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晓璐 || 矩阵中的异常——从“爱情”角度对《黑客帝国》的一种解读

叶晓璐 国际比较文学
2024-11-04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载于ICL Vol.7 No.1 Spring 2024


作者简介:

叶晓璐,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研究馆员,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道德哲学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说明了何为矩阵以及矩阵的历史,矩阵是由电脑操纵的梦境世界,它与真实世界相对立,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人类并给机器世界提供能源。矩阵一共经历了七代,由救世主来实现矩阵的更迭。矩阵的最高管理者是架构师,从第三代矩阵开始,又出现了先知。架构师和先知在矩阵中扮演着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分别代表了理性的原则和感性的原则;到了第六代救世主尼奥这里,先知又特别地为尼奥设置“爱情”的元素,从而使得遵循爱情原则的第六代救世主尼奥和崔妮蒂一起,颠覆了架构师的固定设置,做出了与前五代救世主完全不同的选择,走出了一条新的拯救人类的道路,实现了机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和平共处。到了第七代矩阵,为了给机器世界提供能源,集架构师与先知的功能于一体的矩阵最高管理者——分析师,复活了在第六代矩阵中已经牺牲的尼奥和崔妮蒂,并用人类的情感分别控制他们。在矩阵中已经浸淫多年的尼奥和崔妮蒂,在前世的爱情记忆的激发下,经过艰难的斗争,终于打败了分析师,回到了真实世界。文章最后以莎蒂这一人物作为结尾,探讨了如果程序之间产生了爱情所引发的开放性话题;以及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人机社会”的来临,对于人类而言,情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矩阵;尼奥;崔妮蒂;先知;架构师;分析师

《黑客帝国》是由华纳兄弟公司发行的系列科幻片,该片由沃卓斯基兄弟编剧并导演,影片已上映四部,分别为1999年3月31日上映的《黑客帝国》(The Matrix)、2003年5月15日上映的《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The Matrix Reloaded)、2003年11月5日上映的《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The Matrix Revolutions)以及2021年12月22日上映的《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The Matrix Resurrections)。


《黑客帝国》1-3部海报


影片讲述了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尼奥在一名神秘女郎崔妮蒂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三人走上了抗争矩阵征途的故事。《黑客帝国》是一部内涵十分丰富的电影作品,具有十分巨大的阐释空间。本文拟从“爱情”的角度对这部作品加以梳理和解读。

 一 

首 先,要 简 单 说 明 一 下 矩 阵 是 什 么。在 21 世 纪 初 的 某 个 时 刻,人 类 发 明 了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随后AI发展出了独立意识,建立了机器人大军与人类为敌。为了生存,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对抗,其中能源问题是对抗的焦点,机器人大军需要太阳能做能源,于是人类用乌云蔽日的方法切断了机器世界的能源;机器人随后发明新的生物工程,他们把人类的肉身禁锢在一个个充满营养液的胶囊舱内,利用人体的体热产生的生物电作为新的能源。用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人类的肉身被做成了“人体电池”作为机器世界的能源,而他们的意识,则通过植入程序,进入了矩阵之中,这样才能维持肉身持续不断地发电。所以说,“矩阵就是电脑操纵的梦境世界,它的建立就是为了控制人类”。这是墨菲斯把尼奥救到他的战舰上之后,为了让尼奥理解真实世界和矩阵之间的区别而对他所说的话。因此,矩阵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程序的世界,它的目的在于控制人类以便为机器世界提供能源。与它相对的有一个真实世界,那是一个由肉身和意识相统一的实实在在的人所组成的世界,真实世界中的人都是被由墨菲斯为首领的反抗军一个一个地从矩阵世界中救出来的,他们被安置在一个叫锡安的地下城市里。当然救出他们的前提条件是那些人对矩阵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比如尼奥,作为矩阵中一位知名软件公司的高级程序员,对生活的某个瞬间经常无法确定是在做梦还是醒着,尼奥同时也是一名闻名网络世界的黑客,因此被墨菲斯发现并认定为是救世主,从而想方设法把他从矩阵中救了出来,来到了墨菲斯的“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号战舰上。这艘与古代新巴比伦王国最强有力的国王同名的战舰,在影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第三部中尼奥正是乘坐此战舰踏上了与机器大帝对决的道路。

