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观点丨15家明星事务所项目量大比拼,扎哈、让努维尔、OMA…谁才是“内卷之王”?

建道ArchiDogs UniDesignLab 2022-04-21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建筑圈从不缺震撼人心的设计
各家建筑事务所也用其实力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
身处建筑设计圈瓜田的我们
难免会对这些世界级的明星事务所心存疑问
一个事务所的背后究竟有多少员工
他们又在一年内经手多少项目呢?


事不宜迟
下滑阅读这份明星事务所项目和员工数量大盘点
一起来看看这15家明星事务所
在近四年内取得了哪些骄人的成绩
“高产王”,“劳模”,“拼命三郎”等奖项
又会花落谁家呢?

作者|Long
编辑|Yihan




- 1 -
盘点依据
用官网信息说话
 
选择哪些事务所?

近四年来,我们对各家事务所的努力历历在目,但是碍于文章的篇幅和指向性,我们只能在全球范围内选取15家有代表性的明星事务所进行总结。

因事务所之间的人员体量差距特别大,从几十人的“小作坊”到上千的设计公司,人员数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数量,因此我们参考目前国际上最热门的几家明星事务所员工数量,最终选取的事务所体量规模在100-500人区间内。因此较小体量(人数100以下),以及较大体量(人数500+)且设置众多分公司的国际建筑设计公司暂不加入盘点。员工的统计除了参考官网公布的团队信息之外,还将各事务所的LinkedIn首页作为依据。

  HeatherwickStudio官网团队成员介绍©Heatherwick Studio

最终选择了以下15家事务所: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BIG、OMA、MAD、Heatherwick Studio、MVRDV、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UNStudio、Snøhetta、DavidChipperfield建筑事务所、StudioGang 建筑事务所、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RenzoPiano Building Workshop、AdjayeAssociates


统计哪些项目?

鉴于列入这次盘点的15家明星事务所各有千秋,接触的项目侧重点不同,我们为保证计算各事务所年项目数的公平性,将事务所官网发布的建筑建成项目、改造项目、概念项目、室内设计作品、展览布置及竞赛参赛作品都纳入考虑范围(核对项目时有参考“新闻”栏目中公布的项目信息)。我们理解事务所在每年内会有持续完成设计深化的待建成项目(可能并未在其官网发布),我们仅记录竞标方案公布年份和实际建成项目的建成年份,并以官网的时间轴为准。
BIG官网以时间顺序排列的项目图标表 ©BIG建筑事务所

尽管2021年已将近过半,但是考虑到各家事务所官网的更新频率不均的问题,我们决定暂不将2021年度参与的项目纳入此次盘点的范围。我们的小编也会持续更进,期待他们会在2021年的下半年有更打动人心的作品。



- 2 -
项目数一览
哪家事务所是“卷王”?

话不多说,直接来看各事务所近四年的项目数与员工数一栏,以下排序按四年总项目数量递减,标黄数字为当列的最大/最小值


从四年总项目数上来看,这15家事务所近四年的项目总数差异较大,项目多的事务所一年项目数比其他事务所四年做的项目还多。其中隈研吾、Snøhetta、MVRDV3家以100+的数量一骑绝尘,平均每年项目数在25个以上,其后的OMA、BIG、HERZOG & DE MEURON3家近四年项目数在50-100之间,其余9家事务所近四年项目数在50以下,平均每年项目数在10个以下。

单从项目总数上难以区分工作强度,因此加入了员工数量与四年平均项目数的比例。员工数量与四年平均项目数的比例在10-20人/项目、20-30人/项目和30-40人/项目三个梯度的事务所各有5家。近四年,平均每年每个项目有10-20人的事务所为隈研吾、Snøhetta、MVRDV、OMA、UNStudio;平均每年每个项目有20-30人的事务所为David Chipperfield、MAD、Studio Gang、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平均每年每个项目有30-40人的事务所Adjaye Associates、BIG、HERZOG & DE MEURON、Heatherwick Studio、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将上方表格中的数据信息作为“评奖”依据,评选出“高产王&卷王”、“劳模”、“拼命三郎”、“少即是多”、“人多力量大”五个奖项,一起来看看哪家事务所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呢?


