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大集团的星辰大海

乘风印象 乘风印象 2024-06-04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

上周日领导说,他想在下一次读书会上分享《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看过的人可能不多,但提起《天道》这部电视剧,大部分人就不陌生了,不少创业者和企业高管,对这部剧推崇备至。

电视剧《天道》便是改编自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我是看过,小说我之前只看了个开头。领导建议我们,把小说看完,再去和他讨论,然后再来策划读书会的具体细节,所以我今天也抽空看了下《遥远的救世主》。

我之前看电视剧的时候,总觉得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剧,很多情节都像是编剧在脑子里通过逻辑推理出来的,但现实中充斥着各种不确定性,会导致结果和预期不符。这部剧其实把丁元英神化了,他几乎没犯什么错,所有的判断和预测都近乎完美,但也是因为过于完美,所以显得不太真实。

这部剧中,有很多零和博弈的故事,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零和博弈,因为零和博弈本质上并没有创造财富,只是充当了财富的搬运工。这个过程中注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这些玩家的筹码常常是自己的全部财富,甚至也包括尊严和生命。

我喜欢正和博弈,虽然同样是博弈,同样有输赢,但这个过程中有新的价值被创造出来,社会的总体财富是在增加的,赢者不必同情弱者,但也无需赶尽杀绝。我们不拒绝竞争,因为竞争会加速每一个人的成长,必要的时候拉竞争对手一把,因为健康的生态系统需要各种不同的玩家。

今天看《遥远的救世主》,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丁元英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荡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求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我前段时间听风水师张瀚老师的课程,他说,国外的教堂里,大家都是去忏悔,但是中国的庙里,你会发现大家都是去索取,都是有所求。如果这种心态不扭转过来,中国的文化就不会真正强大起来。没有文化的自信,经济的发展就是脆弱的。

说起文化自信,华大集团应该也算其中的代表。《天道》里说,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华大集团的强势文化,以及建立在强势文化之上的华大集团的星辰大海。

回顾一下华大系列的7篇文章

3月22日,我写了华大基因在生命科学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华大基因一直都是华大集团最核心的子公司,即便今天市值已被华大智造反超,华大基因依然是华大集团整体布局的核心。

3月23日,我写了华大基因成长史1999~2022,如果说有一个子公司的成长史最能代表华大集团,那一定就是华大基因了,这也是为什么写完华大基因的成长史后,我没有再写华大集团成长史了,大部分是重复的。

3月24日,我写了华大基因的当下和未来,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今天要写的“华大集团的星辰大海”主题是最接近的,但华大基因毕竟还是无法完全代表华大集团,所以才有了今天这篇收官之作。

3月25日,我写了华大基因后来居上的兄弟公司——华大智造,谈到华大集团未来的战略布局,华大智造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华大智造的独立,华大集团再次回到了产业链的上游,从此和“华小”、“华创”不再是激烈的兵戎相见,而是多了一些合作,共同推进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

3月26日,我写了华大基因的核心子公司——华大吉比爱,这是华大集团历史的大功臣,但却长期被遗忘在角落。华大集团CEO尹烨、华大智造CEO牟峰、原华大因源总经理陈维军等都是从华大吉比爱走出来的。华大吉比爱这两年重点发力质谱产线,未来的发展我个人还是很看好的。

3月27日,我写了华大董事长汪建的传奇故事,如果说只能用一个人代表华大集团的话,汪建会是你第一个想起来的人,在华大集团背后的一群功臣中,他是最突出的一个。从早期的联合创始人,到今天的董事长,他一直在用使命和愿景推动华大集团前进。

3月28日,我写了我眼中的华大集团CEO尹烨,正如尹烨所说,汪建作为创始人,需要天马行空,需要有足够大的愿景,才能吸引足够优秀的人才。尹烨是在“天”和“地”之间贯穿的那个人,负责落地,把天马行空的事具象化。

基因发展简史

这篇文章我不太愿意按常规的套路来写,这是我近期写的八篇华大相关文章中的最后一篇,算是收官之作了。

在我看来,华大集团的发展史,几乎可以等同于生命科学的发展史,而提起生命科学,我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基因,我希望通过基因的发展脉络,来更深刻地诠释为什么是华大集团?