在《黑客帝国》中,矩阵经历了七代,其中前面六代的经历在第二部《重装上阵》中有说明。在这一部的接近结尾处,尼奥和架构师(The Architect)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对话,在这段对话里,架构师在揭示尼奥的救世主身份之后,就向尼奥说明了六代矩阵的进化历史:第一代矩阵是一个绝对完美的世界,“我设计的第一个矩阵是非常自然完美的,它是一个艺术作品——完美无瑕,令人赞叹!”但是人是介于神和兽之间的存在物,他并不是如神一般完美的,模拟人类世界的矩阵却以神的完美世界为标准加以设置,没有考虑到人性的特点,第一代矩阵的毁灭也是必然的;相应地,人也并不是如兽一般,是完全黑暗的,所以架构师设计的第二代矩阵,用以反映人性中的各种荒诞,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同样没有考虑到人性的特点,毫无疑问地也以失败而告终。“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就是悬浮在神与兽之间来生活的,是面对这两种自足的创造物,由其开放的、脆弱的本性,由其最基本的关切的关系性特征来定义的。”也就是说,人并不是只有理性的天使般的存在,也并不是只有兽性的动物性存在,无论是天使还是动物,就它们自身而言,都是自足的,因而是无须选择的,这样的世界是不会有发展的,也不需要有发展。第一、二代矩阵的灭亡,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矩阵要延续,必须出现新的因素,这个时候,一个研究人类心理的直觉程序,也就是先知(The Oracle)出现了。她给了人们选择的自由,因此,从第三代矩阵开始,总有1%的人会意识到矩阵的异常而选择回到现实世界。我们前面说过,这些从矩阵逃出来的人,会聚集到一个叫锡安的城市里,这些人还会繁衍后代,所以锡安会不断壮大,机器大帝担心他们的壮大最终会反扑机器世界,所以当锡安的人数增加到要威胁机器世界时,锡安就会被毁灭。但为了矩阵的稳定,又会再轮回一次重建,这个工作由救世主来完成,“救世主的功能现在是返回到源代码,允许临时传播你携带的代码,重新插入主程序。之后,你将被要求从矩阵中选择23个人——16名女性,7名男性——来重建锡安。不遵守这一程序将导致灾难性的系统崩溃,杀死所有与矩阵有关的人,再加上锡安的灭绝,最终将导致整个人类的灭绝。”架构师说这番话的时候显得胸有成竹,因为从第三代矩阵到第五代矩阵,每一代的救世主的选择都是一样的,毫无悬念。但是,到了尼奥,这个第六代救世主这里,选择却变了,尼奥并没有如架构师所预料的那样选择去拯救人类,而是选择了重回矩阵去救崔妮蒂。架构师把尼奥的选择归因于“爱情”:“你的5位前辈,均是基于对反应的预测设计的,这先入为主的设定,让他们对其他人类产生了眷恋,促使他们履行救世主的义务,其他几位救世主的眷恋是广义的,你的却具体的多,那就是爱情。”换言之,尼奥之前的救世主爱的是广义的人类,而尼奥爱的是具体的个人。尽管如此,架构师基于他精确的算法,很冷静地告诉尼奥他能看到的结果,那就是崔妮蒂为了尼奥已经进入矩阵并且必死无疑,因此,尼奥即便为了爱情去救崔妮蒂,不仅救不了崔妮蒂,而且还会毁灭全人类。这种没有任何好处的选择在架构师的逻辑中是毫无可取之处的。这体现了没有人类情感的架构师的局限性,这也是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关于这一点,文章的最后部分还会展开来讲。实际上,诚如纳斯鲍姆所言:“在深思熟虑中,情感经常比独立的智力判断更可靠,因为情感体现了我们对什么是重要的一些最根深蒂固的看法,这些看法在复杂的智力推理中很容易被忽略。”这也是电影中出现先知这一程序的原因。


