就是颐养天年的节奏。我们HR的名言:“华盛顿的一刻钟=纽约的一分钟”。




Q4:建筑公司能有这种自律真是良心企业。那么,问题来了,不加班,待遇怎么样?


我现在是年薪52k(美元),好像和我在东岸同期入行的朋友们差别不太大,西岸的同学有拿到60k的。但是今年貌似有回暖,我得知一些学弟学妹今年的入行工资都有58k。



Q5:那真是没赶上好时候,不过坊间传言大萧条又要开始了。Anyway,在美国工作,你在专业方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专业方面的收获有两点:第一是专业英语词汇,考虑到之后跳槽或者回国进入外企,有过美国建筑工作经验还是会流畅一些;第二就是从他人身上 29 50052 29 14942 0 0 2807 0 0:00:17 0:00:05 0:00:12 2918到的不同的管理特质,大老板套路老练,思路敏捷,用人格魅力忽悠客户,小老板遇事沉着,张弛有度,路线稳妥礼貌待人。



Q6:说到英语,语言有成为你的上升障碍吗?


有!!!我没有办法体会到老板为了与客户套近乎而开的各种文化色彩的玩笑。真是可惜。语言里的奥秘是很微妙的,找不到笑点就拉远了距离。虽然我们公司60%都不是美国人,但是有一般是说西语的,英语也很溜,他们多数在管理层,协调方面会有很大优势。不过,我也还是在每天都进步一些,多去试图理解他们的inside jokes.




Q7:建筑对你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对空间的感受变得细腻,自己的房子摆设一定要反复考虑,有点职业病。和朋友出门旅游拍照,大家都觉得我拍的照片角度特别好。



Q8:未来打算回国吗?


应该干满3-5年工作经验,看好时机再回国吧。



Q9: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满意吗?


我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我对现在的职业状态:不满意。


Q10:那是否考虑过转业?


有想过2条和我的个人形态有关的转专业之路。一,留美的话,拿到绿卡后考证,转房地产经纪人。二,回国的话,做文化建筑,或者餐饮建筑的创业或者合伙人。

不过我不是career oriented的人,意向大概是这样的,如果有这方面的机遇我应该会抓住,但是未来什么都有可能,我也是非常乐于改变,对自己几乎不设限。



Q11:最后一个问题,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我觉得美国的教育质量还是非常了得的,管理到位,师德感人,同学也不乏牛人。利用好学校的学历和校友的关系网内推在美国谋份工作是非常可行的,至少当年我同届毕业的朋友,想留在美国的,都顺利找到了工作。耳濡目染一下美国,师夷长技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苦逼画图狗

坐标:日本

Q1:朋友,介绍下你自己及所在公司?


建筑女,奔三路途上,国内本科毕业后工作了2年,之后去欧洲读了硕士。去年毕业,在欧洲找不到工作,辗转来到日本,已工作几个月。

公司是明星事务所,世界各地都有项目,员工日本人居多,但是外国人也不少。



Q2:工作以来主要做什么类型项目?其中担任什么工作任务?


公司什么样类型的项目都做。能接触到高质量项目,但也有些不怎么的的项目,感觉公司规模一大,就不是每个项目质量都那么高了。

我来的短短几个月中参与了好几个项目,有的在方案发展阶段,有的在设计深化阶段。反正什么都得干,模型、分析图、CAD、PS,还要渲染。组里的人都是这样的,项目经理也是什么都干的,分到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Q3:公司里都是英语沟通吗?会有障碍么?比如日本人的英语有木有很忧伤:-D


我在的组里基本都是外国人,大家都是英文沟通。公司里有些日本人英文很厉害,但也有不少属于基本交流都有困难,他跟你说个话,还得google translate一下再跟你说。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反而有时候觉得是个优势



Q4:工作时间是个啥情况?工作效率怎么样?


每个星期上6天班,基本上是10AM-10PM,有时候可能会更晚下班,偶尔周日还得过来加班。之前盛传公司里日本人效率低,一天到晚就是赖在公司的时间长。我来的时间不长,同事们也是来自世界各地,反正我在的项目组中,我感觉每天很努力效率很高也不可能太早下班。  




Q5:在哪都是加班啊……那资本主义的薪水怎么样?


年薪也就18W人民币左右,放在国内也是不怎么的一个工资。

我这样的年龄在国内工资比我高的多的去了,加上日本物价还那么高,工时那么长,真的性价比超级低的。反正我从来都没想在日本长待,随时准备跳槽的。



Q6:之前在国内工作的两年是在什么公司?之前和现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为什么不选择留在国内呢?


