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念头也是道场

找初心👉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定初心 守初心

 共同体 生命命运健康 

识空有可互生,

虑心田消昔因。

行善护共同体,

道净炁禅心明。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士以弘道



每一个念头也是道场


真正的修行不是寺庙、不是禅堂,真实的道场就是每一个当下眼前的存在和每一个念头。


修行不是一种逃避;更不能成为一种心灵的娱乐,或是争权夺利。修行要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是入口。



每一个问题是道场,

每一件烦恼的事是道场,

每一次情绪的旋风是道场,

每一次恐惧的到来是道场,

每一个念头是道场。

能以平心静气处理而心不妄动,就是真修行。


如果你婚姻有问题,有问题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场。如果你和同事发生矛盾,这与同事的矛盾是道场。



如果你出现了钱的问题,钱就是道场。如果畏惧生死,生死问题就是你的道场。


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道场在你每一个受卡和被卡处。修行必须从那裡进行,利用平时修行而得的智慧处理它。


不要跳过婚姻的问题、同事的问题、钱的问题、生死问题。而跑到寺庙、禅堂、山林或修行者多的地方,去谈玄论道,去冥想佛或菩萨。


那无济于事,你的道场选错了,你是在外道修行,真修行是哪裡有问题就在哪裡修,有智慧的修通那问题。



修行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看我修行的多好?」、「我是一个修行者」。


不,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显示,天天心情愉快:「看,这个问题难不住我」,「它不是问题」、「什麽也不能带给我问题或烦恼」、「存在只能给我喜悦」。


修行并非只是为了见证你的「本来面目」,还要见证你每一件痛苦的事、一个受卡的点、一个痛苦的念头的本来面目。


证悟必需发生在当下、具体的事上和具体的念头上,而不是某个将来或某种玄空之中。修行不能把你带离实际,修行必须带著你向实际处、在实际处著手,而能顺利平常。


修行不是问题思辨,不是头脑探讨,不是猜想未来,而是平静下生出的妙智慧,是体验当下,当下觉知问题,当下解决问题,当下体证问题,当下没有问题,当下就到极乐世界,不是等死了才去。


理上说的通,事上行不通,这种修行有什麽用?辩法时大展宏图,问题上愁眉不展,这些获知是很虚荣。修行是给自己长实惠的,不是虚荣心长面子的,认知这点很重要。




观照者


老子是中国最伟大的神秘家之一,他每天早上都去散步,有一个邻居常常跟着他去,但是那个邻居知道老子是一个沉默的人,因此有很多年的时间,他都跟着他去作晨间散步,但是他从来不说任何话。
静心是冒险,是人类头脑能承受的最伟大的冒险。静心只是存在,不做任何事——没有行动,没有思想,没有情绪,你只是有在,它是一种全然的喜悦,当你什么也不做时,这个喜悦来自何方?它无处可来,或者,它来自每个地方,它也没有原因,因为存在就是由所谓喜悦这种材料组成的。
当你什么事情也不做的时候——身体上的、心理上的,在任何层面上——当所有的活动都停止,你只是存在,就是在,那就是静心。你不可能做它,你不可能练习它:你只有去觉悟它。
无论何时当你能找到只是存在的时候,那么你就抛掉所有的作为。思想也是在做,全神贯注也是在做,沉思默想也是在做。即使只有一个片刻,你不做任何事情,你只是在你的中心,完完全全地放松——那就是静心。而一旦你获得了它的诀窍,你就能处在那种状态,想多久就多久,最终你能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处在那种状态。



一旦你已觉知你的本性能保持不被打扰的方式,以后慢慢地你就能开始做些事情,并保持你的本性不被打扰的警觉,那就是静心的第二部分——首先,学会怎样存在,然后学会一点点行动。清扫地板,洗个澡,但保持你自己的中心,然后你就能做些较复杂的事情。
比如,我在给你们演讲,但我的静心并不受干扰,我能不断地演讲,但在我的中心里面,甚至连一点微澜都不起,它只是宁静,完完全全地宁静。
所以静心并不反对行动,它不是要你逃避生活,它只是教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你变成了旋风的中心,你的生命继续着,事实上它会更强烈地继续着——带着更多的快乐,带着更多的明净,更多洞见,更多的创造力——但你是超然的,只是一个山顶上的观照者,只是看着你身边所有的事情发生着。
你不是做者,你是观照者。
那就是静心的全部秘密——你成为一个观照者。“做”就在它自身的层面上继续着,没有什么问题:砍柴、打水,你做小事和大事,只有一件事不允许,那就是,你的中心不应该失落。
那个觉知、那个观照应该始终保持,不受遮蔽,不受干扰。


