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欧洲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2017-10-02 无界建筑师和UDL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本文部分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无界建筑师(ID:archxyz)

这一次,我们采访了英语授课的欧洲建筑学院的同学们,他们分别来自法国、荷兰、瑞典、芬兰和意大利!


 W大厨

巴黎belleville建筑学院

Q1: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建筑画图狗一枚:)

本科老四校,大四欧洲交流一年所以图省事儿研究生又来了欧洲………太懒了……

现在巴黎belleville建筑学院读 遗产和改造方向(architecture et patrimoine)。收到小编召唤的时候正在去机场的路上,受宠若惊😌 (我是小编:辛苦啦)。现在在Venice 刚和德国的老同学听完音乐会回到住处……明天开始学校组织的一学期一次的建筑旅行……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出国是为了再多上几年学,2015毕业的时候还不想那么早就工作。另外有不错的机会能过来读,觉得建筑改造这个课题当时国内才刚开始不久(时代变的太快了,现在家家都在做改造……等毕业了是不是又赶不上趟了😂)总之希望多读几年书没有坏处吧……

Q3:国外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法国设计类院校总体是什么感觉?


其实法国的建筑学教育是3+2,也就是三年本科两年硕士,但是硕士两年的内容(据我所了解)跟国内大四大五做的内容是一样的。之后你可以选择先上一个post-master(两年,像国内一样选择研究方向)之后再读博(至少三年),或者直接读博。

我所在的program就是belleville学校post-master 的一个方向。去年入学时15个人,现在13个…好的是只有两个亚洲人(另一个是黎巴嫩人,官方语言法语),这样有个比较好的语言环境。平时理论课+设计+研究。最后一学期实习+论文(明年2到8月),每学期一个旅行学习。

对法国学校总体感觉说不上,不过觉得有一部分教师还是特别注重传统和历史的,记得教授在一开始就说过一句“法国的建造从不从零开始”(on construit pas sur rien)哎,大概是这意思,翻的不太准确。还有些院校受以前巴黎美院的影响。


Q4:留学读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


我觉得最重要的影响和变化是独立生活,以前交流的时候十几个人一起没什么感觉。学业方面慢慢的可以沉下心来查文献、历史资料……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我就说建筑遗产和改造这方面吧。belleville擅长的主要是20世纪建筑遗产(现代主义和工业建筑),19世纪以前的话,去école de challiot 更好。



Q6: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


作品集当时做的时间很短。基本上都用的之前做过的方案。如果要说特点的话,就是各种尺度方案都有吧,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还有装置艺术……可以说多样性,也可以说杂。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经历?


如果问有什么经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恐袭,离学校就五百多米。这不是什么有意思的经历……有意思的还挺多,最有意思的是跟同学们一起voyage的时候跟每天做世界各地的特色菜(我是小编:羡慕!)



Q8:到了法国以后,设计上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希望是下一次的图最好(毕业论文+设计)。目前最喜欢的是一个遗址保护设计,虽然只有三周时间,但是做的很开心!


图片版权归受访者 W大厨 所有


Q9:推荐信方面有什么经验?


推荐信,没什么特别的经验。我当时是有准备俩,一个实习的老板,一个学校的老师。



Q10:选一个你最想跟后来申请的同学说的经验,或者说如果再申请一次你觉得你会在哪方面去准备得更好?


给各位的建议是多多了解各个学校的优势和缺点,明确自己出国的目的,不一定是专业上的,开拓视野多旅行多转转也是很好的出国理由。如果再选一次的话,我可能会多尝试一些,多投一些学校或者工作,可以让自己在多个选择下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_^


寻找黄花菜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D)

Q1: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某不知名211 大学建筑学本科。

2016年9月入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现在刚刚读完第一学期。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当时很确定不读国内的研,实习的时候看到了国内的工作现状所以并不着急就业。荷兰研究生课程全部是英语教学,而且荷兰人基本都会说英语,所以并不用担心荷兰语的问题。荷兰的学费和院校知名度相比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而且申请其实并不难,所以觉得还是有必要出来涨涨见识,去挑战一下自己,跳出安全区。

 

Q3:荷兰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荷兰设计类院校总体是什么感觉?


