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究竟解脱?

找初心👉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定初心 守初心

 共同体 生命命运健康 

识空有可互生,

虑心田消昔因。

行善护共同体,

道净炁禅心明。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士以弘道



如何彻底的“解脱”?


一 .生命本来就不生不灭

 

除了得道的高人,觉悟的佛菩萨以外,各种生命都害怕死亡,那是因为众生不了解生命的真相。

 

生命不是人们认为的有生有死,生命是不灭的,永不停息地循环在宇宙时空中。

 

如同水,水可以证明宇宙和生命的本性。

 

每当水分子表象灭亡的时候,其实它自然地、自动地蒸发(回归)到天上。

 

从表象上看水没了,但人们从来不认为水是死了,而是认为它蒸发化成了水蒸气。

 

在天上聚积到一定程度,它又化成雨水落下来,水似乎又诞生了。

 

其实,它本来就没有生死,只是永不停息地运动在水、气、冰、雪雾的变化之中。



 

众生也是如此,所谓生死,只是表象的一次阴(灵体)阳(肉体)分离、组合的变化过程而已。

 

这种变化的表象使你大脑形成了错误的意识,所谓有生有死,只是你头脑和意识,怕死的也是你的头脑和意识,真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生死。

 

生命及万物的本源是什么?就是宇宙那个无形无象、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的本性。

 

生命是由阴(灵体)阳(肉体)两种物质组合而成。生命的阴性物质是来自宙心发出的灵光(光子流)。

 

生命既然都来源于宇宙本性,那么,说明每一个众生都本自具足。



 

众生来到这个世界,可是,在这个世界上,物质对精神的诱惑力太大,众生误以为这个世界的东西都是实有可得的。整天向外追求,久而久之,也忘记了自己原本就俱有的灵光,迷惑颠倒的久了,也和内在的真我本性失去了联系。

 

由于长期在红尘这个舞台上游戏人生,也忘记了自己原是为了发挥道的力量,加持这个世界的使命,甚至否认道的存在。

 

但是,众生毕竟都有元神,灵魂的深处储存着过去的灵光,因此,万事万物都具有宇宙的真我本性。

 

为了寻找这个真我本性,所以众生在找不到自己的本性之前,永远不会满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永远不会满足的原因。



 

但是,众生不知道,他要找的那个真我本性就在自身之中,万物皆有,本来早已俱备。

 

却一直向着外界的方向,追求外面物质世界的东西,来填补内在永不满足的空虚。

 

却不知道,外面的物质世界只是本性中变现出来的妙有作用,是末而非本。

 



二. 境由心生-心的超越没有时空限制

 

“心物辩证法”指的是物质和精神(心理意识)是互为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这里的“心”是指“意识、心理、精神”。

 

心和物各有各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心可以转境,境也可以转心,就看你如何把握。

 

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是修行或不修行的分界线。

 

不修行的人则心随境转,随波逐流,追逐物质利益,生命层次趋于下旋。而修行者则是把心定在本性上,身虽入境,但心不受物质利益所诱惑,心却不被境转。心若能定则境随心转。生命层次和生存环境皆趋于上旋。


 

所有的法界以及你的生存环境,都是随着你的心识所转化出来的。不同的心转化为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法界,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正报和依报。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心能转境,否则,心必被境所转。

 

我们想脱离苦海,不就是想转苦海为极乐之境吗?不就是想超越轮回之境吗?

 

觉者为仙,为佛,不觉者为凡夫,“觉”是心的“觉悟”,而不是身和境的觉悟。这正是千门万法修心为要的根本原理。

 

如果是上根器的人,仅一个“心物辩证法”就可使你顿悟,就可使你成就。成佛得道不正是心和物的转化作用吗?

 

修佛得道要超越三界,超越三界方成真仙,方证佛果。



 

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众生是以三维阳性物质为身,有肉质之身。色界是四维众生,以光的形象为身体。无色界是四至六维众生,连光体也没有,只有意识存在。

 

欲界之欲是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以色欲为主。故古人讲:“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来几个悟。如今不断生我门,来生必入死我户”;

 

要想解决出三界的问题,首先应明白三界是如何产生的。

 

宇宙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根本不存各种界的问题,只是因为众生迷惑,心中自设障碍才有了“界”。

 

根据“境由心生”的原理,你心里有多少障碍,你在宇宙中就自造了多少个界,你就被这些界障碍在界中而不得出离。



 

如明此理,要想出离三界,首先要在自心里破除各种障碍,心中无障,境障何生?心中无障,三界何在?

