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英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2017-04-26 无界建筑师和UDL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英国,以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和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为代表有很多非常厉害的学校。本期,我们就为大家带来英国建筑学的学习体验。

 

hai

Architecture Associate(AA) & Harvard GSD


1. 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本科天大建筑,在香港大学建筑系做过交换生,在AA读AAInterprofessional Studio开始搞空间艺术, 然后到了哈佛GSD还是在搞空间艺术。


 

2. 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本科期间去了港大建筑系交换,老师们的背景相当多样。港大建筑和AA的联系很紧密,所以当时对AA的情况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加上喜欢英国和欧洲的风景所以出国的第一个目标定在英国。对世界上任何没去过的地方都感兴趣,想知道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们都是怎么生活、怎么思考的。


 

3. 英国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觉得英国设计类院校整体是什么感觉?

 

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独立的研究想法是最基本的。主动研究某个问题的欲望和自主设计研究计划的能力是我在英国进步最大的方面,学校对这种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也是我觉得和国内最大的不同。AA来讲,学校的社会资源非常好,学生们和学校以外的设计世界的联系很多,这就让AA成为了一个很开放、机会很多的平台。

英国不同的设计院校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总体来讲伦敦以外的建筑类院校偏保守和传统。伦敦的学校以AA,UCL,RCA为首就非常前卫和开放。整体环境都非常自由。共同点是感觉学校食堂都不太好吃。

 


4. 英国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

 

太多了……学术上的进步说都说不完,生活中也充满了美妙的瞬间。一定要说一个的话,大概是明白了工作、学习、娱乐、休闲这些不一定要去分开对待,更加确定了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人生观。

 


5. 所在院校的特点?优势?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明确的一点是AA的programme是很多的,比如人数最多的DRL,也有五年的PHD programme,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只能谈一下自己的programme,因为对其他的了解没有自己的programme那么深。AAIS会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做三个实际的艺术项目,我那一年就参加了伦敦RocaGallery青年艺术展、马德里matadero艺术展和里斯本建筑三年展。这和传统在学校里做studio的体验是非常不一样的,需要真正搭建出实际的作品,随时应对学校外的client,也有很多和不同艺术行业人社交的机会。对当时的我来讲这种走出象牙塔的体验非常新鲜也很有挑战,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状况,算是在欧洲横冲直撞地拼了一阵。进行实际的艺术项目对设计师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公众在好奇地欣赏和理解自己的作品,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相信每个设计师内心都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6. 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么?

 

其实无论是哪次申请都没有真正在作品集和文书上下百分之百的精力,因为往往需要同时进行许多事情。但是这种时不时从申请的准备中抽离的距离感反而对看清自己很有帮助。所以建议大家在准备申请时也可以时不时放松一下、做点别的事之类的。在内容方面最重要的感觉还是“不要啰嗦”。只要自己有明确的设计想法和研究想法,要突出地去呈现它,要简洁有力地把事情说清楚。审阅申请材料的老师们比我们想象得都要忙得多,如果第一眼第二眼看不明白这个申请人的特长和优势在哪里,往往就容易失去耐心。我现在GSD的导师连超过一页的research proposal都不愿意看……另外图面的漂亮是不容忽视的,明确而美丽的图面和排版会更大程度地吸引目光,这是国际事实。文书方面,凑字数还不如不写,要写就要言之有物。结构一定要清晰,不要太长比较好。

 

7. 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可以写一部万字小说了……经历的一切没经历过的事情都觉得很有意思,不论什么方面。和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合作;去威尼斯遇到洪水;在语言不通的城市做项目;在亨德尔诞辰音乐会上全体观众起立合唱哈利路亚;在英国南部白悬崖遇到暴风雨……不论是做项目还是去游玩都跑了不少地方,一切场景都还历历在目。 


8. 到了英国之后,设计上最满意的一张图是什么?


设计图再满意也不如实景图来得有意义。


 图片版权归受访者 hai 所有

9. 推荐信方面有什么经验?

