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看到辛瓦尔死前3天没吃任何东西,立即想到了杨靖宇
西班牙街头一幕!国王遭民众围攻
又一个特朗普时代!对美国、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今天,石狮这所小学向全市展示!
灯塔国的灯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S27 我观察的IMO金得主后记及imo试题更新通知
Original
陈晨讲数学
陈晨讲数学
2024-09-06
马上要考imo了
,
还是先立个flag,本号会像往年一样第一时间给出试题和解答
,然后再把imosl解析投稿交给上海新星。
S26 我观察的IMO金得主及他们所受的教育
一文发出后,收到了不少好评和谩骂,所以我觉得针对大家的问题写一篇后记是有必要的:0
1有人指出全文只写了中国的imo金
,对的。其实我也观察了不少外国的imo金得主,有很多很多跟中国不一样的点:
比如全程挺轻松愉快的,一直学,其中花一两年认真搞搞就可以进国家队了,但这显然是建立在人口数目和文化差异上的东西,互相学不来。
比如会找我上课冲刺国家队的小朋友经常会因为要参加体育活动/数学考试请假。我现在勉强理解体育活动请假了(
毕竟我一个教数学的"副科“老师哪里有神话中的体育老师高贵,就当是给国内数学老师天天霸占体育课时间赎罪了
),但我还是不理解能参加imo的人为何不能免考初高中数学。
在学校普遍感到非常寂寞孤立,没啥人可以讨论问题,常见的情况是你拿出问题不会受到任何学生和老师的尊重,甚至包括数学老师。有个小朋友讲她嫌老师讲的数学课过于幼稚无聊,
就带了一包数学书去学校,上数学课自己看。数学老师第一次课连续没收五本之后看她还能掏出一本新的就放弃了。
顶住数学老师压力还能坚持学数学的小孩确实是真爱,可以期待她走的更远,这个数学老师大概是出于挫折教育的目的没收的吧。
等我以后素材比较多比较完整地认识到内在逻辑了会更新一篇海外版,我想会很有意思的,而且中国正在模仿一些其他国家搞教育改革,且幅度很大很快,
所以有可能那时候世界大同了,我更新一篇就够了
。
2很多细节和数据没讲
我很清楚很多学校的情况和很多学生的情况,但是,没法写。
一些是目前中文互联网的问题,主要还是不实名评价具体学生是传统美德,要遵守。
3陈晨老师没有以前那么热心了
嗯,确实如此,我以前很喜欢帮助陌生人的,当然每年也会吃几次背刺让我消沉郁闷一段时间。
不过最近这两个美国家长实在是太离谱了。(当然也有可能我郁闷达到临界值了)所以我现在基本只在公众号上分享和帮助一些具体的机构,不再管什么闲事了。
像这种知名大学是可以捐的(
哎,为什么不趁双减前来找我捏?
)但是不知根底的陌生人就算了。
4有人提出没看懂我教书的遗憾
,我简单阐述下吧:
早在我读书的时候,大家时不时的有无聊的空闲时间,(说好的应试教育呢?其实当时最好的和最差的学校都抓的比较松。)大家会读很多历史/地理/小说/或者就是纯粹的发散思维的杂书。
但是现在的小朋友应该说完全不无聊,甚至是
过的太充实了
,忙着在一切领域进行全方位竞争,根本没啥时间和想法做这些奇怪的事情。不过也不是人人如此,比如可以看看dmy和yj以及etk的公众号,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属于我这种“小镇做题家”对大城市学生的不理解,见笑了。
另一个点是学校里同学处于相互比较(并不互相竞争,实际上,同学厉害会提高你们互相讨论的效率,她早点进集训队会增加全省下一年的冬令营名额,有可能让你参加很多其他比赛,提高简历含金量。)又志同道合的状态。我觉得没有几十年前那么团结友爱,但也有可能这与真实的社会更加相像,既竞争又合作。
所以我非常反对按学校分配名额的制度。(即规定一个学校几个人上重点高中,几个人上重点大学)
这极大放大了学生之间的竞争,使得合作共赢化为不可能,制造极其不良的导向,是非常非常愚昧的政策
。
被狗咬了虽然不能咬回去,但可以写小作文:)
以下开始针对谩骂我的人:
首先还是说这么多年来,我慢慢意识到只有智者之间的讨论可以促进双方的认知,亲戚朋友之间的讨论可以拉近距离,
其余的讨论都很容易发展成无意义的争论,对双方都没有什么价值
,
所以真心奉劝大家,好心情不常有,没事多点退订多退群多删好友是正道。
(其实少讲点大实话可能是好办法,可惜我自己不太忍得住。)
1煽动焦虑
首先我必须说,我没有任何煽动焦虑的需求和目的,我司虽然现在比较惨淡,但作为一个专业公司,还是有自己的不少专职招生人员,我日常干的事除了教学很大一部分就是劝退不合适的学生,实际上,
我现在基本只讲冲刺imo的课,所以看到文章会焦虑的人也极度不适合上我的课,我不建议来上课
。
顺带提一句,我有时会写“陈晨老师xx季课程安排”,那纯粹是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信息,减少我的被咨询量。
报名及咨询应该找当地学而思!报名及咨询应该找当地学而思!报名及咨询应该找当地学而思!