去欧洲之前在国内某一线大城市的私企工作,做方案设计。

最大的区别就是眼界更高了,自己能力更好了,选择公司的尺度更广了,以前我从来没想过去别的城市工作,更别说在国外工作了。

读完研究生其实一开始最想留在欧洲的,特别是福利和工资比较高的欧洲国家,也很努力的找了半年工作了,觉得欧洲国家生活比较舒适,设计水平高,想工作个1、2年看看。但市场实在是不好,就死心打算回出国前的公司,发了简历并没有任何回复,不清楚是不是在招人。刚好日本那边来了OFFER,本来还纠结了一下觉得还是留在国内比较有前途,但是等了一段时间依然没有回复,就决定先去日本了。



Q7:在日本工作,你在专业方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感觉日本公司整体专业水平比起国内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在某些方面比欧美国家差。例如在北美很普遍的用BIM,在日本就不那么普及,做到深化设计后期跟国内一样,不能同时立面平面一起改,效率低。至少我在的公司BIM就比较少人会用了,那种小型的事务所估计更加不会用。

日本这边的设计深化阶段会做的很细,比如门把手、马桶、厕所里面所有的设施的牌子型号都选好。我们现在的甲方曾让欧洲某大牌明星事务所做过项目,甲方说他们都是直接把这些细节后期的部分甩给其他公司做的,不像我们公司做的那么细致。

另外,公司经常要做实体模型,实体模型确实比直接看电脑明白得多,感受也不一样。

这边对材料的运用也比国内有经验多了,在大街上用清水混凝土做的建筑都看腻了,可是国内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到现在还是没有很好。

至于施工图方面,我来的不是很久,暂时不清楚公司是不是有专门画施工的。但是如果是在其他国家的项目,到后期阶段就会跟当地的事务所合作,当地事务所会做大部分后期的部分。



Q8:建筑对你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从开始学建筑起,生活就不是那么规律,老是熬夜,感觉时间总是可以往后拖的,12点前没做完,怕什么,还有半个夜晚的时间啊。真是个坏影响啊。

去旅游的时候,都是想看有趣的建筑或者景观,一般游客就不会想去看这些东西,甚至都不知道呢。当然自己装修房子的时候肯定也比一般人懂的多,即使没有钱买大房子,住小房子也不怕,要把小房子装修到大房子有的功能都有。艺术的修养肯定也比其他专业的人要高些。



Q9:看你在人生的轨迹、事业的选择都挺自由的,所以现在有伴侣吗?


木有。也许就是为什么看起来那么自由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还是比较倾向回国的原因。



Q10:回国打算去哪个城市呢?为什么?


我自己本身就来自一线大城市,当然还是想回自己的城市

现在虽然是在日本公司,因为不会说日语,所以不可能把我分到有很多英文不好的日本人组里的。因此,我接触的人基本都是白人和英文讲的很好的日本人,加上做的项目也基本是海外项目,一天到晚都在工作,我经常觉得我的生活跟日本没有太多关系,做的项目也没有感觉到所谓的日本特色。公司里的外国人中欧洲白人居多,大家沟通基本都是用英文,让我觉得我还是在西方世界里的

其实我内心经常觉得很不爽,为什么一天到晚都在讲英文,为什么那么多老外……公司里中国人也是屈指可数,讲中文的机会也很少。

想融入其他国家人的世界是非常困难的,我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做这件事,而且即使做到了也不开心。我在国外呆的时间也不过2年多,时间也不长,但也觉得十分够了,我经常觉得西方国家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优越感,让我十分不爽。公司里多是白人跟白人玩的比较多,日本人跟日本人玩,亚洲人中自己跟自己国家的人玩,现在十分想回到中国人的世界里。

在日本的几个月中也继续不间断的投简历,国内的我只投了几家做设计比较好的公司,还是不想去太商业的公司。最近房价上涨的很厉害,所以觉得先去香港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先赚赚钱,在国内付下首付,买套房才是实在啊。香港研究生刚毕业的起薪那么高,我在国内工作好几年都未必有那个数啊,等有了钱,以后再追梦也不迟啊。



Q11: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满意吗?


超级超级不满意!一来钱也没有怎么赚到,工作也太辛苦,都没有时间去social,人生大事也没个头绪,各种捉急,同龄人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过的比我滋润的很多,我心理压力也很大啊。做建筑师是个很苦逼的职业,想有追求又要赚钱真的好难啊。




Q12: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家里有闲钱,趁早买套房投资下,买的早是硬道理……


 Zhan

坐标:阿姆斯特丹

Q1:朋友,介绍下你自己和所在公司?

