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独立设计师是怎样的体验?

2017-11-21 Maxwell Sun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本文转自公众号 设计矛盾局


如果要给中国建筑这10年选两个重要的节点的话,我会选2008和2015。
2008伴随着奥运会,海外事务所第一次大规模的涌入中国这个新建筑游乐场,一方面带了大量优秀海外设计师,一方面打开了国内建筑界的眼界,也催生了第一批大面积的建筑学的海外留学潮。
2015年,国内建筑市场一夜之间仿佛突然崩塌,哀鸿遍野,大面积的离职和裁员,宣告着建筑红利时代的结束。


而这两个时间点的奇妙联系催生了一个奇妙的群体,独立设计师/独立建筑师。如果给他们画个群像,应该是这样的:

较高的学历,海外经历和国际视野,国际事务所的工作经验,却不愿再回到设计公司,以独立个人或者小工作室的形式,独立践行设计实践或者建筑教学。


两三年过去了,现在这群人生活的怎么样了?于是就有了这篇采访。

*整个采访群体大约有十多人,但是考虑到对设计师本人意愿,并避免设计师与设计师前公司的纠葛,故最终选取7篇作为采访集合



-------- 初心 --------

离职前工作:Perkins+Will,中国区设计总监

离职时间:2016.01

目前居住地:浙江,宁波

目前状态:宁波诺丁汉大学助理教授,工作内容包括大三大四建筑设计课的教学,和学术研究。


矛盾局:

您从之前公司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Hiro:

两个原因,一方面2年前刚好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一直都有想给自己的多年的设计实践进行理论想法的总结,当时正好面临这实践市场寒冬,觉得可能是个正确的时机来开始学术生涯。另外一方面作为公司设计总监,其实并不能专心静下心来做设计,必须花大量时间去做商务和管理,越来越觉得自己被市场和金融游戏束缚手脚,想要找回初心。


矛盾局:

那这个选择对您来说是个主动还是被动选择,是否有过思想斗争?

Hiro:

这是我的主动选择,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已经在中国美院,浙江大学,名古屋科技大学有一直在做兼职的讲师。但是始终据地觉得设计不止简单的教学,还有学术和研究。

其实是有顾虑的,中国的建筑研究课题一般是关于研究材料和新技术的容易得到赞助,而我现在主攻的人文和文化相关的研究很难得到资金赞助,并不容易,可能进展不会那么顺利。目前正在完成中的两篇研究论文分别是研究中国规划的《城市再生》,和研究语言学和建筑关系的《语言与建筑》(日本方向)

矛盾局:

那您现在每日工作状态如何?是否满意呢?对您来说和之前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

Hiro:

每天在备课,教课,和写研究论文之间循环。比较满意现在的状态,可以掌握自己的时间,重新找到热情,可以随着自己的心做事。有更多时间陪家人,以前没有时间和孩子吃饭,现在每天可以和孩子一起晚饭。


矛盾局:

从实践回到学校,有没有不适应?

Hiro:

第一年比较不适应,花了大量时间去备课。和以前公司group work的状态相比,教授之间不爱说话,自己独处的状态越来越多。


矛盾局:

回来做老师,对您来说目前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Hiro:

做研究时间的不够,每年需要至少两片1万字+的研究报告。

因为自己又是文化方向的课题,得到的资质比较少。同时因为是从业界重返学界,已属大龄,拿不到任何只针对“青年研究者“的计划资金。


矛盾局:

那您下一步的打算和目标是什么?会不会再回到设计公司呢?

Hiro:

目前没有长远打算,但自己的理想一直是去做professor architect(学者型建筑师),所以暂时还是会安定在学校里。这两年都没有做实践项目,只做一些装置结构和指导学生参加竞赛。


矛盾局:

问个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收入状态怎么样?

Hiro:

现在的收入只有以前做设计总监时候的三分之一,但好在宁波物价不高,老婆也是浙江人。生活质量目前都能保证。


(正在帮学生评图的Hiro君)



-------- 童心 --------

离职前工作:HENN Architekten,建筑师

离职时间:2012

目前居住地:上海

目前状态:离职后休息了一年多,14年搬到了上海,一边教教书,一边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不番建筑开始建筑实践。


矛盾局:

你从之前公司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欣:

之前的工作很辛苦,而且也到达一个平台期,就打算休息一下。


矛盾局:

那这个选择对你来说是个主动还是被动选择,是否有过思想斗争?

