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寻找其他可能性 (英·欧·亚·美景观大满贯锦鲤)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Author SA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十年树木,百年筑人。
SA于2016年设立“树人奖”。树人奖颁布于每年初春,表彰上届优秀学员们。恰逢春日,接受“树人奖”邀请的学员可以在SA上海设计中心的室内或花园阳台种植专属于自己的一株植物,以纪念申请这段有意义的人生时光。此外,“树人奖”的同学将接受SA专访,分享自己的留学经历,为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宝贵的经验。访谈结果将以“SA树人奖”系列的形式,公布于SA微信公众号。
本期“树人奖”专访21Fall JW同学。在此也感谢每一位乐意分享的小伙伴。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是来自你们的卓越智慧与辛勤汗水,在这条路上没有捷径。
寻找其他可能性
JW
浙江大学 园林专业
GPA: 3.83/4.0
TOEFL 95
关于自己:
矛盾型人格
间断性佛系
完美主义包装下的强迫症资深患者
SA老师评语:
JW的进步特别大,从最早完全找不到头绪,到最后拿出一本精彩的作品集,回头看看还是非常感慨的。在整个过程里,她非常有魄力, 愿意从头开始重新大改设计,最后完成效果非常不错。尤其是逼近ddl的时间激发了她的潜力,最后快速出的项目和小封面反而举重若轻,效果非常好。希望JW能在新的环境里面继续保持热情,成长为一个自信的,能够独当一面的设计师。加油!
设计辅导老师:Cindy Xu (UPenn) | Yamei Chen (Harvard) | Ranran (UPenn) | Shirley (Harvard) | Joyce Liao (UPenn)
参与专题课程:SA OpenProject 125 | 忘川
录取结果
Columbia MSAUD offer
UPenn MLA I offer
UC Berkeley MLA I offer
TUD MSc AUB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rack) offer
UToronto MLA I offer
AA MSc Landscape Urbanism offer
Sheffield MAUD offer
NUS MLA offer
HKU MLA offer
HKU MUD waitlist
关于出国动机
决定出国其实比较晚,真正做决定是在大二暑假参加完学院组织的北美游学,看到国外的景观设施确实和国内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人性化和技术方面都做得更好,所以想要去系统学习好的景观应该怎么做;还有就是想要跳脱出原来熟悉的环境和思维,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尝试看看人生中的其他可能性。
关于选校list
选校其实很卑微,本来我是一个北美选手,选校时正赶上北美的疫情和政局动荡,家里人非常非常反对我去北美,包括身边的朋友也在劝退我,我直接失去梦想变成大咸鱼;而且选校时刚考完一场最尴尬托福,因为旁边的人电脑坏了一直在讲话加上自己本身紧张直接导致听力完全没听见,也让这次最可能过百的机会直接溜掉了,加上当时作品集进度迟缓,在gap的压力下我选择放掉了英语,所以对英语要求特别严格的哈佛GSD直接在我的选校list里被划去了。
最后的最后基本就是Ranran老师帮我定下了最终选校,在世界各地都申请了学校,总共申了五个国家……_(:з)∠)_
申请准备
我的作品集准备开始得比较晚,在7月才报名参加了Xiaofan老师和Cindy老师的SA Open Project 125,然后正式进入作品集阶段,第一个作品持续了两个月才基本成型,终期review后准备了四五天,托福出基本分。9月-11月中旬把学校里的studio作业作为作品集项目同步进行,期间还参加了一个为期两周的TUD workshop,考了托福和GRE,11月中旬-12月中旬和Sizheng同学一起愉快又高效地完成了一个大的生态和城市设计结合的项目。11月末确定选校。12.16递交UCB,文书初稿也是在12.14晚上速成的hhh,交完UCB才开始修改文书。12月末还修改了当时在workshop里做的城市设计项目的平面图。1月开始各种修修改改查漏补缺,到1.11基本完成,提交了Upenn和UToronto,1.15递交NUS、TUD、Columbia,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依次递交了AA、HKU和Sheffield。
文书准备可以说是异常惊险和刺激。递交UCB前几天我还是啥都没有的状态,12月初和Ranran老师聊了半小时确定了总体的结构,然后我就继续去做作品集了,其间作品集吞掉了我所有时间。12.14晚上我告诉Ranran老师我文书来不及了要不不申UCB了,但是还是被赶着去写了初稿,写完初稿回来看作品集,真心觉得当时的作品集自己看着都很难受,还是不要去污染UCB教授们的眼睛了,所以在12.15晚上决定不投了,开始安安心心地改图继续推项目,甚至还难得地睡了个懒觉,结果第二天被Irene老师和王老师催醒,在ddl前半小时把我的作品集半成品和文书初稿交了上去。因为对UCB完全没有抱希望,以至于在收到offer的时候一度在怀疑是不是校方把拒信发成了offer,又或者其实是收到了披着offer外衣的诈骗邮件。_(:з)∠)_最后想来可能是当时被幸运之神眷顾了吧~
设计思考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通俗来讲,设计就像是针线,用来缝合社会群体之间断裂的联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就像在作品集里,第一个项目完成了一个火灾响应系统,用于协调当地社会与火灾的关系;第二个项目是后工业改造项目,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与参与性景观建造在人类社会和工业废地之间重新创造了联系;第三个项目是纽约哈特岛上的反思和纪念景观,试图在精神层面上把社会大众和弱势群体联系起来,通过纪念和反思来揭露社会不公和资本的灰暗面。