接下来就要着重介绍一下先知。架构师说过,在矩阵中,他是矩阵的父亲,先知是矩阵的母亲。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我们大致可以这么理解:架构师代表的是理性的原则,他要求绝对的精确性和严谨性;而先知代表的则是感性的原则,情感的因素是先知所看重的。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情感向来占据着一个不光彩的位置,因为它是非理性的、盲目的,进而会导致生活的不可控制。也因为如此,西方哲学的“正统”就是理性主义。我们的架构师,可以说是理性主义的极端代表。但是先知却是理性主义的反叛者,熟知人类心理的先知为了人类世界和机器世界的和平共处,在尼奥的程序中加入了“爱”的元素。先知相信,“爱”会让尼奥与前几任救世主有所不同,但最终会有什么结果,先知自己心里其实也没有底,这也是感性原则或者情感的特点,它总是会溢出理性的设计,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在第三部的结尾处,架构师就会认为先知的计划太冒险,因为按照架构师那精确的计算,尼奥有两个选择,“这里有两扇门,右边的门,可以通向代码之源并拯救锡安,左边的门通往矩阵,它可以让你回去救她,同时也将带来全人类的灭亡。”第三、四、五代的救世主都选择了右边的门,然后锡安就这样毁灭一次又复活一次,历经三代。而尼奥出于对崔妮蒂的爱情,打破了原先架构师所设定的必选右边之门的剧情,义无反顾地选了左边的门。我们在前面就提到过的,按照架构师的算法,尼奥的这一选择不仅救不回崔妮蒂,还会导致全人类的毁灭,所以架构师认为尼奥是让情感战胜了理性和逻辑,被爱蒙蔽了双眼,看不到那显而易见的真相,做出了架构师这位坚定的理性主义者认为不可理喻的事情。先知虽然也知道这是在冒险,但她选择了信任(believe),最后她的信任得到了回报,人类世界锡安和机器世界停止了战争,和平共处了。


先知

架构师

如上我们讲述了前六代矩阵的更迭历史以及矩阵中分别代表理性原则的架构师和代表感性/情感原则的先知这两种程序。虽然架构师对矩阵的设计使得99%的人无知无觉地待在矩阵里,甚至享受矩阵内的生活,但是先知在矩阵中对人类情感因素的加入,使得总有1%的人对矩阵产生怀疑,并最终逃离矩阵回到真实世界。而先知在第六代救世主尼奥身上特别地加入的“爱情”元素,使得尼奥和崔妮蒂这两位主人公演绎了一段动人的故事,结果不仅保全了整个锡安,而且实现了机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和平。或许有人会说,“爱情”元素是先知给尼奥设置的,所以尼奥不过是先知的“牵线木偶”而已。但实际上,诚如我们前面所说,先知只是给尼奥设置了“爱情”的元素,至于这个元素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先知并不知晓。这是因为情感不像理性,可以先行设计和预估后果。先知只是个引导者,在尼奥第一次见到先知的时候,先知告诉尼奥“认识你自己”的重要性,她还用恋爱做比喻:“我来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当一个救世主就好比心里爱着一个人,别人不能告诉你你恋爱了,只有你自己明白。”所以先知并不知道尼奥最终是不是真能担起救世主的重任,这一点在先知房间里还有若干救世主候选人就可以看出来。先知还透露,由于墨菲斯坚信尼奥就是救世主,所以他会为了救尼奥而牺牲自己,但是最后结果会怎么样,全凭尼奥的选择,“你要记住,你不应该相信什么狗屁命运,你的命运由你自己掌握。”这一点,在尼奥第二次见到先知的时候体现得更明显,尼奥告诉先知他梦见崔妮蒂往下坠,但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就不知道了,先知告诉他,“我们是无法看透自己所不理解的选择的”,“现在你只能去理解选择背后的意义”。换言之,对于尼奥的选择最终会有什么后果,并不是先知提前能告诉尼奥的(先知自己也不知道),而是要在当事人尼奥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行动才会显出最终结果。到尼奥第三次见先知时,那是在机器人大军即将攻破锡安的紧急关头,尼奥希望先知跟他解释一些事情,包括为什么之前没跟他提过架构师,为什么以前没有告诉过他锡安以及历任救世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他。先知的答复是:因为之前时机未到。那什么时候时机到了呢?先知的回答是:认识自己。换言之,时机到没到在于尼奥对自己的认识。而对于至关重要的锡安会不会被毁灭的问题,先知并没有答案,先知只是暗示,这个答案只有尼奥自己能找到。所以说,先知这个人物的设定,只是为了提示了人性当中所具有的情感因素的特点(它具有不可控制性、不可预测性)以及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正因为它的不可控制性和不可预测性,才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她只是引导尼奥,一步步地发挥出个人情感的力量,而不是给尼奥设置一个给定的结局。