 

这方面我大概是申请者里最没经验的一批。因为非常不擅长也没有意愿去找不太熟甚至根本没什么交集的老师索要推荐信,即使这个老师名气很大。所以只是找和自己关系熟的老师写推荐信而已。

 


10. 选一个你最想跟后来申请的同学说的经验,或者说如果再申请一次你觉得你会在哪方面去准备得更好

 

想说的经验是:当然,仅仅因为“出国读书”这种形式而选择申请,在我们的圈子里是很正常的。但更本质地决定一个人为什么去做一件事的原因,仍然应该是更内在和本真的。为什么想要继续读书而不是直接工作?为什么想要出国而不是留在国内?为什么是这个国家、这个学校而不是其他?选择这个programme是为了提高学术上的什么方面?……相信这些问题已经被问过无数遍,但仍然不是每个申请的学生都能够有底气地大声说出自己的答案。如果想要独立地在国外进行自己的学术道路,坚定的内在驱动力是必需的。这是申请当中一个隐含的甄选条件,也是过好自己人生的必备品质。

回到过去再申请一次的话也不觉得自己会有什么做得不同的地方,已经在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所有能做的事,并没有任何遗憾。非要说的话大概会希望自己在申请期间过得更轻松愉快一些,因为那个时候还没学会很有效地纾解压力。而轻快积极的心态对准备申请是非常重要的。


 陈根硕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Q1: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老四校本科,建筑学的。硕士UCL Bartlett Architectural School,Master,Architectural Design,2015-2016。(小编八卦:壮男帅哥,运动型,有意向的女同学们你们懂得,我们公众号可以帮忙介绍哦)感觉除了学的是建筑以外跟各种建筑大牛甚至传统建筑学生没一点一样,典型跑偏糙汉子出国前想找个设计院工作然后跳出来做一个单纯的建筑师,后来感觉开个煎饼铺子顺带着卖点驴肉火烧也不错,目前迷茫中,此时正独自一人坐在Marrakech开往Casablanca的小火车上,碍于小编大人(哈哈没错)权大势大不得不写。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当时出国绝对是幼稚的选择但却不后悔,年少无知只知道UK不要GRE可以一年毕业早早回国双宿双飞,纯粹混文凭,深造之类都是扯淡。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不想工作然后研究生又懒得考,感觉作品集这东西仁者见仁反而好做一些。


Q3:英国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觉得英国设计类院校总体是什么感觉?


谈及英国研究生教育我应该没有发言权,在B院出名的AD专业是根本没有课表的,只是tutor偶尔过来看看进度犯犯公举病(没错就是Alisa)。然后呢学习呢反正这位公举是基本帮不到的,各种方面她都不懂纯靠自学(除了给模型选颜色)。相比于国内至少AD是纯靠自觉的。我没有去过其他英国建筑高校除去懒之外主要原因便是我没脸去看,我已经算不得一个纯粹的建筑学生了!



Q4:英国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


来英最大收获就是花了不知道多少金钱、体力和汗水建立了物质价值观和学习认知。走了半个世界。知道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本科五年完全可以压缩到2年(当然是对于我这种混毕业的学渣而言)压缩式学习对于知识摄取足够了,而灵感则来自经验所谓的烂笔头。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忽略这个问题吧。我很难客观。


Q6: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吗?


作品集啊,我大概只排版了一周,当然在各种大神鼎力相助下。一个作品集好坏都是网上大神经验故事线和排版,就跟文书一样,老外很注重结构,主次分明。当然作品集这东西主观性很强,很难迎合各种人,我认为作出自己的特色就好了,多少年后还是满满骄傲。issue随便看不过我不知道怎么搜索了。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有意思的经历啊!还挺多的不过大多与学习无关朋友圈里都是记录,生活的故事这里说也不太合适。(哈哈都是秘密啊



Q8:到了英国以后,设计上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我可以自信满满的说来英一年多我没有碰过建筑,大多是电脑计算模拟建筑综合系统,创建更广泛更高精度的美学建筑形体和结构,同时实施AI或者机械臂建造,当然我们目前仍然停留在结构方面。最满意的图我也就是建造出来的项目照片。(陈同学给小编发来了图

图片版权归受访者 陈根硕 所有


Q9:推荐信方面有什么经验?


我个人观点关键是推荐人对你的推荐介绍而不是推荐人的地位,介绍得具象更有效果,当然我感觉这个东西还是不怎么重要尤其是在master 这个阶段。


Q10:有什么想要对后面准备申请的学弟妹们说说的嘛?如果重来一次的话,会想要做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呢?