王欣:

算是半被动的选择。当时家里需要我的支持,所以我需要一份时间灵活的工作,就开始在学校里教书。然后渐渐就有一些小项目找上门来,就借着机会开始独立完成项目。同时内心里,可能也是渴望独立实践的。


矛盾局:

那你现在每日工作状态如何?是否满意呢?

王欣:

状态就是每天都在思考。独立实践以后,可能也和年龄有关,开始关注越来越多不同方面的内容,读书也越来越杂,觉得有意思、了不起的东西真多。对于自己的实践,越来越谨慎,每个项目,再小,都在回望建筑的初衷。更多的时间,在质疑那个初衷,重新找位置。我事务所的简介最后写了一句话:建筑是途径。对我个人,这个途径,目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经由每个项目,我的业主和我,都在向这个世界讲了一小段情话。


矛盾局:

自我感觉和之前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

王欣:

自己负责项目,直接与业主接触,虽然项目似乎远不如以前在国际大公司所做的那样“重大”,但我个人似乎更可以感受到温度、血肉,因为项目,认识每个业主,发现这么多有意思的人,在做有意思的事,常常被业主鼓励到。


工作内容繁杂很多,似乎比不上以前“纯粹”,要懂各种材料、做法、价钱、时间周期,与人打交道的比例上升很多,这部分并不是我的乐趣,违心的讲是帮助我成熟,实话讲我宁可一辈子不成熟。


盾局:

除了实践以外,你同时还在学校教书,你怎么看着部分的经历?

王欣:

大学老师,我不是全职在做,和实践平行。教学生,我能强烈感受学生对“老师”这一身份的敬仰,这很客观,这种责任也是压力,逼迫我看更多思考更多。一个问题,我也许轻易觉得就那样,但做了老师,就要脑子里反复想几遍才敢说。 学生问的问题,看似基本,但其实都是最朴素基本的设计本身的问题,例如“一个设计一定要有一个概念吗?”。


老师这个身份,给我最大的意外,是心理上的满足感。当学生因为我不经意的一句话,在深夜奔溃边缘(哈哈现在年轻人还是一样容易崩溃),努力鼓起勇气时,那种人与人的互动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超出完成一个项目的满足。很多学生毕业后,有不断告诉我他们的新的进展,我特别开心。


我可能内心是个顽劣冷漠的小孩,遇到这些20多岁充满温度、渴望和信任的一群小脸时,逼得我拿出有些责任感和在乎的成人一面(至少我认为我有努力啦,哈哈),人变成熟了吧。


矛盾局:

做独立设计师,对你来说目前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王欣:

困难一直都有,团队、财务、时间、交流沟通,各种各种困难,再一万字也写不完。


矛盾局:

那您下一步的打算和目标是什么?会不会再回到设计公司呢?

王欣:

如果饿不死,就继续现在的状态。我之前工作的公司,有很多有意思的同事,我那时的老板也挺有追求的,虽然暂时不会回到大的平台上,但和同事总是有些互动的。


矛盾局:

问个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收入状态怎么样?

王欣:

收入低了,生活质量高了。

(在施工现场以一敌众的Super Woman)




-------- 探索 --------

离职前工作:某国际一线商业事务所,建筑师

离职时间:2015.08

目前居住地:上海

目前状态:和同事朋友一起成立了工作室,开始独立建筑实践


矛盾局:

你从之前公司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大力:

经历了14年市场的惨淡,适应市场所以公司大批裁员,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前东家做这样的事情了,类似模式的公司都有相同经历,虽然没有裁到自己头上,但看到很多为公司流血流汗多年的老员工不被尊重或者被逼走,我去意已决,无论未来前景是好是坏,这个地方我是坚决不能呆了。


矛盾局:

那这个选择对你来说是个主动还是被动选择,是否有过思想斗争?

大力:

主动选择:在大公司工作容易被按成螺丝钉,发展不全面,刚好当时在那个位置也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学了,并且碰上大裁员,想想就不要给人家添麻烦了,我自己走,当天提交辞呈当天就离职了。


矛盾局:

那你现在每日工作状态如何?是否满意呢?和之前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

大力:

前一天离职,后一天就展开新的工作了。从13年毕业到如今,几乎是连轴转的工作状态,中间没有任何休息。现在加班很多,毕竟无论做什么,努力工作室最低要求。虽然表面上没什么改变,最大的改变可能是心态,自己创业要对合伙人和自己负责,操心挺多的,痛并快乐着。

当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结婚了。


矛盾局:

目前主要的项目是怎么一个情况?