整个学院不管哪个studio都非常重视“design by research”的设计推进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调研分析,一步步论证自己设计的正确性,整个设计过程的推进非常的踏实。我的荷兰老师不一定是有所谓的职称的,但有更多的相关种类的建筑的实际工作经验,所以经常看问题一针见血而且对于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可以给出一些很建设性的意见。

 

Q4:留学读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


可能有点惭愧的说,来了以后还是对建筑又燃起了一些热情吧,因为本科后面几年在专业上心情都比较灰暗,但是来荷兰之后看到这么活跃的学术氛围还是振奋了一下的。代尔夫特的建筑教育让我更关注自己学术上的严谨性,收获是方方面面的,但最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让我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有更多的可能。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建筑学院是一个非常大的建筑系,不仅仅是学生多老师多,更重要的是研究方向非常多,Msc1的开设的studio就有9个,而且每一个关注的方向都非常不同。所以在学校里有一个非常开放的学术氛围,学院不强制要求学生一定要两年的时间都选相同的Track,可以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和毕设分别在三个不同的Track的studio里, 这就鼓励学生既可以在一个track里深入,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更加multi-discipline建筑师。第一学期所有的建筑系学生都要上“building technology”这门课,把自己的设计落实到实际的detail设计上,不过自己的studio的方向是什么,这样也是让学生快速进入实际设计的节奏,同时在各个方向不同的Studio里有一个统一的最终要求。

 

Q6: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吗?


简单的说就是不管作品集还是文书尽量增强可读性和深度吧,形式上一目了然内容上体现自己的思考。另外在动手之前,请做好申请的时间日程和内容上的整体规划。

Andrea Migotto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可以说荷兰的地理位置在欧洲的中心所以出去旅游非常方便,旅行中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在课程内安排的Excursion也非常实际,老师会尽量让我们多看多感受。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安排假期,多出去交游

 

Q8:推荐信方面有什么经验?


如果是实习的地方的主管写的话,请用简单的一页A4描述你在实习期间干了什么等重点信息,让别人迅速了解你,降低沟通成本.如果是学校的老师写的话,本科的时候多和任课老师交流,让老师记住你很重要,也许你不是在学术上表现最优秀的,但是请让老师看到你对学习和设计的热情,大部分老师人都是很好的。推荐信一定要写出推荐人对你的能力上的信心和认可。

 

Q9:选一个你最想跟后来申请的同学说的经验,或者说如果再申请一次你觉得你会在哪方面去准备得更好?


可能再做一次作品集会把自己目前对建筑的看法总结的再凝练一些,有一个更核心的观点,把逻辑再整理的更清晰一些。重点是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特点,让别人知道你在建筑上关心什么,你喜欢什么的建筑等等。


华莱士不卖炸鸡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1: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硕士毕业于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建筑学专业。出国前在北京实习一年。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出国读研的想法一直都有。就是觉得世界很大,想出去看看最主要的还是被老一辈建筑大师的故事所感染,例如安藤忠雄在欧洲游学的经历)。



Q3:瑞典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瑞典设计类院校总体是什么感觉?


我觉得教育环境的区别是本质上的,在意识形态上就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国外可能更鼓励自主学习独立创新瑞典虽然是一个只有九百多万人口的小国,但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拥有IKEA,爱立信,volvo,萨博,H&M, 哈苏相机,柯尼塞格跑车,skype,spotify,伊莱克斯等世界一流品牌。这样的成果正是他们重视培养学生和这个社会独立创新思考的结果。在学校的时候,教授尊重学生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并且非常主动地参与方案的深入发展,使我们的概念逐步清晰,并通过建筑的形式表达出来。



Q4:留学读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


归纳起来有三部分:首先是我通过两年的学习,寻找到了我感兴趣,并愿意长期专注的建筑课题——医疗建筑设计。其次,在瑞典我接触到了完全不同于国内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于方案的过程探索,而不仅仅是最终的图面表达。最后就是得益于申根国家便利的签证政策,让我在两年时间内游历了大半个欧洲,亲眼目睹,亲身感受那些以前只能在图面上看到的作品。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欧洲建筑院校大多会关注可持续建筑设计,而瑞典尤其注重建筑的人文关怀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援助我所在学校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在医疗建筑设计,并在这个领域一直处于欧洲领先水平。


Q6: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吗?


时代在发展…我的作品集估计已经out了…但是老生常谈,无论是作品集还是文书都要走心,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且一定要提前研读每个学校的具体要求。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很多次在周边其他国家举办的workshop医疗设计工作室也经常会组队去参观一些瑞典本土或者欧洲其他国家新建的优秀医院建筑。教授也会组织我们参与到医院的实际建设和设计过程中。总之,时刻关注学校网站和公告栏,学习生活会非常丰富。


Q8:到了所在国家之后,设计上最满意的一张图是什么?


