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越南建筑大师VTN建筑事务所实习体验

2017-07-15 老张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本文转自公众号 不画图的建筑师 


越南,在很多人的脑海中一直是个极其神秘的国家:越南新娘,战争,反华...这些可能是大多数人脑中能想到的关于这个国家为数不多的字眼,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于这个国家的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而我也不例外。


初识越南

2015年,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彼时还是学生的我在学校的一次workshop上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生态建筑的案例,尤其是一些原生态建筑的一些信息,例如竹建筑,木建筑等,进而知道了竹建筑和相关的一些建筑师,而越南建筑师武重义(Vo Trong Nghia)就在这个时候跳进来我的脑海,通过学习了解了许多关于越南建筑以及武重义的知识,算是对越南的初识了。


越南给我的第一个下马威

2016年,大约是上海的冬季,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实习申请,犹豫,折腾过程之后,我终于还是踏上了前往胡志明市的航班准备去南方过冬,毕竟我是这么的热爱大自然,热爱南方,热爱水果,不管怎样,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到达胡志明市已经是晚上了,刚下飞机老天就给我开了个小玩笑:钱包丢了!没了身份证和银行卡,身上只有为数不多的现金,看来这注定会是一个不平凡的旅程了。

不过在机场换了几百万越南盾后心情有所平复,这辈子头一次见到这么多钱(那时的人民币兑换越南盾大约是1:3300,2000人民币差不多能换到六百多万越南盾),但是出机场后见到街上无数飞奔的摩托车以及范五老街的路边酒吧还是让我震惊了,真不愧是摩托车和路边摊的国度的国度。


到VTN的第一天

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VTN)

WIND AND WATER HOUSE


第一天到武重义事务所之前对她有过无数的遐想:会不会全是老越呢?会不会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呢?他们怎么做设计的?等等等等...不过这一切在我进公司的第一眼就完全打破了(你不会想到这里是如此的开放),这完全不是我之前想象的那样。

不过话说回来,在我们进入故事主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简单地介绍一下武重义这个人以及他的事务所和作品吧。

武重义

武重义1976年出生于越南中部的广平省。

1996年获得日本政府的奖学金后,前往名古屋工业大学学**建筑。

2002年毕业后,进入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在土木工程系所属的景观与城市设计实验室继续深造,师从内藤广教授,并于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在日本学**生活长达10年后,武重义决定重返越南。
2006年,他在胡志明市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武重义建筑事务所(VTN)。其早期项目反映了他对竹结构的探讨。从最初使用竹子建造的项目 “风与水咖啡馆”起,他通过一系列作品培养并建立起了一个竹造建筑的施工团队。VTN的建筑不论是对竹材的处理、施工或是对竹构造的研究都在国内外获得很高的评价,也因此赢得了多项国际荣誉及奖项。同时,他还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2014年世界青年领袖之一 ”。几年之后,他开始实践绿色项目,不仅包括了景观植物的利用,还包括为建筑设计绿色立面和屋顶的生物表皮,致力于将绿意重新妆点于越南的都市环境中。
在参与事务所的设计活动的同时,武重义也投身于建筑教育事业。

2015年任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客座教授。现今任广岛工业大学的客座教授。

同时他也是越南国家注册建筑师。


以上这段话是大家能在网上轻松找到的关于Mr. Nghia的介绍,事实他也的确是个非常平易近人,一点没有派头的建筑师,热爱自然,热爱工作,也热爱生活,以至于VTN也被他们称作是“风与水的事务所”。

所以,VTN最擅长的也是最有特点的作品就是竹建筑,下面就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他们的作品吧:


Diamond Island,这是位于胡志明市的一个公共建筑,不过可惜的是后来拆掉了。




Kontum Indochine 咖啡厅,位于越南昆嵩的一座咖啡厅,今天也算是个网红项目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个项目的图片。




House For Trees, 这种小型的绿色住宅和公建设VTN另外一个极具特色的设计类型,非常具有东南亚风情,这个项目据说前年就得到普利茨克评委们很高的评价。


Bamboo House, 业主是一位娶了个越南老婆的爱尔兰籍建筑师,为美国迪斯尼集团工作(非常幸运的是建筑落成后去参观,作为迪斯尼集团的建筑师,当时业主书房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他正在审核的同济大学设计院的施工图,老张我当时看到后激动地不知所措,有种乡遇知故的感觉:)



HA House,位于胡志明市的一幢私人住宅,有点像夹心饼干:)



Farming Kindergarten 幼儿园,位于胡志明市郊区的一所幼儿园,是为一家在越南投资的台湾工厂建的专门为员工子女服务的幼儿园,两个台湾老板人非常好,参观的时候也是非常细心的给我们讲解。

VTN作品非常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他们的官网去找找,如今VTN以及Mr. Nghia的作品现在在全世界已经很有名气,获得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设计奖项(如果你们注意到,前年他们也被列入了普利茨克奖的候选名单,并获得了评委们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在代表了越南做了好几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和世博会建筑展后,VTN在欧美和中国也渐渐出名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所以,让我们期待后面他们更多更棒的作品吧!!!


