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子柒刷屏,白岩松被顶上热搜:在中国,这样的网红太少了

最人物出品 最人物 2020-08-25

主持人、摇滚老炮儿、大学老师、新闻守夜人,多重身份切换中,人们才能够发现白岩松的真正魅力。

他说:“就算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也要努力阻止这个世界变得更坏。”


 

因为李子柒,白岩松又被顶上了热搜。


前者是一个拥有超过2000万粉丝的网红,她的视频大多在田园风光的背景中,以一种颇具诗意的方式,制作各种美食。


因为视频精美,还原了简朴生活的美感,她不仅在国内获得诸多人的喜欢,更在外国网站上,拥有了海量的粉丝。


但爆红之后,网络上针对她的言论也层出不穷。“假”、“摆拍”……质疑扑面而来。


白岩松却对此评论说:


“电影也是假的,却不妨碍人们被触动和真的喜欢。因此过高的评价或者说过低的质疑,都不一定对。微笑着鼓掌是最好的。


现在我们的问题,不是李子柒有多少问题,而是李子柒太少了。如果我们来自民间并且真正走向世界的网红,由一个变成上千个,那中国故事,就真有的讲了。”



三两句话,直戳问题本质。白岩松还是那个深邃、睿智的白岩松。


过去的二十多年,在公众印象中,白岩松是中国电视新闻主持届的标杆人物。

 

每天的时事点评栏目《新闻1+1》;每周播放的深度电视调查节目《新闻周刊》;年度人物节目《感动中国》,为观众奉献最有品味的电视新闻节目之际,他成为了中国电视史上最有辨识度的主持人之一。


以至于每逢大事发生,人们总想听听,白岩松说了什么。

 


除去公众形象,生活里的白岩松又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对于音乐、体育、教育、文化,这个出生在内蒙古的汉子,拥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

 

很大程度上,他的爱好滋养了他作为主持人的事业,拓宽了人生的广度。而他的主持人身份,又反哺了这些爱好。

 

我们今天谈论的白岩松,已经不再是仅仅拥有“新闻主持人”单一身份的名人。多重身份切换之间,他的魅力才真正得以展现。




上世纪90年代,人们所接触的电视新闻中,仍旧充斥着套话、官话。中央台领导敏锐地注意到了公众情绪的变化。


在经过将近半年的筹备之后,他们决定开办一档让人们说真话,让媒体传递真感情的节目——《东方时空》。

 

在《中国广播报》文娱版工作的白岩松,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成为了其中的主持人之一。

 

节目开播不到一年,凭借辛辣的点评,深入本质的尖锐质问,《东方时空》迅速成为当时最受关注的电视节目之一。白岩松也开始了自己的电视新闻旅程。

 


那是一段英雄起于微末的时光,一群人白天在北京最繁华的西三环军事博物馆附近上班,晚上却要回到北京西北四环外的地下室居住。


最惨的时候,地下室被水淹没,水没过脚踝,白岩松还要慌张地往外抬席梦思床垫。


从《东方时空》起步,白岩松见证了中国腾飞过程中的所有重大时刻: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澳门回归、跨越新千年、中国加入WTO、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


他活跃在每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用冷峻的眼神,热切地关注着中国正在经历的沧桑巨变。

 

央视同事评价他说:

 

“他会用一种代表我们目前中国社会进步的语言,来阐述我们认为很政治的东西,换一个人说可能就是一堆官话。他来说,是涨士气。

他的表达欲很强,气场也很强,有很强的政治智慧,这让他逐渐走到央视头牌的位置。”

 

 

白岩松在中国新闻史册上,通过“直播”、“评论”等新闻传播方式的突破,改变了中国媒体的话语权结构。但这远远不是他能够在今天得到很多人尊重的关键。

 

成就白岩松的最主要原因是,他身上有对这个社会更加强烈的痛感。


依靠这种痛感,每当热点新闻发生时,他能够发出直指人心的评论和追问。

 

2003年,“非典”爆发,他身先士卒,在随时面临死亡威胁时冲到一线,为所有人带来最为详细和最有深度的新闻报道。

 