相对于图,我更加满意的是整个方案得到社会的认可曾经有两个设计方案(分别是在德国的旧城改造和在瑞典的医院设计),在向当地市民的公开汇报环节我们小组所做的方案得到了热烈的反响,当地媒体进行了详细地报道。我想,刊登在报纸上的那张照片是我最满意的图画。



图片版权归受访者 华莱士不卖炸鸡 所有

Q9:推荐信方面有什么经验?


推荐信都是借鉴网上的国际通用惯例…导师+实习单位领导,好像并没有特别新奇的地方。


Q10:选一个你最想跟后来申请的同学说的经验,或者说如果再申请一次你觉得你会在哪方面去准备得更好?


世界很大,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几个热门国家和学校。一定要提前准备,花时间对学校做充分的了解。我依旧建议并欢迎后来的小同学们来瑞典,因为性价比真的很高(因为有一大波奖学金在等着你哦



YE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Q1: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本科就是米理的,顺利申研,现在研二。

本科是意大利语授课研究生英授。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高二就定了过来,因为觉得国外的大学更适合我吧,而且建筑来说意大利也是西方建筑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8岁的时候出去闯一闯挺好的。


Q3:芬兰研究生教育和国内的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芬兰设计类院校总体是什么感觉?


意大利的建筑学是三年本科两年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的教学模式类似,只不过范围会比本科更具体设计建筑的各个学科都会学一点,结构力学,经济学,社会学,某阶段的建筑史研究...主课一般是理论+设计

 

意大利总体感觉谈不上,只敢说我们学校米理,设计的时候很注重逻辑,做一个proposal要有理有据,尊重设计场地的背景文化,做全世界只能在那找的到的独一无二的建筑

还有就是团队合作,九成的设计都要求团队合作,因为以后建筑史是链条的一环,而不是顶端,所以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要培养的


Q4:留学读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


最大收获其实是看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生活里真正重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知道傻乎乎的学习,抗压能力,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的锻炼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设计偏比较传统,大部分学生的设计也会比较偏传统,像参数化设计这样的就毕竟少见,因为我们学校讲究有理有据,参数化的比较难说服教授。

然后意大利的文物修复很好的,不过可能同样是文物修复和国内的并不能对接。

 

优势嘛个人觉得最好的就是经常能在学校就能听到世界各地各种知名建筑大师的讲座,然后很多很好的建筑杂志免费看,还有其他的书,图书馆是个好地方啊哈哈


Q6: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


作品集做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基本上就是把之前做的方案重新加工。一个是分析的部分,让设计的逻辑(为什么这么设计)更严密,一个是图纸的质量,还有就是表达,尽量做到用简洁的文字和高质量的图纸让自己的作品看起来,易懂易说服和出彩。然后作品的选择最好各有千秋,避免类似的方案重复出现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经历?


对我来说,生活处处有惊喜哈哈,研究生并没有像大多数人讲的,轻松时间多,开学就意味着又要开始不能每天按时作息了,然后因为常常要团队合作,组员有时候会给你“惊喜”,所以随时要做好应急的心里准备。遇事冷静,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一直是我所追求的状态。


Q8:到了芬兰以后,设计上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目前最满意的是工厂改造后的ceramic center 


Q9:推荐信方面有什么经验?


上设计课的时候如果遇到自己中意的教授,那就要多和教授沟通,多表达,展现出自己的独特的地方(独特的理解或能力),让推荐人了解你很重要。


Q10:选一个你最想跟后来申请的同学说的经验,或者说如果再申请一次你觉得你会在哪方面去准备得更好?


多了解自己和各学校的特点,不要盲目出国。再选一次的话,我可能会多投一些别的学校,多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和留学体验嘻嘻。


德白同学

芬兰阿尔托大学

Q1: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国内建筑本科,2016年秋季开始在芬兰阿尔托大学读建筑研究生。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因为没有考虑过在国内读研……想要换个环境生活一下,而且我还挺喜欢北欧的建筑风格,很简单但是细节处理的很用心也很干净, 所以当时申请的时候基本以北欧的学校为主。而且这边很多学校当时是免学费的,像阿尔托是从2017届开始收学费的,所以我还是很幸运的。


Q3:芬兰研究生教育和国内的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芬兰设计类院校总体是什么感觉?


