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用于稳定无钴高镍氧化物正极的电解液设计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1-12-24
第一作者:Xianhui Zhang, Hao Jia
通讯作者:许武
通讯单位: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

近年来,具有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优势的高镍(Ni)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引起广泛关注。采用无钴高Ni层状氧化物(LNMO, M≠Co, Ni≥0.9)作阴极,不仅可降低阴极材料和电池的生产成本,同时可提高能量密度,为电动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前景。然而Ni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循环稳定性变差,富Ni阴极脱锂后形成的高氧化性Ni4+加剧了电解液的分解,导致CEI的复杂表面化学性质和电池失效。此外,传统LiPF6/碳酸酯电解液中腐蚀性副产物(如HF)可能腐蚀高Ni阴极表面,导致过渡金属溶解。由于加速的界面副反应和高Ni阴极材料的固有不稳定性,工作温度和/或工作电压升高时会加剧这种老化过程。目前关于无钴高镍LNMO阴极的改性及其在4.5 V vs Li/Li+下应用的可行性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必须开发一种在高电压(≥4.5 V vs Li/Li+)下与高Ni LNMO阴极具有良好相容性的电解液,以获得实际可接受的电池性能。

近年来,局部高浓电解液(LHCEs)因其可提高锂金属电池和LIBs(采用的阴极材料包括LiCoO2,LiNixMnyCo1-x-yO2(NMC,x≤0.8)的循环稳定性而广受关注。但LHCEs在不同阴极材料上的稳定性和性能有很大差异。进一步开发和评估LHCEs在基于LNMO阴极的LIBs中的高压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作者研究了两种LHCEs在石墨(Gr)||NMT(Mg/Ti双掺杂的LiNiO2,即LiNi0.96Mg0.02Ti0.02O2)电池中4.4 V(即4.5 V vs Li/Li+)下与NMT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LiFSI/DMC/EC/1,1,2,2-四氟乙基-2,2,3,3-四氟丙基醚(TTE)组成的EC-LHCE可使Gr||NMT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优于采用FEC-LHCE(LiFSI/DMC/FEC/TTE)和对照电解液(1.0 M LiPF6-EC/EMC+2 wt%VC)的电池。该工作以“Electrolyte Regulating toward Stabilization of Cobalt-Free Ultrahigh-Nickel Layered Oxide Cathod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CS Energy Letters。

【研究内容】
图1为Gr||NMT电池在不同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在初始化成过程中(C/20),采用对照电解液、EC-LHCE和FEC-LHCE的Gr||NMT电池具有相似的放电容量。化成后以C/3循环时,采用对照电解液的Gr||NMT电池其放电容量低于使用LHCE的电池,表明可通过使用不同电解液来调节Gr||NMT电池中的传荷动力学。在后续25℃下的循环中,采用对照电解液的Gr||NMT电池其容量持续衰减,极化明显增加(图1a,c),200个循环后电池容量保持率为78.5%。当工作温度升至60℃时,其容量衰减加剧,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54.9%(图1b)。而采用EC-LHCE的电池,25℃下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7.2%(图1a),60℃下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9%(图1b),且长循环过程中的极化增长得到抑制(图1c),循环稳定性大大提高。

而采用FEC-LHCE的Gr||NMT电池在25℃循环时,前140个循环中容量保持率高达100%(图1a),且前100个循环中的过电势增长可忽略(图1c)。但140次循环后其容量急剧下降。由于电池组装过程中采用的电解液过量,该类容量下降应归因于NMT表面形成的CEI层无法有效抑制循环过程中的连续副反应。且温度升高(60℃)时这种副反应更加明显(图1b)。

除室温和高温循环外,对三种电解液的低温放电性能和室温倍率性能进行了比较。当工作温度为0,-10,-20℃时,EC-LHCE和FEC-LHCE均可实现更高的放电容量和平均输出电压(图1d)。此外,EC-LHCE还具有最好的快速充电能力和放电倍率性能(图1e,f),这意味着该电解液在NMT阴极和Gr阳极表面均形成了导电性更好的界面相。可见,EC-LHCE不仅可使超高镍阴极在高压和高温下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低温性能及倍率性能。因此,EC-LHCE在解决无钴高镍阴极面临的关键问题方面展现出广阔的潜力,显著提升其实际应用潜力。
图1采用不同电解液的Gr||NMT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为确定NMT阴极或Gr阳极对电池循环稳定性的贡献,将循环后的电解液和NMT阴极或Gr阳极进行更换,并在相同条件下对新的Gr||NMT电池进行测试。如图2所示,更换了NMT阴极和电解液的Gr||NMT电池其比容量要高于更换了Gr阳极和电解液的电池,表明长循环后的NMT阴极其可逆容量损失比Gr阳极要严重。因此,NMT阴极对Gr||NMT电池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贡献更大。
图2 在(a)对照电解液和(b) FEC-LHCE中,更换了NMT阴极或Gr阳极及电解液前(黑色)和后(红色和绿色)的Gr||NMT电池的循环性能