即便面对诸多媒体缄口不言,弱化疾病带来的危害。白岩松仍然用最铿锵有力的声音,让人们意识到:正视灾难的结果,才能最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

 


2011年,温州发生动车事故,在当天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犀利地批评时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


“我帮他统计了一下,他向所有的记者和在场的人员提出这种反问(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你们相信吗?我相信他必须得说‘我相信’。

但是你要问我呢?我的答案是:一个多月之前我愿意相信,但是现在我不敢信,不能信。我就简单地信了,对铁路纠错也不一定很好,要想真信,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2019年“新城控股董事长涉嫌猥亵儿童案”爆发,白岩松在《新闻1+1》中,用了整整23分钟,梳理案件发生的经过,背后产生的影响,相关专家的意见。


 

他在节目中揭露了“猥亵幼女案”背后,让人无法想象的卑鄙利益链条,同时呼吁更多的人重视对幼女的保护。

拳拳之心,可见一斑。


在新闻这条路上,白岩松始终坚守真实和客观,即便面对诸多争议和压力,他也丝毫不会退缩。


他坚定地说:“一个新闻主持人,一个评论员,如果被所有人喜欢,那是一种悲哀。”

 

从决定进入新闻行业到如今,一路走来他得罪过很多人,却很少得罪观众。


像一个斗士,他饱含着对民众的深情注视,直面惨淡的真相和事实。


即便自己的言论,伤害到了一些人的神经,他仍旧无怨无悔:“没有这些得罪就不会走正确的路。

 

在他心里,始终只有八个大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这样的白岩松,值得敬仰。




时间来到2019年,直到站在《乐队的夏天》总决赛舞台上担任嘉宾,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白岩松其实是隐藏在媒体圈里的摇滚老炮儿。


说起白岩松和摇滚乐的不解之缘,还要追溯到遥远的1986年。那时他刚刚来到北京,进入中国传媒大学读书。

彼时,摇滚乐手郭峰邀请了当时一众主流歌手来到工体演出。24岁的崔健一身军装,裤脚挽成一高一低的样子,在舞台上嘶吼出了《一无所有》这首中国摇滚乐开山之作。


那天,在北京东四环读书的白岩松和几个同学从学校出发,前往演唱会现场。


但没想到他们去多了一个人。为了成人之美,白岩松把票送给了当时的同学,转身回了学校。


 

这个转身,让白岩松错过了中国摇滚的开山之作。


多年后,白岩松在自传《痛并快乐着》写道:“自己这个音乐迷和同学们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然后一直后悔到今天,这就是做好人的代价。”

 

错过了一场演唱会,但白岩松没有错过中国摇滚乐。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每年都要听掉100张摇滚乐专辑,同时利用在学校广播台做播音员的身份,开始传播摇滚歌曲。

 

甚至还利用广播站记者的身份,打电话采访了崔健一个小时,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白岩松(右一)和同事在单位年会上表演说唱节目

你没见过这样的白岩松吧?!



1989年,白岩松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中国广播报》工作。


出于对摇滚乐的热爱,他撰写了大量关于黑豹、唐朝的文章,亲眼见证过唐朝乐队录制专辑《梦回唐朝》。


他甚至向领导提出办一份关于摇滚乐的报纸,然后以报纸为基石,慢慢签约歌星,策划演出,成立经纪团队。

 

但世事沧桑,在二十一世纪之后,摇滚乐快速衰落。在普通人眼里,那群留着长发,满身纹身的摇滚歌手,是一种异类的存在。


2011年,白岩松在《新闻1+1》中,仍旧为自己热爱的摇滚乐奔忙辟谣。他大声疾呼:“摇滚乐是有灵魂的,因为它还没被金钱完全征服。”


“摇滚乐很大程度上被妖魔化了。很多人都说摇滚乐圈太乱,但跟娱乐圈相比,这个圈更健康、更纯真。”

今年夏天,他登上《乐队的夏天》决赛舞台,化身超级乐迷,为摇滚乐加油助威。


节目现场,他回忆自己当年对“痛仰乐队”、“新裤子乐队”的喜爱,一如当年那个想要为摇滚乐办报纸的年轻人。



马东评价白岩松为“被时事评论耽误的乐评人”,而白岩松说:“其实我的主业一直还在这,我只是兼职做时事评论,因为歌迷是终身的。”


