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 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目 录
为什么创办“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代序)
——巴曙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篇 宏观经济:辨析与前瞻
01.跳出“新周期”之争:中国经济的波动与趋势
——陆挺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02.中美贸易的风险分析
——张智威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03.人民币国际化的前世今生
——孟小宁 天风国际证券集团行政总裁
04.债务风险与不良贷款
——丁安华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05.从PMI 看中国经济形势——分化的时代,看改革发力L底趋明
——于颖 中国PMI分析小组秘书处主任、中采咨询公司(CLII)总经理
第二篇 行业创新:趋势与路径
06.在变革中求发展——中国基金公司的机遇与挑战
——林传辉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07.中国信用产业的发展与监管模式
——毛振华 中诚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08.如何打造本土的私人银行?
——王菁 招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
09.香港内资金融业:母集团国际化第一步
——张丽 浦发银行香港分行行长
10.会计的明天会怎样?
——吴卫军 德勤中国副主席
11.绿色金融前沿趋势与中国的实践
——唐斌 原兴业银行董事、董事会秘书
12.中国金融创新:制度与技术
——朱灿 新沃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三篇 市场前沿:方法与经验
13.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巴曙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14.商品衍生品市场发展情况
——李正强 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
15.世界黄金市场格局下的中国机会与选择
——焦瑾璞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
16.新中介的崛起与房地产价值链的重构
——杨现领 贝壳研究院名誉顾问
17.香港保险热销之分析与思考
——陈东 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副主席、时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8.互联互通推动“共同市场”发展:从“沪港通”到“深港通”
——巴曙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第四篇 投资方向:理念与策略
19.价值投资在中国股市
——邱国鹭 高毅资产董事长兼CEO
20.当前经济格局下的资产配置建议
——李迅雷 中泰证券兼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
21.面向中产人群,受益于中国以及亚洲的长期成长机会
——梁信军 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
22.风暴前的平静?——新常态下的全球资产配置
——浦永灏 弘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副主席
23.当前资产配置和股票市场投资策略
——王庆 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推荐语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办之初就定位于培养中国未来的商界领袖,把金融专业作为发展重点,并在汇丰银行的支持下,成立了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更要推动中国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海闻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院长
希望通过这个系列讲座,构建一个不同领域的优秀的金融家和金融专业人士交流、合作、互动的平台,希望把这个系列讲座打造成一个观察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巴曙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北大汇丰名不虚传,“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是我做过的讲座中少有的能在实务和理论两个层面与听众有深度交流的讲堂。听众素质很高,讲起来也很令人兴奋。
——朱小黄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会长、原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中信集团监事长
序 言
为什么创办“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
(代序)
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摆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文字整理合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梳理,让更多读者可以从这个讲座中受到启发。为了将“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办好,由海闻院长主持,多次召集多位具体负责的老师开会,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研究。根据此前会议的讨论意向,我将“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定位和目标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希望通过这个系列讲座,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金融市场的前沿动态,促进金融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与金融市场一线的互动。我们在这个系列讲座中邀请的专家,主要是在金融市场一线的不同领域有丰富经验和深入思考的专家。他们在长期的金融实践中,拥有大量专业的判断、出色的见解和对市场的独到看法,高校的教授们和同学们常常可以从他们的看法中找到很好的研究切入点。主讲专家也可以由此建立与高校研究人员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互动,使金融实践界与学界契合得更好,无论是金融实践还是研究都可以更有针对性。同时,这个系列讲座也能对在校学生产生对金融学习的督促作用。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自己学金融的时候,也曾经历过不少比较迷惑的阶段:“学这些金融专业知识有什么用呢?”如果不能感受金融市场的一线脉动,往往容易造成主动学习和钻研的动力不够。等到一个现实的金融问题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金融学理论、工具的功底不够了。常常是等到你已经参加工作的时候,才发现积累得不够,但此时已经有点晚了。所以,如果在上学期间就能接触到一线的金融实际问题,通过思考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来反观自己理论和专业学习的不足,就能够起到一个实践与理论学习互相推动的作用,让金融业界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专业人士,和金融研究、教学以及同学们的学习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金融理论与实践互动场景。第二,希望前来主办讲座的金融机构负责人和优秀的金融专业人士能够深入了解这所位于深圳的优秀的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努力,北大汇丰商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商学院。通过举办此系列讲座,我们可以让相关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各个领域的优秀的金融专业人士,能够较为深入地了解这个具有国际水准和开放视野的“商界军校”,这个以金融学为重点学科的商学院。第三,希望通过这个系列讲座,构建一个不同领域的优秀的金融家和金融专业人士交流合作的互动平台。从外部看,金融业好像是浑然一体的,但实际上内部划分十分精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很欠缺。其实,这些优秀的金融家和金融专业人士之间也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海闻老师曾在北京发起一系列高水平的讲座,得到了很多金融家的热烈响应。我想,这除了与海老师个人的号召能力有关,还和金融家本身也希望有一个交流平台,希望与金融相关细分领域的专业人士系统交流自己的看法的需求直接相关。客观评估一下当前全球和中国金融行业的现状,我认为存在一个基本的不足,就是“脱节”比较严重。这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脱节,例如:监管和市场之间的脱节,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之间常常离得比较远;金融市场内部也容易脱节,公募、私募、信托、租赁、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业的从业者,相互之间的交流及了解也很不充分。所以,我们希望把这个系列讲座打造成优秀的金融家和金融专业人士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将每次讲座的内容整理出来,结集成书,以期与金融界的朋友共同交流。在启动这个系列讲座之初,我们便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希望做好相关内容的整理和收录工作。每次讲座之前,主讲专家都会认真准备讲稿。讲座结束后,讲座的要点会通过适当的渠道与金融行业分享,完整的文字整理稿请主讲人和多位老师与同学编辑审定后,结集出版。我们作为组织者,期望将不同细分领域的优秀的金融家所讲授的相关金融领域的前沿内容,一期一期地积累下来,展示出来,使这个系列讲座成为一个前沿的金融专业交流的平台。第四,希望把系列讲座打造成一个观察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新趋势的“风向标”。有人说深圳是金融开放的前沿,同时贴近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两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为我们举办这个讲座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在金融行业的许多细分领域,其他城市的金融企业可能很大,但是往往难以具备深圳的金融机构那么强烈的创新活力。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专业人才优势十分突出。以珠三角和香港的金融专业人士和金融家为基础,延伸到全国的市场,就可以逐步把这个系列讲座办成观察中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新趋势的“风向标”。通过参加这个讲座或阅读本系列图书,读者就可以大致了解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动向。一个金融理论一般要等到金融实践或相关金融市场现象发展得比较成熟稳定后才能被总结出来,写进教科书里。如果从时间流程上观察,理论写到教科书中的时候,可能已经比市场一线晚了很多年。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可以说是一个“活页版的金融前沿教科书”。如果说一个系列讲座也要不忘初心的话,那么,以上设想和期许,正是我们当初组织这些讲座时经过多次讨论之后认定的初心。当讲座已经持续组织了这么多期之后,我们有必要重温这些初心,一方面通过系统梳理现有的讲座,与更多的读者分享,同时,也为下一步更好地组织讲座积累素材和经验。
当当购书小程序码
京东购书二维码
微店购书二维码
延伸阅读
那些年你错过的《金融前沿讲堂》,这次一起补回
于颖:揭秘中国PMI数据丨《金融前沿讲堂》新书精选
李海超:金融期货市场的全球演进与我国发展实践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第66期
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往期回顾(截至2019年10月共66期)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公众号2019年10月18日
本篇编辑:黄宇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