🥇 高产王&“卷王” 🥇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 日本东京, 2019年建成项目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论建筑事务所中的“高产王”,那当属以135个项目数位居四年总项目数TOP1的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同时它在列入盘点的15家事务所中是员工数与平均年项目数比例最小的事务所之一

在高产的建筑师隈研吾的带领下,其事务所的作品已经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是数量与质量双高的享誉全球的明星事务所。截止到今年6月,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依旧延续了往年的项目高产量,2021年度已有8个建成项目,4个室内设计项目和3个展览布置项目相继公布在其官网上。由此可见,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的“高产王”之名实至名归。
 
洞爷湖We酒店, 日本北海道, 2019年室内设计项目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 劳模 🥈
Snøhetta
 

ASI Reisen总部,2019年建成项目 ©Snøhetta

在推崇996的当下,效率是第一生产力。这家建筑事务所也让我们将“人少项目多”牢记于心,这家建筑事务所2019年以43个项目数力压群雄,四年总项目数113个紧随隈研吾之后,同时也是员工数与平均年项目数比例最小的事务所之一,那正是我们的“劳模”——Snøhetta。

Snøhetta的设计尊崇“保持纯净”,他们的年平均项目数在各明星事务所中遥遥领先的同时,也关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在向绿色建筑的研发上转型。Telemark 能源厂、Brattørkaia 能源大楼、GSD零能耗建筑实验室以及ASI Reisen总部等建成项目都是低碳节能建筑的“教科书”。Snøhetta在建筑设计理念上保持创新和“顺其自然”的同时,对待项目可是绝对认真的。
 
Brattørkaia 能源大楼,2019年建成项目 ©Snøhetta


🥉 拼命三郎 🥉
  MVRDV

台南河乐广场,2020年建成 ©MVRDV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和山火等自然灾害的频发,让2020注定是充满魔幻的一年。相对应地,建筑行业也在2020年度受到了一定程度地影响。 但是,MVRDV建筑事务所仍然冲破了种种困难的阻碍,2020年以29个年项目数领跑,四年总项目数103个、员工数与平均年项目数比例12人/项目位列TOP3,同样是当之无愧的“拼命三郎”。

MVRDV在2020年收获了“台南之春”之称的台南河乐广场,鹿特丹博伊曼斯·范· 伯宁恩博物馆和弗罗茨瓦夫设计中心Concordia等建成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赞誉和口碑。2020注定难忘,MVRDV也通过其一贯的高产量和推崇创新思维的理念,在2021年普利兹克奖揭晓前呼声颇高。
 
Concordia Design Wrocław,2020年建成 ©MVRDV


📌少即是多📌
 Adjaye Associates

Ruby City,2019年建成项目 ©Adjaye Associates

密斯·凡德罗的这句“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就如同万能公式一般,仿佛可以套用一切建筑准则。Adjaye Associates四年总项目数为17个,还不到以上隈研吾、Snøhetta、MVRDV一年的项目数,以此获得了“少即是多”奖项。而在这里,我们将这句话理解为“少而精”。我们的“少即是多”得主——Adjaye Associates不在项目数上取胜,但是他们经手的项目悉数来,每个都是值得耐心打磨的精品。

Adjaye的设计理念是,建筑应该为人服务,从而实现平等主义。他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建筑项目——非裔美国人历史与文化国家博物馆于2016年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广场开放,并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文化活动。同时,Adjaye Associates 正在进行中的Edo Museum of West African Art (EMOWAA) 和The Studio Museum in Harlem等项目,也以其注重社区和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的理念,独具历史和文化意义。
 
1199 SEIU United HealthcareWorkers East,2020年室内设计项目 ©Adjaye Associates


📌人多力量大📌
 扎哈 · 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

“集中力量办大事”这话用于扎哈 · 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再合适不过。尽管四年项目数不是最少的,但同时拥有400名员工,员工数与平均年项目数比为47人/项目,几乎是隈研吾等事务所的五倍,可谓“人多项目少”。尽管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2016年去世了,但她的建筑实践和影响力却从没停止。都说没有扎哈作品的城市,不是一线城市。近年扎哈事务所的作品仍然没让人失望,在中国也拿下了多个重要的建筑,包括光明科技城的深圳科技馆、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深圳C塔等。

深圳C塔


- 3 -
浅谈数据
明星事务所如何做到运筹帷幄?

