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灰犀牛第二篇:15年人口窗口期 入关才能安然退休
封面故事:二战结束后,退伍回国的日本老兵遇到美国占领军及其日本女伴
相关文章
人口危机灰犀牛第一篇:新生儿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能拥有一个平淡的晚年
上文笔者对未来15年、30年中国人口趋势做了简单的测算,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未来中国的出生率不明显改善,那么到2035年我们通过各种办法开源节流、延迟退休,也许还能保证退休金和医保支出。但到了2050年80/90后退休的时候,将出现“一个在职员工养一个退休人员”的情况,即使所有办法一起上,也不太可能填平这个的巨坑。
另外,笔者在文末,还专门提到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可能会挤占军费开支和其他战略资源,影响我国取得中美国运大博弈的胜利。
可能很多读者会觉得,原先认为中国人口负增长降低大家的竞争强度是好事,但通过《人口危机灰犀牛第一篇:新生儿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能拥有一个平淡的晚年》一文,理解了人口负增长对80/90后意味着怎样一个暗淡的晚年。但为什么要扯到中美之争呢?赢得中美之争就可以解决老龄化的问题了么?
笔者就此展开80/90后人口灰犀牛系列的第二篇,且笔者可以先抛出结论:
中国只有赢得中美之争像满清入关那样成为一定程度的食利者,老龄化问题才能解决,80/90后、以及其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才能安然退休。这个窗口期就是2035年之前这15-20年左右的时间。
也就是说,国运事关我们每个人的福祉。
东亚生育率下降领先全球,日本已经见底、韩国即将进入底部区间
一、生育率下降是世界趋势
这里笔者放几个概念:
1.生育率:指通常为一年内出生并存活的新生儿数量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2.总和生育率:指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有生命体征的)子女数量。基于性别比例和婴儿死亡率,通常计算的总和生育率的世代更替水平是 2.1,即平均每个妇女(即一对夫妻)至少生 2.1 个孩子才能代替父母双方数量,将来的人口数量才不会衰减。
注:
这里笔者强调一下,2.1的总和生育率所有欧美发达国家和东亚强国都做达不到,但越靠近这个值,一个国家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越小,能够从事照顾老人的医护等行业的年轻人也越多,一个国家的老人晚年生活就更加安详,这个社会的发展也更可持续。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本国主体民族接近2的生育率水平上依然需要大量引入移民来解决问题,东亚国家如日韩虽然抵制但架不住养老压力,实际上已经存在大量外来劳工。以日本为为例,已经连续5年每年净增居留外国人超10万,2018年更是接近17万。
当然相比欧洲,日本要谨慎地多,德国每年接收40万人、英国虽然人口只有日本一半但接收移民的数量与日本相当。当然,欧洲国家做么做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那就是2010年以来不断地政治右转和社会撕裂。但一个不断变老的社会缺乏劳动力又必然造就刚性的需求,这恰恰是现代化国家无法避免只能尽量减轻的社会成本。
所以,我们谈论生育问题,必须认识到一个前提,生育率问题只能尽量靠近2,在尽量减少对外来移民需求的的同时,让本国的老人可以安享晚年,让过往的发展更可持续。
好,继续正文。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过去几十年中,几乎所有地区的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都出现了下降。1990-2019年间,中亚和南亚生育率下降最快,从4.3下降至2.4;而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和美国北部,1990 年的生育率已经低于2.0;2019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总和生育率为1.8;欧洲和北美为1.7。
而在世界所有地区里面,东亚在人口不生孩子、人口负增长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跟他们发展经济、996、搞内卷一样优秀,一样争先恐后。
二、韩国:生育率刷新人类历史新低
以韩国为例,人均GDP还在赶超日本的路上,出生率就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目前老龄化最高的日本,创下的最低生育率为1.26,发生在2005年。新加坡最低生育率发生在2010年,为1.15。意大利最低生育率发生在1995年,为1.19。