1859年11月24日,查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正式在英格兰出版发行。

达尔文认为生物体细胞会产生名为泛子(gemmules)的微粒,而这些含有遗传信息的泛子就存在于亲代体内。当动物或者植物达到生殖年龄时,泛子中的信息将传递至生殖细胞(精子与卵子)。

1864年,孟德尔在摩拉维亚一座不起眼的修道院里发现了“遗传因子”,可惜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旋即被人们遗忘(“基因”一词直到几十年后才问世)。

1865年,孟德尔在文章中大胆运用数学推理阐明了豌豆杂交实验。

1869年,就在孟德尔的文章在布尔诺自然科学协会宣读4年之后,瑞士生物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米舍将白细胞进行离心得到了结构致密的螺旋状分子链。由于这种分子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他将其命名为核素(nuclein)。鉴于该物质呈酸性,所以它后来被改称为核酸(nucleic acids)。

1897年,德·弗里斯完成了《遗传性畸变》,在这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中,他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且推断每种性状是由单一信息微粒决定的。为了向导师达尔文致敬,他给这些信息微粒起名为“泛生子”(pangene)。

1900年5月的一个晚上,英国生物学家威廉·贝特森读到一篇德·弗里斯发表的论文副本,他立刻就为孟德尔遗传单位的离散概念所折服。

1905年,贝特森创造出了一个新名词,他将其称为遗传学(Genetics),也就是研究遗传与变异规律的学科,其词根来自希腊语“诞生”(genno)。

1909年夏季,植物学家威廉·约翰森为遗传单位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名词“基因”(gene),这个词是将“泛生子”(pangene)的拼写缩短创造出来的。

1910年至1912年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实,相同染色体上存在物理连接的基因将一起遗传。

1911年冬季的某个夜晚,在摩尔根实验室工作的斯特提万特把研究果蝇基因连锁的相关实验数据带回了宿舍,并且开始通宵达旦地构思首张果蝇遗传图谱,在天将破晓时,斯特提万特终于绘制出世界上首张果蝇染色体线性遗传图谱(包含有6个基因)。

斯特提万特绘制的这张早期遗传图谱意义非凡,它成为20世纪90年代蓬勃兴起的庞大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序曲

20世纪20年代早期,生物化学家对于核酸的结构有了进一步了解。核酸由DNA与RNA(核糖核酸)这对分子“表兄弟”组成。二者的长链中包含有四种碱基,它们沿着细绳般的分子链或者骨架排列。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埃弗里、沃森与克里克证实了DNA就是基因分子,并且用双螺旋结构来描述其空间构象。从此将基因的解剖概念推向巅峰。

20世纪70年代,有两项对遗传学起到重要影响的技术问世,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基因测序与基因克隆,它们分别代表着基因的“读取”与“复制”。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诞生

1985年5月以及1986年3月,有关基因组测序的系列会议分别在圣克鲁兹与圣达菲召开。

1986年夏末,詹姆斯·沃森煞费苦心地将在冷泉港举办的会议命名为“现代人之分子生物学”,而这场活动对于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总结简单基因组测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向错综复杂的人类基因组测序进发。而这项对整个人类基因组进行全面测序的宏伟工程最终被命名为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1989年1月,由12位成员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召开了全体会议,津德在此宣布:“我们今天正式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生物学从此将步入漫漫征途。无论其结果如何,这都将是一次伟大的冒险,更是一次宝贵的尝试。当这项计划完成后,就会有其他人来催促我们,‘是时候开始新项目了’。”

可以看到,在基因最初发现并发展的近百年历史中,中国的科学家几乎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早期,也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而华大集团早期的创业公司,几乎都是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而生。

华大集团发展的四个阶段
跟踪/跟随(1990年 - 1998年)
积极筹备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紧密跟随和跟踪全球人类基因组的科学研究。
参与/接轨(1998年 - 2006年)
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华大的BT+IT规模化产出模式初步成型。1999年9月9日华大基因成立,承担人类基因组计划1%。
同步/超越(2006年 - 2013年)
大科学与大数据相结合向大产业转化。2007年华大南下深圳,完成—系列重大科研计划,逐步实现了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跨越/引领(2014年 - 至今)

