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想知道的BAA, MVRDV, NL的工作经验

2017-09-26 TUD建筑学社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本文转自TUD建筑学社


编者语:

本篇是在荷建筑实践体验第一季的最后一篇。本次学社邀请到了注重建筑实体化的BAA-刘思雯,国际化和开放的MVRDV-孙希辰,充满创新精神的NL-劳中湳,为大家呈现他们在这些荷兰事务所的工作经历, 带领大家了解事务所背后的故事,更全面的理解荷兰设计,也希望能为大家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Bekkering Adams Architecten (BAA)

 

BAA 事务所立足于鹿特丹,两位创始人主导的事务所坚持细部与材料的表达及建筑的独特性。


T: 你所在公司的特色?

刘思雯: 我后来工作过的那些明星事务所已经有太多人介绍了,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Bekkering Adams Architecten (BAA)是鹿特丹一家小型建筑事务所,由Juliette Bekkering和Monica Adams两位女建筑师创立。Juliette早年在OMA工作,有极强的个人风格和理论体系,Monica则更注重技术与材料,二人在这个组合中相得益彰。

与擅长概念方案和竞赛的大型国际化事务所不同,BAA更偏重建筑实体化,属于对细部、材质斟酌很细致,追求建成效果最佳的类型。作为一家非常本土化的荷兰事务所,我们的主要项目类型是荷兰与比利时中小型项目的邀标。因为公司基本全是荷兰员工,所以在这里工作荷兰语专业词汇的辨识和Vector Works也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技能。

 

FORM-CONTRAFORM of Bekkering Adams

图片来源:http://www.bekkeringadams.nl/projects/61/architecture-biennale-form-contraform


RETAIL BUILDING of Bekkering Adams

图片来源:http://www.bekkeringadams.nl/projects/9/retail-building


T:公司的工作模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什么让你感触最深?

刘思雯: 开始上班的第一天发现原来我们在与另一家非常棒的事务所GroupA共用办公室,也经常会有项目上的合作,这就使得日常工作更加有趣起来。两家事务所对建筑实体化、室内装饰的共同爱好使得他们拥有一个非常大的材料库,堆满了各种材料样板,这是办公室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在这里工作的好处是参与设计的程度非常高,因为公司规模很小。不像在很多大公司新人会把时间花在去做渲染或者填色上。不过一旦真的做起了效果图或者手工模型也会十分较真。合作时候的模式比较像在TUD读书时候大家研究不同的方面,比如我负责建筑的结构与立面部分、同组的同事布置平面功能,然后组合在一起。开始我也会搞砸蛮多事情,不过老板和同事十分耐心教我,从语言文化到公司惯用手法的技能。这里还有非常好的作息习惯,基本每天9点-6点工作。即使在赶deadline的时候也会提前一两天把设计文本做好,剩下的时间轻松打印图册或者应对一些突发问题。

工作之余两家公司时常会一起有一些活动,比如日常的drink、打乒乓球,偶尔会有在鹿特丹或者其他城市的建筑参观。在每周固定的时间还会请老师来辅导外籍员工学习荷兰语。

 

working space of Bekkering Adams(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T:公司的工作氛围如何?

刘思雯: 我非常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当初也非常不舍得离开。现在回看在荷兰工作的这段时间,在两家不同风格的公司相比较得来的经验对我来讲才是最宝贵的吧。如今我已经回到国内工作了,还是继续在做职业建筑师的工作。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也让我回想起很多在BAA学到的好习惯,有空再跟大家仔细探讨。希望新毕业的同学们收到理想的工作offer!

 

MVRDV




MVRDV事务所、于1993年在荷兰鹿特丹创立,其设计和研究遍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三个领域。 MVRDV的创作过程基于研究与高度协作,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客户及利益相关方。设计成果包含了大胆直接的建筑单体、城市规划、学术研究及客体研究,涵盖了各类型尺度的建筑、规划、出版物及装置物。


T: 请问您所在公司有什么特色,公司的主要结构是怎么样的?

孙希辰:相比一些大型国际商业建筑公司繁杂的等级制度,据说荷兰与北欧的公司以平等开放的工作环境著称。事实证明也的确是这样,至少从层级的数量上来说,从assistant designer-architect-project leader-project manager-partner只有五级,其中的亚级暂且忽略不计。身为实习生,可以帮到的忙也不止是做模型,除了没有接触revit,其他软件根据项目需要基本都摸过一遍:AutoCAD,Rhino,PS,AI,ID,Grasshopper,Vray,前期根据project leader的指示进行制图与生产,后期也可以参与一些比较次要部分的完善与设计,partner路过看项目也可以发表意见,有道理的意见partner甚至也会听取。三个partner的风格和分工,仅仅根据个人片面的观察和简化,是Winy对项目玩心更重更适合参与设计竞赛以及推广公司设计理念,Jacob更加注重实际和细节,保证建筑实施质量和公司收入,Natalie在带项目的同时更侧重于各种演讲及PR事务,是许多建筑协会的成员。

 

工作室入口和前台(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Morris Yang)


T: 公司的工作时间安排和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孙希辰:最大的槽点就是工作时间,这个槽点适用于除了合伙人以及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之外的全部员工。事先解释一下,大家都是在明知道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心甘情愿来上班的,而公司也很明确地知道这一点,再加上荷兰人的聪(kou)明(men)头脑,他们非常清楚地计算过员工能够接受的底线在哪里。要怪就怪精明的business controller吧!

