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姚恒璐|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姚恒璐 音乐名师大讲堂 2022-05-02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利可共而不可独”

(曾国藩)。

知识共享,欢迎学习分享。


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白石道人)的音乐作品除了一首古琴曲《古怨》外,现存17首歌曲,都附带工尺谱记谱,称之为“旁谱”,这是目前唯一能够见到的宋代词调曲谱,可贵之处还在于其中不少还是姜白石自己写的“自度曲”,这是中国现今能够留存下来并签署作曲家名字的“音乐创作” 实践记录,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信息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从现实的音乐创作出发,拟以歌曲旋律构成的本体——调式的组织方式入手,剖析其中旋律线性进行的规律,以现代人能够看得懂的音乐理论语境,对这些白石“自度曲”作出调式旋法、音乐结构、旋律发展等方面的本体音乐分析。


文章潜在的意图还在于:1.长期以来,国人普遍缺乏对于音乐创作与改编的实质区分,将原创的艺术价值等同于编写、填写,忽略了“自度曲”创造性思维的价值,进而也因此淡化了“著作权的意识”,使得“作曲”在历史上(甚至在现实中)难以获得应有的生存空间。2. 中国有深厚的音乐理论、律学理论,但并没有及时地落实到音乐创作中,理论只是遗留在故纸堆里,基本上没有通过音乐创作落实到音响上;3.姜夔自度曲体现出这种可贵的“落实文化”,将音乐的理论与观念落实到音乐实体中,所体现出来的源自内心感悟的旋律发展手法,竟然与现代社会中的创作手法息息相印,体现出千年前的创作才华,这也是我们不曾想到的事实。

本文原载《中国音乐学》2020年第4期

作者:姚恒璐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0年获英国利兹大学(Leeds University)音乐学院作曲专业音乐硕士学位(MMus),1994年获作曲专业哲学博士学位(PhD),为该院首位。


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二十余年,先后教授本科、硕士学位的作曲专业课及硕士、博士学位的音乐分析课。其著作《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作曲技术理论综合课程》《作曲的基础训练》《乐海探象:姚恒璐音乐学术论文选》等,已经被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等列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指定参考书目。创作的音乐作品涉及室内乐、钢琴、管弦乐、交响曲、民族器乐和艺术歌曲等领域。2000年获选国家教育部第二批艺术类学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音乐类唯一入选人)。2009年起,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会副会长。


自1990年以来创作音乐作品百余首(部),已出版的音乐作品有:《升华:姚恒璐音乐作品典藏》CD,2009年版;《原始的音迹:姚恒璐钢琴音乐作品选》CD+曲谱,2010年版;《姚恒璐抒情歌曲选》CD,2013年版;《穿越五声:姚恒璐独奏、二重奏音乐作品选》,2014年版;《钢琴组曲:十二生肖》2015版;《十五首圣诗合唱曲》2015年版;《无词韵:姚恒璐室内乐作品选》(手稿版,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回顾),2016年版。在国内一些重要的音乐刊物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百篇。

更多精彩

2020

关注我们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