 

所谓的“顿悟”,即可谓:“一念之间,十地顿超”。

 

心的超越没有时空限制,正是由于自心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等界的限制,才被障碍在时空三界之内。

 

如果悟透,超越三界的不是肉体,而是自心的超越。“十地顿超无难事,不历僧祗获法身”。因此,顿悟之后既可一念超越三界。


 

三. 什么是真正的解脱?

 

所谓求解脱,修行人总是迷惑在肉体和灵魂的解脱上,真正的解脱,是要把你那真我本性从重重障碍中解脱出来。能超越三界的是真我本性,而不是肉体和灵魂。

 

常人所讲的灵魂也只是本我的外衣,仍是物质(阴性)的。相对肉体来说,它似乎是真我,但相对本性来说,它只是真我阴性能量的外衣。只有见到真我本性才算彻底的解脱。

 

如果从肉眼的角度来看,所有的人似乎都在人道,但这只是表象。如果从神识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神识却在不同之道。

 

由于神识属于阴性物质,其运行速度是超光速的,加上“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之原理,因此,平时贪心较重的人,其神识却早已进入了饿鬼道;平时瞋恚心较重的人,其神识却早已进入了地狱道;平时愚痴心较重的人,其神识却在畜生道。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原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无论在哪一道并非指肉体,而是指心和神识。肉体虽在人道,但其神识却可能在各道。例如,真仙、佛菩萨倒驾慈航来渡众生,肉体虽在人或各道,但他们的心识却始终在神州净土觉而不迷、如如不动。

 

(2)此理启示我们,真正的解脱并非是肉体的解脱,而是心的解脱。肉体并非真我,因此,修行不是肉体成仙成佛,而是心证到了真我本性。所以,那些执着肉体享受的人,是不可能修得道成佛的。例如,道家修炼到最后,都是要把肉身融入阳神,羽化飞升。

 

成佛得道者与世间凡夫虽然都具有真我本性,虽然都是同一个平等的法身,

 

但是,所不同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觉”与“不觉”,觉者为真人,为佛,不觉者乃凡夫。



 

比如我们人道中,表象上都是人身,同处于人道,面对的是同一空间,同一生存环境,但不觉者处处生烦恼,觉者时时大自在。

 

因此,觉与不觉,都是自心,而不是以身在何道来判别。

 

佛说:“是心是佛”,而没有说“身在佛国才是佛”。

 

佛无论顺其自然地进入哪个法界,哪个维层,对他来说都是一真法界。

 

他都依然是佛,都没有任何分别和烦恼,也没有任何障碍和界限,来去自如,无论到哪里都是极乐。

 

其法身虽无处不在,但不动的只是那颗如如不动的心,他凭着一悟永悟而不再迷失本性。


真常应物,应物不迷。


 

四. 如何解脱?

 

1. 我执是悟道最大的障碍

 

那么,要想见到真我,首先须忘掉肉体和灵魂这个假我。忘我就是要消除自我个性,只有消除自我个性,才能回归平等的整体。

 

忘我是回归自然的捷径,忘我是得道成佛的前提。

 

生命如同水分子,随时都在流动和变化,只要你没有我执,这股水流自然会把你带到生命的终极——大海。

 

在这股水回归大海之前,所流经的一切旅途中,它曾有缘遇到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只要你不攀缘留恋,就不会被其所障,终归大海。



 

如果水分子想在路途上停留,想执着和得到沿途的草木沙石,只是妄想而已,其实它什么也得不到,只会障碍自己的自然回归。

 

当然,水分子是不会动念攀缘的,因为它本身就俱有恒顺众生的本性。所以,水分子可以在自然的流程中回归大海。

 

但是,人却不同,人执着于生命流程中的财、色、名、利,总想得到那些实不可得的东西。

 

因此,人们被那些假象障碍在回归的路上,总在轮回里转来转去,难以解脱。

 

一般层次较低的人判断事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有利的人和事就认为好,相反就认为不好。今天对我有利就认为好,明天对我不利就认为不好。这种标准是人道中最低层次的标准,是自私自利、我执深重的表现,是偏知邪见,尚不够做人的标准。

 

对于修行人来说,如果不放下我执,何谈修行?很可能就因这一个小理不通就障碍延误你一辈子的修行良机,那才真是可悲、可叹。因而,此理不可不明。



 

一些我执我见比较严重的修行者,往往把自己的偏知邪见误认为是正知正见,而且长期按照自己的错误知见精进地修下去,结果是越修离道越远,难怪古大德们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里所说的“僧道”并非单指出家的僧道,是泛指修行者。