此次列入盘点的15家事务所,他们有的是由今年炙手可热的普利兹克奖热门人选领衔的明星事务所,有的是在近四年内打造了一个个“网红建筑”话题度不断的新锐事务所,有的是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引领潮流的事务所中的“常青树”。不妨随我们一探究竟,他们是如何在这四年内做到运筹帷幄呢?

 Heatherwick Studio 
 
‘Vessel’ in New York ,2019年建成并对公众开放 ©Heatherwick Studio

有一个英国事务所,它总是跟“网红”这个词语脱不了干系。ThomasHeatherwick于1994年成立了Heatherwick Studio,至今它已成为英国最具原创力的设计工作室之一,有近200名员工。

从2019年对外开放的The Vessel,到刚建成不久的住宅项目“灯笼楼”Lantern House,近四年来Heatherwick Studio可谓是收获满满、硕果累累,建成项目引得众人争相“打卡”,愿亲临现场一睹风采。Heatherwick Studio平均每年项目数在4.75个左右,想必随着2021年Heatherwick的新作漂浮公园Little Island开放,Heatherwick Studio 也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见识到更多独具新意的公共空间吧。
 
Lantern House in New York ,2020年建成 ©Heatherwick Studio


 BIG建筑事务所(Bjarke Ingels Group) 

 BIG建筑事务所正在进行中的建筑项目一览 ©BIG

在2021年初公布了其新作杭州OPPO总部大楼的方案的丹麦建筑事务所BIG(Bjarke Ingels Group),是建筑界当红的明星事务所。它由Bjarke Ingels于2005年成立,有近500名员工,目前在哥本哈根、伦敦、巴塞罗那和纽约设有办公室。

目前在BIG官网上公布的有48个建成项目。自2017年统计,BIG在近四年来共发布了56个项目,平均每年的项目数近14个。落地项目代表作品有2017年的乐高之家,2018年的深圳能源大厦,2019年的The Twist 博物馆等等。BIG近期公布的中标方案韦斯特罗斯交通中心的进度同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知这个连续的大屋顶建成后在统一交通动线的同时,为我们带来怎样的视觉体验呢。
 
乐高之家, 丹麦比隆, 2017年建成项目 ©BIG


 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 
 
腾讯北京总部大楼,2019年建成项目 ©OMA

提到OMA(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荷兰建筑师Rem Koolhaas。OMA自1975年成立以来,经Koolhaas之手缔造了北京中央电视台、深圳证券交易所大楼、西雅图中央图书馆、柏林的荷兰大使馆等等代表性建筑。

OMA现有约230名员工组成,在全球范围内共设有5家办公室。2020对于OMA来说是丰收的一年,在其一年内接触的12个项目中,有8个项目建成落地,其中包含坐落于深圳的太子广场。近四年来OMA的平均年项目数达17.25个,在事务所高效运作的同时,产出了Axel Springer 柏林园区,韩国光教百货,腾讯北京总部大楼和布莱顿学院等等优秀作品。
 
上海陆家嘴滨江金融城展览中心,2017年建成项目 ©OMA


 MAD建筑事务所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美国洛杉矶。2018年破土动工,预计将于2021年下半年建成使用 ©MAD建筑事务所


MAD建筑事务所是由马岩松于2002年创立的事务所,已一跃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年轻事务所。如今拥有约150名员工,并在北京、洛杉矶、罗马、嘉兴分别设有办公室。近几年来我们也看到MAD建筑事务所活跃于各大国际设计赛事,将建筑实践立足于中国的同时,融入了国际化的设计理念。

MAD事务所平均年项目数在5.75个,其项目类型也极为丰富:从博物馆和歌剧院设计,到城市综合体建筑,再到社会住宅和老城改造项目,统统不在话下。继胡同泡泡项目之后,我们又看到了MAD操刀的乐成四合院幼儿园为北京城带来了全新活力。
 
2020年竣工的乐成四合院幼儿园,中国北京 ©MAD建筑事务所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日本平梦观景台,日本静冈, 2019年建成项目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有“自然派掌门人”美誉的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于1990年在东京成立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并相继在巴黎及北京和上海开设办公室。

目前事务所共有322名员工,其中249名员工在东京总部,约有40名分散在其他分部。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在近年来收获颇丰,平均年项目数在34个左右,每年更是可经手多达24个建成项目。不仅在日本有东京星巴克烘焙工坊、日本平梦观景台和北海道洞爷湖We酒店等代表性项目,而且在中国也留下了自然景观与建筑材料相融合的众多优秀作品,如上海虹桥展汇、阳澄湖游客集散中心、北京望京凯悦酒店和瑜舍等等。
 