另外一个区域外的案例是俄罗斯。苏联倒台后,俄罗斯经济崩溃,自杀率飙升了10倍,非自然死亡数量最高一年飙升了超过300倍,平均寿命倒退了超过10年。即使如此,俄罗斯出生率一路下滑至1999年下降到1.16的历史低点也稳住了,目前已经回升到1.78。
所以,在2018年韩国生育率没有跌破1.0之前,人类所能认知到的最低生育率就是新加坡的1.15。韩国不但刷新了人类的认知,还不断地打破下限:
2018年率0.98,2019年又跌到了0.92,2020年跌到0.84。
深不见底。
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30年后的韩国劳动力人口在全国人口的占比会低于日本,现在靠劳动力996拼到手的,30年后也要还回去。
三、日本:生育率见底反弹、鸡血内卷已是历史
笔者无法预测韩国未来会在那一年结束目前这种鸡血、内卷、少子化、加速老龄化的状态。但从日本来看,1989年劳动力人口占比开始下降后,就进入了失去的30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了30年的落寞,目前的日本已经不再内卷了:
1. 先看工作时长:
OECD国家里面,日本的工作时长不但低于韩国以及被公认为慵懒的墨西哥人、希腊人,甚至低于美国。原来大家对日本职场鸡血加班、白天上班晚上居酒屋的概念已经是很早之前的刻板印象了。
就日本自己而言,工作时长相对于80年代泡沫期的2100小时也下降到目前的1700小时左右,平均每天多了一个小时的个人时间。
目前日本的打工人基本是这种状态:
全年法定节假日加起来125天左右,带薪年假10~20天,每年工作日225天,一天上班8小时就是1800小时,就算每个工作日加班1小时也不过2000小时。相比跟国内的996、9116一年3000多个小时相比,日本的工作压力小太多了。
2. 再看升学压力:
这里笔者借用国金证券研报的一张图:
这里笔者自己发挥一下,算上复交。目前北清复交一年招生人数大概都在3000多,四家加起来就是12000-15000。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突破1000万,也就是说在中国考上顶尖学府的难度是千里挑一。而考上985的难度也不低,不低于百里挑一。那么日本呢?
笔者参考知乎上的一个答案。日本的TOP2和所有学校医学部,加起来是同龄人的前1%。对应中国的北清复交的话,难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和中国和985相当。旧帝早庆上这一档(还包括东京工业大学,一桥大学,东京理科大学),是同龄人的前5%,难度低于中国211,略高于一本线。
笔者认为这个比较基本上是合理的。在QS世界大学排名里,北清复交里上海交大排名第47位,是其中最低的。而日本唯二两所排名更高的大学就是TOP2的东京大学(24)、京都大学(38)。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分析基本可靠,而且也很说明问题:既然日本人可以以中国人10倍的录取率上同样的大学,为什么要一样鸡血呢?
3. 最后看工作收入:
由于国内没有公开的工作收入数据,知乎这篇文章借鉴了2018年个税税改前后的缴税数据。税改前,全国9亿劳动力中,3500元以上月收入的有1.87亿人,占比20%;税改后,满足月收入7000元以上纳税标准的是6400万人,占比7%。至于高收入人群的规模,笔者姑且假设和985以上院校毕业生录取比例接近,即1%左右,当然这个误差会比较大。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方面,笔者参考猎聘发布《2020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业大数据报告》的数据,即中高端人才的平均实际月薪为1.94万元,年收入按13薪,姑且认为在25万元左右。
另外,笔者假设2018年3500元月薪每年5%上涨幅度,目前为3800元;2018年7000元收入同样涨幅,目前为7700元。所有人同样按13薪处理,那么目前中国的收入结构大致为:
1%:年收入25万元,即400万日元;
7%:年收入10万元,即160万日元;
20%:年收入5万元,即80万日元。
总体来说,笔者认为这个数据可能有一定低估,尤其是超过70%的在职员工月薪低于3800元,和笔者的感性认知有一定偏差,不过姑且照此分析。
那么日本呢?请看下图。
可以看到,日本50%的人口超过360万日元,中国收入超过400万日元/25万人民币的大约是1%。就算比1%高,也不会高多少。毕竟中国收入超过160万日元/10万人民币的人占比7%,是2018年税改披露过的数字。
所以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比较顶尖打工人的收入水平基本上就是日本的平均水平,高也高不了太多。这个数据笔者认为基本可信。因为国内月薪3000多元的话基本上是中位数水平,即年薪5万左右,对应80万日元,和日本中位数的360万日元相差4倍,正好和两国人均GDP(日本4万美元,中国1万美元)相对应。
也就是说,日本一个普通人就能过上中国不到5%的人才能过上的生活。既然如此,日本人为何要拼?