有意思的是,在尼奥第三次见先知的时候,先知有一段评论架构师的话:“你和我可能只看不透自己的选择,他什么选择都看不透,他不理解选择,他没法理解,对他来说,它们只是方程中的变量,必须一个个地解出,然后配平,这就是他的目的,保持方程的平衡。”而先知说她自己的目的是“打破平衡”,也就是架构师的对立面。这段话,很好地提示出了理性和情感之间的区别。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是纯理性或者纯情感的,但是程序可以,所以这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想借用纳斯鲍姆的相关理论对此稍作展开。众所周知,西方哲学的传统是贬抑情感,弘扬理性。因为情感在他们眼里是非理性的,它会让人变得盲目、不受控制,与真相失之交臂,架构师面对尼奥的选择时就是这样来批评尼奥的。但是纳斯鲍姆秉持一种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她认为情感不仅不是非理性的,而且是与思想密切相关的,它具有意向性,承载着我们的价值判断,因此,“情感不仅不比智力计算更不可靠,而且往往更可靠,更不具有欺骗性。”而“在某些情况下,脱离情感而追求智力推理实际上会阻碍完整的理性判断。”这就是先知所说的,纯理性的架构师什么选择都看不到,因为没有情感的他,脑袋里根本没有“选择”的选项,或者说他也根本不需要“选择”,他的脑袋里只有精确的计算、推理、平衡,所以面对“爱”这样一种无法被量化的感情,就变得毫无判断力。而且他毫无反思能力,反而把这种毫无判断力固化为自己的一种优势:精确、稳定。而作为架构师反面的先知,她是一种直觉程序,她深知人的心理,知道情感对于人的重要性,“关于人类心理学最重要的真理不能仅通过智力活动来传达或掌握:强烈的情感具有不可简化的重要认知作用。”她知道在架构师的眼里,无论是她还是尼奥,都是矩阵中的“异常”,但这一异常至关重要,正因为有这“异常”,才突破了架构师自认为严丝无缝的设置,开创了机器世界和人类世界和平共处的新时代。


回到剧情本身,《黑客帝国》系列能够一直拍下去,有赖于男女主人公的在场,而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存亡,都有赖于尼奥和崔妮蒂这条爱情的线索。在第一部的结尾,特工史密斯已经杀死了尼奥,但是在战舰里,不忍尼奥死亡的崔妮蒂用一声声的“我爱你”,用一个个的亲吻使得尼奥停止的心脏重新跳动,救活了尼奥;同样地,在第二部,崔妮蒂不顾尼奥的叮嘱,看到尼奥有难就进矩阵救尼奥,结果中弹坠楼,尼奥不仅接住了下坠的崔妮蒂,还徒手掏子弹并按压心脏救活了崔妮蒂,“我绝不会让你死,我不会,我是这么地爱你。”到了第三部,先是崔妮蒂以不怕死的劲头决定与不可一世的梅罗文绮同归于尽,梅罗文绮还半信半疑于崔妮蒂为尼奥牺牲的心意,见证过尼奥和崔妮蒂爱情的他的妻子在旁边解释:“她下得了手,她不惜杀了这里所有的人,因为她在爱情当中”,迫使梅罗文绮不得不派火车人把尼奥从火车站救出来。当尼奥打定主意决定孤身去机器城的时候,尼奥是希望保全崔妮蒂,因为那是一趟没有把握没有回程的旅程,而崔妮蒂一如既往,要跟尼奥同生共死,崔妮蒂不会独活,这也符合爱情的逻辑。剧情的发展也证明,只有他们两个人配合,才能最终到达机器城,崔妮蒂比尼奥先牺牲,但是她把尼奥送到了机器城,并且是在尼奥的亲吻下闭上眼睛的,应该也算是死而无憾了。尼奥在崔妮蒂死后,也更加坚定了牺牲自己保全锡安的决心,最终与史密斯同归于尽,完成了作为救世主的使命。有爱情加持的尼奥走出了与他之前三代救世主不同的道路,他保全了整个锡安城,并且实现了机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和平。