采用XRD和SEM对在不同电解液中循环后的NMT阴极和Gr阳极进行表征。如图3a所示,循环后的NMT阴极呈现出与初始NMT相似的XRD图谱,表明循环后其层状结构得以保留。然而,在FEC-LHCE中循环的NMT其(003)面的峰强度明显降低(图3b),表明在该电解液中循环后的电极的层状特点畸变更大。此外,在对照电解液和FEC-LHCE中循环的NMT其(003)和(108/110)面的峰位置显著位移(图3b,c),表明其晶格参数发生了变化。
图3 (a)初始NMT和在不同电解液中循环后的NMT阴极的XRD及(b)(003)和(c)(108)/(110)峰的放大图

为阐明所形成CEI的变化及其对阴极结构的影响,使用STEM对循环前后的NMT阴极进行表征。初始NMT具有干净表面(图4a)和约3.5 nm厚的阳离子混排层(图4e)。在对照电解液中循环200次后,观察到NMT表面厚度为1-4 nm的不均匀CEI层(图4b),其在循环过程中很难保护阴极表面免受HF等酸性副产物的腐蚀,导致电池性能较差,这也可从NMT表面厚厚的无序岩盐相(~7 nm)得到证实(图4f)。而在EC-LHCE中循环的NMT其表面呈现出均匀的薄CEI层(~1nm,图4c),且表面区域几乎没有相变 (图4g),这表明EC-LHCE可显著抑制NMT阴极的结构变化。在FEC-LHCE中循环的NMT其表面CEI层较薄(~2 nm,图4d),阳离子混排层的厚度高达~9 nm(图4h)。
图4 通过STEM获得的原始和循环后的NMT阴极表面结构

采用XPS对循环后的电极进行分析。如图5所示,在不同电解液中循环后的电极其表面CEI组成存在很大差异。在对照电解液中循环的电极其表面观察到各种含碳物质(如CO,CO32-和RCO3R',图5a,b)以及POyFz-(图5b,c)和LiF(图5c),分别源于溶剂和LiPF6的分解。与EC-LHCE和FEC-LHCE相比,在对照电解液中形成的CEI其中Li的原子比要高得多,而C的原子比则异常低(图5f)。在LHCE中循环的电极其表面O1s 谱中的SOx/NOx信号(图5b)表明LiFSI的分解,这液可从N 1s和S 2p信号得到证实(图5d,e)。与FEC-LHCE相比,在EC-LHCE中形成的CEI其N和S的原子比例更高,表明LiFSI分解更多(图5f),同时LiF峰的强度更高(684.5 eV,图5c),该类富含LiF的CEI层可有效保护阴极并抑制过渡金属溶解。此外,EC-LHCE中的CEI层Li盐种类更多(如LiF,LiNOx和LixSOy)(图5f),这可能有助于提高Li +扩散速率。不同电解液中形成的CEI层其成分上的差异表明不同添加剂、EC和FEC的分解途径不同。
图5 25℃下不同电解液中循环后的NMT阴极其表面XPS

【结论】
综上所述,作者证明了对电解液的合理调节可同时有效解决无钴高镍LNMO阴极(Ni≥0.9)存在的多个固有问题。EC-LHCE不仅可与Gr阳极很好地兼容,同时得益于NMT阴极表面均匀、坚固的CEI层,循环过程中的副反应得到极大抑制。因此,采用EC-LHCE的Gr||NMT电池在室温和高温下均实现了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在低温下的放电性能大大改善,且其快速充放电性能显著提高。这些结果为实现高能量密度无钴高镍LIBs的优异电化学性能提供有前景的策略。

Xianhui Zhang, Hao Jia, Lianfeng Zou, Yaobin Xu, Linqin Mu, Zhijie Yang, Mark H. Engelhard, Ju-Myung Kim, Jiangtao Hu, Bethany E. Matthews, Chaojiang Niu, Chongmin Wang, Huolin Xin, Feng Lin, and Wu Xu*, Electrolyte Regulating toward Stabilization of Cobalt-Free Ultrahigh-Nickel Layered Oxide Cathod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J]. ACS Energy Lett. 2021, DOI:10.1021/acsenergylett.1c00374

张继光&许武:局部高浓电解液的设计及应用

2021-01-30

张继光&许武: 醚类局部高浓度电解液同时解决正负极/电解液界面难题

2020-11-12

突破传统,腈类电解液首次用于高比能锂金属电池

2020-05-04

张继光组:通过成核和SEI的协同控制提高锂金属的稳定性

2019-10-15

张继光&许武:氟代原甲酸酯基电解液形成的整体式SEI使Li消耗和粉化最小化

2019-09-22

阻燃性局部高浓电解液在硅基负极上的应用

2019-07-17

Joule: 实用测试条件下的高压锂金属电池

2019-06-15

Nature Energy连发三篇锂电池文章,透漏了什么信号?

2018-07-03

Nature Energy: 新型醚类电解液实现锂金属电池的高压稳定循环

2018-07-03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