国内本科,14年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读硕士,毕业之后决定在荷兰积攒一下工作经验,先在鹿特丹GroupA Architects工作了半年,之后跳槽去了Inbo Architects。


目前就职的公司为Inbo Architects,在荷兰和中国都有分部,目前已经有超过50年的从业经验,公司一共200人左右,也是荷兰规模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咨询及工程等业务。公司不是以概念设计见长,做的大部分是比较落地的项目。


Q2:所以建筑实践算是直接在海外开始啦?工作以来主要做什么类型项目?其中担任什么工作任务?


主要是办公和住宅。我在Group A的时候主要做荷兰办公建筑,后来做了国内的一个住宅项目。换公司之后主要做国内的项目,以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为主。工作任务并不固定,每个方面都有涉及。

 

Q3:工作时间是个啥情况?工作效率怎么样?


工作时间能准确控制到每天8小时,6点左右下班,效率很高。荷兰人时间观念很强,把工作做到6点之后是组织失败的体现,要尽量避免。所以一般6点钟的时候办公室就空了。当然不同项目的节奏差别很大,能明显感觉到中国项目节奏比荷兰项目快很多,因为要不断和国内的分部沟通,并交流文件。因此隔三差五就要做册子。

 

Q4:建筑公司待遇怎么样?


好像在很多国家,建筑师都处于社会中下层,在荷兰这种情况甚至更差,基本是社会底层,只是其他行业的一半左右。但是荷兰法律规定有最低工资,所以无论如何还是可以正常生活的。我现在的工资水平大致可以达到税后1700-1800每月,三分之一租房,三分之一生活,自己可以留下三分之一。

 

Q5: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工作方面,一方面是软件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是方案套路的掌握。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工作,更好地学会了如何管理时间。之前在读书的时候,学习时间和休闲时间是分不开的,结果是玩的时候还老担心着学业,还因为安排不好时间熬夜。但是工作之后这种状态彻底改变了,工作时间就是工作,下班后和周末就是自由支配时间,可以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少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后悔,因为管理时间能力提高了,时间能有效地利用好。我工作之后还是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的。

 

Q6:未来打算回国吗?


会回国,不会在这边待一辈子过小国寡民的生活,但希望和这边有所联系。

未来希望的状态做这边公司的国内商务拓展或是分公司管理者,所以可能会两边跑。因为作为中国人在国外的优势是和国内的沟通工作和对国内规范和套路的了解,应该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还有一种可能是在荷兰开公司,做一些国内或荷兰的项目,到时候也可能会两边跑。总之我现在的认知告诉我应该利用好自己在荷兰的事业基础创造价值,不应完全割舍。

 

Q7: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满意吗?


很满意,虽然赚钱不多,但是这种不是特别紧张的工作节奏,让我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尝试其他的事情。 



 公子哥

坐标:加州

Q1:朋友,介绍下你自己和所在公司?


89年建筑男,加州某外企。



Q2:工作以来主要做什么类型项目?其中担任什么工作任务?


大型商业综合体,办公塔楼。开始的时候做概念方案,现在概念方案和深化设计交替进行。



Q3:公司里都是英语沟通吗?语言有没有成为你前进/升职的障碍?


不全是英语,和老板或非中国人主要用英语。不是障碍。



Q4:工作时间是个啥情况?工作效率怎么样?


9am 到 6pm。弹性比较大。效率不错,想偷懒也可以。 加班很少,除非有绝对必要。



Q5:羡慕嫉妒恨!美帝的薪水怎么样?


建筑是资本主义世界高学历职业薪水最底层吧,税后3000刀/月,刚好够活着。



Q6:之前在国内有工作经验吗?是在什么公司?之前和现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为什么不选择留在国内呢?


有实习经验,在某“所谓”的大师事务所。差别巨大,之前每天熬夜。因为出来读书就顺便工作了,目前还是对国内的熬夜工作氛围有点害怕。但也许不是所有公司都这样。(据小编这么多期的访谈结论,国内基本都是这样……)



Q7:在美国工作,你在专业方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BIM的工作方式吧,效率高很多,也容易发现问题。



Q8:建筑对你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让我更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吧。




Q9:有女盆友吗?平常休息都做些什么?


木有。休息的时候会在市内逛逛,朋友一起聚个餐,或者做个短途旅行,有时候也选择宅在家里。



Q10:未来打算回国吗?打算去哪个城市呢?为什么?


没有明确计划,但应该会回国。城市看气候的话,更倾向北京。因为长江流域的气候很烦吧,不过一切随缘。



Q11: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满意吗?