大力:

目前的项目基本都是商业项目,来源杂七杂八,但差不多都是以前服务过的业主互相推荐,招标也有委托也有。这两年完成的主要以商业综合体为主,还有一两个幼儿园。


矛盾局:

做独立设计师,对你们工作室来说目前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大力:

对小公司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现金流。中国的建筑市场内设计款项拖欠不能按时支付是个普遍性的大问题,大公司有家底还能应付。小公司没有足够现金流支撑拖欠期,都是合伙人先不拿工资抱团取暖。


矛盾局:

那你下一步的打算和目标是什么?会不会再回到设计公司呢?

大力:

走一步看一步。我的理想是做那种经历千辛万苦登到高峰,扔掉装备金盆洗手隐居田园从此不问世间事的那一类人。


矛盾局:

问个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收入状态怎么样?

大力:

时多时少,我觉得年轻建筑师前5-6年别看钱,要看经历,这几年的经历如果你不拼,可能下一个平台没有能量爬上去。

(来自大力半夜加班时候发的朋友圈截图)




-------- 跨界 --------

离职前工作:Aedas,建筑设计师

离职时间:2015.10

目前居住地:上海

目前状态:离职后曾加入朋友的初创设计事务所,17年5月离开。现在为iRiffle独立首饰品牌合作设计师。


矛盾局:

你从之前公司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TT:

主要其实是个人原因,家人生病,自己需要自由的时间和工作状态,可以随时请假照顾家人。而大公司有大量的加班,没法满足我的需求。


矛盾局:

那这个选择对你来说是个主动还是被动选择,是否有过思想斗争?

TT:

被动是家人的原因,不然也不会主动去辞职。离职后收到了之前同事的邀请,大家之前的磨合的比较好比较好,又比较适合当时的状态。初创公司有活力,可以参与的更多。做到更多好玩的项目。


之前在大公司的时候感觉90%的时间都是在浪费,不停的在做设计修改和来回拉锯,又都是大项目,建筑师话语权缺失,受了太多商业行为影响,感觉对设计失去了期盼。离职后当时正好收到了之前老同事的邀请,想到大家磨合的比较好,又抱着对初创公司活力的和更好玩项目的期待。所以这部分算是主动。


矛盾局:

那后来什么又从初创公司离开,选择去做首饰了?

TT:

但在小公司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并没有摆脱掉商业这件事,也没有得到最适宜的状态,建筑设计过长的周期和与业主的妥协依然是存在。便选择退出。


其实在这期间,闲暇时间其实已经开始接触首饰设计。首饰设计更多的是自发行为,满足自己的喜好而让客户获得共鸣。而不是像建筑设计那样知道业主喜好而来满足他。同时实现设计的周期很短,能让我更多的获得成就感。同时3D打印的普及出现,又可以让我在建筑设计中最感兴趣的部分,造型的拿捏推敲,快速荣誉首饰设计中。


矛盾局:

那你现在每日工作状态如何?是否满意呢?和之前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

TT:

生活虽然和以前一样忙碌,但是这是一种不一样的忙碌。每天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设计以外的挑战。感觉和游戏里打怪升级一样,遇到挑战解决挑战获得提升。其中虽然有些不成功,但是能够实打实的从失败了学习经验。


以前在大公司里虽然你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90%的时间里是在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重复的无趣的问题,去用反复设计验证业主没想清楚的问题。


矛盾局:

那你现在每日主要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呢?

TT:

现在一方面在进行品牌固有系列的产品研发。另外一部分做一些定制产品,面对私人和企业需求的都有。同时为了产品推广宣传,会需要去参加一些相关展览和线下活动。


矛盾局:

跨界做首饰独立设计师,对你们工作室来说目前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TT:

目前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在Branding这一块吧。我们是设计师出身,对设计有信心。但在宣传和营销上,目前还是比较艰难。一方面市场宣传经验不足,第二以前也不在这个圈子里缺少可以利用的资源。其实去试验了好多种方式,但基本都收效甚微。


目前大大小小的所谓平台也不少,但是没有一个能真正的帮助到独立设计师。而真正自带流量的平台想要推荐出去,对于独立设计师,实在无法负担的起高额的广告费。

(之前有认识的朋友推荐去和爱奇艺合作,网剧穿戴50万,奇葩说选手穿戴上节目100万,听完报价我们就默默转身走了)


矛盾局:

那你下一步的打算和目标是什么?会不会再回到设计公司呢?