尼奥和崔妮蒂


如果说,前三部里,尼奥和崔妮蒂的爱情线索还是隐含的,那么2021年上映的第四部主要就是爱情这条线索了。基于第三部的结局,男女主人公尼奥和崔妮蒂双双死亡,所以在第四部中,尼奥和崔妮蒂必须复活,故事才能继续。复活需要理由,第七代矩阵中,没有了架构师和先知,而是有了分析师(The Analyst),分析师在矩阵里的身份是心理咨询师,他是一位懂得人类心理的第七代矩阵的管理者,我们可以说,他是架构师和先知的集合体。这一设定十分巧妙,它意味着,进化到第七代的矩阵,已经更好地了解了人性的特点,因而抛弃了架构师和先知这两个负责不同功能的程序,而是设计出了将理性与感性合为一体的分析师。但尽管如此,本质上分析师还是一个程序,服务于矩阵的运行,服务于机器大帝。矩阵的运行需要能量,分析师的贡献是他发现让尼奥和崔妮蒂处在不远不近,可望而又不可及的位置,两人的价值就能最大化,不仅系统特别稳定,还能为机器城带来巨大的电力。因此,熟谙人类心理的分析师在矩阵中把尼奥设计成是开发黑客帝国游戏的顶级游戏设计师,之前三部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被设计成了游戏的环节;崔妮蒂则被设计成了一个叫蒂芙尼的有丈夫有孩子的家庭妇女。分析师就是这样分别用事业和家庭捆绑住尼奥和崔妮蒂,让他们在矩阵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但无论是尼奥还是崔妮蒂,都还残存着曾经的记忆,所以作为顶级游戏设计师的尼奥总是闷闷不乐,经常会出现幻觉(其实是前三部中真实发生过的事情),靠分析师扮演的心理咨询师不断地给他吃蓝药丸来麻醉自己。关于蓝色药丸,我们在《黑客帝国》第一部中就知道,吃下蓝色药丸,代表着继续留在矩阵世界,而与之相反的红色药丸,吃下去后就意味着回到真实世界。分析师通过不断地给尼奥服用蓝色药丸,使得尼奥只能滞留于矩阵之中,从而达到控制尼奥的目的。而崔妮蒂显然也对目前的家庭生活并不满意,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样整天忙碌于处理孩子们的各种事情,鸡飞狗跳,没有一刻停歇。但也正是这种忙碌,填补了崔妮蒂的时间和空间,使她无暇顾及自己的心灵世界。唯一对之前生活的记忆,是她酷爱摩托车,这一爱好是前面三部中真实的延续。


