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郑俊超教授:构建表面修饰助力高镍单晶实现4.6V大倍率超强循环稳定性
随着电动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镍含量LiNixCoyMnzO2(NCM,X≥0.6,x+y+z=1)层状正极材料已成为锂离子电池中很有前途的选择,可以满足高能量和功率密度的要求。提高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NCM)中的镍含量和降低钴含量是提高商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成本竞争力的可行策略。然而,NCM正极在实际的长期循环过程中,由于界面相变不可逆和不可避免的裂纹形成,使其容量严重下降。尽管通过引入单晶结构可以阻止微/纳米裂纹的形成来提高循环稳定性,但是当循环至高截止电压(> vs Li/Li+ 4.3 V)时,随着正极/电解质间副反应速率的增加,实现预期的长循环仍然是一个挑战。
【工作介绍】
近日,中南大学郑俊超教授课题组等人通过原位表面修饰策略在单晶LiNi0.6Co0.1Mn0.3O2((SC-NCM)的表面构筑一层具有高离子导电率以及高机械强度的Li1.8Sc0.8Ti1.2(PO4)3 (LSTP)材料,LSTP表面改性有助于在阴极和电解质之间构建一个坚固的正极-电解质间相薄膜,可以防止电解质对SC-NCM的腐蚀,力学的稳定性可以改善苛刻条件下长期循环产生的晶内裂纹。此外,LSTP导电改性层有利于锂离子在正极粒子之间的传输,有效提高了速率能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LSTP改进的SC-NCM在5 C的高放电速率下,在4.6 V的超高充电电压下运行5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为90.27%。此外,在袋型全电池中,石墨/SC-NCM@LSTP在1700次循环后保持了89.6%的容量保留。该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范鑫铭博士和黄英德博士并列为本文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
1. 结构分析
首先作者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了Ni0.60Co0.10Mn0.30(OH)2前驱体,然后按照化学计量比将LiNO3、Ti(C4H9O)4、Sc(NO3) 3和H3PO4溶于乙醇溶液中并均匀混合,然后通过配锂进行煅烧得到SC-NCM@LSTP材料,通过HRTEM,XRD精修以及Mapping可以看到LSTP涂层是均匀的涂覆在SC-NCM的表面,同时表面修饰后的材料内部仍保持有层状结构,说明修饰层的引入并不会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
图1 SC-NCM@LSTP的合成示意图及结构表征
2. 半电池电化学分析
作者组装了半电池(以锂为负极)来对改性的材料进行测试。作者测试了在不同的高电压(4.4V和4.6V)循环性能和倍率,LSTP的引入并不会降低NCM的放电容量,相反在长期的循环过程中,原始SC-NCM正极材料表现出严重的容量衰减,而 SC-NCM@LSTP材料则表现在高电压下的卓越循环稳定性(在4.6V的高电压以5C的倍率循环500次仍有90.27%的保持率)。并通过4.4V和4.6V不同循环次数的dQ/dV测试证明了LSTP的引入可以缓解H2到H3相的不可逆相变,稳定在高度脱锂状态下晶胞体积的突然收缩,从而实现在高电压下的超强循环稳定性。
图2 SC-NCM@LSTP的扣电性能测试
3. 全电池电化学分析
为了更好的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下的循环稳定性,组装了全电池(以石墨为负极),并在25℃下以1C的电流密度进行了测试,将其作为LED灯电源使用至少可以达到30天,SC-NCM@LSTP-1%全电池在1700次循环后保持了140.1 mAh/g的可逆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89.6%。
图3 SC-NCM@LSTP的全电性能测试
4. 深度XPS刻蚀分析
高镍正极的严重循环降解一部分是由于正极与电解液之间的有害副反应造成的,为了揭示LSTP改性层的改善效果,对SC-NCM和SC-NCM@LSTP-1%进行了循环后的拆解,用不同深度的XPS分析了两种循环正极的近表面化学成分。SC-NCM从内部(500 nm)到外部(0 nm)表面晶格O强度逐渐降低,说明晶格氧的逸出,而LSTP表面改性能有效抑制碳酸盐溶剂在正极-电解质界面膜上的分解,并能显著抑制晶格氧的逸出,随着深度的增加,LixPOyFz的强度逐渐降低,直至消失,揭示了LSTP涂层可以抑制电解液在高电压下的严重侵蚀。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0-31
2021-10-31
2021-10-31
2021-10-30
2021-10-30
2021-10-30
202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