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MC Med 专家点评︱秦献辉研究团队发现:中国成人每多摄入一种膳食不可溶纤维,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降低50%!

叶梓良,秦献辉 逻辑神经科学
2024-08-26


来源︱“逻辑神经科学”姊妹号“岚翰生命科学”

撰文︱叶梓良,秦献辉点评修建成(南方医院),胡丽华、马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责编︱王思珍,方以一


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高血压患病率仍在快速上升。膳食纤维是一种来自植物的特殊碳水化合物,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因其在多个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是不可或缺的物质。膳食纤维按其水溶性可分为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以往的横断面研究已提示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摄入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但仍缺乏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同时,尚未有研究充分评估不同食物中不同类型的不可溶性纤维摄入与高血压风险是否具有相同的关联,以及膳食不可溶性纤维食物来源的多样性是否进一步影响高血压风险。

基于上述重要的临床问题,近日,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安徽省生物医学研究所联合在BMC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Variety and quantity of dietary insoluble fiber intak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risk of new-onset hypertension”的研究论文,秦献辉研究员为该文的通讯作者,叶梓良博士研究生为该文的第一作者。研究表明:来自不同食物(包括蔬菜、豆类、全谷物、水果、和根茎类食物)的不可溶纤维摄入量与中国成人新发高血压风险均呈非线性关联;增加在适宜摄入范围内的膳食不可溶性纤维来源的多样性可以显著降低新发高血压风险。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2,131例基线无高血压的参与者。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新发高血压。采用3日24小时膳食回顾的均值来代表参与者的膳食摄入情况。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1.1岁,其中53.2%为女性。研究表明,中国人群膳食不可溶纤维超过90%来源于以下六种食物:精制谷物,蔬菜,豆类,全谷物,水果和根茎类食物。

在6.1年随访期间,本研究共记录了4253例新发高血压。如下图所示(图1),精制谷物来源的不可溶性纤维摄入量与新发高血压风险无显著关联,而来源于其他五种食物的膳食不可溶纤维摄入量与新发高血压风险均呈非线性关联。来源于蔬菜、豆类、全谷物、根茎类和水果等的不可溶纤维摄入范围(适宜摄入量)分别为:≥1.9 g/day、≥0.4 g/day、0-1.7 g/day、>0 g/day、和>0 g/day时,具有最低的新发高血压风险。

图1. 不同食物来源的膳食不可溶纤维与新发高血压风险的关联。缩写:DIF,膳食不可溶纤维
(图源:Ye ZL, et al., BMC Medicine, 2023)

根据上述结果,研究者进一步通过计算膳食不可溶纤维多样性评分来同时考量不可溶纤维摄入量及多样性情况。当每位参与者某种食物来源的膳食不可溶纤维摄入量在其适宜摄入量(见上述)时,记为1分,总计评分在0~5分,即包括如下五种食物来源:蔬菜、豆类、全谷物、水果和根茎类食物。结果表明,评分每增加一分,即适量摄入的来自不同食物的膳食不可溶纤维的种类每增加一种,新发高血压风险显著降低50%(图2)

图2.膳食不可溶纤维多样性评分与新发高血压的关联
(图源:Ye ZL, et al., BMC Medicine, 2023)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适量摄入来自不同食物的不可溶纤维(蔬菜、豆类、全谷物、水果和根茎类食物)与中国成人高血压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同时,每多摄入一种膳食不可溶性纤维,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就会显著降低50%。本研究结果鼓励膳食多样性和合理搭配,强调从多种食物中适量摄入膳食不溶性纤维方可满足人体的各种营养需求,对我国人群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该研究再次强调:膳食多种多样、多姿多彩、食之有度、合理搭配,是保证健康的基础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因此可能存在残余混杂因素;同时,研究人群为中国成人,结论外推到其他人群需谨慎。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本研究的结果。


