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eurosci Biobehav Rev︱毕鸿燕课题组揭示不同书写系统阅读障碍儿童神经机制的异同

李意真 逻辑神经科学 2023-03-10

撰文︱李意真

责编︱王思珍


自2014年到2022年,“全民阅读”连续九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然而,世界上却存在着这样一类“不会阅读”的群体: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DD)。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拥有正常的智商、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的疾病或视听问题,却仍然在学习阅读技能上存在特殊困难[1]。DD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中,在西方国家影响着5% -17.5%的学龄儿童[2],在中国影响4%-9%的学龄儿童[3]


图1 阅读障碍

(图源:Kimel E & Ahissar M,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 2020)

 

不同的书写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字母语言具有明确的字母-发音对应规则;而汉语不像字母语言一样具有拼读规则,而是一个字形对应一个音节和语义,且具有独特的二维空间视觉特征[4]。学习阅读的过程会不断重塑大脑的视觉和言语功能区,特别是在儿童中(图2),因此,DD儿童相应脑区的功能会表现出异常。那么,字母语言和汉语DD儿童的神经机制是否以及如何表现出跨语言的一致性和特异性?目前的跨语言研究较少且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既往研究样本量小、分析方式多样等因素有关。


图2 阅读脑

(图源:Dehaene et al.Nat Revs Neurosci, 2015)

 

近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毕鸿燕课题组在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research on neur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dyslexia under different writing systems: A meta-analysis study”的元分析文章,旨在研究字母语言和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共同和特异的神经机制。



研究采用差异图标记(signed differential mapping,SDM)元分析方法,纳入了22篇字母语言DD儿童和10篇汉语DD儿童在进行阅读或阅读相关任务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首先考察了字母语言和汉语DD儿童各自的神经机制,其次考察了二者共同和特异的神经机制,并在健康人群中利用功能连接(meta-analytic connectivity modeling,MACM)和行为数据元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索异常脑区的性质。

 

元分析结果发现字母语言和汉语DD儿童在左侧额下皮层(inferior frontal cortex,IFC)和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的激活减弱(图3A),MACM发现ACC与IFC存在功能连接,行为数据元分析发现两个脑区均倾向在注意任务中激活。这表明不同书写系统DD儿童存在共同的注意相关的脑功能异常。此外,研究还发现字母语言DD儿童在左侧枕颞区(视觉词形区和颞中回)以及顶下小叶的激活减弱(图3A);汉语DD儿童在右侧中央前/后回,右侧颞中回,左侧直回的激活增强(图3B)这表明不同书写系统DD儿童存在与各自书写系统本身特点相关的特异的脑功能异常。


图3 A汉语、字母语言阅读障碍儿童以及二者共同的弱激活, B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过激活

(图源:Li Y, Bi HY,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22)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书写系统发展性阅读障碍(DD)儿童的神经缺陷机制既具有一致性也具有特异性。研究首次揭示了不同语言DD儿童共同的、与注意相关的神经缺陷。这为DD的跨语言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不同语言DD儿童可能存在共同的注意缺陷。此外,研究为未来对DD普遍性的干预提供了依据,例如,可以通过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锚定左侧额下皮层、前扣带回脑区,改善DD阅读时的注意问题。当然,研究也发现不同书写系统DD儿童神经机制的特异性,这可能与不同语言各自本身的特点有关,为不同书写系统DD儿童的神经机制提供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eubiorev.2022.104650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1155)的资助。


通讯作者毕鸿燕

(照片提供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毕鸿燕实验室)


人才招聘

【1】“ 逻辑神经科学 ”诚聘副主编/编辑/运营岗位 ( 在线办公)

往期文章精选

【1】Neuron︱陈涛/李云庆/卓敏课题组合作揭示疼痛共情的突触和分子机制

【2】Transl Psychiatry︱李燕/张婕团队首次将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治疗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3】Aging Cell 综述︱张宏/陈颖志/田梅合作评述肠道菌群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参与认知老化的作用机制

【4】Front Cell Neurosci 综述︱小胶质细胞:缺血性脑卒中细胞间通讯的枢纽

【5】Trends Neurosci 综述︱生物钟与血糖昼夜代谢节律研究进展

【6】Front Aging Neurosci︱孙涛课题组提出11C-PiB-PET成像新协议用于早期诊断阿尔兹海默症

【6】Front Aging Neurosci 综述︱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中的双刃剑作用

【8】HBM︱基于区域的大脑核磁共振影像空间标准化方法,实现脑区的精确配准

【9】J Neuroinflammation︱彭英课题组揭示小胶质细胞线粒体自噬在吗啡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炎性抑制中的调控作用

【10】Curr Biol︱灵长类大脑中新颖性检测和惊奇与新近性的关系

优质科研培训课程推荐

【1】膜片钳与光遗传及钙成像技术研讨会 5月21-22日 腾讯会议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阅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10th Revision. 4th ed.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ss, 2011.

2, Shaywitz SE, Shaywitz BA. Dyslexia (specific reading disability).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5, 57(11): 1301 - 1309.

3, 张承芬,张景焕,殷荣生,周静,常淑敏. 关于我国学生汉语阅读困难的研究. 心理科学, 1996, 19(4): 222–226.

4, Li X, Huang L, Yao P & Hyönä J. Universal and specific reading mechanisms across different writing systems. Nature Reviews Psychology, 2022


制版︱王思珍


本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