第一个项目是对印度尼西亚频发的泥炭地火灾做出的回应。在南苏门答腊岛,由于当地不合理的油棕种植方法,如人们焚烧木材、抽干地下水以种植油棕,导致泥炭地火灾频繁发生。然而油棕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高,其他产业不可能完全取代油棕产业。因此,当务之急应该是通过恢复和保护目前已被破坏的泥炭地栖息地,以减少火灾造成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并试图引入热电转换装置,一则利用火灾创造经济价值,二则抑制进一步的火灾蔓延。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应用于火灾易发区的管理体系,包括了评估、恢复、热电转换以创造可再生能源,以及社区管理四个模块,并选择了三个典型的火灾易发区来进行详细设计。
第二个项目是一个矿坑修复项目,Yallourn(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矿业正在衰退,急需进行产业转型,同时该地区又极具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潜力,因此设计围绕产业置换展开。首先,为了实现生态修复,我在设计初期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研究主要围绕葡萄种植作为替代产业的可行性,矿坑生态修复具体措施以及最终的矿区规划设计方向展开,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然后再结合场地本身的条件进行措施的安置与应用;最后完成场地规划,将生态旅游和后工业旅游相结合,通过生态修复和参与式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后工业区身份保留、生态教育和酒窖体验的协同。
第三个项目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也是我第一次尝试用景观缝合社会和弱势群体之间断裂的联系。哈特岛是纽约市的一座孤岛,它用于埋葬流浪者、传染病死者,以及负担不起葬礼费用的穷人。它隐藏着纽约市最黑暗的秘密:岛上的埋葬方式很残酷,一个坑通常埋葬1000个婴儿或150个成人;带数字的粗糙松木盒子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遗迹;囚犯们被雇佣来埋葬这些弱势者。而岛屿秘密被长期掩盖和遗忘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漠视和偏见。直到近期COVID-19爆发,这些秘密才被揭露出来。出于对这个社会现实的同情和反思,我选择以诗意的方式来揭示这个孤岛上每天发生的数百万个被遗忘的故事,以吸引公众关注,引发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反思。设计参照了人类的遗忘过程,并试图将每个设计动作与岛屿特征相结合,建造了一条遗忘之路,来揭示和纪念那些被遗忘的秘密,并为前来悼念的死者亲属提供纪念空间。
当时在Open Project里尝试了很多方向,也走了不少岔路,最后弯弯绕绕做了纪念性景观,同时也让我明白即使社会中一些例如社会公平这样复杂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设计就被轻易解决,景观也至少应该去揭露那些尚未被揭露的,警示尚未被解决而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品集中最满意的作品
其实并没有最满意的作品,每个作品都因为自身的局限还存在一些需要打磨和修改的部分,希望之后还能回过头来把项目改得更好。
申请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
做作品集的过程也是一个满足所想和做出尝试的过程,所有项目推翻重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任意挑本科期间想做但没做过的主题,这样作品集就更像是一个和自己对话的难得机会,对什么感兴趣,设计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未来更想做什么,都在作品集成的过程中逐渐清晰。所以说作品集的主线其实不一定在一开始就要定下来,依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再加上亿点点ddl的催化,不管是文书还是作品集主线,都一样会水到渠成。
对学弟学妹们的话
不要过于在意别人选择的路或是暂时取得的成绩。一生那么长,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也没有踏错一步就永失机遇的失败。如果还没看到希望,那只是因为你比别人晚一点而已。这句话对所有都适用,尤其出国准备是一条比保研考研或是考公拉得更长的战线,在保研同学们尘埃落定的时候,我们在做作品集,在考研同学也结束奋战的时候,我们在更加苦逼地做作品集因为ddl就快到了。这期间的心理落差感和心态失衡要有提前的心理准备,不然很容易陷入抑郁、自卑和焦虑的情绪中去。
最后
感谢的话太多,首先要感谢SA的老师们,特别感谢全程陪伴我的Cindy老师,审美能力和方案能力yyds!感谢带我第一个Open Project的Xiaofan老师,永远非常耐心地解答我的困惑,帮我找案例找灵感。感谢带我跨越方案瓶颈的Yamei老师,每次遇到困难时总能帮我高效推进。感谢Ranran老师在选校、文书和作品集上给我的帮助,还要感谢Irene老师、Wang老师陪伴我从无到有。
感谢我的队友Sizheng同学,兼任我的设计导师和人生导师。感谢我的朋友们、同学们,陪伴我鼓励我。
感谢浙大的两位老师和远在TUD的教授不辞辛苦地帮我发推荐信。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一直鼓励我支持我,不管我搞得多糟糕都能理解我,帮我一起思考出路。
我的植物
散尾葵
建筑师
一场和中日建筑CP的聊天记录:探访“正青年建筑师”陌至建筑 | 森惠吾 张婕
波尔多建筑学院毕业,法国“景观无国界”协会创始人,巴黎ATELIER PHILEAS 建筑事务所项目总监,创办月球漫步建筑
Dell采访青年建筑师Anna Andronova、孙立东:当XPS 17遇上建筑设计
专访Terrain Studio|做好景观设计的窍门: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太开!
