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论文专题:每一篇都是考点,绝对不能错过(文末送论文合集)

文文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2020年新冠疫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无疑,这是今年最大的热点话题,体现在新传考研中会有哪些可能的考点?


目前许多学界大咖都对疫情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为此,我们搜集了新冠疫情相关的30篇论文,在其中精选了8篇必看论文进行解读,帮你发现隐藏的考点!


🎁 获得30篇论文合集,详见文末福利规则~



1

 报道在云端:新冠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报道实践


陈敏、张志安 新闻与写作2020年06期


➤【摘要】媒体融合转型,在对技术的采纳和运用中逐渐走向深入。主流媒体越来越多地使用云平台技术进行新闻报道实践,其中既包括与其他云平台服务商联动进行内容的生产与分发,也包括利用自建的云平台自上而下地与地方媒体进行联合报道。本文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利用云平台展开报道实践中的得与失,分析了云传播时代主流媒体报道创新的特征及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媒体深化融合转型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云平台;主流媒体;疫情报道;新闻实践创新


➤【推荐理由】媒体融合转型是个老生常谈的考点,重要性不必多说。在新冠疫情这一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报道有哪些新特点,本文从创新生产实践的“云”报道,携手用户的新闻众包,中央地方合作的上下联动以及数据挖掘和慢直播等疫情期间的媒体报道入手,探讨未来的媒体融合。文中分析了多平台的大量疫情报道,都是可以积累的答题案例。


➤【相关真题】

主流媒体融合新闻生产怎样打造“爆款”(暨南大学,2020)

什么是新型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新”在何处?(浙江传媒学院,2020)

网络时代主流媒体的社会作用,举例说明。(上海财经大学,2019)



2

我们需要建构什么样的公共信息传播?——对新冠疫情期间新媒体传播的反思


彭兰  新闻界2020年05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非常时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今天的新媒体传播与传媒业的机会。社交媒体虽然在今天已经普及,但以人为媒的传播并非公共信息传播的理想模式,它容易导致人们获得信息的不充分,对此,平台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提高公共性内容与个体用户间的连通性。媒体和平台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的深加工和信息碎片的整合。非常时期人们对媒体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有些媒体因过分关注技术应用而在新闻内容生产的专业性方面停滞不前甚至下滑,但新技术应用与媒体的专业性并不冲突。非常时期,以媒体为代表的中心化传播重新赢得瞩目,去中心化传播带来的问题也更为突出,但两者未来仍将并存,去中心化传播环境下的“集体免疫”思路或许会是对抗“信息疫情”的一种策略参考。


➤【关键词】疫情;公共信息传播;社交媒体;去中心化;信息疫情


➤【推荐理由】各种信息在社交媒体中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新媒体在改变传播格局,媒体生存的环境,还有媒体与用户的关系,但对于新媒体带来问题的反思也是近年来的考察热点。本文通过疫情中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信息传播进行反思,彭兰老师的新论文,很多语句都可以摘录用于答论述题。


➤【相关真题】

社交媒体中受众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如何看待受众的变动对传统新闻业务的影响(南京师范大学,2020)

人们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检索健康信息现象的原因,至少从三个角度(及以上)展开论述(深圳大学,2020)



3

批判性思维与新冠疫情报道的伦理问题


陈昌凤、林嘉琳  新闻界2020年05期


➤【摘要】在新冠疫情期间虚假新闻数量惊人,而虚假新闻会使疾病的爆发更加迅猛,报道伦理问题也更加突显。如何应对这些伦理问题?本文认为这些伦理问题与批判性思维的缺失相关。批判性思维强调在不断的质疑、辨析、推断、反思中寻求真相,它与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性要求是相契合的。本文通过对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疫情期间新闻传播实践的田野观察,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对信息传播中的失实、失善的伦理现象进行分析,讨论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对于疫情期间新闻报道的影响,并探讨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新闻传播专业性、建立人们对虚假有害信息“群体免疫”的问题。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新闻伦理;虚假新闻;疫情报道


➤【推荐理由】虚假新闻本就是高频考点,疫情期间大量虚假新闻涌现,新闻伦理问题突显,虚假新闻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今年第一季度疫情期间新闻传播业的田野观察,从一些传播现象入手讨论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升新闻传播专业性的问题。


➤【相关真题】

新媒体技术给传播伦理带来了什么问题,怎么应对?(上海交通大学,2020)