在前所未有的基因产业化时代下,华大的发展从“科技合作”、“科技服务”走向“医学服务”,最终实现“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目标。

从这四个阶段其实也能反映出华大的伟大之处,从最开始的全面落户,连入场券都拿不到,到承担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工作,再到同步,最后引领,华大集团在短短的三十年间,完成了国外生命科学发展近百年的跨越。

华大集团简介

华大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前沿机构。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怀抱“健康美丽,做生命时代的引领者”的愿景,华大以“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引领基因组学的创新发展,通过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与产业链各方建立广泛的合作,将前沿的多组学科研成果应用于医学健康、资源保存、司法服务等领域。

同时,为精准医疗、精准健康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实际需求提供自主可控的先进设备、技术保障和解决方案。坚持走“自我实践、民生切入、科研拓展、产业放大、人才成长”的新型发展道路,做到五环联动、循序递进,切实推动基因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使命——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愿景——健康美丽,做生命时代的引领者!

核心价值观——解读生命奥妙,谱写产业华章,体验精彩人生!

华大集团组织架构

华大集团体系相当复杂,下设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华大教育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运营专项、GigaScience、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华大鉴正、华大医疗、华大万物、华大健康、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开源证券2020年整理的资料,能帮助大家厘清一些头绪。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原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肇始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成立的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 2007年华大南下深圳成立华大基因研究院, 2017年作为深圳市首批支持建设的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 华大基因研究院正式更名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华大学院成立于2011年,是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的首批特色学院之一。学院依托华大和国家基因库的强大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和丰富科研资源开展创新联合教育,倡导“以项目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的创新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生物领域科研和产业发展的创新拔尖人才。

深圳国家基因库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委批复建设的我国首个国家级综合性基因库,定位于有效保护、开发、利用遗传资源,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服务的国家级科研支撑平台。

GigaScience是一个创新性的开放型大数据在线期刊,采用标准全文文献、数据库信息以及信息分析工具相结合的崭新模式,发表大规模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免费公开的有效数据以及生物学发现等资源。

深圳华大法医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大鉴正)为华大全资子公司,拥有强大的生物科技实力,是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司法科技创新企业,致力于将司法创新科技成果应用于社会民生,捍卫公平正义。

关于华大集团的全产业生态,汪建是这么解释的,“我们一定要吸取比尔·盖茨和英特尔的教训,他们两家联手把乔布斯摁在地上打,后来乔布斯一生气把录像机、照相机和通信放在一块儿打了一个大包,把他们两家摁在地上打了一顿。我们现在把所有的都放在一块儿,把互联网、谷歌、BAT、乔布斯全整在一起,形成华大这个全产业生态,所以没有一个人敢靠近我们。

“国家基因库代表着资源,工业制造代表我们的硬件支撑,我们原有的科研体系、原有的高性能计算体系、现在的政府工作体系加上将来有个合法的互联网推广体系,现代工业的所有优势全部集中在一块儿了,你说全世界还有第二个?他们还没有起床呢。”

华大集团发展大事记

汪建把华大的发展分为三步:第一步,建立了工业化的科研和产业体系;第二步,建成了智能制造体系,获得了合法的医疗资质许可,这是最核心的竞争平台;第三步,上市解决了融资渠道和公众影响力问题。

1994年,华大吉比爱成立,投身于HIV、HCV、HEV、EBV等诊断试剂生产使用的抗原的研究与开发。

1999年9月9日,华大基因创立,为人类基因组计划而生。

2007年6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现“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成立,肇始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成立的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

2013年3月,华大集团收购美国Complete Genomics公司,以此打通基因测序上下游产业链。

2016年4月,华大智造成立,从华大的测序仪板块独立成华大基因的兄弟公司。

2017年7月,华大基因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多名唐氏综合征、肿瘤、成骨不全症、地中海贫血等疾病患者代表应邀上台,共同敲响了基因疾病的丧钟。

2017年,作为深圳市首批支持建设的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华大基因研究院正式更名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2022年9月9日,被称为“基因测序设备第一股”的华大智造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