对于我而言如果再申请的话当然是语言和工作经历,我会实习或者工作一年两年之后再申请,路很长不必着急,我其实特羡慕那些主动gap一年的同学,不说实习这一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年可以完成很多你工作之后没精力也没时间完成的小梦想或者小感悟。至于语言的话还是越早越好,然后学学法语德语啊都不错。同时介绍另外一条路,本科早早出去,除去费用问题(欧洲好像也不贵除了UK)本科留学没有什么不好,缺点想家算一个的话我暂时还没想到其他的,我如果有孩子我肯定把他早早塞到一个地方去,交世界各地的女朋友哈哈哈。(哈哈原来如此!这才是真实的目的!




 咖啡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Q1: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研究生是英国UCL,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出国前是国内211综合大学建筑系。目前,已在深圳工作。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出国读研的是从进大学第一天就决定的事,也好想是觉得必须做的事,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潜意识。


Q3:英国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


英国研究生比较侧重research,课题选择也不会像国内偏向建筑设计,主要是根据导师方向自己选课题然后研究。


Q4:英国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或者说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每年9月,Bartlett会举办B-pro show,相当于毕业展。我当时所跟的导师同时也是在AA有代课,主要课题是robotic fabrication。所以除了能和同校师生有交流外,也能很及时的follow到各种信息,再就是软件技能大大提升。因为1年的时间比较短,在国外也没有实习的机会。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Bartlett特点是选择课题比较自由,很广泛,近几年风格也有所转变,同期的同学也有一部分不是建筑本科出身,因为研究生阶段要涉及到的知识很广泛。专业是分为几个cluster,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每个cluster有10个学生左右,当然在一个cluster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


Q6: 出国选校的考量是什么?


学校综合排名,专业排名,还有学校所在城市(这点很重要),Bartlett算是在英国比较好学校,同时大学综合排名也不错。

 


Q7: 作品集、文书经验可以跟申请的同学分享?


感觉申请UCL难度不太大,其实我在大学也不是学霸级的,作品集就花了2周,5个作品


ps的话主要还是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吧,国外的导师更注重真实性,UCL算是一个接受度很广的学校。


 DuranZzz 

AA Diploma  (RIBA Part II)

Q1: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在英国读完本科 RIBA Part1后在UNStudio gap工作两年,目前AA Diplima 4年级在读。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说为什么出国读研我更想说一下为什么去AA而且读的是diploma这个比较“模棱两可”的项目。Diploma虽然是属于RIBA Part II的项目,但被划分在AA的undergraduate school的4-5年级,而且历来是没有学位可以拿的。(虽然今年各种消息说Brett辞职去LA之前已经拿到了让Diploma颁发MArch学位的资质,至今没有官方确认的消息)但是AA diploma是我目前为止知道的唯一一个会多给两年work placement签证的学校项目,也就是说我的学生签证里附赠两年工签。当然,做出这个决定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在UN的同事Tamim。作为10年的diploma毕业生,以及我在UN头一年的同桌,他给我安利dipl将近一年,也是在那时候开始真正了解diploma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年只做一个项目,平均每年有16个左右的unit可以供选择等等,都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


Q3:英国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


这个我不大好讲,没有在国内的建筑教育体系中学习过。但就diploma之前的学习对比而言,由于diploma是一年只做一个设计,思考深度是我以前从未能做到的。


Diploma school提倡百家争鸣,每个unit都在做完全不同的方向,每个unit内部也只是给了你一个很大的topic,具体每个人做什么都非常不一样,取决于你自己的兴趣以及基于兴趣的调研结果。所以,不同于之前part I的学习时候更多时候brief已经给你准备好你只需要一步步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在diploma你的tutor们也不知道你会把project做成什么样,最后的结果是自己和tutor一起探索、讨论,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由于part II还要满足RIBA的要求,还会有历史理论(history and theory study)和建造技术(technical study)两门pain in the ass霸占你为数不多的喘息时间,以至于我几乎每两周都有jury。通宵次数已经赶上在UN工作时候…