请脱鞋,静静冥想,认真读书

回到主题,去事务所报道的第一天,看到公司门口摆了一个巨大的鞋柜,每个人进办公室之前都要脱鞋,这一下子就把我震惊了:好吧,这个味道很东南亚!但这对于我这个刚刚从上海的寒冬过来的“北方人”来说,真像是脱了缰的马---太舒服了,虽然一开始有点不习惯。

进了办公室,当我快速扫了一眼办公室:大概不到300平米的一间办公室,入口是接待台,后面的墙上贴着简洁的VOTRONG NGHIA ARCHITECTS  WIND AND WATERHOUSE的字样。台子左边是一片做模型的区域,几个建筑师正在切模型,墙上的柜子上摆着一些做好的模型,都是VTN以前的经典作品。

办公室分为左右两片区域,右边是正式员工主要的工作区域,密密麻麻坐了几十名员工,而左边主要是实习生的区域,相对比较自由混乱,另我感到意外的是,这里竟然有这么多的老外,日本人,印度人,欧洲人等等,这跟我来之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做模型的区域

一些经典的模型


不一会,在前台等了一会之后,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的Hidetoshi Sawa(日本人)接待了我,然后问我:你叫什么?来自哪里?来这里做什么?我:WTF!!!他们竟然不知道我是来干嘛的,又或许是刚才跟前台的越南小姐姐没说清楚(其实根本就讲不清楚),毕竟人家那么忙。

不过这个小插曲之后,Sawa桑总算是想起来了我,然后跟我介绍了一下事务所的基本情况,我也才知道这是一家如此国际化的事务所,办公室里30多人,一半越南人,剩下的一半中,有一半的日本人一家欧美各地的实习生和员工,令我大开眼界!而且由于Mr.Nghia本人在日本学习工作多年,算是半个日本人,整个事务所也是有大量日本人,包括事务所里的两个日本合伙人。

在与Sawa桑聊了一下事务所的基本情况之后,一个日本女生Kuniko Onishi事务所里另外一个日本建筑师来跟我简单介绍了一下事务所的主要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以及要一天工作12h,一周工作6天的事实(其实是规定一周5.5天,包括周六上午,但是其实很多时候周六下午和晚上大家还是会在工作),看来确实是如来之前预料的一样,不会轻松。


VTN的每日工作时间表

在这张时间表上,除了日常工作之外,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meditate一项内容了:冥想。没错,每天早晨和晚上各一小时的冥想是事务所最有特色的工作内容了(虽然对于实习生要求比较松,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冥想的时间):员工每天上午一大早来到办公室,随着冥想音乐的想起,大家席地而坐,双眼紧闭静坐冥想,净化内心;下午日落之时,冥想之声再次响起,每个人不管多忙,都会放下手上的工作,坐下闭眼,开始冥想,排除一天的杂念。

这是事务所每天的日常冥想,除此之外,在每个员工正式加入VTN之前,他们都还有经过一道严格的审核程序:参加一次为期10天的Vipassana Meditation课程,中文名称叫内观。这是一项在东南亚以及日本韩国非常流行的一种古老的修行方法,意在了解人的内心本质,净化心灵。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内观网站了解:http://www.dhamma.org/zh-HANS/index)

日常的Meditation

之后Onishi给了我一份书单,上面列了10几本书名,包括许多哲学的和人生哲理类的书,并且告诉我这是每个员工在事务所工作前两个月考察期内必须要读完的书目,要求是每周要交读书笔记并且分享读后感,总结读完这些书后对自己的帮助等等。

(我的内心:要冥想,要读书,我一定是进了假的设计事务所)

VTN书单

从Meditation和读书还有这样严格的考核看来,VTN真的是对每个人的思想,内心等各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的,在这不仅仅是来学做设计的,更像是来学做人,学会内心的平静。Onishi这简短的介绍完完全全颠覆了我来这之前对这里的想象,也更加期待接下来在VTN的建筑师生涯!


迅速融入集体

在与Sawa和Onishi简单的介绍之后,并且在办公室向大伙自我介绍之后,我被分配到了办公室左翼实习生区域,令我感到有点意外的是,实习生们基本上是来自全世界各地:印度的,欧洲的(有两个西班牙的,一个奥地利的,一个瑞典的,一个德国的),还有一大半日本的,当然这与Mr.Nghia的日本经历有很大关系。

基本上在这群年轻人之间没有什么隔阂,虽然大家来自世界各地(当然除了坐我旁边的日本女生,她一开始基本上不怎么跟我讲话,或许是见到来自中国的帅哥害羞吧:),但是根本不像是第一次见面,所有人都跟你自来熟,或许这就是魔力吧!

而之后的故事也基本上是围绕着这群年轻人来展开的。

VTN的家伙们

来到事务所的第一天,我没有被派什么正式的工作,只是熟悉整个工作室的环境和工作方式,但是这真的颠覆了我对VTN的想法,甚至是越南人的想象,他们是如此的友好以及勤奋,对人这么友善,确实也让我期待接下来在VTN的工作生涯!