一次豆瓣建筑友邻的线下聚会:探访“正青年建筑师”热气建筑 | 张子岳 袁烨
顶级高技派事务所的中国实践 | 专访RSHP合伙人Richard Paul
Occhio Talk丨亚太地区首家精品酒店设计师Jason Briscoe访谈
Exclusive Interview : Jason Briscoe | AIA SH/BJ 2020 President
UniDesignLab专访 | JERDE副总裁Danny Ha:关注用户体验的设计更有价值
论一名建筑学大触的自我修养,俄罗斯小姐姐Anna带你走进建筑绘画的世界
专访幸福古村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得主俄罗斯建筑师Amir Idiatulin
做一个新兴建筑师的勇气或许是自成一派,探索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
在北欧各大建筑事务所求索,也享受探索生活的乐趣,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罗德岛的多元化训练,让他们拿下了evolo一等奖重塑中央公园
个人经历
法国毕业,工作于AREP、包赞巴克,创立Atelier BY Architectes,在法国执业注重设计的可实施性
七年读博,从甲方到乙方,从研究到实践,她成为工业废地景观改造的智囊
景观转建筑拿下UCB伯克利offer,北林女孩的设计探索之路
5年本科,一年房地产管理硕士,再加两年TUD景观硕士,在荷兰做景观设计师为鸟儿修大坝
法国DPLG建筑及规划双硕士,负责AS北京分公司,创立尺间建筑,设计并创建中法双语幼儿园
毕业于ESA,创办法兰西泥瓦匠的人人小站,寸造工设创始人陆侃谈创业历程
曼大TUD海归建筑硕士毕业,不做设计做摄影,锐境建筑的2020
留法20年的建筑师,先后在AREP和包赞巴克工作,四十而立回到原点开工作室
就职于BIG和SHL,做建筑,做交互,做策展,设计跨界真的无所不能
东南毕业,法国执业,在保罗·舍梅托夫工作,回上海创业和睿设计
游学与朝圣,亲历OMA和SOM等顶级建筑事务所,一位在旅行中不断成长的建筑师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本科艺术设计,同济硕士学建筑,留法学城市设计,开事务所做室内设计
在包赞巴克事务所工作,回国成立and studio,扩大建筑师的职业服务范畴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离开霍尔事务所后,留在莫斯科做建筑,竞赛是他做设计的放松方式
裸辞建筑师,自从开始了“流浪计划”,他见到了那些让他想学建筑的风景
哈佛GAP一年,从BIG到AECOM,四所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美国康奈尔的教育体系、英企日企的工作经历,她的故事,有兴趣听听嘛?
从清华结构到康奈尔建筑,建筑是一个设计逻辑传达者的角色,而不是像工科那样给一个公式
接受英国建筑教育并在500强设计公司工作三年后,是什么让她放弃设计?
六年,本硕攻下西班牙最难读的建筑系;成为欧洲注册建筑师后,“每五年退休一年”
乘风破浪的奶奶:建筑规划双冕女王,柯布西耶的缪斯女神,97岁的她再夺加拿大皇家建筑协会金奖
创业故事
虹宇建筑的创始人,浙江工业大学环艺老师,他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译
海归建筑博士生回国开咖啡馆创工作室,为能够驻扎在社区观察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同济建筑学硕士毕业,如何转行游戏行业?
改行做各类设计,有个性的女建筑师教你如何“不务正业”
考过一注,玩过乐队,这位最爱骂建筑师的摄影师,誓要站着把钱赚了
华工研毕国企8年竟离职去地铁设计院后成为合伙人,来自80后建筑师的职业选择
东大硕士生从设计院转型市场营销后创办公司,80后的他想跟你谈谈建筑发展
建筑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