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梳理 | 23华科新传专硕新考点——研究方法
23华科新1016093
后台回复“答题课”,提前预定名额
后台回复“实务突击”,抢先实务起飞
后台回复“实务批改”,实现实务弯道超车
后台回复“论述批改”,锻炼答题意识与技巧
对于报考华科新传的宝宝们来说,研究方法一直都是学硕才需要复习准备的内容,专硕不对其进行考察。但是,今年情况变了。根据今年华科最新版440考纲,专硕也极有可能会考察研究方法哦!
华科往年真题
1
22年866真题 论述题:结合具体实际,分析控制研究的操作流程、方法特点及研究应用。(20分)
2
21年866真题 操作题:对信息疫情这一概念的可操作性设计(10分)
3
20年334真题 简答题:传播学研究方法(10分)
不过,大家也不用慌,其实华科新闻学院对研究方法这一板块的考察还是比较基础的,复习起来也没有太大难度。通过这一期推文,大家基本就可以搞定这一板块的复习准备啦~
从华科关于研究方法的真题以及《传播学教程》关于研究方法的介绍来看,华科对这一板块的考察可能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对其进行理论性考察,主要以简答题或论述题的形式出现;二是对其进行实务性考察,给到考生一个研究主题,让考生进行研究设计,例如21年866的真题。对于这两种考查方式该怎么应对,下文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01
# 理论性考察
1
定量研究
1
实地调研法
实地调查法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以便进一步对这个总体进行研究,这个方法通常也被称为抽样调查法。抽样方式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多级抽样。该方法强调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的方法通常采用统计报表和调查问卷的方式。
2
内容分析法
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在 1952 年给内容分析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客观方法。其研究方法大致包括四个步骤:包括选择样本、内容归类、内容编码、资料统计量化。
特点:
(1)客观性:必须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
(2)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
(3)普遍性:内容分析应该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
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
(1)分析对象的选定。内容分析可以分为全数分析和抽样分析。在分析对象有限的场合,可以进行全数分析。不过在大众传播内容分析中,由于分析的对象素材数量庞大,一般采用抽样分析的方法。根据铃木裕久的见解,大众传播内容分析的样本抽选应考虑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信源层面上的抽样;二是传播单位层面上的抽样;三是讯息层面上的抽样。
(2)内容的解析操作。在确定具体的分析对象后,就进入内容解析作业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制定分类标准、确定分析单位,将信息的各部分纳入不同类型范畴的活动。在对语言文字素材进行内容分析时,分析单位通常有三种:单词或字符;句子或段落;整条讯息。在决定分析单位后,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把每个单位纳入不同的类型。
(3)量化表示的方法。在把作为分析对象的讯息全部加以解析、分类和类型分配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结果显示。在有定量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量化表示的方法。内容分析种常有的量化表示方法有:出现的有无;出现的频度;传播的时间量和空间量;传播的强度。
3
控制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伴随着对实验对象、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因此被称为控制实验法,它是由卢因和霍夫兰这两位传播学先驱从实验心理学中引入传播研究领域的。这一方法需要在经过特殊设计的专门的实验室中进行。试验进行时必须人为地控制某些变量以观察特殊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传播学中常用到的控制实验主要有三种:单一事后测试控制实验、前后测试控制实验、所罗门4组控制实验。控制实验的过程:确定实验课题→选定实验对象→制作信息测试材料→实施测试→提出实验报告。
2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结论的研究方法。在质性研究中,不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而是通过实地观察,对研究对象的深入访问来获得丰富的资料。凭借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等做出判断,其研究步骤为:资料收集→分析定性资料→分析程序→得出定性研究报告。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1
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手机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方法,也是定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访谈的功能包括:
了解受访者的价值观念、情感感受和行为规范;了解受访者过去的生活经历及耳闻目睹的事件;了解受访者对事件的意义解释;为研究提供指导;帮助建立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能够让受访者与研究者建立连接,增强受访者对研究者的信任);让受访者的声音被听到(特别是对于那些找不到倾诉对象的受访者而言,或许还有疗愈的作用)
访谈按照规模划分可以分为个体访谈(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
深度访谈是专业访谈人员和被调查者之间进行时间较长的(通常是 30 分钟 到 1 小时),针对某一论题一对一方式的谈话。用以采集被调查者对某事物的看法,或做出某项决定的原因等。通常在被调查者家中或一个集中的访问地点进行。 常用于了解个人是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产品或服务被如何使用,以及消费者生活中的情绪和个人倾向等。
焦点小组访谈法是由一个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开放式,无结构的形式针对某一主题展开自由讨论,从中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度信息。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常常可以从自由进行的小组讨论中得到一些新概念、新创意而且快速,能节省大量时间。
访谈按照访谈结构可以分为结构化(封闭式)、半结构化(半开放式)、非结构化(开放式)访谈。
结构化(封闭式):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访谈对象的标准、所提问题、提问顺序、记录方式统一。相当于问卷调查,多用于量化研究。
半结构化(半开放式):事先有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但是提问的方式和顺序因人而异,也允许受访对象自由发挥,在访谈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