还行,但想要有所改变,走出舒适区。



Q12: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趁工作之前给自己一个超级长的旅行假期



 柴柴

坐标:新加坡

Q1:朋友,介绍下你自己和所在公司?


80后建筑女,在新加坡一个大型设计院工作一年多。公司大概有2000多员工,在其它国家也有分部。



Q2:工作以来主要做什么类型项目?其中担任什么工作任务?


我现在主要负责的两个项目都是这边的政府组屋,就是住宅。我是项目建筑师,主要是协调各方。我现在基本不画图,有专门的人画图,我只是画一些基本的图跟客户和其他专业交流之后他们去深化。

这边都是建筑师负责制,就是从项目深化、政府报建、后期施工、项目落地,全部要我们负责, 其中包括给客户做销售楼盘的各种手册和模型、项目建好后各政府部门的验收工作,就是从设计负责到交钥匙。施工方的施工图我们也是要审批的, 确保跟自己的设计图吻合。场地上各种建造的问题,我们也要解决。所以现在经常跑工地,其实比画图更累。 


Q3:公司里都是英语沟通吗?语言有没有成为你前进/升职的障碍?


哈哈, 官方是,跟同事有时候可以讲chinglish,所以还挺方便。有时候也会有困难,不知道他们讲什么专业词汇,不过大体来说也没什么问题。




Q4:那你们平常加班多吗?工作效率怎么样?


看自己吧,事情做不完就加。我基本每天会加一点,顶多一小时吧,主要是我不太想加。工作应该要效率更高,但我觉得有时候也没想象的好,也是多方因素,比如报建的时候, 政府部门的人都不紧不慢,你也没辙。


Q5:嗯,那你们的薪水怎么样?生活品质怎么样?


我觉得挺低的,没有美国爽,不过全球建筑都挺惨。这里太小,平时就吃吃吃呗,偶尔出去旅游。


Q6:之前在国内有工作经验吗?之前和现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算是在国内美国都有过实习经验,不太喜欢那种老板不走自己就不能走的感觉。这边法规比较多,尤其是他们有专门的园林法规,不能随意砍树,要报批, 很麻烦,新加坡对环境是很重视的


Q7:在这里工作,你在专业方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明白原来不画图比画图更累担责任的时候你才能开始独立思考,原来画图的时候以为,他们就做个决定我们就要画半天, 他们好轻松。现在觉得做个决定,要跟各方周旋,让他们都OK,有时候可能比画图更耗心力...


Q8:嗯 有时候站在不同的位置反而看的清楚,那么建筑对你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没感觉啥改变, 因为上班压力比较大,平时回家休息的时候完全不看建筑相关的东西....


Q9:未来打算回国吗?


没有明确计划,继续观察。


Q10: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满意吗?


不算太满意,希望工资能涨快一点。不过还能学到东西就先算了,希望以后能再往设计上偏一点,现在太接地气了,也想看看做过后期之后会对做设计有什么影响。


Q11: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想赚钱就别学建筑...行业问题...



 Chase Jase

坐标:伦敦

Q1:朋友,介绍下你自己和所在公司?


我是匿名,性别男,芳龄25,英国建筑本科,我现在是RIBA Part 1,目前是我的year out(英国part 1和part 2之间出来工作的间隔年)。我们公司是非常typical的一所英国本地公司,几乎所有项目都在本土,几乎没有做过比赛。主要的项目是住宅、酒店、办公和商业,对内装也有涉猎,员工20人左右。



Q2:工作以来主要做什么类型项目?其中担任什么工作任务?


毕业之后工作到现在大概十个月吧,绝大部分都是做商业部分的项目,有老旧办公楼翻新和重建设计、咖啡亭设计、停车场商业住宅综合体开发。我们公司人比较少,项目比较都比较精致,所以基本上是一个项目一个人负责, 一个人同时负责几个项目。

不过由于是Part 1毕业生, 属于英国建筑行业这个食物链里最低级别的,所以通常都不会做到项目管理。我主要做了有方案设计,方案深化,按需改各种图,建模小能手......像我刚进公司就接手了一个办公楼的大堂翻新/扩建,自己一个从方案设计一直做到报建,确实挺锻炼人的,基本项目的各个阶段都参与了



Q3:公司里都是英语沟通吗?语言有没有成为你前进/升职的障碍?


英文毕竟不是母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不完全自信,而且浸淫在英国老板英国同事和英国本土项目的环境中,对流利程度的要求就非常高,总得来说觉得自己还可以再speak up 奈何有时快要到点上的时候就词穷了......