在新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的危害和治理策略(西南交通大学,2020)

怎么看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客观性(暨南大学,2020)



4

 疫情期的谣言传播与治理


王四新、徐菱骏  现代传播2020年05期


➤【内容提要】社交媒体是中国抗击疫情期间各类谣言传播的主场域。此次中国抗击疫情期间涉及的许多谣言,都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中国政府对舆论的及时回应以及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在谣言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互联网企业的多项举措对于遏制谣言传播意义重大。大量用户的自发行为,对谣言的生成、传播和消散也是谣言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摸清疫情期间各类谣言产生与传播的社会与政治动因,掌握谣言传播的机理,完善相关的谣言治理机制,促进网络生态健康、良性发展,是疫情期间谣言治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谣言;疫情;传播格局;意识形态


➤【推荐理由】谣言,特别是新媒体中的谣言每年都有学校会考察,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大量谣言在网络中流传,令人防不胜防。本文重点分析了谣言背后的政治、经济原因及基本的传播规律,对治理谣言提出相应对策,每一部分有不少内容特别适合作答论述题,特别是小标题建议积累。


➤【相关真题】

新媒体中的谣言为什么愈演愈烈(四川外国语大学,2020)

简述网络时代影响谣言生产和流通量的因素(重庆大学,2019)

健康谣言的传播机制,以及治理方式(深圳大学,2019)



5

“风险的社会放大”视角下危机事件的风险沟通研究——以新冠疫情中的政府新闻发布为例


张志安、冉桢  新闻界2020年06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风险沟通重要手段的政府疫情新闻发布,在传播政策、公开信息、回应关切、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发布信息不专业、回应质疑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以“风险的社会放大”为理论视角,对作为风险沟通手段的政府疫情新闻发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作为风险沟通手段的政府新闻发布,在新闻发言人行为表现、疫情信息的专业供给、公共传播的价值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调整新闻发布过程中行政逻辑与专业逻辑之间的关系,实现国家与公众、行政机构与专业机构之间权力的再平衡。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风险沟通;风险的社会放大


➤【推荐理由】在疫情中政府承担着风险治理的主导角色,新闻发布成为开展风险沟通的主要方式,政府疫情新闻发布在纾解公众焦虑、引导网民情绪、促进社会共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新闻发布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为理论视角对政府疫情新闻发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提升新闻发布的传播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相关真题】

危机传播是什么,举例说明。(云南大学,2020)

新闻发布稿(厦门大学,2018)



6

从生产逻辑到生成范式:后新冠疫情时代的风险文化及其批评转向

 

刘涛  新闻界2020年06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所涉及或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命题,已经逐渐溢出了现代性诠释框架,也超越了传统的制度主义理论范畴,这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和理解后新冠疫情时代的“新风险社会”。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打破了风险文化赖以存在的场域逻辑,也改写了风险流动和转移的阶级逻辑,整个社会处于永不停息的“解域化”与“再域化”的生成之“流”中。由于风险文化及其话语呈现出从“生产逻辑”到“块茎逻辑”的重要转向,我们有理由呼唤后新冠疫情时代风险文化批评的生成范式。当阶级逻辑逐渐“下沉”“消散”或“衰落”,“风险共同体”成为一个有力的概念形式,构成了我们关于后新冠疫情时代及其交往体系的想象方式。


➤【关键词】后新冠疫情时代;新风险社会;风险文化;块茎;解域化;风险共同体


➤【推荐理由】风险社会是由社会学家贝克首先提出的对全球深层社会矛盾和严重生态危机的回应,在阐述社会背景时经常用到。新冠肺炎疫情已毫无争议地成为全球秩序的“新历史分水岭”,将“风险问题”推向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认识维度,本文对详细探讨了后疫情时代的风险转向,有助于对风险社会这一理论的理解。


➤【相关真题】

风险社会(清华大学,2018)