作为摇滚乐迷,白岩松称得上最称职的前1%。即便遭遇坎坷曲折,在摇滚乐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仍旧没有放弃,站出来推广,号召全民热爱摇滚乐。

 

冷峻的新闻人面孔下,白岩松拥有一颗炽热的摇滚灵魂。




因为对足球的喜爱,白岩松对国足爱得更加深沉。每次提起国足,他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010年,中国足坛爆出“赌球扫黑”内幕,中国足协副主席谢亚龙被抓。

 

对中国足球充满热爱的白岩松在专栏中写到:


“中国足坛,真像一出又烂又长的连续剧,永远让人猜不出结局。这足坛‘反赌扫黑’慢慢成了反腐败,离开局越来越远,离结局也似乎漫长。

我们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能不被抓进去的足球掌门人,而是一个能让中国足球真正变好的服务员。”


而当中国国足陷入黑暗时,白岩松又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表达自己对中国足球的支持。

 

2016年国足出征亚洲杯小组赛,白岩松第一时间领衔各路明星,一起为国家队录制加油视频,希望国足能够在亚洲杯上取得好成绩。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他又发出精彩的吐槽:“这么说吧,俄罗斯世界杯,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基本上都去了。


对于中国足球,白岩松爱之深,责之切。



最近,白岩松接受采访,记者又问起了中国足球的事:“如何来形容您这40年来的看球生涯?”

白岩松说:

“中国足球让我收获了40多年真实的痛苦,但既然局面已经是这样了,那就默默地支持吧,再吐槽又能怎样?过过嘴瘾?


所以别去埋怨中国球员,我们在干什么?我们没有多少孩子在踢球。因为已经没有多少家长过去踢过球。我们已经亏空了几代人,所以骂他们有什么用?


如果要自己踢,我52岁还在踢呢,我准备踢到60岁,我儿子再踢。虽然我们没法进入职业球员,但是我们是中国足球最美好的那一部分。”



不只足球,白岩松对于整个体育运动,都怀有深沉的热爱。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作为开幕式讲解员的白岩松全程认真解说,对于中国队的服装、各国运动员的精神气质,点评有加。

 

但当菲律宾运动员出场时,前一秒还在“段子横飞”的白岩松,却缄口不言。人们短暂的纳闷之后,才深解其意。

 

当年,中国与菲律宾关于南海问题产生争执,中菲关系降至冰点。白岩松的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一次演讲中,白岩松讲到了体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我们的孩子如果不能从体育的‘育’当中学会去赢、学会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我们怎么可能在民族基因里慢慢地变成一个创新的国度呢?”


在白岩松心里,体育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复杂和伟大,他不单单是某项运动或者赛事,它是磨练一个民族意志,改变一个民族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的重点不在体,在于育”。多年新闻评论员的身份,让他对于体育有着超越常人的深刻见解。


白岩松传递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


2012年,44岁的白岩松即将在央视工作满20年。中年危机之下,他想要给自己更多安身立命的东西。

 

于是他效仿抗战时期迁移到昆明的“西南联大”,在北京知名高校中,挑选研究生学子,成立“东西联大”讲堂。

 

每期招来学生之后的第一堂课,他会带学生们看一部音乐电影《迷墙》。


那是一部几乎没有台词,完全用一首首摇滚乐串联起的电影。电影最大的意象是一堵横贯世界的墙:寂寞生长的儿童、工厂教育的学生、街头释放荷尔蒙的青年,都只不过是墙上的一块砖头。

 

墙被一遍遍推倒后又重建,一代代年轻人最大的抗争是打破这堵隔阂的墙,改变世界。

 

白岩松喜欢这个意象,在他心里,他认为这是奔流往前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尽管新闻行业拥有诸多禁忌,但他仍希望,他的学生能够拥有开放、自由、包容的精神。


 