 

我执”是站在自我利益和自我见解的角度上来分别一切事物,并执着于对自己有利的。对于不合自己利益和见解的事物和人,就会起反感,由此而产生种种烦恼。

 

我执——分别——善恶(好坏、是非、对错)——取舍——执着——欲望——得失——烦恼

 


悟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我执。



你只要心里还有我,还不能达到忘我、无我的心境,围绕着我的一切都不可能放下。

 

有我就不可能平等,有我就不可能清净,有我就是在执着个性,有我就失去了整体性,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进入道。


 

2. 破我执, 众生一体,同体大悲,由小我,大我到无我。

 

觉悟者是悟到了宇宙是一个整体,众生是一个法身,一个先天元神。而众生只看到了表相上的个体,而且由我执产生了自私及不平等的心理。

 

在宇宙这个整体中,每一个星球都如同宇宙的一个细胞,每个星系都相当于宇宙的一个脏腑,它们与宇宙同步运行,同呼吸,共命运。

 

具体到众生来说,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脏腑都相当于众生。一个细胞就可以复制一个你,因此,你身上每一个细胞都是你,而不是有你有他。



 

如果某一些细胞,某个脏腑由于自私,只顾自己个体的利益而去伤害其它细胞、脏腑,受损伤的还是你自己这个整体。因为每一个细胞、脏腑都是相互依存,缘聚缘生的,而相对独立的只是表相。

 

如同车轮的轴、圈、条、内胎、外胎,似乎是独立的,但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法身,整体叫人,叫车轮,叫宇宙。

 

既然宇宙中众生都是一个整体,如同一个人身上的各个细胞,它们必然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每一个细胞都在无我的状态中无私地为这个整体付出和工作,只有保证这个整体生存的前提下,每一个细胞才能生存下去。无论伤害了哪一个细胞或脏腑,都会使你这个人(整体)感到难受和痛疼,以至毁灭这个整体,难道不是这样吗?

 

一个人的死亡,也并不是全身细胞都产生病变,只是由于某个脏腑或器官产生病变,就造成这个整体的死亡。

 

因此,局部既是整体,每个细胞都互为存在,不可分割,充分证实了一个平等的真理——众生是一不是二。众生是一个法身,一个先天元神,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们的人体相当于一个小宇宙,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相当于众生,

 

你能说哪一个细胞不是你自已?哪一个脏腑不是你自己?

 

每一个细胞都是整体的一分子,你能说哪个细胞好,哪个细胞不好吗?

 

如果团体之间,个体之间都是站在自我的利益上,分出有他有我,都只顾私利,胃不为这个整体消化,心不为这个整体供血,脚不为这个整体走路,手不为这个整体工作,试想,这个整体能生存下去吗?

 

在人的身体中,每一个细胞都在无私忘我地工作,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元神,就是没有自我,都是在为这个整体无私地付出,只有保证这个整体的生存,所有的细胞和脏腑才能生存下去。

 

因此,为整体就等于为自己。相反,只顾自己则破坏了整体,同时也等于在毁灭自己。



 

如能悟透了众生平等之理,你就会以平等心关爱众生,关爱众生生存的这个大环境,不再为自己的私利、近利而损害他人和环境。

 

众生都是“我”身上的细胞。因此,关爱众生就是真正的关爱自我。我就是众生,众生就是我。这就是无分无别的平等之心。

 

道家说“大道平等”,佛法讲“同体大悲”,一般修行人很难真正理解,不悟明同体之理,是绝对不可能生出大悲之心的。得道的人正是悟透了这一真理,才能使平等心、大慈大悲之心油然而生。这种平等慈悲之心,不是可以学来的,是悟道后真智慧的自然流露。

 

宇宙中的一切众生,个体性越强,造业也越重,来世形成的生命层次也越低。

 

相反,整体性越强,越是无私忘我者,越靠近宇宙这个整体,其来世的生命层次也越高。

 

因此,修行人常说:“舍去小我得大我,舍去大我得无我,无我方为永恒我。”当你修到忘我无我的境界时,你就进入了“道”,道是永恒的,你在道中也同时得到了永恒。



 

修行分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法。

 

人道的标准是"小我“是“利己利他”,但不可损人利己,损人利己是三恶道的心因。而天道的标准是”大我“是“利他利己”,先利他后利己。”无我“是不再因自我而起心动念,一切随缘不执着,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从表象上看,利他利己与利己利他,只是颠倒了两个字,但其内涵特别深奥。“顺则凡,逆则仙,奥妙就在颠倒颠”。颠倒了什么?颠倒了我与他的先后,颠倒了利益的取舍,颠倒了个体与整体的比率。