和本科比其实总体差不多,学习氛围上都是以学生为主。不过毕竟一个是本科一个是研究生,在阿尔托基本是看自己安排,四年内毕业就可以,而且建筑的必修课并不是很多,也可以选很多其他专业的课(像家具设计之类的)总而言之,开心就好。老师方面,本科的时候老师也是全世界各地的,阿尔托这边大部分老师都是芬兰人,也有一些其他国家的老师,基本上所有的芬兰老师都是温柔体贴型。


Q4:留学读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


心态吧,受这边环境影响很容易静下心来做事情,我以前是个很浮躁的人,现在希望有变好一点。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木材吧,和木材有关的课都非常热门而且囊括了基本上各个方面。专业有一个独立的项目叫wood program每年招十多个人: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个项目,从前期设计到后期施工都是这个团队完成。而且一般建成后各大杂志也都会报导,我个人觉得是非常酷了。


Q6: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


没有任何经验可谈,两周之内匆匆忙忙搞了一本,只重新改了一些渲染图(以前的太丑)其他的都用的上学时候交的图。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经历?


在芬兰的话大概是第一次去市中心一个很有年代感的游泳馆游泳(游泳馆详情可以参考电影海鸥食堂)一进去发现池子里很多白花花的肉体,当时的我还是很震惊的,后来小伙伴才告诉我这个游泳馆是男女分开的(男性一天,女性一天)所以支持裸游,不过泳池也可以穿泳衣,当然穿泳衣的也大部分都不是芬兰人。


Q8:到了芬兰以后,设计上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上学期去了wood studio做了一个wood workshop,site是在这边很有特色且历史悠久的一个岛上。设计成果也没有说特别满意,但是我很享受整个过程。这个studio对作品的完成度很看重,所以也是我第一次在设计中很用心的考虑了每个部分应该用哪种木材,屋顶的结构啊,节点设计啊等等等等,总之收获还是很大的。


Q9:推荐信方面有什么经验?


找老师的话当然要找了解你的老师,不管是对写信的老师和请信的你都会容易一些。


Q10:选一个你最想跟后来申请的同学说的经验,或者说如果再申请一次你觉得你会在哪方面去准备得更好?


想清楚自己读研是为了什么吧,也都到了思想成熟点的时候了,好多人出国可能都是看其他人都出去了就觉得自己也应该这么做,也没有考虑自己想要什么。其实迷惘的时候可以停一停,休息休息去实习一下什么的,总之就是给自己时间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我觉得这对在国外的生活和一开始学校的选择都会挺有帮助。


 LY

瑞典隆德大学 (Lund University)

Q1: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目前研二建筑女,本科是2+2,毕业后gap一年在上海实习了六个月,之后到瑞典隆德大学读建筑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AdvancedArchitecture。

【好吃懒做,大概不能作为建筑生正面教材。】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最重要的原因其实还是本科就在英国读过的关系,顺其自然地就申请国外研究生了。选择北欧是因为整体设计水准高,社会氛围好,英语普及率高,而且综合考虑下来生活成本也比在英国低

另一方面是在实习期间感受到的国内建筑行业的高竞争,尤其在上海比较好的事务所对学历的要求普遍很高,国外研究生毕业可以说是最低门槛。工作中也觉得自己的实战能力跟其他的研究生同事有一定差距。

当然还有私心的一面当然是希望趁还能多读两年书在世界各地走走看看。



Q3:瑞典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瑞典设计类院校总体是什么感觉?


说实话没有经历过国内传统高校的建筑教育,所以不好作比较。但是跟我在本科受到的英国式建筑教育比差别依然很大。瑞典的教育环境可以说是社会环境的缩影,工作时间非常标准的朝九晚五,因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所以在工作量上完全没有压力感。不仅如此,学校里的整体工作氛围也是非常非常不拘束的,老师对于学生的设计思路没有过度干涉,一直是支持和鼓励以及调控方向为主,私以为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创新能力,但也是对学生的自觉度和自我把控能力的挑战。