TT:

目前还是先坚持往下做。暂时没有回公司的打算,知道了人家怎么做的和工作日常,已经没太大的吸引力了。而且觉得离开越久越觉得回不去。


其实自己对职业没有什么规划,一部分也是自己的性格。如果哪一天真回公司了,可能是因为穷吧。但回去也不想再做商业建筑之类的,只想做一个满足自己的项目。或者有一天发财了,买块地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项目就休息了。


矛盾局:

问个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收入状态怎么样?

TT:

远少于在大公司的做的时候的工资。但是还好的是家里母亲的性格自己很像,没有给自己压力,可以让自己去尝试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TT姐的最新首饰设计作品)





-------- 新生 --------

离职前工作:Woods Bagot,建筑设计师

离职时间:2014.12

目前居住地:浙江,宁波

目前状态:从上海搬家到宁波,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同事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兼职教书


矛盾局:

你从之前公司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Yi-meng:

项目没有新鲜感,需要透一口气。对之前的director的工作方法不满意,又不能换到别的team。


矛盾局:

那这个选择对你来说是个主动还是被动选择,是否有过思想斗争?

Yi-meng:

算是主动和被动兼有。离职以后本来只想停一段时间,离开上海,和一直异地恋的男朋友多呆一段时间。后来就有朋友开始介绍项目,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想暂时做一个独立设计师,结果项目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在,就没有停下来了。也没想过做其他的工作类型,毕竟学了七八年建筑,感觉自己不干本行有点可惜。


矛盾局:

说说你搬去宁波的故事?

Yi-meng:

一开始因为朋友都在上海的关系,项目以上海为主。后来慢慢和宁波的圈子熟悉了,就渐渐的把工作和生活都移到宁波了。宁波的设计圈很小,客户的接受度有限,发挥的空间也不是很大,但是这个圈子比较新,像我这样有留学经历的设计师也比较少,所以还是有一些适合的客户。城市生活来讲,虽然文娱生活有些匮乏,但是城市的幸福指数比较高,生活的也比较踏实。


15年是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在宁波结婚了。除了建筑和室内设计项目,因为先生的工作关系,开始涉猎一些产品设计,展览设计和平面设计,成立了工作室,同时兼职在诺丁汉大学建筑系教书至今。


矛盾局:

那你现在每日工作状态如何?是否满意呢?和之前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

Yi-meng:

对现在的工作状态相对还是满意的。项目有时多有时少,但和客户的关系一直相处不错,在工地现场也一直在学习在进步。最大的改变应该是更务实了。


矛盾局:

说说你开始做独立设计师后的项目吧?

Yi-meng:

独立完成的项目基本以中小型空间的改造和室内设计为主,尽量做到小而美,可以将设计概念贯彻到最终的完成。项目类型从办公空间到FFB都有,上海宁波的项目落地的有十个左右了。住宅的改造是今年设计的重点,今年正在想怎么能够在这样的项目中发挥建筑师的优势,区别于普通的商业室内设计师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大的项目目前做过整个工厂园区的外立面改造和景观设计,不过项目有些难产,还没有最终结束设计。


矛盾局:

那做老师呢?

Yi-meng:

做老师也是很有趣的体验。我教的是二年级,所以项目的体量比较小,反而和我平时做的项目比较接近。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有时可以从现实的世界逃离出来和学生探讨乌托邦的设计,有时可以从理想的设计概念走出来进入实际工作的细节构造,这种进进退退,放大缩小的感觉我很喜欢。


矛盾局:

目前对你来说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Yi-meng:

有时候没有可以探讨的对象,所以会陷入纠结。


矛盾局:

那你下一步的打算和目标是什么?会不会再回到设计公司呢?

Yi-meng:

自己开始做项目以后,就再也不想回设计公司了,一来对目前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和工作量比较满意,二来感觉世界变得更大了,除了呆在办公室埋头画图,和客户的接洽,到现场和工人的对接等等都很新奇很有趣也更有挑战性。


现在的目标是希望自己的思维可以更开放些,可以尝试去做不同的艺术形式,不拘泥于建筑或者空间,而是可以用建筑师的思维去思考做一些跨界的事情。


矛盾局:

问个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收入状态怎么样?