 

3.断分别心

 

”分别心“是指站在自我利益和自我见解的角度上来分别一切事物,无论遇到、见到或听到什么事,都要以我的利益为标准,或者是以小团体的利益为准则分别个彼此、你我、对错、是非和好坏。

 

由于我执,人们由站在自我利益的角度上,进行着细致和执着的分别。一切习惯于以自我利益为判断事物好坏、是非、对错、善恶、取舍的标准。今天对我有利则判定为好事、好人,明天对我不利则判定为坏事、坏人。

 

多生多劫以来,人们就是这样来判定事物的。人们就是这样,被你自己错误的认识反反复复地输入的程序控制着,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气——分别心。

 

而由于分别,才使得我们这颗心产生了种种不安定。而成千上万的修行人多生多劫未出六道,也正是由于这颗不安定的分别心。

 

一有分别就失去了它自然的本来面目,分别就是造业的起因。执着一个天堂,必然造就一个地狱;执着一个君子,必然造就一批小人。



 

错就错在不该去分别,分别就有执着,执着就是在制造收集业障,就失去了自然的本性。分别就是偏在了两边,失去了中道。

 

从本性的角度讲,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平等无差别的。但一般人只看事物的表象不同,因而生出种种分别。

 

如果延着分别心的偏见走下去,自己就会制造出种种烦恼的程序:

 

分别——执着——捡择——取舍——计较得失——烦恼——造业——病、灾——生命层次下旋。

 

如果延着平等无分别心的道路走,其结果完全相反:平等心——无分别——无执着——无捡择——无取舍——无得失——无烦恼——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真空妙用——大超脱——大自在——生命层次上旋。

 

从这两个简明的程序不难看出,哪一个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正见之路。

 

修行就通过明理,破除我执,断除分别。把那个一切从自我出发的心息灭,分别心没有了,才能恢复自然,才能打开那个浩瀚的真我本性。



4. 立平等,断分别,随缘不执着,无为无不为。

 

万事万物皆因缘而生,皆有定数。

 

万物平等:存在即合理,本无好坏。如人体的五脏六腑各有其功能,从自我角度去分别好坏就是分别心。个体做好自身就是对整体的最大贡献。

 

万事平等:一切事物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累生累世因缘和合的结果,一切偶然中都存在必然。

 

万事万物有前因必有后果,无一件事物只有前因而无后果,或只有后果而无前因,什么因造什么果。前事之因成为后事之果,此果又成此因,而达于彼事之果。



 

从一世看,有是非对错;但从累世因果角度看,一切都是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一切所发生的现象都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万事万物都各有其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起着相互衬托,充当对方背景的作用。因此,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是无意义的,因为它们都是元神的显现。如果你认为还有没意义的事物,只能说明你尚未开悟,还在分别。

 

万事万物如一棵树,如一台戏,需要枝叶花果的相互衬托,需要各种角色的相互配合。在一台戏中,反面人物演得越毕真,表现的越“坏”,才能把正面人物衬托得越“好”。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自然的,不可缺少的。

 

万事万物平等无别,一切事物之间都是在起着相互衬托的作用,并无好坏之别。

 

你心里不平衡,是你自己不正常,是你自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整体和规律。外面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正常的,不正常的只是你自己的心。



 

如果你能平等看待万事万物及十法界,你还有何分别?无分别则无欲望,无欲无求还有何放不下呢?还会有烦恼和妄念吗?

 

当你平等心升起的时候,无执着,无烦恼,无妄念时,清静之心也自然生成。

 

怎样才算达到平等心呢?当你再看到所谓的“好坏、是非、善恶、对错、丑美”等一切事物时,自心如同镜子,只反映事物的本象,而不再分别好坏、是非、善恶等。

 

在你眼里,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正常的,自然的,无分别的。

 

不仅要这样断掉分别心,而且还要在无分别的基础上,断掉取舍和捡择之念。如无取舍捡择之念,还有何求?如无所求,还动何念?果能如此,你的心自然就会清净下来。

 

因此,只有修出平等心,才能真正修出清净心。

 

天地间出现的一切只是一种存在,它本身并没有自身的属性,你尽管去体会,去受用,但不要给它戴上对错善恶的帽子。一有分别就失去了它自然的本来面目,分别就是造业的起因。



 