阳澄湖游客集散中心, 中国苏州, 2018年建成项目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MVRDV建筑事务所 
 
天津滨海图书馆,2017年建成 ©MVRDV

总部设立在荷兰鹿特丹的MVRDV建筑事务所由Winy Maas、Jacob van Rijs和Nathalie de Vries于1993年创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306名员工,在上海、巴黎和柏林设有办公室。MVRDV以每年平均20余个项目的高产量,在四年里一次次惊艳众人。

2017年,MVRDV和天津城市规划设计院(TUPDI)联手设计的天津滨海图书馆经过3年的建设施工,一经开放就以“网红图书馆”之名火爆出圈。2019年,MVRDV联合The Why Factory打造了主体由9间房间组成的可移动旅店(W)ego,并在同年的荷兰艾恩德霍芬设计展示周上作为一种概念住宅提案发表。此外,MVRDV与筑博设计的综合体在2016年的深圳市西丽文化体育中心的竞赛中拔得头筹,2017年项目开始施工,新型文体中心预计会在2021年6月30日竣工验收。
 
'KoolKiel' 新型都市社区,2018 ©MVRDV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19年建成 ©Zaha Hadid Architects

因“上帝的曲线”和未来主义建筑闻名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aha HadidArchitects)最初于1979年在伦敦创立。现今伦敦和北京两家办公室共拥有400余名员工,女建筑师扎哈以柔和的曲线、立体的几何形状向世界展现建筑的力量之美,留下了伦敦Aquatics Centre水上中心、广州大剧院、北京银河SOHO等经典的建筑作品。

自2016年扎哈离世后,很多人都在议论没有扎哈的建筑事务所该何去何从。显而易见的是,扎哈事务所2017年后的作品丝毫不逊色,我们见证了2019年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2020年的“千号馆”(One Thousand Museum Residential Tower)等项目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根据其官网公布的信息,扎哈事务所一年内参与的项目在8.5个左右,但是事务所精益求精,在各大设计方案公开征集竞赛中接连取得优胜,如深圳科技馆新馆,莫斯科Klenoviy Boulevard 2号地铁站设计等。
 
皇岗口岸区域规划,2020 ©Zaha Hadid Architects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 
 
美国纽约56 Leonard Street,2017年建成项目  ©Herzog & de Meuron Architekten

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Herzog & deMeuron Architekten)由建筑师Jacques Herzog和Pierrede Meuron创建于1978年,现今有近500人规模,在伦敦、苏黎世、巴塞罗那、旧金山和北京都有分公司。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设计师的Herzog&Meuron也是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里兹克建筑奖的2001年得主。

事务所的年项目平均数在12.5个,其中不乏有超高层公寓、酒店、文化及教育建筑项目,2017年在纽约建成的Chrystie Street Hotel和56 Leonard Street和位于法国里昂的Ilot A3, Tour de Logements都是绝佳的酒店公寓楼建成案例。2018年的大馆艺术中心(Tai Kwun Centre for Heritage and Art)也成为了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建筑改造项目。
 
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所,2018年建成项目 ©Herzog & de Meuron Architekten


 UNStudio 
 
中国杭州来福士中心项目,2017年建成项目 ©UNStudio

杭州来福士中心、上海新天地广场的设计事务所UNStudio 在1988年创立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目前拥有175名员工。UNStudio 于2010年4月在上海成立办事处“UNStudio亚洲”,并接连在多个竞赛中标。UNStudio一年的平均项目数约10.75个,近四年来,我们看到UNStudio逐渐开拓了亚洲市场,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缔造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

UNStudio凭借其在城市化、基础设施、公共建筑等领域多年的项目经验,2018年完成新加坡的超高层建筑V on Shenton和Scotts Tower。2019年UNStudio更是荣获布拉戈维申斯克缆车站设计竞赛第一名,并后续持续参与国际的大型公建征集竞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20年,UNStudio设计的OPPO北京王府井旗舰店和OPPO 广州超级旗舰店也相继落成。
 