华大集团的管理团队

汪建,华大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1991年主导成立西雅图华人生物医学协会,策划将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回国内。1994年回国创建吉比爱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1999年为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国部分,主导创建华大基因。

王石,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万科集团创始人,现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名誉主席,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猛犸基金会执行主席,并担任多家上市及非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杨焕明,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印度国家科学院、丹麦皇家科学院、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

刘斯奇,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监事长,分管监事会、质谱事业部。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建了华大基因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南大学兼职教授、美国路易维尔医学院助理教授。

尹烨,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华大基因副董事长,尹烨率领团队积极推动前沿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向全球顶尖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大学、药厂、育种公司等提供完整的基因组学解决方案,为临床行为提供诊断、干预和治疗依据,为生命科学及医学创新提供技术和研究服务,致力于成为全球基因科技应用服务行业领导者。

路军,华大集团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国内区域规划与发展中心主任,分管国内区域规划与发展中心、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华大健康。

徐讯,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广东省高通量基因组测序与合成编辑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委员会副主席(ISO/TC276),ISBER (国际生物及环境样本库协会)中国区主席、世界经济论坛未来理事会委员。

牟峰,华大智造首席执行官,主导团队攻克科技壁垒,致力于将华大打造成为全球生命科学研究与产业核心工具领导者,积极推动前沿基因组学研究和医疗设备的研发。

赵立见,华大基因首席执行官,致力于将华大基因打造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全球精准医学和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引领者,带领团队在全球率先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推动基因组学在出生缺陷防控、肿瘤防控、传感染病防控、慢病防控等领域的临床应用与快速转化。

梅永红,现任华大集团董事、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2015年加入华大,历任华大集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国家基因库主任,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

杜玉涛,党的十九大代表,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国家领军人才,华大集团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正高级。

华大集团的未来世界

这是汪建的世界,一个人工的乌托邦。人人都应该活到一百二十岁,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基因工程来修正,人们也不需要苦难,内心的彷徨更毫无意义,历史更是该被抛弃,它对现实毫无用处。

这是汪建憧憬的未来华大,第一,华大有一个全世界小有名气的基础科学研究院。研究院发表的文章数目、被引用数目在全中国全球这个领域里面都是领先的。第二,华大是一个学院,跟南科大、哥本哈根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了很多研究生。

华大在重大疾病防控上,在健康长寿上,在未来农业上,都有不可思议的前景。对于生命科学技术而言,无论是人、动物甚至植物,很多底层技术是相通的,这也是华大集团可以平稳过渡到农业等其他领域的基础。

有意思的是,我翻阅了不少华大集团的资料,却很少看到关于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方面的,当然,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技术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也正是基于伦理的问题,很多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会先于在人类身上的应用。

如果按华大基因成立的时间算的话,24岁的华大集团依然还很年轻,未来还有很长的陆要走,依然会遭遇很多波折,面对很多问题。但我相信,强势文化会带领华大集团披荆斩棘,也会带领一批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前列。


参考资料:
华大集团官网;
《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 (全四辑)》,许知远;
《基因传:众生之源》,悉达多·穆克吉;
汪建,华夏基石e洞察,CACLP体外诊断资讯,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我的终极追求

推荐阅读:
华大基因在生命科学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
华大基因成长史1999~2022
华大基因的当下和未来
华大基因后来居上的兄弟公司——华大智造
华大基因的核心子公司——华大吉比爱
华大董事长汪建的传奇故事
我眼中的华大集团CEO尹烨
达安基因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
达安基因成长史1988~2022
是谁在推动达安基因的发展?
达安基因的当下和未来
万泰生物在生物医疗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
万泰生物成长史1991~2022
万泰生物实控人——首富钟睒睒的传奇故事
万泰生物的当下和未来
新产业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
新产业成长史1995~2022
新产业董事长饶微——IVD行业的“另类”领导人
新产业生物的当下和未来
浅谈安图生物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
安图生物成长史1998~2022
安图生物创始人苗拥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浅谈安图生物的当下和未来
迈瑞医疗成长史1991~2022
我眼中的迈瑞创始人李西廷
浅谈迈瑞的现在和未来
浅谈迈瑞如何在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登顶并与第二名拉开距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