人们处于什么生活环境,能做什么就随缘做什么。在什么境界,什么岗位,就安心于此,随缘而遇,随遇而安。成语中的“安分守己”涵义很深。自己一生应得几分,不可强求,安守本分则得到你命中即有的定数。若不安分,则连自己应得定分也会守不住,这是古人对自然的彻悟。

 

圣人有时也会努力,但不是强求,既随缘做事,而又不求任何结果,这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清静,清静即是本性的特征。


 

4. 最大的障碍--我执我见

 

最大的放不下就是“我执”。

 

古大德说:“成佛不难,放下既是”。但是,人却有诸多的放不下。放不下亲情,放不下钱财名利,放不下所执着的一切。而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我”字。

 

一切都是我想得到的,我不愿失去这些可以使我享受的即得利益。因此,悟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我执。

 

最难放下的是“我见”。

 

我见就是执着自己的见解,一切都认为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见解不对,总不愿恒顺众生,还是在处处突出自我的个性,当别人的见解与自己不同时,就生气烦恼,并与别人发生矛盾和纷争。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对我见越执着的人反而离道越远,这就是个性。



 

我执我见的习气,这是一般人最常见的习气。

 

由于执着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而且总想强求别人都按照自己的见解、意愿去做。当别人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和见解时,则心生烦恼、怨恨,甚至发怒。人与人的矛盾,家庭的纷争,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动乱,都是我执我见所造成的。

 

我执我见是以我为中心,失去了整体性。个体性越强则离道越远,整体性的比例越多离道越近。执着我见的人活得不仅累而且很苦。

 

这种我执我见者突出表现在对家庭亲属的矛盾上,问题出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是执着私情。

 

我曾经问这种人:“如果是别人和你的意见不一致,不听你的,你会强求他吗?你会因此而生气吗?”他说:“不会,如果是别人,劝他不听,我就不管他了。”我问:“为什么对自己家的人放不下,非要强求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呢?

 

这是私情,是不平等心,是攀缘心,是强加于人之心,是控制人的欲望。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家的人与众生一样平等看待呢?这种想控制人的欲望是魔而非佛。这就是我们修行要改的最大习气“ 我执我见”。

 

如果把爱人和孩子看成是平等的众生,听与不听都不会执着,不听就应该立即放下,一切事尽心既可,不必执着结果。



 

而且一切事物的都是由累世因缘和合的结果,个人当下的努力只是众多因缘其中之一。

 

决定干一件事,这个事该有什么结果出现,都是定数。不要为任何事而焦虑,一切都是徒劳的牵挂,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如明此理,放下对私情的执着,尽心尽责,但不强求结果。能改变就改变,改变不了就接受。

 

真正的开悟者不再执着私情、小情。只有放下小情、私情,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才能生大慈大悲之心。

 

古人造的“慈悲”二字道出了本性之内涵,“兹”是“此”的意思,“慈悲”二字就是“此心非心”,就是没有心,不动心,平等无分别心,才是真慈悲。


 

5.随缘、攀缘、执着和发愿

 

随缘的对立面是攀缘和执着。

 

随缘是指随顺当下的因缘,依正知正见,启用万事万物的作用,但不求结果。

 

攀缘是指当下因缘不成熟,起心动念要去做;

 

执着是指因分别心,而执着于事物的某个结果。

 

发愿是在因缘成熟时,因觉悟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升起的心愿。

 

如因明理,悟到众生同体,起大慈大悲之心,心生大爱后发愿 : 愿今生早日悟道,以普渡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早日成就作为生命的终极目标。



 

以老师讲课为例子具体说明:

 

1、有同修请老师讲课,这时老师去讲课是随缘;

2、如自己起心动念想去给大家讲课,那是攀缘。

3、讲课时一定要求每个人都能听明白,是执着。

4、悟道后,发心有机缘为大家讲课,帮助同修破迷开悟,这是发愿。

 

如何在生活、工作之中,既随缘又不执着?既做事又无为呢?

