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心见性的禅宗解

守初心👉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定初心 找初心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识空有可互生,

虑心田消昔因。

行善护共同体,

道净炁禅心明。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士以弘道

安分事使命

守己制初心

天下共同体

为公大道行


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如何理解?


    “见性”的“性”究竟是指什么呢?《坛经》里,六祖用了三句话来说明这个“性”,他说:“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自性就像虚空一样,了无一物可见,这就是正见。这是从一个方面来说。 

      第二个方面:“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

      第三个方面:“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这就是六祖慧能大师对明心见性的说明。

  自性是了无可得的。能见到这个道理,这就是正见、正知,就是见性成佛。在这里,六祖是要我们彻底地洞见对我、法的执著是根本错误的,要我们真正地明白佛和法都是缘起无自性的。能够当下见到缘起无自性的这个现实,那你就见到了佛。经上讲“见缘起者见法,见法者见佛”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平常看事物,都不离执我、执法,并没有真正地见到缘起。能见到缘起,就能见到法,就能见到自性。缘起无自性这个道理,“有佛无佛,法尔如是”,它是事物存在的一般规律,并不是佛创造的,佛只是发现了它。

       无论有佛出世,还是无佛出世,它都客观存在。“法尔如是”的这个“法尔”,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去体会它,实在是难的很。要从活生生的现实中去体认缘起的道理,去证二无我的道理,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

       因为多生多劫以来,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从我出发,从我所有出发,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执著。临济禅师的四料简用了一个“夺”字,所谓“夺人不夺境”(夺,就是从你手里把你所执著的那个东西拽下来)。可见这个执著是很难除去的。


  “法尔”的道理非关文字,它是教外别传的。言教所说的道理仅仅是对真理的一种描述,对空性、对缘起法的一种描述,它不是事物本身。真正要去接触那个真理,就必须去亲证。真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说不出来的。

       日本有位临济宗的大禅师,叫做白隐禅师,相当于中国清初的时候,他写过一首诗,谈到“法尔”的道理:“毕波罗窟里,未结集此经;童寿译无语,阿难岂得听。”这四句是讲教外别传的道理。

        在毕波罗窟里,五百个阿罗汉结集经典,但是这个教外别传的真理却没有办法用文字来结集。“童寿译无语”,童寿就是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著名的译经大师,但是,教外别传的东西,他也没法用语言来翻译。“阿难岂得听”,阿难以多闻第一而著称,但是他无法听到这教外别传的话。


  下面还有几句话:“北风吹窗纸,南雁雪芦汀;山月苦如瘦,寒云冷欲零。”“北风吹窗纸”,讲北风吹起来的时候,把窗纸吹破了,呼呼地叫。“南雁雪芦汀”,南方的大雁是白的,南雁落在芦汀上,芦汀一片雪白。北风、南雁、山月、寒云,这样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它所起的作用,所表现的形式,人们能左右得了吗?左右不了。因为这是一个“法尔”的道理。

      像这个“法尔”的道理,“千佛纵出世,不添减一丁”。对这样的道理,千佛出世不能增添一点,也不能减少一点,它是本来现成的。如果我们能深刻地理解“法尔”的道理,我们就可以逐步把我们平常的那些执著、邪见、贪、嗔、痴、我慢淡化掉。

       你所执著的那些东西原不过是你强加在事物上面的一些偏执之见,事物本来并非如此。比如你希望一种事物是固定不变的,希望好花常开,希望美景常在,希望人长生不老,希望我们永无病苦,于是就有了“常”的观念。这一切做得到吗?根本做不到。


        因为一切法都是缘生缘灭,一切法都是在条件的制约下存在发展的。你单方面想要如何如何,那不过是痴心妄想。因为条件在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地发生变化,而我们的心总是落后于客观事物的发展。

  古人有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他的剑掉到水里,在舟上刻好了记号,但是没有想到舟在移动、水在流,在这种情况下,想按舟上的记号去找剑,怎么能找到呢?如果你想找到剑,你就应该当下跳到水里去。他不在当下下功夫,却在舟上刻记号,那个舟刹那之间就走得很远了。形势已经改变了,你的思路却死死地执著在原来的地方,怎么可能与真实相应呢?