7

重拾信任:后疫情时代传播治理的难点、构建与关键


喻国明  新闻界2020年05期


➤【摘要】人心的凝聚、社会共识的达成对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信任是社会交往和社会协同中最为关键的粘合剂。但在疫情期间,不信任的病毒与新冠病毒一起流行蔓延,信任重建成为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必须认识到,传播格局的改变让传统的传播和舆情治理模式失效:传统主流媒介“压舱石”作用式微,撕裂与信任丧失成为现实;泛众化传播时代到来,但在管制压力下个性表达退回圈层,隔阂引起偏见与冲突;互联网关系赋权强调情感共振,但目前主流话语的内容表达缺少对关系表达元素的有效利用,传播效果有限。重建信任的后疫情时代亟需传播与舆情治理范式的转型:转变专业媒介和专业传播工作者传播的专业角色,将复杂性范式作为未来传播和舆情治理的基本范式以及创新网络治理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传播治理;社会凝聚;圈层化;情感共振;自组织;顶层设计


➤【推荐理由】数字化的技术革命对于传播格局深刻而巨大的重构,喻国明老师在本文中探讨新时期的传播与舆情现实呼唤下治理范式的深刻转型,金句不断。可重点阅读传播领域面临的三个重要改变和最后的转型部分。


➤【相关真题】

如何进行社会化媒体舆情检测(华南理工大学,2020)

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影响的途径(云南师范大学,2020)



8

情境、应对与修复:公益组织的舆情危机传播与治理研究——基于湖北红十字会新冠疫情事件的分析


王炎龙、刘叶子  新闻界2020年05期


➤【摘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益组织扮演着社会救助与灾难救援的重要角色。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以湖北省红十字会和武汉市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公益组织陷入一系列舆情事件引发的危机之中。综合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与公共信任修复理论,研究提出公益组织舆情危机传播与治理的情境-应对-修复的分析框架。通过历时性的公益组织危机情境分析,发现危机的传导和流动生成情境、公众-组织的关系在博弈和冲突中动态演化、组织的声誉受损导致信任异化;从文本体裁和媒介渠道、文本表征与话语策略、权威证实与社会资本三个层面对红十字会的危机应对策略进行评估;从公共信任修复的维度提出危机治理策略:危机应对过程中坚持归因与透明原则、重视信任资本的积累和培育、建立报复机制和信用评估体系。


➤【关键词】危机传播;公益组织舆情;危机治理;公共信任


➤【推荐理由】危机传播是不少院校喜欢考察的知识点,在疫情期间以湖北省红十字会和武汉市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公益组织陷入一系列舆情事件引发的危机值得关注。本文综合理论,对组织回应策略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公益组织危机传播和治理的策略,可重点阅读策略部分。


➤【相关真题】

危机传播与风险交流(北京大学,2018)

从风险沟通的角度看王者荣耀运营团队应该怎样应对质疑与批评?(中山大学,2018)


想阅读完整论文吗?转发本文至朋友圈,不分组保持3小时以上截图发给小助手Silva或观风(没加的同学可以加一下)!即可获得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新冠疫情30篇论文合集!




参考文献:

[1] 陈敏、张志安,中山大学.报道在云端:新冠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报道实践.新闻与写作2020年06期

[2] 陈昌凤、林嘉琳.清华大学.批判性思维与新冠疫情报道的伦理问题.新闻界2020年05期

[3] 刘涛.暨南大学.从生产逻辑到生成范式:后新冠疫情时代的风险文化及其批评转向.新闻界2020年06期

[4] 彭兰.清华大学.我们需要建构什么样的公共信息传播?——对新冠疫情期间新媒体传播的反思.新闻界2020年05期

[5] 王四新、徐菱骏.中国传媒大学.疫情期的谣言传播与治理.现代传播2020年05期

[6] 王炎龙、刘叶子.四川大学.情境、应对与修复:公益组织的舆情危机传播与治理研究——基于湖北红十字会新冠疫情事件的分析.新闻界2020年05期

[7] 喻国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拾信任:后疫情时代传播治理的难点、构建与关键.新闻界2020年05期

[8] 张志安、冉桢.中山大学.“风险的社会放大”视角下危机事件的风险沟通研究——以新冠疫情中的政府新闻发布为例.新闻界2020年06期



/END/

小编 | 雕雕
责编 | 北北

   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推荐阅读 

1. 押题神书《新媒体蓝皮书》又双叒叕更新了你知道吗?
2. 5G专题速递|让我看看是哪位冲浪选手还不懂5G?
3. 最新版《新媒体蓝皮书》关于5G都说了什么?收藏这篇不用翻原文了
4. 县级融媒体:这个位列前十的高频考点,一文为你挖到底
5. 专题整理 |关于“后真相”,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八月线上强化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