专  家  点  评
修建成,教授,南方医院心内科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是高血压大国,目前全国估测约有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2.45亿,血压正常高值人数4.35亿。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是除了药物以外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是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既往研究已经证实,减少每日钠盐摄入量,并增加摄入富钾食物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同时,指南亦推荐高血压患者应多吃含丰富膳食纤维的蔬果。然而,对于膳食纤维的性质(可溶/不可溶)以及膳食纤维的来源,指南并没有做出明确说明。
针对此问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秦献辉教授团队基于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数据开展了相关分析,并给出了重要解答。
该研究共纳入了12,131名基线无高血压的受试者,并将他们按照每日摄入的不可溶膳食纤维量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中位随访时间6.1年;结果发现,受试者的每日摄入不可溶膳食纤维量与新发高血压风险呈“L”型曲线关系,且在校正BMI、钠、钾盐摄入量,受试者运动情况等混杂因素后,该关系依旧成立。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可溶膳食纤维摄入来源的多元化亦有助于降低受试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
该研究结果对于临床上高血压的一级及二级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提示保持每日一定量的不可溶膳食纤维摄入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增加不可溶膳食纤维摄入来源,同样可能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不可溶膳食纤维摄入改善血压控制的潜在机制可能来源于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机体摄入的食物在肠道被微生物菌群转化为小的代谢物,在此过程中,食物抗原、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和微生物本身都可以影响机体的免疫稳态,而任何对机体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共生关系的影响均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免疫系统导致血压的变化和相关的心脏、血管或肾脏损伤。
既往有研究探讨高纤维饮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介导的高血压小鼠模型中,高纤维饮食可以增加产醋酸酯细菌的丰度,同时减少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且与正常饮食的小鼠相比,高纤维饮食显著降低了收缩压、舒张压、心脏纤维化和左心室肥厚。在此过程中,醋酸酯被认为是起到重要作用的代谢物。
当前,膳食与血压控制之间仍存在许多临床问题等待解决。未来关于不可溶膳食纤维是否能够真正影响血压及如何影响血压,还需要更多的高水平临床、基础研究成果为我们揭露。(引文见文末)

专  家  点  评
胡丽华、马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患病率仍呈快速攀升趋势。因此,迫切需要针对高血压的一级预防进行探索。近期关于营养素在高血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其中,膳食不可溶纤维是一种来自植物的特殊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一种必需营养素。我国人群膳食不可溶纤维摄入的主要来源于精制谷物、蔬菜、豆类、全谷物、水果和根茎类。
既往研究提示膳食不可溶纤维摄入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具有相关性,由于来自横断面研究,无法确定两者因果关系,因此有必要针对两者关系进一步探索。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秦献辉教授团队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的前瞻性队列数据,进一步探讨了膳食不可溶纤维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同时也是首次报道了膳食不可溶纤维的多样性是否会进一步影响高血压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精制谷物与新发高血压风险无显著关联,而来源于蔬菜、豆类、全谷物、根茎类和水果等的不可溶纤维与新发高血压均呈非线性关系,基于曲线拟合给出了这五种不可溶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范围,根茎类和水果等的不可溶纤维甚至表现为“吃就有效”。同时研究者进一步计算了膳食不可溶纤维多样性评分,当评分每增加一分,即适量摄入膳食不可溶纤维的种类每增加一种,新发高血压风险显著降低50%。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人群膳食不可溶纤维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设计严谨,统计分析全面、可靠,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研究着重强调了从多种食物中适量摄入膳食不溶性纤维可显著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临床医生普遍关注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以及运动、限盐等非药物治疗,而对营养素与高血压的关系重视不足,既往研究显示相关因素素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但是对于新发高血压的降低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发现对我国人群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当然,关于膳食不可溶纤维摄入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还需要更多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甚至RCT研究,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来证实。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797721/



欢迎加入逻辑神经科学群:文献学习2扫码添加微信,并备注:逻辑-文献-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
      