  自性虽不可言诠,但我们可以在日常修行中去体证。谈到见性,并不是所有的人的层次都是一样的。见性有深浅、高低不同。你对缘起法悟得透一点,你就见得全面一点。


      禅宗的灯录上面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个学人问崇恺禅师:“菩萨见性,如昼看日;声闻见性,如夜看月(菩萨见性,就像白天看见太阳一样;声闻人见性,就像晚上看见月亮一样);未审和尚见性如何(你大和尚见性是什么样的情况呢)?”禅师回答说:“一笔勾下。”

       那个学人进一步问:“未审意旨如何?”禅师说:“万里无云,千峰壁立。”学人马上说:“谢和尚指示。”禅师接着道:“错!错!”这个公案是什么意思呢?声闻人见性,就像夜间看月。月亮是很明亮的,但是在月光下看其他的事物还是模模糊糊的,这表明我已经空了,但是法还没有空。

       菩萨见性,像白天看太阳一样,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也空、法也空,我、法二执全都破除了。那么禅师见性怎么样呢?一笔勾下。他的意思是说,我见性是要把上面的那些境界都一笔勾销,把心中所有的执著统统放下。


       一笔勾销之后又怎么办呢?“万里无云,千峰壁立”。就像秋高气爽、阳光普照的日子,看一切东西都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的。这是一种境界。学人要谢他,他说错。为什么呢?你要说一个谢字,那就多余的了。在这个境界里添不得半点多余的东西。

  另外,《碧岩录》上有一个公案讲,须菩提在山中冥坐,如空山没。帝释天见了就纷纷散花供养、赞叹。须菩提就问:散花的是何人?帝释说:我是天帝释。须菩提就问:你为什么要散花呢?帝释说:我敬重尊者赞说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说:噢,原来如此。

        他接着说:我对般若,从来没有说过一个字(般若的真正相貌是不能增一字,也不能减一字,这是教外别传的)。帝释说:尊者无说,我亦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般若(你没说,我也没听见,这才是真正的般若)。这个般若也就是佛性的异名,也就是所谓的“见缘起者见法,见法者见佛”。般若不是我们背得几句话,学会几首诗,它不是世间的小聪明。

  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这个道理,既深刻,又难以把握,但同时它又是我们活生生的生命本体,活生生的现实,在禅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现成的,关键要看我们如何用生命去投入、体验,去当下承担。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 福慧安身心


道炁开脉轮简说


快速治病 / 奇异秘法



天 地 人

心 性 命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道,可。

道,非。

常,道!

也者,果何谓也?

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明。。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佛 觉 知 道  

  可 能 性 心  

  道 法 术 器  

  信 愿 行 证  

一切为能量 

一切依靠能量 

从能量中来 

到能量中去 

回家:如如密因,妙觉圆澄。……颠倒倒颠,开启脉轮。……能觉止恶,共同生命。觉己觉他,自利利人。舍无所舍,融通命运。妙有真空,空有互生。非有非无,无所无能。不生不灭,净心实证。〇  。


双 运

只修炁,不修道,

炁足更把诸恶造。

只论道,不修炁,

空谈浪得生和死。

道驭炁,炁助道,

理事圆融顺安妙。

八正道,一正炁,

学思践悟共同体!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天地人

精气神

贪嗔痴

欲爱情

命心性

空乐明

死心踏地,打坐定时。

身口意定,真言恒持。

事上制心,观照绵密。

正道守戒,决证菩提。

最近新文点下看:

按脚治病

灵魂到底是什么?

为学六大法宝

打通气脉 性命双修

坐10分钟 = 熟睡7小时!

心唤物至

长生不老的重点

双盘速成法

三伏排寒通肾精,按个穴位就搞定

中医真大能量

孤独

放下评判,万物平等

控制梦、灵魂出体的方法

呼吸入腰,百病全消!

站桩-24拳动图

你的打坐是否有效?

汉字的高频审美

手心治病

初心使命

赚取人间财富的秘密

5000年经典知识(藏)

用你的意念去治疗十种疾病

太阳下打坐……

开悟,生命重生

一切疾病,皆起于这五点

能量共振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情欲解脱

元神的修炼(收藏)

书法与修行(藏 研)

生辰决定 五运六气

道家睡功

此人来救度众生

止,大智慧!

你的伴侣是一位圣人

古代大秘术

看见能量

心识:能量物质转换的奥秘

如何究竟解脱?

依照六点,日行千里


疗愈养生秘妙法(收藏)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请您关注道炁开脉轮 

请您关注道炁禅苑 

天天传新文

弘道利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