正常工作时间8小时,加班时间不给加班费,按照每周 (X-6)/3来计算休假小时数,举个例子,如果你需要累积一天(8小时)的额外假期,那么就需要每个月额外工作48小时才能换得。

当然了,除了建筑至上其他均可舍弃的真爱家,以及对工作量预估安排比较混乱的project leader之外,加班的情况其实也并不是非常多,只有竞赛类项目会有熬夜通宵的情况出现,并且这些项目最后的出图质量都很高很有成就感,感觉只是透支时间来换作品,有得有失而已。

 

 工作室内景(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Morris Yang)


关于工作环境,首先说一下硬件环境:M记的电脑配置,跟国内的机子比完全是正常水平,效果图组的可能更奢侈一些,大家在工作的时候都认同效率第一,所以再好再贵的硬件也是产值保证的必需品。可是跟全荷兰的各种小工作室作比,M记的硬件绝对已算是超一流,因为笔者到处面试,甚至看到过仍然在用xp系统以及adobe PS2的工作室,可能也因国内盗版情况及其严重,不会因为资金问题用不了先进的软件,但是在版权管理严格的国家,比如荷兰和德国,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根本用不起Rhino,只愿意用免费的sketchup,可是对笔者来说这些不愿意投资的老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低效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之开端。

  

硬件设施(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Morris Yang)


其次是软件环境(人事环境):工作室的主要语言是英语,荷兰在欧洲是英语最好的非英语母语国家之一,单单在工作交流上,国际化的程度让人非常没有压力,甚至比英语教学的TUDelft还要令人舒适,虽然一开始不太适应project leader的西班牙口音(b/v不分)及效果图组的意大利口音(每句结尾带延长元音),但是慢慢熟悉之后也就没有了问题。并且,在大家都是非英语母语的情况下不太会出现语言歧视。

 

工作室内景(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Morris Yang)


T: 在事务所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和感悟吗?

孙希辰:强大的Library是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甚至由于建筑圈太小,其他公司过来的人还会带着他们的资料库进行补充,我曾听说BIG的小人出现在了M记的渲染图上,当然了官方发表的图仍然只能用购买以及免费的组件。各种软件的配套组件还是其次,还有与绿色节能研究挂钩的小组会定期补充相关环保知识并总结成M记风格的graphic便于大家方便取用。


阅读区和工作模型(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Morris Yang)


特别的感悟就是要学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厉害的公司总会潜藏着一些牛人,比如软件牛人们,cad的达人,revit达人,渲染达人;又比如某些构造做法的经验老手,平时遇到问题都会去咨询,有人指点少走弯路;再比如Winy的敏锐决策力,有时候project leader虽是像往常一样征求大boss意见,但是Winy的最终决定也会让人感到可把一些杂乱的逻辑整理清晰成一条容易摸透的线索。同事之间的学术分享也非常频繁,会交流一些讲座信息同约去一起听。上文提到的巨大资料库也可感受到M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积累。对于心理学意义上最适合个人进步的心流体验机制,M记的实习经历可以说可以造成良性循环。


NL Architects



Nl事务所于1997年成立与阿姆斯特丹,主要项目类型为居住类,文化类和体育类建筑。他们的设计在本质上体现了现代化,被誉为“有智慧,令人惊喜,引人入胜,并且表现出了图像化的幽默和一种画面游戏。”

 

T: 你所在公司的特色,擅长什么类型的项目?

劳中湳:作为一家根植于阿姆斯特丹的典型而非典型的荷兰本土事务所,风格必然离不开荷兰的民族特点。作为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地少人稠,资源有限,贸易一直是荷兰发展史上的关键词,也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本源。从黄金时代的东印度公司到世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再到欧洲第一大贸易港口,荷兰一直在经济贸易领域不停创新并与世界不断交流。我们不生产商品,我们只是商品的搬运工,通过创新与再加工,我们可以赋予商品更高的价值。同样这种创新的‘贸易精神’也融入到荷兰文化与科技发展的DNA中。

NL建筑设计事务所也不例外,我们理解的建筑设计是调查,揭示和重新配置我们所处纷杂社会的推理过程。我们可以从平淡中提取美吗? 从显而易见的结论中得出不同? 我们如何将构成我们环境的组件叠加,拉伸,增强,扭曲或重新组装成新的并且更好的配置? 通常,事务所所要面对的案子是去满足和调解现实中的日常需求,但通过对已有的现实碎片进行抽样并重新组合,将组件通过诉求与逻辑粘在一起成为新的有序的布置,最终从看似普通的设计目标中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潜力与张力,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这就是NL的设计理念,可以被理解为现实的混合:建筑师就像Deejay.   