但笔者需要指出,日本现在的不卷不是基于这个国家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而是通过降低生育率让更少的人民去分蛋糕,所以日本的生育率只回升到了1.4左右,而不是像俄罗斯那样回升到了1.78,距离欧美国家普遍略低于2的生育率水平也还有很大差距,因为再多生资源又不够分了。其结果,大家可以参考我们前文《人口危机灰犀牛第一篇:新生儿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能拥有一个平淡的晚年》的方法去测算。笔者是按照1.1的生育率去估计的,相信1.4的话也不会好太多。因此,日本生育率的这个稳定是暂时的,要么硬刚最终还是亏拖垮财政,要么躺平放开移民。
四、中日韩对比的小结和一点体会
笔者认为东亚三国其实都走在同一条路上:
第一阶段:刚开始工业化的时候,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医疗环境改善、人均寿命延长,也刺激了高生育率,人口迅速增长。这时候决定生育率的是能不能吃饱饭,有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障。解决了这些问题,东亚人民就会猛生孩子,即使工作十分辛苦,生育率依然能保持在2以上。因为此时人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能吃饱饭、所有孩子都能活下来长大就已经很满足了;
共和国早期较低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决定了我们的祖辈对子女没有太高的期望,乐于多生孩子,造就了建国后第一次婴儿潮
第二阶段:由于儒家文化的优越性,东亚国家得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业化。工业化基本结束的时候,城市化、高等教育普及仍在进行,因此东亚人民会面临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高等教育普及和2、3代人的快速现代化会使东亚人民对自身以及下一代的预期非常之高,另一方面东亚国家由于资源有限又是后发国家,因此高端资源仍然稀缺——比如大量的高端服务业高薪职位、吸收全球人才的高等教育、能承载大house大牛排大排量汽车的国土面积等等。东亚人民被吊起来的胃口无法满足,因此不得不主动限制自己的生育,减少新生儿的数量,让稀缺的资源被更少的人所分享。
1997年扩招之后,中国大学毕业生增长了近10倍,10年后这些人进入婚育年龄,对高端资源的需求也同步增长了10倍,这显然是短期内难以满足的
第三阶段:等到出生率迅速下降到2以下,东亚国家在第1、2阶段所积累的一点微薄家底(相比欧美国家)因为无法对外扩张获得进一步增长,但因为生育率快速下降,新出生人口减半甚至更多,导致新生儿未来能享受的高端稀缺资源反而增加了。另一方面,因为人均GDP较高、产业链位置和生产效率提升,人们可以用更少的工作时间来取得更高的收入,也就有更多的个人时间照顾家庭包括养育子女。由此,人口出生率见底回升或者趋于平稳。
韩国目前的年均工作时长接近日本1980年代水平,很快就会像日本一样进入第三阶段
目前日本已经走到了第三阶段,韩国正处于第二阶段尾声,而中国还在第二阶段中期。
出生率的底部区间是多少?霸权来决定
一、欧美VS东亚
前文通过对比中日韩三国,笔者得出的结论是:中日韩三国的人口和社会发展走的其实是同一条路。这条路上,日本出生率已经见底、韩国即将见底,而中国尚未见底。但是出生率这个稳态的点到底是多少,笔者却认为是和不同国家的综合国力状况相关的。总体来说,人均资源越丰富、霸权越强、历史积累或者说先发优势越强的国家,这个稳态会更高。
以上图为例,同样经过了了出生率的骤降,英美法三国都稳定在1.8到2.0之间,即使2020年人均GDP都不如中国的俄罗斯也有1.78,远远高于中日韩表现最好的日本。为什么?显然,这些国家的人均高端资源远超东亚三国。英美法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垄断了大量的全球高端资源:
1. 先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东亚国家和欧美相比,人均优质学习资源的密度相差太大了。QS全球TOP100的大学,美国人口4个亿 25家、英国人口6000万 18家、东亚三国16亿 加起来才25家。所以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差距,东亚和欧美国家完全没法比。
2. 睡后收入类企业:
以矿业这种不需要什么辛苦经营、躺着赚钱的企业为例,根据加拿大Mining.com公布的全球矿业公司50强,东亚国家除了国土广袤的中国有7家外,只有日本1家的一家上榜。
3. 霸权高端服务业:
首先是贩卖话语霸权的产业
世界四大通讯社
美国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以上的世界四大通讯社的排名依据是:通讯社的规模、发展历史及影响力、订户数量、日发稿量和年发稿量等。这四家是百分百的欧美企业,东亚三雄无一上榜。