河北省邢台市邢东新区,2019年设计方案 ©UNStudio


 Snøhetta 
 
加拿大卡尔加里中央图书馆,2018年建成项目 ©Snøhetta+DIALOG事务所

Snøhetta是一家坚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北欧设计风格的建筑事务所。当我们点开它的官网,不得不被它首页的这句话所震撼:“这是一个没有人来的地方,但也是任何人都可以去的地方。”

它目前拥有280名来自30多个不同国家的员工。每年平均参与28.25个项目的Snøhetta打造了一个个充满诗意又实用美观的建筑项目,更是在2019一年内参与了43个项目。2018年11月,Snøhetta事务所和DIALOG事务所联手设计的加拿大卡尔加里中央图书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它也成为了卡尔加里市自1988年奥运会以来的规模最大的公共投资项目。
 
Under (UnderwaterRestaurant),2019年建成项目 ©Snøhetta


 David Chipperfield建筑事务所 
 
苏黎世美术馆扩建,2020年 ©David Chipperfield建筑事务所

2021年普利兹克奖热门人选,简约派建筑师David Chipperfield在1985年成立了David Chipperfield建筑事务所,如今已成为在伦敦,柏林、米兰和上海设有办事处的公司,拥有近200名员工。

“简洁”、“干净”和“质感”是其事务所代表性的建筑风格。自2017年至今,David Chipperfield建筑事务所平均年项目数一直维持在5-10个左右。它的柏林国家新美术馆翻新项目和苏黎世美术馆新馆项目让我们看到了其美术馆设计纯粹的几何运用和对现有环境的尊重。此外,David Chipperfield建筑事务所在中国也完成了浙江自然博物院新馆、西岸美术馆和西溪天堂悦庄等项目。
 
浙江自然博物院新馆,2018年建成项目 © DavidChipperfield建筑事务所


 Studio Gang 建筑事务所 
 
旧金山“米拉大厦”,2020年建成项目 ©Studio Gang

建筑界赫赫有名的女建筑师Jeanne Gang领衔的Studio Gang 建筑事务所总部设立于美国芝加哥,目前规模在约120名员工,在美国的纽约和旧金山及巴黎设有办公室。Studio Gang不仅打造了水波型阳台点缀的芝加哥地标建筑Aqua Tower,2020年新建成的“米粒大厦”(MIRA Tower)更是夺得了众人的目光,为旧金山贡献了一座具有独特飘窗的地标公寓建筑。

Studio Gang平均年项目数在4.5个左右,有众多项目将会相继在2021-2023年竣工。预计2022年Studio Gang的新作Richard Gilder Cent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t the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会在纽约建成,该项目迎合节能设计理念,在向Gold级的LEED绿色建筑认证迈进。想必这次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创新扩建项目将会掀起一波“自然”与“科学”探索浪潮。
 
Tour Montparnasse,2017年设计方案 ©Studio Gang


 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2019年建成项目 ©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

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是由200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成立的拥有130名员工的国际事务所。目前巴黎和上海均设有办公室。虽然官网中仅发布了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每年的4-8个项目信息,但是随着2019年让·努维尔事务所在中国上海设立他们的第一家子公司——Jean Nouvel Shanghai,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青岛等城市有15个项目正在进行中,6个已投入建设。

2021年3月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在深圳歌剧院设计方案征集竞赛中脱颖而出,以“海之光”方案成功中标。4月30日,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在中国的首个建成项目恒基·旭辉天地(The Roof)在上海开业,带给游客们不一样的光影体验。
 
法国“马赛曲”大楼,2018年建成项目 ©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


 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纽约SOHO区的565 BROOME SOHO,2019年建成项目 ©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1981年创立的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是一家拥有110名建筑师以及30名辅助设计专员的明星事务所,目前在热那亚和巴黎均设有办公室。创始人Renzo Piano 是第二十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在他的指导下,RPBW的设计不仅遍布意大利和法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极具影响力。RPBW平均每年产出5个项目,其近年来在中国的建成项目,像是2019年的中国深圳前海的荟同学校和2020年的杭州天目里综合艺术园区,也向我们传递出“结构即建筑”的魅力。我们也万分期待RPBW在建中的伦敦的帕丁顿广场、莫斯科的GES-2艺术中心和多伦多法院等项目,不知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意外之喜呢。
 
荟同学校深圳校区,2019年建成项目 ©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Adjaye Associates 
 
Mole House,2020年建成项目 ©Adjaye Associates

今年普利兹克奖热门候选人David Adjaye OBE爵士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同时是2021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得主。Adjaye自己的事务所又是如何在建筑界独树一帜的呢?