F House与越南的小住宅

来VTN的实习生非常多,并且都来自世界各地,为了解决这些人的住宿问题,公司专门准备了一间“大房子“来容纳大家,就是平时被大家称作”F House"的一间房子。

说F House是"大房子",其实一点都不大,位于胡志明市一区的Hai Bà Trưng street 后面的一条小巷子中,紧邻事务所办公室50m,是一间典型的越南小住宅,不典型的是里面住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F House房子本身不大,算起来是一梯4户:入口空间极小,除了个小玄关,就是陡峭的楼梯,每层由一条外廊连接了4个房间,每个房间大概是10sqm左右,一共3层,基本上当时住满了在VTN工作的员工。


VTN的日常工作

在VTN的工作方式非常的日本化,因为除了一些重要的项目汇报和会议Mr.Nghia会出席之外,事务所里日常的运用和管理,包括设计大多都是由Sawa San和几个日本人来处理的,所以如果把VTN当作一个典型的日本建筑设计事务所来看待也不为过:每日打卡,画图,做模型,吃饭,甚至交流都用日语,日语算是事务所里的第二大语言了。

每日的打卡机是老张我见过最有趣的了,每人一张签到卡,出入单位都要伸到打卡机里“咔嚓”一下,表明自己的位置,很传统但是很有效的方式。


VTN的项目都是以中小型的住宅和公建为主,同时也有很多竹类型的项目,所以事务所对于每个项目基本上都是做全过程设计把控:包括概念设计,施工图设计甚至是现场施工,因为VTN有自己的施工工程队伍。


工程队主要的工作是负责事务所竹子类型项目的施工和管理,他们可以算是事务所里最有发言权的一群人了,毕竟是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因为长年在各地工地上奔波,很少能见到他们,于是每次看到他们来到办公室,大家都会举行类似小型欢迎会的仪式迎接他们,因为总能从他们那了解到项目最新的进展和一些技术知识,可见大家是多么的热爱设计热爱学习!惭愧!


VTN事务所里的模型们


说到工程队的故事,这里不得不提一下VTN当年在意大利做双年展项目的时候,因为要派越南工人去现场搭建,意大利政府担心越南来的工人会在工程完成后赖着不走,于是要求VTN以及越南政府做担保,保证工人们按时完工按时回家,就是这样才把项目顺利完成的,由此可见这些工程队的家伙们都算是国宝级的人物了。


跟绝大多数的世界上其他的中小型建筑设计事务所一样,做模型在VTN同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并且很多竹子类型的项目,建筑模型往往比比常规的效果图和图纸更能表达出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想法,而一个个精致的模型往往更能打动业主们,当然这也非常消耗精力(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慕名来到VTN参观,对办公室里摆放的模型都赞不绝口,可见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跟越南小姐姐们一起画图

典型的一些剖面和节点

设计事务所里图纸是必须的,画图是每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因为机缘巧合,一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还被分配与两位越南小姐姐一起去画一个项目的施工图,初来咋到,就要接手如此重要的事物,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算是非常大的挑战了。

首先是语言,由于越南小姐姐们英语带有传统的越南口音,听起来比较费劲,所以我们一开始的交流往往需要手脚并用,配合各种肢体语言才能表达准确的意思(此处请尽情想象)。

其次是对设计的理解,因为是在越南,她们一再强调设计需要尽可能简洁,建造方便,即便是设计施工图,也不需要做太多太复杂的构造,要尽可能符合国情和当地的规范,而对我来说也是花了好长时间才算慢慢掌握了这其中的差别。

FPT University Ho Chi Minh City

这项目就是当时同事们一再强调的,墙体不需要做保温隔热,也不用做隔音,尽量简单的做混凝土抹灰,不用复杂的构造,保证可用经济,这就足够了。而这样的设计从技术上和施工上是最简便的,也是最符合当地国情的,而且确实效果也不错。

尽管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不过几位越南姑娘和其他同事确实很有耐心,不仅手把手教我画图,并且还时不时的拉我一起去工地,可见她们对于设计的态度和决心,确实值得学习。

而这幢位于胡志明市的大学教学楼现在应该已经建得差不多了,或许将来有机会可以再回去看看,自己亲手画出来的作品,看看真正的热带建筑。


不画图的建筑师,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毕业留国外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建筑学毕业去国企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转行不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我要放弃画图,去甲方!

你说,设计这份工作能做一辈子吗?

在德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英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日本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工作体验

什么是United Network?UNStudio Asian工作经历实录

似曾相识的Schmidt Hammer & Lassen?SHL Architects工作经历实录

你想知道的UNStudio, KCAP, GroupA的工作体验

你想知道的OMA, Mecanoo, KAAN的工作体验

实习在TAO迹·建筑事务所:必须说的事儿

Big建筑: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设计师不是愤青,而是迎合大众的段子手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有这样一所建筑学院,培养的都是建筑师里的扫地僧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她们做了些什么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那些年被建筑媒体欺骗的我们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