确实是的,上层的员工做设计的已经相对比较少了,主要是跟各方沟(si)通(bi)各种电话邮件会议你来我往,要占据有利的位置还是要靠语言文字



Q4:嗯,这是海外工作同学共同面临的问题。那你工作时间是个啥情况?工作效率怎么样?


公司不提倡加班, 但大家还是挺自觉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的(这跟一个项目只有一个人负责有关系吧, 所有责任都在你身上) 所以加班都是自愿的, 有时会早上早点到公司(七八点这样) 或者晚上晚点走(八九点)。每周大概40-45小时左右吧。



Q5:那据你了解,英国其它公司也是这个节奏吗?


据我的了解,像是我们公司这种不做比赛的, 项目都在本土而且体量不大的, 通常都是这样, 有朝九晚五的生活(我们就朝九晚六),但我有一些大学同学, 加班也狠, 每天到晚上十一点左右, 周末也得上班,比如Foster。



Q6:那在英国好找工作吗?


英国还行,毕竟英国不算是大公司当道,有非常多有意思的小公司的,所以我们这届外国毕业生要找的都找到了。


Q6:那英国的薪水怎么样?生活品质呢?


Part 1毕业平均20000英镑年薪,Part 2的话平均27000,newly qualified (Part 3)的话是35000,基本上是上升一个级别涨7000-8000。Part 1的薪资在伦敦是算是中下层人士的生活, 需要合租,月光。Part 2的话可以不合租,月光。


Q6:之前在国内有工作经验吗?是在什么公司?之前和现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大二时候在深圳实习过半年。我觉得在英国工作是有尊严和有生活的,可能也跟文化有关 英国公司会下班一起去喝酒,聊天,而在国内是没有下班这一个概念的。可能常加班这行业特性都有,但英国还是有人性的。


Q7:在英国工作,你在专业方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英国的建筑教育体制跟工作上紧密结合,第一个对我有利的是要在英国建筑界一步一步升学或走下去就要在英国工作。另外就是关于professionalism和efficiency,在有限的时间(工作八小时)内完成所有工作,也会影响到我回归校园后对设计作业,论文研究和生活时间上做出更好的分配,就是会让人感觉你Hold得住全场



Q8:建筑对你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视线永远离不开建筑,会盯着一个地方看,打量,心里想着这个细部好不好,还会用手去摸墙,摸楼梯,也会想到的是建筑对人的影响,设计怎样能改变生活或者适应生活。不,设计怎样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Q9:可以理解你还有一个建筑梦吗?


没梦干嘛还继续读下去呢,我夜夜笙歌不好非得留在公司画图?


Q10:未来打算回国吗?


看情况吧, 可能哪天累了收拾个细软说走就走。


Q11: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满意吗?还想在建筑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吗?


感觉现在工作有点太...不ambitious,想赶紧回到学校感受不眠之夜。

建筑之路暂时还是想走的吧,至少也得累积一点财富。


Q12: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Keep calm and carry on

别亏待了自己的胃




结语

就国外的月亮是否更圆的问题,小编觉得很难有一个特别肯定的回答。从薪资的数字角度来说,也许平均确实比国内多一些,但是国外的物价也不低,特别是再和其它专业(IT、金融等)相比较而言,可以说算是中低收入人群了。所以在外工作的建筑师如果只靠自己的工资,生活也没有很富裕,也算是为生计而奔忙了。


但是不得不说,国外成熟的市场环境,丰富的社会资源,确实让在外工作的建筑师们都能有所成长和收获。而且平台更大,见识也不一样,小编觉得出国最大的收获在于了解到自己可以干什么,看到别人都在干什么,学到事情还可以怎么干。这个其实不仅仅是建筑专业上的视野的拓展,更是人生道路上态度与思想的扩充。人一定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思维与环境,常变才能常新。


感谢 无界建筑师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archxyz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建筑学毕业去国企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转行不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我要放弃画图,去甲方!

你说,设计这份工作能做一辈子吗?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有这样一所建筑学院,培养的都是建筑师里的扫地僧

在德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英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日本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工作体验

什么是United Network?UNStudio Asian工作经历实录

似曾相识的Schmidt Hammer & Lassen?SHL Architects工作经历实录

你想知道的UNStudio, KCAP, GroupA的工作体验

你想知道的OMA, Mecanoo, KAAN的工作体验

实习在TAO迹·建筑事务所:必须说的事儿

Big建筑: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设计师不是愤青,而是迎合大众的段子手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她们做了些什么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那些年被建筑媒体欺骗的我们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