往期文章精选【1】JNNP︱解放军总医院蔡剑鸣/卢明明/韩聪团队揭示高分辨MRI血管壁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与烟雾病中的诊断和预测价值【2】Neuron︱胡霁/袁逖飞/许涛发现“麻醉牛奶”有望给抑郁症患者带来福音【3】Adv Sci︱唐本忠/郑磊/师冰洋团队合作开发脑胶质瘤高特异近红外AIE铁死亡剂【4】Na Neurosci︱谜题!40Hz的光刺激能改善阿尔兹海默病吗?【5】Mol Psychiatry︱电子科大Becker团队揭示科素亚调控奖赏加工的计算神经机制【6】STAR Protocols︱温医大方合志/王娅团队发表线粒体分离及线粒体蛋白亚定位方法【7】Science︱基于液滴微流控正向遗传筛查星胶-小胶的相互作用基因【8】ARR 综述︱河中医孙意冉/鄢晨晨等评述靶向调节神经元钙稳态抑制铁死亡: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兴靶点【9】JNNP︱徐伟团队构建“主观认知减退”群体发生认知减退或痴呆的预测因素谱系【10】首医蔡翔团队发现调控海马脑区AGMAT基因表达能够促进兴奋性突触传递,有效缓解因不良应激引起的抑郁症状
科研学习课程精选【1】线粒体和细胞死亡课题思路介绍及热点方向分析(3月18-19日,腾讯会议)【2】Python生物信息从入门到进阶研讨会(4月7-9日,腾讯会议)【3】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能实操研讨会(4月15-16日,腾讯会议)【4】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研究策略研讨会(延期至2023年4月22-23日,腾讯会议)【5】宏基因组与代谢组/脂质组学R软件数据可视化研讨会(3月25-26日 ,腾讯在线会议)【6】高分SCI文章与标书作图(暨AI软件作图)研讨会(3月25-26日  ,腾讯在线会议)【7】R语言生信数据分析及可视化作图(网络)研讨会(延期至3月31-4月2日,腾讯在线会议)【8】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研讨会(延期至4月15-16日 腾讯在线会议)【9】膜片钳与光遗传及钙成像技术研讨会(4月8-9日 腾讯会议)学术会议预告【1】会议通知︱2023年成瘾与脑科学国际研讨会暨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成瘾与脑科学分会第一届学术会议(2023年4月9-10日,深圳)【2】会议预告︱大咖齐聚,共同倡导关爱罕见病群体,助力健康中国!(2023年3月18日,广州,线上线下相结合)【3】会议通知︱2023中国衰老科学大会第一轮通知(2023年4月21-23日,北京)【4】会议通知︱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影像学分会2023学术年会(2023年5月19-21日,广州)【5】学术会议预告︱Novel Insights into Glia Function & Dysfunction(2023年4月24-28日,日本)【6】会议通知︱第六届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年会会议通知(2023年4月7-9日,湖南长沙)【7】会议通知更新︱小胶质细胞生理与病理功能专题国际研讨会(2023年3月30-4月1日,深圳)

编辑︱王思珍
本文完

欢迎加入岚翰生命科学:文献学习2
扫码添加微信,并备注:岚翰-文献-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


       
往期文章精选【1】Cancer Res︱季敏标/潘家骅团队合作实现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受激拉曼病理分级诊断【2】PLoS Pathog︱病原菌可通过调节宿主CDC42乙酰化修饰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3】eLife︱首医宣武医院葛献鹏团队发现NFATc1是调控关节软骨干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4】BMC Biol︱杭州师范大学程凯莹团队解析细菌NurA-HerA复合体的DNA末端切除机制【5】BMC Biol | 中科院动物所杜卫国/周旭明团队合作探讨丽斑麻蜥高原适应的基因组变异【6】J Transl Med︱俄亥俄州立大学吴庆团队新研究:基因组范围的多基因风险评分可预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7】STTT丨湖北工业大学唐景峰/复旦大学汪振天团队合作揭示胰腺癌新机制【8】Commun Biol︱首都医科大学高伟/江梦溪课题组利用空间转录组学分析小鼠肝缺血再灌注分区损伤模式【9】iScience︱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陈明台团队揭示西达本胺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新作用【10】Clin Transl Med︱耶鲁大学刘延盛团队通过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揭示二甲双胍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优质科研学习课程推荐【1】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研讨会(2023年3月11-12日,腾讯在线会议)【2】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研究策略研讨会(2023年3月11-12日,腾讯在线会议)【3】R语言生信数据分析及可视化作图(网络)研讨会(3月3-5日,腾讯在线会议)【4】宏基因组与代谢组/脂质组学R软件数据可视化研讨会(延期至2023年3月25-26日,腾讯在线会议)【5】全国循证医学Meta分析与网状Meta研讨会(2023年3月4-5日,腾讯在线会议)欢迎加入“岚翰生命科学” ”岚翰生命科学“ 诚聘副主编/编辑/运营岗位 (在线办公)

引用文献(第一位专家点评)


1.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50:网络预发表.DOI:10.3760/cma.j.cn112148-20220809-00613.

2.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

3.Neal B, Wu Y, Feng X, et al. Effect of Salt Substitution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 N Engl J Med. 2021;385(12):1067-1077. doi:10.1056/NEJMoa2105675

4.Marques FZ, Nelson E, Chu PY, et al. High-Fiber Diet and Acetate Supplementation Change the Gut Microbiota and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Heart Failure in Hypertensive Mice. Circulation. 2017;135(10):964-977.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6.024545

5.Avery EG, Bartolomaeus H, Maifeld A, et al. The Gut Microbiome in Hypertension: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Circ Res. 2021;128(7):934-950. doi:10.1161/CIRCRESAHA.121.318065



本文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逻辑神经科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