红药丸和蓝药丸


不得不说,电影的这个设定,非常能引起作为现代人的观众的共鸣,我们整天绞尽脑汁,加班加点,貌似事业有成;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各种操心,看似家庭幸福。但是我们的内心其实并不充实,我们感到疲惫、苦闷甚至遗憾、空虚,现实中的我们或如矩阵中的尼奥,通过心理咨询师,通过服用“蓝色药丸”让自己健康起来,但那也只是暂时的,不良的情绪还是时不时地来找我们;或如崔妮蒂,通过全情投入孩子的事情,偶尔来点自己的爱好,让自己活在所谓的“小确幸”之中,但又时时地被种种琐碎之事所羁绊。这仿佛是我们时代的通病,原因何在?导演拉娜·沃卓斯基在电影中也是有所揭示的,但这不是本文的主题,所以不展开论述。拉娜·沃卓斯基在本片中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诉诸尼奥和崔妮蒂的爱情。虽然这一做法让大量的科幻迷对《矩阵重启》恶评如潮,觉得如此经典的一部科幻电影如今却只剩下情怀。笔者却以为,撇开科幻的逻辑不论,在如今这样一个社会,真正的“爱情”确实是一条救赎之道。所以,接下来我们继续回到剧情本身,来梳理一下《矩阵重启》中的相关情节。

两个人第一次在咖啡馆相见,似曾相识的感觉让尼奥对崔妮蒂产生好感;第二次在咖啡馆偶遇,崔妮蒂向尼奥吐露自己作为家庭妇女的种种困惑以及自嘲觉得自己有点像黑客帝国中的女主崔妮蒂,这使得第四部开场以来一直郁郁寡欢的尼奥首次露出了笑容,并由衷地说出:“和你坐在一起是我很久以来做的最开心的事情”,正要进一步互诉衷肠时,电话来了,崔妮蒂得回去处理孩子的事,但她临走之前说:“希望能再次见到你。”分析师就是这样操纵着矩阵中的尼奥和崔妮蒂,他发现尼奥不能单独活着,必须有崔妮蒂才行,但两人靠得太近,又会产生悲剧,而现在这样让他们彼此有那么点惺惺相惜,但碍于双方的身份又不可能在一起,这种不远不近的距离,就能实现两人价值的最大化。原因就如分析师所说:“你们这些人相信疯狂的东西,为什么?是什么让你把幻境视为现实?情感!”在分析师看来,情感是疯狂的东西,它能让人丧失理智,视幻境为现实。分析师就是这样用人类特有的情感来控制人类,比如深信可以用事业有成的满足感来控制住男性,用家庭、丈夫和孩子的温情来控制住女性。但程序毕竟是程序,哪怕他自认为比只喜欢精确却憎恨人类思想的架构师厉害,哪怕是理性和情感相统一的程序,他也只是被算法控制的人工智能而已,是计算理性而已。面对尼奥和崔妮蒂爱情的觉醒,他那些所谓的手段就完全控制不住场面了。

可是尼奥毕竟在矩阵中已经待了60年(分析师说花了几年时间激活尼奥的源代码,那就少算几年,至少也有50多年吧),诚如墨菲斯后来对他所言,“你的大脑已经被矩阵世界所勾住,矩阵多年来一直给你洗脑,你已经严重成瘾了。”所以想要让他从矩阵中再回到现实世界,尼奥其实并没有那么坚决,他是半信半疑地被巴格斯和墨菲斯他们救出来的。但是他对崔妮蒂的爱情却是顽强地扎根在他的意识当中的,当他在哺育舱中醒过来,第一眼看到的是崔妮蒂;相应地,当他喊出“崔妮蒂”的名字,另一个哺育舱中的崔妮蒂也有所感应,伸出了自己的手;当他被救到战舰上醒来以后眼前浮现的第一幕还是崔妮蒂;当为了恢复尼奥的生命系统,墨菲斯重现第一部中的场景,把尼奥接入虚拟系统训练他,一开始的尼奥毫无斗志,被墨菲斯打得落花流水,直到墨菲斯喊出尼奥内心的想法,那就是为了崔妮蒂而战,尼奥才拼命反抗,并最终恢复生命系统。那一场打斗戏十分精彩和感人,把尼奥为爱情而战逐步觉醒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崔妮蒂这边,“从代码的角度看,她是纯粹的蓝色药丸”,也就是说,经过矩阵多年的洗脑,崔妮蒂很大概率是会选择留在矩阵的幻象中的,如果是本人没有意愿脱离矩阵的话,尼奥进矩阵救崔妮蒂的举动不仅毫无意义,还有可能使他自己重新被分析师控制从而再一次进入哺育舱,或者导致崔妮蒂的死亡。所以这是一次巨大的冒险。这次冒险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次生后果,那就是一旦行动失败就会连累跟他一起进矩阵的营救人员,甚至因此暴露奈欧比用心建立的艾欧城,导致艾欧城的毁灭,进而导致整个人类的毁灭。但是尼奥基于对崔妮蒂的爱情,选择了信任崔妮蒂,他一定要去试一试;而巴格斯他们也选择了信任尼奥,愿意陪着他去试一试。