Yi-meng:

收入应该多一些,但是压力也大一些。

(Yi-meng为同是独立设计师的丈夫的眼镜品牌"The Owner"设计的展台,图中模特照也是Yi-meng本人)




-------- 转行 --------

离职前工作:某国际一线事务所,建筑设计师

离职时间:2016.01

目前居住地:上海

目前状态:从设计往商业上去转,目前在转行的过程中,暂时主要在做商业方面的运营。偶尔接一些设计项目做。


矛盾局:

你从之前公司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Nana:

在建筑行业5年,越来越失望。学校里支撑学建筑的主要原因是爱好,以及和对艺术的追求。但进入工作中,现实的建筑实践中呈现出的状态,却自己所想背道而驰。


往世俗里面说,人要么满足精神追求要么满足物质追求。很显然目前建筑的现实无法满足我这方面的精神最求。建筑的行业收入又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且职业发展也没有大多期待。那对我来说,那就不如走一条更现实的道路吧。


矛盾局:

那这个选择对你来说是个主动还是被动选择,是否有过思想斗争?

Nana:

介于主动和被动的两者之间吧。其实虽然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一下从这么一个旱涝保收比下有余的环境里面出来,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15年当时正好是环境萧条,反倒变成了一个被迫的动力,推着我迈出了这一步。


矛盾局:

那你现在每日工作状态如何?是否满意呢?和之前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

Nana:

大公司的工作模式是在培养一个不用思考的螺丝钉,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停的重复工作做到最好。很多个螺丝钉组在一起,公司能做好东西。但是对年轻建筑师的成长来说,是在培养“傻子”。这种成长方式让自己的眼界非常有限,极大的影响了对世界的认知。以前在学校里,中国建筑教学中设计离开商业行为很远。进入市场大公司后,自己被安排成了螺丝钉。整天在对着没去过的地没见过的业主,靠着幻想对着电脑做项目。


现在走出来见过更多的人和视野,思考的问题的方式变得更丰富,也站在更高的角度。对目前的状态还算满意,走一步看一步。同等时间里,这两年自己的成长在大的多。以前每天都被无聊的工作占据的大部分时间,无休止的加班。


矛盾局:

那转行目前对你来说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Nana:

目前往商业方向转,最大的困难还是资源过少。我毕业就在大型商业事务所就职,五年每天面对的就是图纸和电脑,眼界和资源都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同等时间里,看看其它某些行业里的优秀人才在面对的事情,接触的人和做的事,我们就是被图纸囚禁的傻子,被一叶遮目毫无成长。


矛盾局:

那你下一步的打算和目标是什么?会不会再回到设计公司呢?

Nana:

现在回设计公司,会遇到的依然是被业主和商业行为干涉太多的设计,对我来说是亵渎了我心中建筑的信仰。既不能满足精神追求,物质上也很难有大的期待。所以不会回去了,目前还是会继续去尝试转行。我现在就想认认真真做一个商人。


矛盾局:

问个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收入状态怎么样?

Nana:

比以前少一些,但还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Nana考虑到自己比较尖锐的对答,可能会使前公司可能对自己采取某些不好的行为,故隐去了所有关键信息和图片)




-------- 自省 --------

(在采访完所有人之后,我也把所有问题对自己提问了一遍)

离职前工作:GS&P,项目建筑师

离职时间:2016.02

目前居住地:上海

目前状态:离职后合伙成立筑向建筑(ZX-Architects),2017年6月与另一位合伙人一起退出。目前为独立建筑师,并和朋友的建筑设计公司展开密切合作。同时以Maxwell Design开展跨界设计


矛盾局:

你从之前公司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Maxwell:
市场遇到低谷,虽然还有项目在推进,但没有太多有趣的内容,且感觉陷入了个人职业发展的瓶颈期。正好此时恰好遇到了一个适合创业的契机和项目,热情上头,变主动求变。


矛盾局:

那这个选择对你来说是个主动还是被动选择,是否有过思想斗争?

Maxwell:

主动选择的结果。成立自己的设计公司和品牌一直是自己追求的目标,有这机会出现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冒险。思想斗争其实更多的是未来不确定生活的惴惴不安,和面对父母反对时候的压力。


矛盾局:

那你现在每日工作状态如何?是否满意呢?和之前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

Maxwell:

现在的工作状态是一阵一阵的,有项目的时候依然忙,没项目的时候相对闲散。出去多走走,参与一些建筑以外的跨界设计,对之前的设计实践多做总结。还比较满意,除了在长时间没有项目时候会比较煎熬。


最大的改变除了生活状态上以外,设计思考也在发生变化,可以有更多直面业主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从一些不同的设计以外的角度,和视野高度来思考建筑设计的过程和行为。同时因为更多的接触到现场和人,你的每个项目变得有血有肉有温度,而不是电脑软件里一个冷冰冰的模型。


矛盾局:

除了设计以为,听说你也有选择去教书?