Q4:英国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或者说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目前来讲,我的思维层面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归功于我的tutor一直给我发reading list。他们告诉我过去我接受的只是architectural training,纠正了我对于problem solving的偏执,开始让我的project更多成为一个question,成为新的一轮思考的起点,一个open ending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Unit制度,提供了很多方向选择,永远能在aa bar里面和不同组的人交流,总会听到不同的观点。一年只做一个项目,前两个学期大部分时间都在“考古”,读历史资料(historical facts)找现实依据(journalistic data)看理论依据(theory basis)等等,发展自己的brief,拥有充分的时间思考以及挖掘。学校要求你在做这个project之前真正成为你感兴趣的领域的专家。

除了学习之外,unit内部关系氛围非常好,tutor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吃饭泡吧去夜店…当然还会经常打电话给你“关心”你的进度以及遇到的问题。

虽然学校缺钱资源有限,在很多时候很多设备都要去抢,但总的对我来说,在学术上aa dip永远让我处于我的comfort zone之外,在同学老师关系上,永远让我觉得是一家人,什么都能开口不拘束,我觉得这是我期待的也是超出我期待的学校。


Q6: 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么


我的作品集是在UN每天加班情况下赶出来的,应该不具备一份优秀的作品集的参考价值,但事后得知我的作品集是我目前tutor Dora挑出来的,她一眼看中了我的photomontage。所以说,有一些亮点的图吸引老师细看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审核作品集的老师不是总那么有耐心看完你的作品。此处理应感谢“郑大世”对我作品集制作的帮助。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这个有意思的经历太多了,因为总在做一些自己之前没尝试过的,unit trip去了从没去过的墨西哥。


Q8:到了英国之后,设计上最满意的一张图是什么


设计到现在刚刚算是确定下来,出图始终处于draft阶段。目前最满意的是一段concept视频,此处感谢我的想做厨子的男演员谢大师,同时还在视频剪辑上给了我很多帮助。




Chess2010

利物浦大学  (RIBA Part II)

Q1: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英国利物浦大学本科Part1,本科结束后RIBA认证事务所硕士工作一年,接着利物浦大学Part2,目前第二年在读。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因为本科就在英国读的建筑PART1,加上和当时的导师关系很好,在year1时候强烈建议我以后必须读part2,并说这样以后才能在建筑行业算得上是professional,我当时很信她,于是便有了执念,可以说后来的gap也是为了能读part2铺路。


Q3:英国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


不太清楚,因为没在国内读过不好评价。从本科期间实习时候认识国内本科老八校的同事,比较起来感觉由于国内本科5年的原因,软件技术水平会有不小的优势,个人效率蛮高,老外同事更加讲究工作上协作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从而来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由于网络原因,不少关于建筑的优秀网站在国内游览,大部分优秀的建筑书籍都是英文版,开放性和阅读认识的广度感觉是国外最大的优势。然后就是在国外的话,特别是英国和欧洲,有特别多很优秀建筑可以拜访,甚至是身边和住的地方都会有,学建筑史的时候,甚至可以在身边的建筑能‘教科书式’的展示出来建筑的发展和变迁。大众对设计的重视和对历史的尊重,这点在中国目前来说还很难实现。


Q4:英国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或者说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学术方面主要还是建筑设计从为什么要开始到设计的过程的逻辑以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每个项目的不同让自己可以从历史背景文化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去了解到其他不同的领域,地域和文化。旅行和拜访了不少建筑。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建筑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的特点还是在团队合作上。PART2所有主要设计项目都是3人左右的团队作品,这是和其他英国建筑学院PART2个人设计为主最大区别。也因此利大两年间会经历过4个设计项目以上,而不是2个项目。2年间你会和你相互合作的同学产生无数矛盾,老师和partner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更多的时候还是想着如果是解决问题,如何团结整个团队做出更好的东西,这一点挺像在工作中或者创业时候的情况。也由于团队合作的原因,毕业设计每个组自己拟定的项目都会比相对其他学院‘大’,但是精度,深度和完成度依然相当不错。


Q6: 作品集、文书方有哪些经验?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么?