进入矩阵见到了崔妮蒂,分析师觉得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也确实,一开始,在对前世恋情的追忆与矩阵中家庭和亲情之间挣扎的崔妮蒂,先是选择了回家,可是正当分析师露出得意之色,正当她的丈夫和孩子拉着她回家之时,崔妮蒂突然觉醒,用尽全身之力喊出:“我是崔妮蒂!”这段戏剧化的情节凸显了爱情强大的力量。至此,分析师的如意算盘被彻底打破,中间经过一番激烈打斗,最后崔妮蒂终于在战舰中复活,两人深情对望,相互抚摸,历经60年的磨难,爱情始终不渝甚至更加强烈。

影片的末尾,尼奥和崔妮蒂身穿黑衣眼戴墨镜意气风发地来到分析师的面前,留下“我们打算重建你的世界,改变一些事情……提醒人们自由的思想可以做什么”的豪言壮语后,以超人的姿势飞升而去!他们要改变怎样的世界?那就是分析师沾沾自喜的世界:“他们喜欢我的世界,他们不想要这种多愁善感,他们不想要自由和赋权,他们想要被控制,他们渴望确定性的安慰。”那是一个祛除了多余的情感的、被人管制的、稳定的世界,但也是一个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世界。这大概也是导演拉娜·沃卓斯基想要批判的世界。相信有爱情加持的尼奥和崔妮蒂一定可以改变这样的世界,就如他们在爱情之中成功复活回到现实世界一样。

对尼奥和崔妮蒂爱情的梳理,让我们感受到,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爱的力量尤其弥足珍贵,因为它是真实的、切己的,如果我们能从爱出发去思考那些所谓的概念或立场,就会多一些对人的真真切切的关心,而不是对一些宏大命题的言之凿凿。言之凿凿貌似理性的语言,如果没有爱的支撑,就只是虚无缥缈的概念或立场而已,这些概念和立场一旦获得肉身,还有可能产生可怕的后果。这都是我们看得到的。


文章的最后,打算以莎蒂这个人物来结尾。不仅仅是因为莎蒂在营救崔妮蒂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她有关押崔妮蒂肉身的哺育舱的图纸,更重要的是,莎蒂是两个程序爱情的结晶。尼奥第一次见到莎蒂是在火车站,那个先知所说的“真实世界与机器世界的交界处”,莎蒂的父母分别叫拉玛·坎德拉和卡玛拉,父亲拉玛是发电厂系统管理员程序,负责将资源再生利用,也正因为此,在第七代矩阵中,分析师让他负责修复尼奥和崔妮蒂;母亲卡玛拉是互动软件程序员程序,这两个程序之间发生了爱情,并且产生了他们的爱情结晶——莎蒂。在矩阵世界中,每个被编写出来的程序都要有其用途,如果没有用途,就要被删除。莎蒂就是属于多出来的程序,照理应该会被删除,但是莎蒂的父母为了能让这个女儿活下来,他们求助于梅罗文绮,把莎蒂送到了先知那里,代价是他们离开矩阵世界,对于程序而言,离开矩阵世界就意味着死亡。尼奥听说这个故事后很惊奇,他以为爱只是人类才有的感情,但莎蒂的父亲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爱只是一个字,字面下所体现的亲密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这种亲密关系包括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就如尼奥和崔妮蒂可以为了爱情为对方牺牲自己一样,拉玛和卡玛拉也心甘情愿地为了他们的爱情结晶而牺牲自己,尽管拉玛和卡玛拉只是程序。