Maxwell:

开始做老师是正好有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对我来说和学生在一起能够时刻让我感受到“没有被商业污染过的”学建筑的最真挚的状态。同时学生的脑洞常常也能让自己跳脱出实践中的条条框框,以乌托邦的心态看待问题。


矛盾局:

目前主要的项目状态如何?

Maxwell:

这两年主要项目来源是一些之前熟识业主的再度合作,以及和其它大型设计公司或者设计院的项目合作。业界口碑还不错,偶尔也会有主动找上门的。


这两年合作完成了几个公建和改造,还赢下了一个杭州6万方商业综合体的国际竞标。当然最兴奋的是在家乡完成了一个小餐厅的改造,小体量的项目,这是我下个阶段特别想进入更多的领域。


矛盾局:

那转行目前对你来说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Maxwell:

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接活。没有在国内读大学没有广泛的同学老师,在上海也不是同济圈拜不了码头,接项目的路子还是有些窄。目前的项目推荐,基本只能靠着以前在外资圈那些年积累的还可以的口碑。


还有就是收款,但是呢这也是设计圈换谁都一样的现状。设计费拖欠款难收。对小事务所或者独立设计师来说更为艰难,缺少保障恶意压价,也极大考验工作室的现金流。


矛盾局:

那你下一步的打算和目标是什么?会不会再回到设计公司呢?

Maxwell:

下一步目前还没有重回大公司的打算,除非机会好到不能拒绝。和国外的生存状态相比,独立设计师这条路在国内还是在很萌芽的时期,但准备在这条路上再探索一下,有机会也愿意看能不能为独立设计师创造一个平台。同时希望这两年能多遇到一些有意思的小项目,尤其是改造这种。


矛盾局:

问个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收入状态怎么样?

Maxwell:

以现在市场情况下设计公司的开价,比回到公司打工赚的要略多一些。但收入是一阵一阵的,也会遇到三个月揭不开锅的窘境。

(Maxwell家中客厅,每一处都是工作台)



-------- 结语 --------

整个独立设计师群体采访下来,其实大致可以分成两大波态势。但在这里我并不想做出什么总结,只是想真实的记录不同独立设计师的生存状态。


但是有一句话几乎受访的每个人都提到了,我愿意在结尾这里再说一遍:“千万要打开你的眼界,不要陷入建筑师自己的圈子里面打转,不要眼睛里只有眼前的图纸,这个世界很大,去接触更多的人”。

(本文受访者观点不带便本公众号观点)



感谢设计矛盾局授权转发本文



下面是来自UDL旗下作品集辅导团队的广告,针对申请英国,欧洲,美国和澳洲各所建筑名校

将你的个人信息,申请意愿,个人作品样品发送到UDL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或UDL官方邮箱 service@unidesignlab.com ,提供免费作品集评估以及辅导试听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建筑留学毕业如何开自己的工作室?

毕业去地产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去外企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留国外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建筑学毕业去国企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转行不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去事务所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在Herzog & de Meuron上班是怎样的体验?

在越南建筑大师VTN建筑事务所实习体验

在海茵HENN实习是怎么样的体验?

在BIG实习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上海UNStudio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在Zumthor那里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在德国的GMP实习是怎样的体验?

你想知道的BAA, MVRDV, NL的工作经验

你想知道的UNStudio, KCAP, GroupA的工作体验

你想知道的OMA, Mecanoo, KAAN的工作体验

似曾相识的Schmidt Hammer & Lassen?SHL Architects工作经历实录

实习在TAO迹·建筑事务所:必须说的事儿

在国内外大学读建筑学本科是怎样的体验?

在国内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欧洲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美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德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英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日本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我在剑桥的所得,确有许多是其他学校不能给予的

MIT毕业之后,做个想家的建筑师

建筑学读研学房地产管理是怎样的体验?

哈佛可能是她身上最不值一提的标签

做不了网红,不聪明,比医生还惨的建筑师

学建筑这些年,旅行给我带来了什么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中国建筑教育到底是在走一条什么道路?(修改)

为什么要去摸建筑而不是在屏幕面前看建筑?

再见理想——某大院年轻建筑师成长报告

我要放弃画图,去甲方!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她们做了些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