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在美国诸多城市中,波士顿和纽约是我去得最多的两个。我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做过一年访问学者,之后又因为学术会议数次造访波士顿。算上开会加旅游,我到纽约也有六七次。在我去过的不少美国城市中,波士顿与纽约算得上我最喜欢的两座。最近我又先后去了波士顿与纽约,再次生出不少观感,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波士顿的最大特色是其厚重历史与绚烂人文。一方面,与美国独立有关的诸多重大事件,例如波士顿倾茶事件、莱克星顿枪声、邦克山之役等,都发生在波士顿;另一方面,波士顿所在的马萨诸塞州也是美国北方最早宣布蓄奴为非法的州。正因为如此,作为波士顿旅游圣地的两条知名路径,一条名为“自由之路”(这条路将波士顿关于独立战争的若干重要景点串联在一起),另一条则叫“黑人小径”(这条路将黑人最早在波士顿市中心的生活区域串联在一起)。路名中就溢满了历史的自豪感。坐拥众多知名大学,则为波士顿增添了独有的人文色彩。哈佛与MIT大名在外,自不必言。波士顿学院、塔夫茨大学与布兰迪斯大学其实也是美国非常知名的大学,与哈佛、MIT并称波士顿地区的“五朵金花”。再加上波士顿大学、东北大学,以及闻名遐迩的女校韦尔斯利学院,以及多所美国一流的独立学院与中小学,波士顿的教育资源可谓美国各大城市中最为傲人的。这些教育资源既为波士顿增色不少,也深入塑造了波士顿的气质与竞争力。例如,闻名遐迩的剑桥镇与查尔斯河,就与哈佛、MIT水乳交融、相互加持。又如,波士顿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一流的生物医学中心。纽约最引人入胜之处则在于其开放、多元与包容。与波士顿市中心相比,曼哈顿的街道没有那么整洁,行人不怎么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现象在纽约比比皆是),建筑密度更高,人流更加拥挤,生活工作节奏更快。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彼此交流互动,各种口音的英语与外国话此起彼伏,但所有人在纽约似乎都能过得自由自在,不会感觉到太多的障碍、成见甚至敌意。或许,拥挤与开放性、混乱与多元性、快节奏与包容性,本身就属于同义词吧。华尔街可谓纽约的代表性区域之一。这里高楼林立,精英云集,资金涌动,市场浮沉。老片《华尔街》与新片《华尔街之狼》、《大空头》等可谓将华尔街的投行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华尔街附近的知名高楼,除了世贸双子塔倒掉后在旧址新建的高楼之外,似乎并无太多变化。站在自由女神像所在的自由岛上远眺华尔街高楼组成的天际线,似乎已经比不上浦东的陆家嘴,但这里毕竟仍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中心。有趣的是,华尔街附近就是唐人街。华尔街的快节奏,与唐人街里悠闲地喝着早茶的老人们,构成了格外有趣的对比。
在曼哈顿岛上,既分布着多个民族人群集中居住的区域,例如唐人街、小意大利、韩国城、哈林区(传统的黑人集中居住区)等,也有着上东区这样豪门大宅集中的区域。纽约市内,随处可见各种小摊小贩(例如表演音乐的、卖食品的、卖纪念品的、卖地图的、卖手工艺品的、卖假名牌手表的、替人画肖像的,甚至还有算命看手相的),看着或许“有碍观瞻”,但这其实正是纽约开放、多元与包容精神的体现。大量小摊小贩的存在,既便利了纽约市民的生活,又为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刚来纽约的流动人口)提供了谋生的手段。波士顿与纽约虽然城市风格迥异,但其实两者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这两个城市都位于美国东北部,毗邻大西洋,都是自由主义色彩较为浓厚的城市,在经济学上都属于所谓的“咸水派”(认为政府干预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因此也通常是民主党的票仓。事实上,自由主义与人文色彩浓厚,通常也就意味着更加开放、多元与包容。我与在波士顿、纽约工作的一些美国学者保持着学术联系,这些学者中没有一个不对特朗普嗤之以鼻,但又对特朗普崛起背后代表的美国社会变化忧心忡忡。又如,波士顿与纽约都是美国的金融中心。纽约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自不待言。波士顿“老钱”汇聚,吸引了很多全球知名的财富管理公司,例如富达基金的总部就设在这里。再如,这两个城市都有非常知名的高校,虽然比不上波士顿,但纽约也坐拥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名校。此外,这两个城市都有世界知名的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与现代艺术博物馆自然是名闻遐迩,但波士顿也拥有一流的艺术博物馆与大学博物馆。对我这样的资深篮球迷而言,波士顿与纽约各自的NBA球队不得不提。波士顿凯尔特人是NBA历史上获得冠军最多的王朝球队,手握11枚冠军戒指的比尔·拉塞尔是NBA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而凯尔特人队的新旧三巨头也名闻遐迩。纽约尼克斯的主场麦迪逊花园广场,则是NBA最著名的篮球圣地。众多顶级球星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均发生在这里,例如乔丹与科比在这里屡创职业新高得分,而雷吉·米勒最著名的8秒8分及其针对著名导演、尼克斯队铁杆球迷斯派克·李的割喉礼,也发生在这个球场上。当然,对于棒球迷来讲,纽约扬基队与波士顿红袜队之间的恩怨情仇,自然也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在美国旅居与旅行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把中国城市与美国城市对标。北京与华盛顿、上海与纽约、硅谷与深圳……但我很难找到能够与波士顿、芝加哥等对标的中国城市。个中原因可能在于,美国的优质公共资源(以知名大学为例)分布较为均衡,而中国的优质公共资源则过度集中在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京)。中国一二线城市与美国一二线城市相比,在硬件上可能已经毫不逊色,然而在配套服务、交通便利性、多样性与包容性等方面,中美之间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在未来,这一差距有望继续缩小。但是,中国城市面貌的变化,尤其是人文环境与城市精神的提升,离不开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尤其是与促进人的流动有关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与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化)、与改善服务品供给有关的改革(服务业向民间资本的加快开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有关的改革(如何缓解地下水匮乏、水污染治理、雾霾治理等)等。这些改革要深入推进并不容易,因为将会面临方方面面的阻力,从而需要各方面主体在达成共识基础上的协调配合与长期努力。我衷心希望,随着上述改革的推进,中国的一线城市,在未来能够成长为与纽约、伦敦、巴黎并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影响力与吸引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国的二线城市,也能成长为与波士顿、芝加哥等类似的富有特色、充满历史、洋溢人文情怀的城市。
用全球视野探讨中国金融问题,《北大金融评论》隆重创刊
文章来源:《北大金融评论》杂志2019年第1期(创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