Q4:留学读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


应该是透过设计理解到的社会人文环境。跟透过媒体或是社交了解到的不同,在国外做扎根于本土的建筑设计需要有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和理念有着清醒的认知,在跟同学的思想碰撞中你也能一窥北欧国家对于自身社会现状和世界其他相对不发达地区现状的理解。这种认识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建筑本身,能够带给自己更多更辩证的思考。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各studio的硬件条件都不错。然后说到studio,国际生能够申请的studio或者说是direction有三个,而交换生和year 4、year 5的瑞典学生有更多更宽松的选择。研究生共四个学期,在选定一个main studio以后,你可以在第三学期从另两个studio里选择一个体验一个学期。除了主设计课和与之相辅相成的theory课以外还可以每学期选一门选修课。应该说在课程体验上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此外我们学院非常注重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合作,也非常注重将所学运用到实处。之前我们一门必修的Integrated Design就一整学期都与civil engineering的学生联合做设计,设计课的research阶段也与隔壁学校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合作了一个月。然后选修课学习lighting & colours,期末的assignment直接就是跟隆德的一个慈善机构合作帮他们重新粉刷装修他们教会的活动室。

Q6: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吗?


我自己在作品集上还是着重在视觉效果和个人风格上,希望能在讲清思路的同时尽可能做到抓眼。当然讲清思路也是很重要的,不能本末倒置。文书方面我觉得自己挺平庸的其实,文笔一般【苦笑。主要就是泛泛而谈了为什么喜欢北欧喜欢来北欧做建筑,对自己的优劣有什么认识。其实还是要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思考方式,无奈我实在是一个脸皮薄文笔烂的人【再度苦笑。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系里的study trip非常非常多,大大小小都有,每个学期都要出去至少三四趟,小到去我们海峡对面的哥本哈根一日游(N次),大到去比利时摩洛哥中国,总之学校确实很注重学生的实地体验


然后就是深感瑞典人对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的执着,不仅晚上和双休日建筑楼里空无一人,连finalcrit前一天都没有人在studio工作真的把我吓到。不过经历过一次也就老油条了。


中国学生非常少,整个系只有我一个两年的中国研究生,也算是很有趣的体验,更能强迫自己跳出comfortzone。


Q8:到了所在国家之后,设计上最满意的一张图是什么?


严格来讲,还没有做到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再再度苦笑。因为我们学院的教学方式其实并不十分追求作品的完成度,而非常注重设计过程和体验。所以在一学期中各种为其一周或两周的小assignment占了更多,而主设计开始的时间往往很晚而且用时也不久。到最后大家比较倾向于交上一个完成度70%左右的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弊端吧因为总觉得自己的作品还有更多推敲空间就匆匆结束了。

Q9:选一个你最想跟后来申请的同学说的经验,或者说如果再申请一次你觉得你会在哪方面去准备得更好?


还是希望自己在文书方面多体现自己在超出建筑方面的思考,尤其在北欧这样的高福利国家,我认为他们会更想看到你的社会价值。当然,最后悔的是没有赶上申请奖学金,一定不要错过奖学金啊因为全额学费挺贵的。【再再再次苦笑



 结语

再次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采访的朋友们!!!

这一期我们看到了欧洲建筑研究生经验分享,各个学校的特点也可见一斑,希望对去欧洲读研感兴趣的同学们还是能够多做前期调研和考察,毕竟各个国家文化不一,学校也各有侧重,了解正真适合自己的院校和国家才会事半功倍。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在国内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美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德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英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日本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研究生2017毕业展

香港大学HKU建筑系2017毕业展(上)

爱丁堡大学建筑学院2017毕业展

GSA格拉斯哥艺术学院2017建筑毕业展

袋鼠学社| 2017墨尔本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展

别人家的毕设|2017清华建筑学院首届毕业展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建筑联盟学院2017毕业展

UCL Bartlett伦敦大学学院2017毕业展 | 建筑学的盛宴

建筑联盟学院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作品展 | 重温毕设

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2017毕业展

别人家的毕设|2017央美研究生建筑毕业展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 RIBA Part2 夏季作品展 | 重温毕设

皇家艺术学院 Royal College of Art作品展 | 重温毕设

伦敦大学学院 UCL Bartlett B-Pro Show 2016 (现场+解读)

Archiprix Expo观感: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优秀毕设展

袋鼠学社建筑设计展(一)墨尔本大学建筑学院

袋鼠学社建筑设计展(二)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

有这样一所建筑学院,培养的都是建筑师里的扫地僧

学建筑这些年,旅行给我带来了什么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哈佛可能是她身上最不值一提的标签

中国建筑教育到底是在走一条什么道路?(修改)

为什么要去摸建筑而不是在屏幕面前看建筑?

再见理想——某大院年轻建筑师成长报告

建筑学毕业去国企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

我要放弃画图,去甲方!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建筑留学毕业如何开自己的工作室?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她们做了些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