二十多年一线新闻人的经验,白岩松拥有学校教师无法企及的经验、回忆可以告诉他的学生。


他精心打造的“新闻小环境”中,混合着理想主义与务实精神。他常常告诉学生,在人人追求情绪和热点的当下,媒体人要做到独立思考,不跟风,不盲从,生产专业、真实、深刻的新闻内容。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即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新闻行业。白岩松仍旧保持着老一辈新闻人的犀利。



他希望更多有理想的青年人,加入媒体行业:

 

“新闻行业养家糊口不易,但能多拿两份工资:和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事的情感工资与偶尔能推动社会进步、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坏的精神工资。”


他希望学生们在他这儿学几样东西:一是文字要打磨;二是了解历史;三是人生与人性的思考;四是新闻实践业务。

 

“做一个记者,必须知道你的国家、你的民族从何而来,经历过什么;你要用眼睛去看这个社会,现实永远是经得起长期的推敲和思考的。”


相较于电视新闻的工作,他成立的东西联大更像是在种种子。在这个浮躁且充满物质追求欲望的年代,白岩松在种新闻的种子,也是在种理想的种子。


这样的白岩松,值得崇拜。




《新闻周刊》、《新闻1+1》,两个节目他分别做了16年和12年。成为“东西联大”的老师,他打算一直做到70岁。

他说做新闻和做人一样,不必指望一时的光辉灿烂,需要冷板凳坐穿,在万籁俱静时,孤独守夜。

 

见证中国新闻行业变迁的过程里,他亲眼目睹了很多同行的离开。他的很多同事离职后先后担任各大公司的高管,甚至有人成为风险投资人。


白岩松也曾面对过这样的诱惑。但即便外面公司给他开出千万年薪,他却始终岿然不动。像他所说的“新闻守夜人”一样,始终坚守在一个阵地上。

 

即便52岁,他对新闻始终葆有热情,每天翻看新闻客户端,光顾报刊亭,坚持手写自己的评论稿。

 

“别人给我开几千万的价码,我就一乐,对于我来说没有意义。我的生活方式不太费钱。有了它不会让我生活变得更好,有可能变得更糟。”


 

直到现在,白岩松依然不喜欢看朋友圈,“我不想每天看同志们都在怎么样活着,我自己怎么活着都没太搞明白”。


他说现在的人逐渐被手机控制,在攀比中丧失掉了自己的生活。


他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读书上,从老子的《道德经》到王阳明的心学,无数书籍滋养了他的精神生活。


没有对物质强烈的渴望,始终坚守内心的一份清白和富足。


这样的白岩松,值得我们学习。

 


很多人都曾评价白岩松口才出众。面对赞誉,他十分冷静。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一种很笨的成功。


“我是在笨笨的一本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学会聪明的,人生做减法,是在书读得越来越多情况下才有的,没有谁坐在地上仰望星空,就能把所有事想明白了。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在读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1989到2019年,30年媒体从业经验,白岩松有过很多低谷。他曾患过抑郁症,也曾面对禁忌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


但无数次陷入绝境,又逆风飞翔塑造了如今的白岩松。


他懂得拿捏分寸,在面对禁忌时,又勇于发声。看清生活和社会的真相后,依然对生活和工作葆有真切的热爱。


无论是在新闻主持人的岗位上,还是作为音乐发烧友、新闻学老师、他都秉承着自己的思考,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拥有多重身份的白岩松,为何要这么做?很多年前,他在一次公开场合的发言或许是答案:


就算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也要努力阻止这个世界变得更坏。


奶爸撒贝宁高晓松小哥费玉清
女神屠呦呦演员张译画家黄永玉
任性朴树 丨马云退休50岁王菲
胡歌重生 | 骑单车的孩子落跑王妃
流浪大师黄家驹丨天才少年

破产的央视标王女皇巩俐网红教授戴建业

中国摇滚悲剧之王周星驰穷人韩红

小人物陈佩斯少年许巍大衣哥朱之文

哥哥张国荣达康书记吴刚作家龙应台

尊龙渣男白居易成龙

抠门王力宏童话大王郑渊洁不老小虎队

硬汉姜文星二代郭麒麟作家琼瑶

请让这个世界变好

如果不能

也要阻止这个世界变坏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