从艺术品,建筑到城市规划,NL都有实践,无论从概念方案到建成作品,都可以看到创新与不同,可以说NL擅长的不是项目类型或是规模,而是创新精神和实现方法。


 3vase_courtesy of NL Architects

图片来源: http://www.nlarchitects.nl/projects/


Basketbar_courtesy of NL Architects

图片来源: http://www.nlarchitects.nl/projects/


Funen_courtesy of NL Architects

图片来源: http://www.nlarchitects.nl/projects/


T: 公司的工作模式是怎样的,如工作的时间安排与分工和经常使用的软件等?

劳中湳: 我们认为建筑是一个团队运动,合作是设计的先决条件,但合作并不意味着妥协; 它是precision的催化剂。讨论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合伙人,项目建筑师还是实习生,都会倾听和判断。头脑风暴,讨论,辩论这些都是产生和提炼想法的工具,逻辑永远是判断的标准而非等级。不光在团队内部,在与客户和顾问之间我们也都会敞开讨论,直到最纯粹的内容与想法保留下来,所有后续实现方法都为之服务。

计算机视觉表达毫无疑问有助于处理设计的复杂性并刺激想象力。 艺术表现不再仅仅是最终想法的表达, 复杂而高效的渲染技术实际上成为除实体模型外,方案推进的基础工具之一。 在设计阶段,高品质的艺术表现已经为设计潜力提供了表达与讨论的平台,它在团队内部和客户的沟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图面表现,3D打印和VR也在公司设计中应用广泛。


 Groninger Forum_courtesy of NL Architects

图片来源: http://www.nlarchitects.nl/projects/

 

Gershwin_courtesy of NL Architects

图片来源: http://www.nlarchitects.nl/projects/

 

Model room_courtesy of Z.LAO(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T: 在事务所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主要负责过哪些部分?其中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和感悟吗?

劳中湳: 在事务所工作的6年里,主要参与亚洲项目,从设计到沟通到现场,每一步都需要参与与协调,当然也有参与荷兰本土项目和欧洲的竞赛。感触最深的是由于设计理念及产品价值观的差异,开始介入中国市场会有些水土不服,相信每个事务所中国项目的负责人都会有同样感受,你所坚持的也许并不一定被业主理解和认可,同时对中国建筑市场的了解和反馈又不能很好的被公司所接受,但经过几年的磨合,同时国内市场的日趋成熟,感觉设计越来越多的得到相互尊重和认同。


 

Sanya block 5 render_courtesy of NL Architects

图片来源: http://www.nlarchitects.nl/projects/

 

Sanya block 5 photo_courtesy of Z.LAO

图片来源: http://www.nlarchitects.nl/projects/


Sanya block 5 photo_courtesy of Z.LAO

图片来源: http://www.nlarchitects.nl/projects/


Xiamen Vankely _courtesy of NL Architects

图片来源: http://www.nlarchitects.nl/projects/


 Sanya Supermarket _courtesy of NL Architects

图片来源: http://www.nlarchitects.nl/projects/

 


Sanya bike pavilion _courtesy of NL Architects

图片来源: http://www.nlarchitects.nl/projects/


Kamiel(公司合伙人) 经常和我们说:建筑理论家Robert Somol将建筑分为两类,一个是“Wow! What?” 另一个是 “What? Wow!”前者是视觉效果的震撼到对实用性解读的渴望,后者是对方案的疑问到理解后的惊叹,NL则是 “Wow! What? WOOOOW! ”


whatwowwhat_courtesy of NL Architects(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T: 关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会继续留在目前的事务所吗? 

劳中湳: 应该会继续留在目前的事务所,手上正进行很有意思也很具挑战的项目。 至于未来,Geniet van het leven.



本文作者︱刘思雯,孙希辰,劳中湳

编辑︱杨萌 冯项乾 王梦然  


本文转自TUD建筑学社: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你想知道的UNStudio, KCAP, GroupA的工作体验

你想知道的OMA, Mecanoo, KAAN的工作体验

毕业去外企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留国外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建筑学毕业去国企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转行不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去事务所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在德国的GMP实习是怎样的体验?

我要放弃画图,去甲方!

你说,设计这份工作能做一辈子吗?

在Herzog & de Meuron上班是怎样的体验?

在越南建筑大师VTN建筑事务所实习体验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有这样一所建筑学院,培养的都是建筑师里的扫地僧

在BIG实习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Zumthor那里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在国内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美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德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英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日本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工作体验

什么是United Network?UNStudio Asian工作经历实录

似曾相识的Schmidt Hammer & Lassen?SHL Architects工作经历实录

实习在TAO迹·建筑事务所:必须说的事儿

Big建筑: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设计师不是愤青,而是迎合大众的段子手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她们做了些什么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那些年被建筑媒体欺骗的我们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