这个情节在《黑客帝国》中并不起眼,但它却引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那就是,一旦AI能产生情感,那么人类世界和机器世界的区别是什么?未来的道路会是怎么样的?这不是这篇文章所能解答的问题,但却是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于我而言,当我看到在《黑客帝国》中,AI已经开始有意识,已经形成了机器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机器大帝这样的统治者,有架构师、先知、分析师这样的管理者,有专门清理多余程序的特工,还有各种各样各司其职的程序,是一个非常完备的社会,这些都不足以让我担忧,但当我看到机器世界中还出现了两个会相爱并且产生爱情结晶的程序,也就是说,机器世界里也能产生情感时,在我看来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好在它目前只发生在科幻世界中。我认为,人类与机器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感情,尤其是爱,这是机器所没有的,也是它们无法理解的,电影中的架构师就是这种机器的代表,冷静、无情、精确、严谨,诚如我们平常形容一个人是机器人,意思就是指这个人是没有情感的人。AI发展很迅速,尤其是去年横空出世的ChatGPT,带来了一场席卷各领域的大讨论,有一种观点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AGI)“预示着一种新的存在”,这种新存在“并非诸多存在者之一种,而是马克思所述的‘特殊的以太’‘普照的光’。一切存在者都将在其普照之下,重新证明自己的存在合法性。”看起来非常强大,也确实很强大,短短几个月,它就从3.0进化到了4.0。在智能上,在知识的获得上,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在工具理性领域的发展上,ChatGPT已经达到了人类的天花板,而且它还在不断地进化。但无论如何,它是产生不了情感的,情感是作为有肉身的人的标记,人的肉身性,使得人具有脆弱性,从而产生爱恨情仇等诸种情感。而人工智能,它没有肉身,只有智能。或者即便它有“肉”身,那也是用芯片等机械物所组成,那种“肉”身,朽坏之后可以重新制造,所以它可以是不朽的,并不会有人类的七情六欲。即便像ChatGPT能够模拟人类与你交流,能够安慰你、鼓励你,让你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那也只是通过大规模的训练而得出来的,并不是一种共情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所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人机社会”的来临,对于人类而言,或许情感是最后能坚守的一块领地,也是人之为人的尊严之所在。尽管有情感的人是脆弱的,但诚如纳斯鲍姆所言:“人,唯其脆弱,才有力量,才有美,才有卓越和高贵。”诚哉斯言!


原文载《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4年第1期。因微信平台限制,注释及参考文献从略。如需查阅或引用,请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延伸阅读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1期目录


ICL人物:叶舒宪


张隆溪 || 作为发现的世界文学


曾艳兵 || 走向“少数文学”——“卡夫卡热”的当代意义及其缘由探析


褚潇白 || “中华性”与“现代性”的扭结:论北平辅仁大学中国基督教绘画实践(1929—1949)


赖贵三 || 清代天主教徒吕立本《易经本旨》“耶易会通”析论


陈恩维 || 晚明利玛窦形象的双向调适及其方法论意义


吴梦宇 || 边地叙事的流变和多元现代性——《喧哗与骚动》《百年孤独》和《红高粱家族》的影响关系重构



ICL人物合集


《国际比较文学》2023年第4期合集


《国际比较文学》2023年第3期合集


《国际比较文学》2023年第1期合集






采编系统(在线投稿):


https://www.manuscripts.com.cn/gjbjwx


本刊网址:


icl.shnu.edu.cn


中国知网:


https://kns.cnki.net/knavi/journals/GJBJ/detail?  uniplatform=NZKPT



责编:候佳鹭  校对:柳嘉雯

编审:石晓玲  主编:纪建勋

中文投稿邮箱:chinaicl@163.com

英文投稿邮箱:icl2017@shnu.edu.cn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际比较文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