如今这个由139名员工组成的建筑事务所在全球范围内运作,在阿克拉、伦敦和纽约设有工作室,并承接全球各地的项目。虽然年平均项目数仅有4.25个,但是这个在2020年成立的年轻事务所目前有30个正在进行的项目,并有2个项目处于深化设计阶段。事务所的代表作多以浓烈的人文色彩震慑人心,而2019年的Ruby City,2020年的“鼹鼠人之家”Mole House和洛杉矶的The Webster,以及1199 SEIU United Healthcare Workers East的室内商业设计等完成项目更多地让我们看到了Adjaye Associates设计方面的多面性和韧性。
 
The Webster,2020年建成项目 ©Adjaye Associates


 



看完这篇明星事务所的项目和员工数据大盘点,
文中哪家事务所是你心中当之无愧的No.1呢?
有没有哪家你所pick的明星事务所榜上有名呢?
欢迎在评论区里与我们交流!
 

关于顶级事务所的battle

你还可以看这篇!

点击下方图片,跳转阅读

《深圳那么多国际竞赛,“中标王”居然是这家事务所!你猜到了吗?》



References:
https://kkaa.co.jp/
https://www.sohu.com/a/314129801_120020814
https://big.dk/#projects
https://oma.eu/
http://www.i-mad.com/zh-hans/
http://www.heatherwick.com/
https://www.mvrdv.nl/
https://www.zaha-hadid.com/
https://www.herzogdemeuron.com/index.html
https://www.unstudio.com/
https://snohetta.com/
https://davidchipperfield.com/
https://studiogang.com/
http://www.jeannouvel.com/en/
http://www.rpbw.com/
https://www.adjaye.com/
 

 THE END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百家观点

百家观点丨停车场是如何破坏美国城市的?

百家观点丨景观设计师择业指南

百家观点丨王澍:触碰另一个世界的边缘

百家观点丨《五十里桃花坞》,明星的乡村振兴?

百家观点丨室内设计师择业指南

百家观点丨欧美小而精的事务所,做的是中国的地标建筑项目

百家观点丨“提高设计费”——激起设计圈水花的一则倡议

百家观点丨王澍谈尺度:一个人需要多大的房子

家观点丨我们的城市是否只存在一种未来?友谊书展再思辨

百家观点丨中国建筑的基本概念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空旷的虚体。

百家观点丨如何成为加拿大和美国注册景观建筑师?

百家观点丨复盘:从东南大学2020届毕业生去向看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变化

百家观点丨为什么建筑师喜欢“砖”?

百家观点丨比丑更难忍受的媚俗建筑

百家观点丨70后事务所如何撑起日本当代建筑设计?以Studio Velocity为例

百家观点丨在乙方公司之间换赛道是否值得?

百家观点 |不想当网红的建筑师不是好建筑师——论网红建筑和新工匠精神

百家观点 | 为何今年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中,本校生全军覆没?

百家观点 | 画饼的设计公司老板忽悠不了95后

百家观点 | 哈佛GSD大陆招生降低至此的原因是什么?

百家观点 | 建筑+人工智能,未来在何方?

百家观点 | 未来建筑是什么样?

百家观点|44个建筑师才懂的“行话” (基础篇)

百家观点|36个建筑师才懂的“行话” (升级篇)

百家观点|2021年建筑设计行业展望和人才市场情况分析

百家观点|设计公司究竟要不要做大?

百家观点 | 2021在建筑里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约会

百家观点|4大建筑趋势,为你的设计加点料!

百家观点 |  公共空间为谁而生? 民众or暴徒?

百家观点|日本现代建筑家的脉络

百家观点|当建筑邂逅陶瓷,记录一次不走寻常路的设计课体验

百家观点|建筑学博士之路:豪赌还是投资?

百家观点|3D打印建筑已经进入乡村?

百家观点|如何做到连续四年收获竞赛硕果?

百家观点|我们为什么需要总设计师制度?

百家观点|在大学里当一名建筑系老师是什么体验?

百家观点|90后产品设计师诠释乔布斯的“产品皆有灵魂”

百家观点|为什么他们是当下中国建筑事务所的典型成长样本?