作品集是在中间一年gap时候所做,工作时候做作品集很累,如果真的想搞好申请还是建议请假一段时间专门去做。觉得一份完整的作品集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思考逻辑的完整体现,而不是只是展现结果,虽然设计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但是不一定会有标准答案,在自己方向上展示出自己的思考逻辑和策略最为重要。每个作品都应该要体现自己不同的能力和特点。除了设计本身之外,多一点对社会,文化,行业的批判会让项目高大上不少。文书方面个人没有好建议,最好还是能认识个外国朋友能指导你,帮你做些修改。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旅行和摄影,在英国很方便可以去欧洲和美国。每个假期都利用上了,拜访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在其他国家看建筑的时候,居然能神奇的遇到以前同学,期间认识的其他人,也都是学习建筑或者建筑行业的人,往往会感觉,建筑圈真的很窄。虽然学了建筑,但是却矛盾的不断思考着除了建筑的其他方向。


Q8: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或者说已经毕业了的现状是什么?


离毕业不远了,还有想拿RIBA的执念,期间也会思考要不要读博士。不想马上回国,毕竟自己还是很喜欢在国外能有更开放的环境,能去拜访更多有意思的建筑。



罗杰

诺丁汉大学  (RIBA Part II)

Q1: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英国诺丁汉大学本科Part1和硕士Part2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因为本科就在英国读的,完成了建筑师第一阶段的教育,研究生如果在国内读就不能继续第二阶段。


Q3:英国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


相比国内高中的填鸭式教学,英国的教学很开放,更注重尝试和体验,老师也不会给我们标准答案或者样板。


Q4:英国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或者说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工作之后再读研,觉得建筑设计道阻且长,研究生的教育给了我更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诺丁汉大学的优势是绿色建筑。特点可能是studio上课形式比较自由吧,老师也很重视互动,鼓励我们不同的组,不同的年级之间交流。


Q6: 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么


经验是要注重自己想表达的idea,不能一味追求图面复杂和好看。不可以。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研究生有一门课关于建筑报批和文件审核,搞得我们像文科生一样写好多文字,觉得建筑师真的是什么都要懂。


Q8: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或者说已经毕业了的现状是什么?


争取在英国工作个2年再回国。





 Cozfall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Q1: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本科国内老八校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英国UCL Bartlett学院Urban design一年制。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当时主要关注的就是英国的学校,其实主要看中的大概是几点,一个是出国学习的性价比,包括时间与资金花费,第二可以说是对在伦敦学习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学习设计,包括这个城市的丰富程度,以及本身的文化,都是致使我一直以来比较向往可以在此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的因素。




Q3:英国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觉得英国设计类院校整体是什么感觉?


其实对国内研究生的学习环境不是非常的了解,致使通过和一些国内读研的同学交流时候发现一些, 主要是英国的研究生的学习环境更加接近国内本科,依旧是以studio形式为主,很少会接触当地实际项目相关的内容。整体感觉上来看,学习内容应该属于比较前卫的研究性学习,探索性质比较强,换句话说可能一开始甚至有些摸不清自己的研究和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城市)空间研究的关系。另一个就是比较注重形态学的研究,并以此解决一些空间问题。


Q4:英国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


收获应该说还是很多的。首先这一年所涉猎的知识面很广泛。例如我所选的研究方向比较关注环境数据与模拟、数据处理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因此这一年中针对这一整个方案,从参数化的运用,到一些没有接触过的模拟软件的学习,住房规划方面的研究,到设计方法论都有一些新的理解。甚至包括将一些编程知识与设计相结合(主要是参数化与数据表达)方面,以及在workshop里用各种器具亲手解决一些模型制作方面的问题,也算是对自己打开了一些全新的领域。另外,因为只有一年的时间,还会培养一些短时间内认识、了解以及适应的能力。除了学习之外,生活上的收获恐怕与其他广大留学生们相似,无异于提升英语,待人接物,切墩颠勺等等(出国的都成了大厨……





Q5:所在院校的特点?优势?