 

是在做事之前,事情未发生之前不去攀缘,不动念去想,不去想尚未发生的事;

 

是在做事中只管认真去做,但丝毫不求结果不求完美;要思想专一,不想他事。

 

是在做事后立即放下,不再想它。

 

只要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后这三个不动念的原则,就是无为,就是虽然做事,但又始终处于无为之中。既不误做事,又能保持清净心。

 

事前不攀缘起心动念。事中尽力去做,不求结果,只管耕耘,不管收获。事后坦然接受结果。

 

只有随缘做事,而又不思善恶,不计得失,不求结果,不为回报,虽也做事,但清静无为,合道而行。



 

开悟的人在做事的时候,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地面对现实。

 

一切都是随缘,从不勉强自己去做什么,更不会强求别人去做什么。他心里没有善恶、对错、是非、好坏。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包括喜、笑、怒、骂都是自自然然地合于道,都是本性的自然流露。


 

6. 最高的修行方法  --“心的觉悟”

 

现在的修行,正是要你放下我执和习气,逐渐减少你的个性。象水分子那样,达到忘我、无我的状态。这时你才是自然的,必然可以顺其自然而回归自然。

 

最高的修行方法就是“心的觉悟”,而不在你做了什么。

 

真正觉悟后,妄念也不妨碍修行。妄念刚起,即已觉知,妄念已转为菩提。觉悟后可使你时时在警觉之中,一只脚刚离道,已经觉知,立即收回,则使你时刻保持在道中。

 

那时,你才发现,你原来就在道中,道本来就在,何需去修去证?一切原本就包涵在自然之中,只是你过去离开了自然,迷失了自然的本性。能时时刻刻警觉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是修道,就是在道中。

 

警觉不是努力改变,也不是创造,更不是执着于空的什么都不干。只是心上的时刻警觉而已。警觉什么呢?警觉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不去分别取舍,这就能保持在道中。



 

无论做什么,不要担心失败,也不要预想得到成功;既不思得,也不怕失;既不思善,也不思恶;即不思取,也不怕舍,那么对你来说,条条大道都是自然通畅的,都能在自然中得到修行的成功。

 

如果你分别得失、善恶,执着成功、失败,计较好坏、取舍,那么对你来说,就必然存在50%以上的障碍和不通之路。

 

“念念反观察分别”断分别心,是高层次修炼的“心中心”法。

 

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用最实质、最直接的方法断分别心。并且断在当下。既是在念头刚刚起时,立即回想:“刚才的念头是不是在分别?”如果是,立即停止不再往下想。久而久之,分别的习气才能消除。这就是反观内照,观照自己,察觉分别,剪除习气。

 

这种修法,是直接从第六识及第八识上修,不仅断掉当下的分别,而且可以修改第八识里过去储存的程序。因此,它是较高层次的修心方法。

 

念起不随既是无念,而不是不生念头。这就是“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只要念起时能警觉到,就没有离道。如果念起不觉,随之想下去,则已离道。



 

7. 烦恼即菩提

 

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是烦恼和妄念,每个修行人都想断掉它。其实,这依然是分别心。分别出“烦恼、妄念不好”,因此总想断掉它。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烦恼即菩提”,烦恼妄念的作用就是在助你证菩提。

 

当烦恼和妄念越多时,只要有警惕照觉之心,此时的智慧照觉越易显现。所以,烦恼和妄念起的越多,觉知也越多。

 

久而久之,觉知代替了妄念,妄念就变成了觉知,烦恼一转既是菩提,因此说烦恼既是菩提。

 

如果你已真正开悟,时刻照觉,即使酒色财气都不会障碍你证道,它们的作用正是助你证道。

 

因此,烦恼和妄念犹如一块黑板,菩提如同白字,白字需要黑色的背景来衬托,才能显现出来,背景越黑,字显得越白。

 

其实,在开悟者眼里是没有障碍的。所谓顺境、逆境也都是凡夫以分别心分别出来的。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分别为顺境、好事;对自己不利的事就分别为逆境、坏事。

 

而在开悟者眼里,已无我无他,何有顺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一切境都是帮我修行的助缘,来者不拒,顺其自然。那些总想顺境的人,认为顺比逆好,其实还是分别心。


 

8. 佛与魔

 

许多修佛人认为自己是在修佛,凡是外界干扰障碍我的都是魔。甚至家庭亲属不支持自己修行的,也认为是魔,是外界的魔来帮自己磨性,开悟之后才会知道是自己错了。

 

首先,魔是从哪来的,魔由心生。佛与魔同出一处,本心所现。

 

我们每一个人既是佛又是魔,当你的心清静无为时,符合了佛性,此时你既是佛。当你的心烦恼、执着、偏执一方、瞋恨发怒时,此时你又是魔。因此,佛与魔都是你本性的显现,完全取决于你的心。

 

继而分析佛与魔的作用,当然他们也是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作用。



 

修行人常讲“小魔成小佛,大魔成大佛,无魔不成佛”。可见要想修成佛,必须魔来磨。

 