百家观点|一个老八校教师的三年级住宅设计课堂笔记

百家观点|分裂的建筑市场,割裂的建筑圈,2021建筑师的出路在哪里?

百家观点 | 大型模(抄)仿(袭)现场!我们真能接受这样的设计吗?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法国建筑师不画施工图?

百家观点 | 为什么建筑师的培养成本越来越高?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法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都那么小?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把建筑设计得具象化是一种很 low 的行为?

百家观点 | 为什么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建筑师王昀和他的作品?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里丑建筑多?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欧洲设计师都特别注重前期分析?

百家观点 | 为什么书店越来越像会所、咖啡厅?

百家观点 | 为什么设计公司创始人要学习“设计经济师”?

百家观点 | 如何用数字化定制未来社区?

百家观点 | 街道店铺设计只能被和谐了吗?

百家观点 | 建筑师如何进行星际设计?

百家观点 | 高冷的建筑学,何时能走下神坛?

百家观点 | 乡村书店是怎样助力乡村振兴的?

百家观点 | 中国建筑师如何丢失了中国建筑的“黄金十年”?

百家观点 | 国外的建筑师们,在项目里都干了些什么?

百家观点 | 土博与海归,何时能平权?

百家观点 | 城市设计竞赛的未来在哪?

百家观点 | 还有什么小众博物馆适合我们打卡?

百家观点 | 让时尚巨头们欲罢不能的建筑长什么样?

百家观点 | 国产INS风的廉价潮流何时死去?

百家观点 | MAD设计的24万一年的四合院幼儿园是什么样?

百家观点 | 后疫情时代国内外建筑圈的我们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百家观点 | 建筑师如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

百家观点 | 中国建筑师值不值得被尊重?什么才是后浪建筑师真正关心的问题?

百家观点 | 当我们讨论乡建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百家观点 | 丑陋的建筑,为什么总是层出不穷?

百家观点 | 设计使人破产,高危职业建筑师为何深陷法律纠纷?

百家观点 | 学金融的人眼里,学建筑的是怎样的存在?

百家观点 | 我们该如何行使“观看”的权利?

百家观点 | 纵观建筑史,西方的公共空间都发生了什么?

百家观点 | 那些明星建筑师的失败作品都有什么问题?

百家观点 | 建筑学的基本功是什么?

百家观点 | 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理,如何做一个不用做设计的建筑博士?

百家观点 | 关注同理心的建筑学,能带来空间正义吗?

百家观点 | 笨与不笨的界限,浅谈中国建筑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百家观点 | ABBS大佬关于建筑改行杂谈

百家观点 | 质疑王澍的建筑学教育

百家观点 | 贝聿铭这一片命太好的花瓣

百家观点 | 张雷:主人、文人、匠人、家人、大人——五个人的城乡

百家观点 | 王澍在同济谈乡村振兴:“中国的城市已经异化,仅存一大片光鲜的垃圾....”

百家观点 | 王澍:50年后,人们都会住在村子里

百家观点 | 设计院的现状(一)

百家观点 | 建筑师一定要读建筑系,可能是个伪命题!!!

百家观点 | 叹“伪现代主义”,金融危机影响导致怀旧与超高层

百家观点 | 那些想和地产小白分享的事......

百家观点 | 聊聊设计公司潜规则

百家观点 | 《人民日报》批评中国建筑缺乏文化自信,评论里的建筑师们坐不住了......

百家观点 | 当代建筑设计忽悠话速成指南

百家观点 | 为政治服务的建筑

百家观点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百家观点 | 江一燕获大奖那天,有家设计公司的方案被方丈“化缘”了

百家观点 | 建筑的空间形式已不只有人类才能说得算啦!

百家观点 | SOM的城市设计做的确实很牛,但我也看到了套路

百家观点 | 就算顶级艺术家,也不可能跨界搞建筑

百家观点 | 巴黎圣母院“重建竞赛”:一场中国媒体自娱自乐的狂欢

百家观点 | 在圣诞节建造一棵圣诞树才是正经事

百家观点 | 建筑与时装屋

百家观点 | 今天就想聊聊《丹行道》

百家观点 | 别人跑去京都买房子 他从京都搬到贵州造村子

百家观点 | 在Mantova我和三个陌生人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