可能是我个人比较懒的原因,平时跟一些在英国其他学校的同学在学业上交流不是很多,从很少的一些接触中大概可以看出,Bartlett学院整体风格与AA的相似程度犹如二者之间相距三站地的地理位置关系一样,相似度很高,都是比较注重形态学,参数化的研究,并且主题(研究方向)往往都很新颖,例如巴院老牌的Bio-Lab,就是寻找生物生长对建筑空间的启示。然而相对于AA,巴院的综合性更强一些,以Urban Design专业为例,从最为国内学生熟悉的从人文社会历史空间为基础出发的城市设计方向,到研究微生物代谢对城市影 60 51486 60 31325 0 0 7345 0 0:00:07 0:00:04 0:00:03 7344响的研究方向,跨度很大,可以说基本对于各种背景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的方向。另外从Bartlett所属的UCL整个学校的角度来看,另一大优势就是UCL作为一个综合实力很强的学校,可以对学生提供丰富保障与资源,霸占伦敦市中心的位置也算是一大优势之一吧。至于中国学生比较多,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内学生其乐融融从不寂寞算不算是优势,恐怕就因人而异了。


Q6: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么?


由于当时作品集准备留的时间比较少,所以文书以及推荐信是委托的中介去做,后来发现中介帮着完成的事情,包括撰写文书、推荐信以及网上提交申请,其实都可以自己完成。所以总结下来就是作品集一定要提早准备,这样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其他的事情。在作品集内容方面,个人感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和所申请的专业内容相符,例如申请城市设计专业,那么规划、城市设计方面的方案应该是主体,在此基础上适当丰富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就是锦上添花了。作品集分享的话,由于牵扯到和同学合作的问题所以不便上传,见谅。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两个吧,第一个是去纽约的field trip,就是老师带着自己组的学生官方出去玩,目的地老师自选,在纽约待的不到一周的时间参观了一些建筑设计工作室,以及一些城市相关的展览,将寓教于乐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二个就是毕业设计展,每一年毕业后都会举办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公共展,这次为了展览效果我们奉命自己制作展台,从电脑前的同学变成了车间里的工友,十分难忘而且有意思的经历。


Q8:到了英国之后,设计上最满意的一张图是什么?


由于学校的设计风格的原因,老师往往比较中意一些比较素或者原始的效果图,和以往本科期间所熟悉的Vray+PS的流程略有差异。然而最后在方案中最出彩的其实是一些结合了数据与空间的图。



图片版权归受访者 cozfall 所有



Q9:推荐信方面有什么经验?


与申请美国的学校不同,英国学校申请时很少会有奖学金的因素,因此对于推荐信这种软质的个人材料其实要求并非很高,当然条件允许的话还是找一些能与所申请学校有关的老师作为推荐人为好


Q10:选一个你最想跟后来申请的同学说的经验,或者说如果再申请一次的话,会做哪些不一样的事情呢?


一个经验就是一定要在申请时好好了解学校的特点与方向,这个可以从几方面来做,一个是从学校的官网,上面基本都会有学校的课程介绍,导师介绍等等;另一个是从该学校学生毕业作品集中寻找一些特点;最后一个就是可以通过询问一些学长学姐,总结一些共性的评价。因为同样的城市设计专业,其实学校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提前了解还是很重要的。对于我来说,如果可以重新申请一次的话,我会考虑一些跨专业的申请,包括除了Urban Design之外的Architecture Design或者Landscape Architecture,新的尝试也许同样会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




 结语

到这里我们英国篇的访谈就结束啦!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采访的朋友们!!!(其实是熬夜之余,工作了的朋友在忙着加班交稿,刚毕业的朋友在忙着筹备毕设展,真的辛苦大家了!谢谢!)从这些采访里我们也看到了各位朋友在辛苦的学业、工作,漂泊的海外生活之中满满的正能量!谢谢他们!!!


本文部分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无界建筑师(ID:archxyz)

感谢 无界建筑师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archxyz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在日本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 RIBA Part2 夏季作品展 | 重温毕设

建筑联盟学院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作品展 | 重温毕设

皇家艺术学院 Royal College of Art作品展 | 重温毕设

伦敦大学学院 UCL Bartlett B-Pro Show 2016 (现场+解读)

学建筑这些年,旅行给我带来了什么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哈佛可能是她身上最不值一提的标签

中国建筑教育到底是在走一条什么道路?(修改)

为什么要去摸建筑而不是在屏幕面前看建筑?

再见理想——某大院年轻建筑师成长报告

我要放弃画图,去甲方!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建筑留学毕业如何开自己的工作室?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她们做了些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