世界十大新闻媒体公司
根据投知邦的统计,截至2020年11月的市值排列出的世界十大新闻媒体公司中,美国独占九席,剩余一席是英国的每日邮报和通用信托集团,英美主导了世界上最主流的新闻导向,东亚国家无一上榜。
然后是兑现霸权影响力的产业:
留学产业
世界上留学生最多的十个国家里,美国(109万)、澳大利亚(55.6万)、加拿大(49.4万)依次位列前三,而中国排在第四位,有48.92万留学生。与此同时,仅美国就有36万中国留学生,如果考虑净留学生接受数量,中国还差得远。
旅游
尽管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旅游业都是以国内游客需求为主要对象,但几乎所有欧美国家的国际游客收入占比都是中国的2、3倍。以中国的体量、文化、历史,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不如韩国。这中间虽然有国内旅游业的一些短板,也与西方媒体几十年如一日的抹黑有关,毕竟大多数普通人对外国的认知都十分肤浅,媒体天天黑的地方去的人就少得多,这一点东北雪乡估计深有体会。
再来看看贩卖暴力的产业:
长期发布有关全球军火交易数据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研究报告显示,有数据可查的全球25家最大军工企业去年的武器和军事服务销售总额为3610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8.5%。其中,12家上榜美国公司的销售额占比为61%,仍然处于全球一枝独秀的地位;中国有4家公司上榜,销售额占比约16%;6家西欧军工企业销售额加起来占比18%;两家上榜俄罗斯公司,销售总额为139亿美元。但中国军事专家宋忠平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斯德哥尔摩的报告可信度需要打一个大折扣,“把中国作为第二大武器销售国是对中国的高估,第二实际上还应该是俄罗斯。”
2017年全球武器贸易份额
从以上来看,东亚三国的出生率都注定要低于欧美国家甚至俄罗斯这种白人破落户。因为自身的资源禀赋(日韩国小人稠)、后发劣势(中国后发于韩国,韩国后发于日本)限制,如果不突破现有的地缘政治框架(中国被遏制在国境内和近海,日韩在美军的占领下当二等公民),东亚三国尤其是作为后来者的中韩是很难突破日本走出来的这个上限的(生育率不到1.5)。
至于货币霸权这种独一无二的捞钱门路,全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笔者就不赘述了。
二. 中韩为何生育率会低于日本
如果说东亚因为后发劣势和霸权确实而必须生更少的孩子才能享受和欧美接近的现代生活资源,那么同样在东亚,为何中韩会比同文同种的日本出生率更低呢?
笔者认为核心在于日本有工业化的先发优势。
1.日本
明治维新不算,日本在朝鲜战争后就开始经济起飞,很快就实现了工业化,是东亚国家里最早的。想象一下,当60年代日本企业开始和欧美企业正面竞争的时候,东亚儒家文化塑造出来的协作精神、团队精神、精细制造精神,面对粗糙、散漫的欧美工人,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抢占市场份额,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较之中韩相对轻松。
日本在二战之前曾经作了东亚几十年的霸主,搜罗的资源是中韩无法比的。况且日本作为美国在东亚最大的片儿警,也被给予了一定特权,比如SONY收购美国贝塔斯曼电影公司、东芝收购西屋电气核电站资产、三井物产参股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等。这都是中国公司想都不用想的。
因此日本的高端资源拥有量是东亚三国最高的,生育率下降速度在东亚国家里是最慢的——新生儿不用下降很多就可以让本国的年轻人享受到。
2.韩国
等到韩国在70年代后才开始发展工业化的时候,首先需要打败的已经不是粗糙、散漫的欧美工人,而是同样文化背景,搞了上百年军国主义,一样擅长团队作战、精耕细作的日本人。
郭德纲说,只有同行之间的仇恨才是赤裸裸的。
韩国为此只能把日本的大财阀制发展到更加极致的程度,用把全国资源集中在少数几家财阀的手中,用田忌赛马的方式从日本企业手中抢份额。但韩国付出的代价就是,整个国家被少数财阀操纵,全国人民被迫打鸡血,加上曾经作为日本殖民地完全不可能有什么霸权遗留或者溢价,高端资源只能自己积累。以QS全球大学前200强为例,虽然韩国有7家上榜,但前30韩国完全轮空,前50仅2家,前100有6家,100-200之间只有1家。而日本有10家,其中前5家,100-200有5家,总量更多也相对均衡。
虽然韩国付出了比日本更高的代价,生育率跌到无以复加,但眼看着工作时长,韩国人民也估计距离暂时稳住生育率也为时不远了。
3.中国
中国的现代化比日韩都要晚。