每个修行人都可以回忆一下,如果没有病魔、灾魔、烦恼魔、生死魔来磨你,你能被迫走上修行之路吗?在你修行路上,哪一分清静的产生,哪一分定力的成就,不是魔来助你的?相反,在你修行路上,心魔逐渐被降伏,在减少,又何尝不是佛对魔的度化。

 

魔与佛都是你的心在相互转化,当你中道行的时候,即显现为佛,偏左偏右的时候即显现为魔。

 

如能悟透此理,修行路上再遇魔时,就不会埋怨外境,明知魔由自心而生,心若平静魔自灭,心若执着魔自生,一切都是自心的变现。

 

另一方面,当外界有干扰时,心里很明白这是帮自己修定的助缘到了,不动心,不动念。如能把握好助缘之机,则未辜负魔的作用。

 

此时,魔转为佛,在你眼里,他是佛菩萨来度化你,而不是魔来干扰你,还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修行路上,正是这一次次地由魔转佛的过程,才使你靠近了佛的本性。

 

当你眼里看到人人都是佛,物物都是佛的时候,此时,你就是佛。此时你心中无魔,魔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你眼里看到人人、处处都是魔的时候,此时,你自己就是魔。

 


9. 放下万缘是出离轮回的前提条件。

 

如果还有一缘放不下,舍不掉,则会被此缘而缚,造下业因,来世必因缘而生,重入轮回,不能了脱。所谓万缘放下,是要从心理上放得干净彻底。

 

攀缘本身就是分别心,分别出有好有坏,你才会去攀缘。佛说:攀缘心是生死的根本。

 

如何辨别攀缘心呢?

 

可从怨亲的分别上看,放不下对亲属、亲朋、情侣的执着过爱,放不下对怨家对头的记恨,总是挂在心上。经常想过去的事,以后的事,未发生的事,与自己无关的事,担心儿孙将来的事,甚至找别人算卦,看命问吉凶等等,都属于攀缘。有意做好事、度人也在执着攀缘。

 

道是清静无为的,攀缘则是有为,有为就是在造业,造下业因,将来必因缘而生。因此,只要还存有攀缘之心,就背离了道,就出不了轮回。



 

10.“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

 

万法平等无别,该用哪一法就用哪一法,但又对一切法毫不执着。以无法为有法、用法而不执法。

 

“一法不见”是除不执着修行之法外,泛指对一切法、一切物、一切事都不执着,当看到任何事物的表相时,都不会被相所迷,都能直接看到它的本性是空,不执着一切事物,这才叫一法不见。

 

什么叫“一法不舍”呢?就是在对任何法都不执着的前提下,对任何法又都不排斥。如对哪一法有执着,肯定对它的另一面就会排斥,这就有法可舍,有法可舍就还有障碍,有障碍就还不自在。

 

只有修出平等心,才能无分无别无捡择,在这种心态下,该用哪一法就顺其自然地去用哪一法,而又不执着一切法。这就是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这正是“道”的“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圆满特性。

 

因此,真正的大超脱、大自在是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只有证到本性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



 

真正达到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时,你已一无所求,你已经回到了清静无为、如如不动的本性之中,你既是佛,佛既是你。

 

在遇到任何事物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但不再分别和执着事物,不再追求利益和结果。心里很明白,我只是在用它的作用,而不想得到它。

 

心里没有分别,没有取舍,没有欲望,没有得失,没有成败,那么,无论得失、成败,对你来说都是通达的,都是清静平等的。这就是一法不见,一无所求,而又达到一法不舍。

 

这种生活境界是何等的大超脱,大自在。不是极乐,又是何处?

 

因此,觉者当下就是极乐,迷者当下既是苦海,关键在于对宇宙真相的认识。

 

回想一下,仙真圣佛教诲众生:要“万缘放下”,“随缘不变”以及“顺其自然”,不都是在让你断掉我执吗?



 

佛怕众生不肯放下,又点化众生:“诸法空相,实不可得”;

 

佛怕众又偏于空相,无法生存,故又明示我们“真空妙有”。


早就点得如此明确,让众生放下一切,顺其自然,才能自然回归。

 

但众生就是执迷不悟,非要把自己看的那么重,总想显示自我,并想让万物都属于自我。这就是不能回归自然,不能成佛得道的根本原因。


老君曰:“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大道致精致简,简单的简直使你不敢相信,只要放下我执,顺其自然,即可自然成佛得道。

 

觉悟者悟透了宇宙的真相及本性,既随缘起用万事万物的奇妙作用,而又丝毫不执着,不追求,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既生活在世间,融合于世间,又超凡脱俗。是一种大超脱、大自在的极乐境界。