非结构化(开放式):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鼓励受访者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研究者根据访谈的进展产生提问。
2
文本分析法
植根于结构主义符号学,文本分析的可行性基于文本的多义性和受众的主动性。主要分为意义灌输(解读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意义解读(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与量化的“内容分析”相对,开辟了分析大众媒介文本内容的另一个方向。相比之下,内容分析法则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知识对传播内容进行量化的分析与归类,其研究目的在于用数据说话,描述传播内容的固有倾向和特征。
3
话语分析法
话语分析与文本分析都是定性研究方法,都是质化研究,话语分析的理论资源来自于语言学和语义学。从这个角度看,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研究目的类似,都是为了挖掘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但其研究领域、研究路径和具体的研究方法都不尽相同。
话语分析属于人文科学研究,文本分析属于社会科学研究,前者相对微观,重视文本,后者相对宏观,不仅重视文本还兼顾文本所处的社会环境给其带来的影响。但是这二者并非总是泾渭分明,话语分析属于广义上的符号学分析,而符号学又是文本分析的某个维度,所以从一定程度上看,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虽然不同,但是其研究对象和理论存在一定的重合。
文本分析与话语分析的异同:
(1)原则不同:话语分析是采用逻辑演绎法等对文本中各语义单位进行分析,描述各个语义之间的关系。
(2)目的相同:话语分析也是为了挖掘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
4
民族志
即利用参与观察法深入特定群体生活一段时间,通过观察、询问,从内部观点对其意义进行说明。文化研究学派的大卫·莫利将民族志学引入了传播学受众研究。
特征:
(1)研究者: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必须进行长期的参与观察;
(2)研究对象:民族志学研究对象包括日常生活、宗教、艺术等所有文化形式;
(3)研究工具:采用多重资料收集。以核实观察发现的资料。
参与式观察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优点在于可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缺点在于具有主观因素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参与式观察的程序不明确,观察无系统,资料难以客观明确地量化,研究结果也无法重复,对研究者水平要求高。
02
# 实务性考察
对研究方法的实务性考察一般是给到考生一个研究主题,让考生对此进行研究设计。这主要是考察大家对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性的理解,有的研究就更适合用到量化研究方法,而有的研究就更适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去进行研究。
这里,小编给大家提供两种应对此类题型的模板。
模板一
一、前言
前言就相当于一篇论文中写在最前面的那一段话。
二、研究背景
根据自己拟定的研究主题,大概分三步:第一步,先讲一下研究主题的大致情况;第二步,既有研究成果丰富但在自己要研究的这块较薄弱;第三步,概述自己用什么方法展开研究。
三、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主要包括这项研究本身的意义和研究方法意义,可以放一起写,也可以分开。研究本身的意义需指出该研究可以提供哪些新思考和新指导,后者要就该研究方法的意义做具体阐述。
四、文献综述
这部分不需要综述已有的文献做了哪些分析,只需要把主题和关键词写出即可。
五、研究技术路径(核心!!这是研究设计中很重要的部分)
这部分是整个研究设计的重头,根据自己选定的研究方法,拟定详细的步骤,如案例中就涉及参与者、材料、过程、假设和数据处理。其中,假设和数据处理是较为重要部分,可以写的更为详细。
六、设备经费与人员支持
这部分可直接套用案例模板,当然也需要根据不同设计酌情更改。
七、研究进度
从最初的查阅文献到报告写作,做好时间规划即可。
八、可能存在的问题
根据自己的研究,如实填写存在不足的地方,可以是数据样本不充分,难以推广或其他影响因素。
模板二
一、设定研究主题
(一)设定主题的要求
应具有特殊性和深入性——别人研究很透彻的主题不具备研究价值,而深入性则是要求研究主题具有价值和意义,关注宏观社会、人文等普适性内容的是最具有价值的。
(二)选择主题的方法
1.根据个人的观察、思考和体会
2.参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3.咨询有关专家、有经验的研究者或业界工作者
4.进一步考虑初选研究主题的价值,以最终确定选题
该步骤需要提前准备。根据之前的真题,有可能是题目直接给出主题,像21年真题就给定了“信息疫情”的主题,便不需要这一操作,只需对研究背景进行简要描述即可。万一遇到不给主题,直接让选主题写的题目,也能有备无患。
二、 查阅相关文献及以往的研究成果
这个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考场上依然不可能,只能凭自己平时的积累。在这部分的答案撰写只需要列出需要进行文献综述的几个关键词便可以了。
三、确定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或模型
(一)研究问题一般可以分为:管理决策问题和调查研究问题
前者需要解决的是决策者需要做什么,以行动为中心。这个即使考察,相对于后者而言也简单很多,限于篇幅,大家可以自行查找资料。(主要考察的是这个)后者则是研究者所要着手处理的问题,回答的是需要什么信息,以及怎样最好地、有效地得到这些信息,以信息为中心。
(二)(重点)研究假设
什么是研究假设?
研究者根据传播学和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和事实,或是以往相关研究的发现或结论,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设计总体的某些可能结论,所提出的关于某些因素或现象间的相互关系的,仍未证明的陈述或主张。
假设常常是理论框架或分析模型中规定的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间的关系的一种试验性的描述。理论假设是研究方案或理论框架中涉及的假设。有很多的理论假设并没有达成共识,仍需要继续被各种实证研究所验证。比如“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中涉及的假设,至今仍然是存在争议的。
表述形式:“陈述式”,可以进行统计上的检验。一个研究中,理论框架下一般会有若干个待检验的假设支持。
举个栗子:
“性别与媒介接触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理论以往发现,统计假设可包括:
男性比女性更多地接触报纸、广播和新媒体;
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接触电视;
男性比女性更喜欢新闻、体育和科技知识节目;
女性比男生更喜欢娱乐、电视剧和保健知识节目
And so on…
假设的要求:
A 是一个问题答案
B 陈述某种关系或对总体作了某种判断
C 可以进行统计上的检验
D 提示研究方案设计中应该包含的变量(比如上述假设中的变量就是“性别”、某种单一的媒介“、”节目类型“)
四、设计研究方案,选择使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就在此文的第一部分,这里不赘述。
五、收集数据或资料
六、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或资料
七、撰写研究报告,以适当的方式发布研究结果
八、 必要时再次跟踪研究该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