我是完全不知道我的课怎么操作报名收多少钱什么的,问我没有任何意义,我一般也不会回复。
我对焦虑的看法也没有那么负面,我觉得人要少焦虑,多奋斗,但是要重视引发你焦虑的因素,
所有引发你焦虑的东西都是”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的重要事物“,要关注它
。
完全不焦虑的时代中国人也经历过,即无论你努力或不努力,你的命运是由出身注定的,应该没多少人喜欢那个时代。
互联网上谈教育(其实谈其他的东西也类似)想大规模吸粉主要都靠迎合部分家长的情绪,
煽动焦虑/大灌鸡汤安抚焦虑/骂中国教育是最常见的三种手段,非常非常有效
。
我觉得这样很没意思,从我的角度,我坚信数学竞赛是一门很有意义的事情(若我觉得无意义,改行去别的行业也很容易)所以只用如实的阐述,如实的做事,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去做额外的包装。竞赛保送很少时我在教书,很多时我也在教,双减前我在教,双减后我也在教。
我不觉得事物的内在价值会因为外在的政策发生本质的改变。
从读者的角度,我觉得喜欢听迎合自己的话而不喜欢真相不是个好习惯,会离真理越来越远的,这与学好数学的气质完全不符。
2与藤校价值观不符
,
所以你肯定不对
这里指的藤校价值观应该是“藤校升学价值观”,也太功利了吧,难道读大学就是学习的目的么?
我必须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招生时都会考虑文化国情和政治,都不是唯才是举,所以它的招生标准只能作为人才培养的参考。
我觉得近十年来藤校的招生标准越来越病态,与真实的社会人才标准差距越来越远。我有个预言,就是在这个科技进步的大时代,这些藤校的地位会逐步被喜欢招imo金的某些学校取代掉。
纵观历史,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
提出这一点的人不仅迷信权威,没有自己的思考,而且也唯藤是举(无视了清北,牛剑,麻省跟藤校完全不同的标准),与学数学需要的气质完全不符。
写作本文时正值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哈佛AA违法。
值得一提的是,我觉得近年来提的很多新概念“创造性学习”/“批判思考”里骗局颇多,这倒不是我偏向唯考分论。
我觉得目前的这些考试都不是很完美,分数能比较准确地反应熟练度和知识储备,对创造力热情以及学术能力之外的反馈都比较少,所以我不提倡唯分数论,这是我的一贯态度,我不会因为一个学生拿了imo金就觉得他一定是人才,还要看很多考分之外的素质。
但是,日常讨论时我却经常提到标准考试分数,因为这是唯一一个高度客观不因个人主观判断转移的标准,也比近年新提出的各种评价体系要成熟完善公正的多。一个正派人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一个客观判断的标准,就极其容易走偏,变成卖大力丸的,一个非正派人在没有客观标准的领域往往招摇撞骗,如鱼得水。何况,一个有热情,创造力高的人他的考分不会太低。
(一个整天说提高了学生多少分的老师过于庸俗,但一个整天只提提高了“创造思维”能力的老师很可能是大骗子。)
我对涉及到大量利益的“教育学家”们提出的未经客观标准长期检验的任何概念都持高度怀疑的态度。
再补:其实很多华裔很赞同的最高法裁定哈佛AA违法,其实我只是部分赞同。
我认为藤校的招生标准不太对,但
使用错误的招生标准是藤校的权利
,只可以禁止公立校搞AA,私立校应该让他们自由的制定标准,自由地扩张或倒闭。招生权由对大学负责的大学校长和教授们转到不对大学负责的政客手里更不是什么好事。
所有大学持相同人才观的世界不是一个好的世界,所有的家长教师学生都完全以大学价值观为自己价值观的世界更不是一个好的世界。尽量少为了升学做无意义的事情。
不过,藤校们经过几百年发展,在各界盘根错节,也不是一个简单的“
私立
”可以概括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裁决作为一个补丁上打的补丁,也许还是不错的。
3
数学竞赛没有教任何最新的数学知识
是的,科研当然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很多很多年。
但1900之前的数学知识在应用领域已经足够强大了。
很多人以为2000年的学生应该学2000年的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我不懂,数学是完全没可能的。
我给最顶尖的学生教的数学里偶尔有1970年代的内容(仅限组合数学)大多数内容来自1900年之前。实际上,大学本科数学系所学的大多数内容也来自1900年之前,后面的东西太过凶残,一般的学生顶不住。
数学是一门发展过于超前的学科,威力太大,提取一些浅薄的部分(相对于数学家很浅薄,相对一般数学系学生深奥)用到其他领域一般就完全足够了,爱因斯坦发展广义相对论用的是1850s的数学。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量化行业如此喜欢招募imo金得主的原因吧。(数学技巧娴熟,思维灵活)
(其实,经科研人士反馈,数学竞赛技巧在数学研究中也是有用的)
陈晨,09至今的学而思数学竞赛主教练,微信公众号“陈晨讲数学”作者。教学数学竞赛已有十几年,培养几十名学生获得imo金/银牌。
在本号大家可以
看到历年imo金银得主的学习心得,(基本现在每年都会找两个拿imo金的学生写一下心得),重大考试的解答,一些有意义的思考题,前人踩过的坑和思考,欢迎大家来一起讨论.
推荐历史文章
S20 2022年IMO银牌得主徐赫的传奇经历(修订版)
S20 李斯羽同学的学习心得:)
S8 2020年IMO金牌得主依嘉的学习经验谈
S21 2022年IMO金牌满分得主瞿霄宇关于数学和数学竞赛的FAQ
S19 2020年IMO金牌得主陈锐韬的学习经验谈
S18 2020年IPHO金牌得主孙睿的学习心得
S18 女生学数竞?好处多多
S4 2020年IMO金牌得主饶睿的学习经验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陈晨讲数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