 

这就是觉悟的人,觉悟者既真人,即佛菩萨,不觉者既凡夫。

 

真正的大彻大悟者没有自我,完全把自我融化在自然之中。无论入何道,无论干什么,心中却一事无存,完全都是自然而然地面对现实。

 

从来不认为自己想要做什么,也没有认为自己在做什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随缘,都在自然之中,都始终处于无为之中,虽随缘做事,却又不造任何业障。无论去哪一道,都没有业因所挂牵,都在无分无别、一真法界的极乐之中。 


有自我就不自然,不自然就有障碍,有障碍就没有超脱,就谈不上大自在。

 

众生的本我从来没有轮回过,从来也没有上过天堂或下过地狱。

 

参与轮回的只是你的思想心理,你的习气和欲望。这就是宗教里所谓的“业障”。

 

只要你去掉我执,顺其自然,当你生命表象上死亡之后,你本性显现的那个光团,将会自动地融入无际的本觉之中。

 

只要你心无善恶之分别,无我、忘我地顺其自然,你的那团光都会自动回归到本源中,回到大道的本体。


 

五.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当下

 

一般修行者,都把生命的解脱希望寄托于死后,在真正开悟者眼里只有当下,只有此时此刻,从不把希望寄托于没有把握的死后或来世。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当下,那个终极的东西不在过去和未来,而是在当下,一旦瞬间觉悟,你将变成永恒的觉知,瞬间足以铸就永恒。

 

当下对生命的那一顿悟就是终极,当下对万缘的彻底放下既是解脱,当下一法不见既是如来,当下一无所求就是大自在。

 

因此,真正的修行者在修行路上丝毫不会懈怠,决不把精进推到明天,成功的希望就在于觉悟今生,把握当下!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 福慧安身心


道炁开脉轮简说


快速治病 / 奇异秘法





天 地 根

心 性 命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道可非名永恒,
炁化同体命生。
知灵灵知了了,
识来十八五蕴。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家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道,可。

道,非。

常,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性  能


道   法  术

玄者

可  也

恒常无住

其妙莫名也


以儒修身入世间,

以道养骨身心天,

止定静安虑可得,

以佛养心随万缘。



双 运

只修炁,不修道,

炁足更把诸恶造。

只论道,不修炁,

空谈浪得生和死。

道驭炁,炁助道,

理事圆融顺安妙。

八正道,一正炁,

学思践悟共同体!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天地人

精气神

贪嗔痴

欲爱情

命心性

空乐明



回家诀:如如密因,妙觉圆澄。觉明空昧,识觉显能。能所生风,虚碍成金。风金旋火,地火水蒸。能积量变,妄想生身。七情六欲,界我为身。生死无常,失本寂净。世界相续,廿五有本。颠倒倒颠,开启脉轮。天地七魄,正炁精神。正道十善,道心灵魂。身心无二,圆妙于能。万法归一,一无不能。能觉止恶,共同生命。觉己觉他,自利利人。舍无所舍,融通命运。妙有真空,空有互生。非有非无,无所无能。不生不灭,净心实证。〇  。



死心踏地,打坐定时。

身口意定,真言恒持。

事上制心,观照绵密。

正道守戒,决证菩提。

最近新文点下看:

依照六点,日行千里

疗愈养生秘妙法(收藏)

南怀瑾:白骨观成 五眼六通(秘宝藏)

金钱是一面镜子

72神仙图谱

共枕眠

一念之间见如来!

为什么要觉醒?教你禅观

南怀瑾:中脉畅通、性命双修

云的生日和死期

情绪在五脏六腑

你能活多久?刚出“寿命公式”

《胎息经》

学着治愈 化茧成蝶

念头也是道场

微笑面对习气能量

故事带你去……

空性……

看音-住定-虹化

非凡才是自然

偷天发财(秘藏)

传承之道

连接高我

磕大头的密意

信力大过天

天眼看,修行人前世今生

接收宇宙能量练习

打坐修身心

来自高维的灵魂

实修身与心、证菩提化病(藏)

生病念佛会 ······?

学习运用潜意识的巨大力量!

打破成见,见性成佛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身是菩提树


回头见性,离尘智慧

九喻如来藏

次第捷径、法华七喻

床上八段锦(密)

善待病情

三千大千世界 大画

佛教的世界观

感召真仙沐浴法

两个人来度你

走出剧本

体香奇光静坐法

从身体到精神的桥梁

人格、觉察、正念(藏)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道炁禅苑 请您关注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