80年代开放进入世界市场后,除了日韩还有四小龙已经在前面把各个赛道都占严实了。此时,中国选择更少,只能剑走偏锋,借鉴香港一隅之地的土地批租模式,从土地财政汇集全国人民的财力,尊重作为大国的体制特色,充分释放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对内推进城市化拉动内需、对外投资/补贴企业出口(现在是搞创新),跟在日韩后面把所有制造业的赛道全吃掉才能养活自己。
本来,中国和日韩相比,是有大国特有的优势的。比如人均国土面积、自然资源远多于日韩,军事力量和军工产业也远强于日韩,地缘政治上虽然受欧美压制但中国也可以独立发展空间更大,应该能走出比日韩更宽松的道路来。
但中国的大国优势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土地,尽管让全国人民住上一户建完全不会占用比目前楼房+农村自建房更多的土地,但对于发展早期缺乏资本的中国来说,除了土地没有更好的融资工具。所以遍布拥挤岛国的一户建,在土地资源宽松得多的中国反而完全不被允许。这恰恰说明日本作为相对的先发国家,不需要土地财政动员整个社会的资源就足以发展经济。
香港式的用地原则:极少的住宅用地,极高的容积率,更高的房价
其他高端资源上,中国的大国优势也难以有效发挥:
教科文卫方面,靠帝国掠夺和积累中国是做不到的,因为美军天天就在我们领海边上开着飞机军舰抵近侦察,保家卫国已经压力山大,港台尚未完全统一,何况扬国威于殊俗?
既然如此只能自己积累,但这样见效就慢得多,完全跟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大学为例,QS全球大学前100强中国大陆6家、香港5家、台湾1家。中国大陆在总量上已经与日韩相仿,加上香港是日韩的两倍。但由于人口是日韩的8-20倍,因此在高等教育这类人均高端资源上,相比日韩仍差很多。更别提其中5所在香港,其屁股和成色决定了折算成中国大学还得打折扣。
霸权资源方面,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到世界第二或者第三大军火出口国,但是因为销售对象主要都是西方国家看不上的、购买力有限的穷国。这些国家多数对中国也没有安全依赖,所以议价能力强,因此我国出口武器本身的收益也好,从对方国家获得影响力也好,不要说美国连俄罗斯都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中国只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拥有世界第三大国土面积却要全民蜗居水泥格子忍受高房价,拥有世界第二强军事力量却几乎没有海外驻军。这一切都是后发劣势的结果或拜欧美压制所赐。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中国多了欧美就少了。如果中国可以扬国威于四方,那么出生率暴跌到1附近、30年后一个上班族养一个退休职工的就是欧美而不是中国了。
4.小结
写到这里,笔者突然对“战略机遇期”、中美之争、英国和澳大利亚对中国貌似难以理解的恶意以及“一带一路”、“双循环”有了新的理解。
中国搞996也好、搞内卷也好,不管主观目的如何,但客观上都起到了抓住目前的窗口期,在2035年左右窗口关闭之前打破欧美独霸世界的霸权。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迫使欧美承认以合理代价遏制中国,迫使后者与中国共享世界的主导权。之所以说是2035年的窗口期,依据是我们上一篇文章《人口危机灰犀牛第一篇:新生儿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能拥有一个平淡的晚年》的测算。到2035年前后中国的老龄化还未陷入重大危机,还能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以军力为核心的争霸力量。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中国走出日韩的老路,把中国拥有的、日韩不具备的大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积累足够多的高端资源,满足我们自己和子孙在后工业化社会的基本需求,让我们的年轻一代可以在更靠近2的生育率的社会中世代繁衍。这样,我们的社会就能够更加持续的发展,发展到更高的高度,更能够承担老龄化社会高昂的养老成本。也只有这样,我们这些80/90后能够过上至少像祖辈、父辈那样平淡的晚年生活——带带(外)孙子(外)孙女、跳跳广场舞、发展下自己的兴趣爱好。
总之一句话,中国还有10-20年的人口窗口期,入关我们这一代人才能安然退休。
长按二维码,关注龙马产研
往期精彩回顾:
人口危机灰犀牛第一篇:新生儿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能拥有一个平淡的晚年
【万字深度】从梁孟松动荡看华为造“芯”有多难、作“车”是为何?
欢迎分享、收藏 欢迎点赞、点个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