在犹太教中,有一个反叛的神秘学派,名叫哈悉德姆派(Hassidism),它的创始人贝尔·雪姆(BoalShem),是一个少有的人。有一天午夜,他从河边回来——那是他的习惯。因为夜晚的河边是全然的安宁与清静,而他常常只是在那儿坐着,什么事也不做——只是看着他自己,看着看者。这天晚上,当他回来时,途经一个有钱人家,有个看门人站在门边。
那个看门人感到非常奇怪,因为每天晚上这个时间,这个人就会准时回来,于是,他就跑出来说:“请原谅我来打扰你,但我再也忍不住我的好奇了,你每天日夜地索绕在我的心头,你究竟在做什么?你为什么要去河边?我已经跟过你好多次,而那儿什么也没有——你只是在那儿坐几个小时,到了午夜你又回来”。
贝尔·雪姆说:“我知道你好几次跟着我,因为夜晚是如此寂静,所以我能听见你的脚步声,而我知道每天你都藏在门背后,但这不仅是你对我的好奇心,我也对你感到奇怪:你在做什么呢?”
他说:“我做什么?我只是一个看门人”。

贝尔·雪姆说:“我的天啊!你给了我一个提示,这也正是我的事啊!”
看门人说:“但我不明白,如果你是个看门人,那么你应该看着某幢房子、某个宫殿,而你坐在沙滩上在那儿看什么呢?”
贝尔雪姆说:“有一个小小的区别:你在看着外面或许有人会进宫殿;我只是看着这个看者,谁是这个看者呢?这就是我毕生的努力:我看着我自己”。
看门人说:“可这是件奇怪的事,那谁来付给你报酬?”
他说:“这是如此的幸福,如此的快乐,如此伟大的祝福,它本身就是巨大的报酬,只是这一瞬间,而所有的宝藏都无法与之相比”。
看门人说:“这真奇怪,我毕生都在看,我从来不曾有过如此美妙的体验,明天晚上我跟你一起去,只要指点一下,因为我知道怎样看——只是需要不同的方向,你是看着某个不同的方向”。
只有一步之差,而那个一步就是方向上的,层面上的,我们不是将意识集中向外,就是闭上眼睛将我们的意识集中向内——而这你将会知道,因为你是一个知者,你就是觉知,你从来不曾失落它,你只是将你的觉知缠绕在无数的事务中。将你的觉知从各处收回来,只要让它在你自身中好好休息,而你就已经到家了。


最基本的核心,静心的灵魂就是学会怎样观照。
一只乌鸦在叫……你在听,这些是两方面的——客体和主体,但你无法看见哪个是看着这两者的观照?乌鸦,听者——而还有某个人在看着这两者,这个是很简单的现象。
你在看着一棵树:你在那儿,树也在那儿,但你不能发现另外一件事吗?——你在看着树,而在你内心还有一个观照正看着你在看着那棵树。

看着就是静心,你看着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你能看着树木,你能看着河流,你能看着云彩,你能看着周围游戏的孩子。
看着就是静心,你看着什么不是关键,客体不是关键。

观看的品质,觉知和警觉的品质——那就是静心所在。
记住一件事:静心意味着觉知。无论你做什么都带着觉知就是静心。行为并不是问题,但是问题是你带给行为的品质。如果你带着警觉散步,那么散步就能成为一种静心;如果你带着警觉地坐,那么坐也能成为一种静心;如果你带着觉知地听,那么聆听鸟儿歌唱也能成为一种静心;如果你保持警觉和观照,那么只是倾听你头脑内部的噪音,也能成为一种静心。
整个的关键就是,你不要无觉知地行为,那你做什么都是静心。


觉知的第一步就是观照你的身体。慢慢地,慢慢地你会变得对每个姿势、每个动作都有所警觉,而当你变得觉知,一个奇迹就开始发生:你以前习惯做的许多事情一下子消失了,你的身体变得更加放松,你的身体变得更加协调;一种深沉的平静在你的体内开始呈现,一种美妙的音乐在你的体内脉动。
然后,开始觉知你的思想。对思想必须是同样那么做,它们比身体更加微妙,当然也更加危险,而当你变得觉知你的思想,你会被你的内在所进行着的感到吃惊,如果你将在任何时候所进行着的一切记录下来,你会大吃一惊,你将不会相信,这就是你内在所进行的事。


过十分钟后,你读它——你会看见里面有一个发疯的头脑!因为我们并不觉知,这整个的疯狂不断地涌动着,就像一股暗流。无论你在做什么,它影响着你,或者你并不做什么,它也影响着你,它影响着一切,而它的全部总和就将是你的一生!所以这个疯子必须被改变。而觉知的奇迹就是除了只是变得觉知以外,你无需做任何事情。
正是以观照它的现象来改变它,慢慢地,慢慢地那个疯子消失了,渐渐地,渐渐地思想开始落入另一种形式,它们的混乱不在了,它们变得更加有序了,而后再一次,一种更深的宁静呈现了,而当你的身体和你的头脑是宁静的,你将看见它们相互间也是和谐的,那儿有一座桥,现在它们不再会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它们不再骑着各自不同的马,第一次它们协调了,而那种协调对第三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那就是变得觉知你的感觉,情感和心境。
那是最微妙的层面和极其困难的层面,但是如果你能觉知思想,而后它也只是更进一步而已,需要一点更高的觉知,于是,你开始反映你的心境,你的情感,你的感觉,一旦你觉知所有这三者它们都能连结成一个现象,而当所有这三者就是一个——完全在一起作用着、一起哼唱着,你便能感觉所有这三者的音乐,它们已经成为一支管弦乐队——于是第四步发生了,而这是你无能为力的:它照着它自身的发生。它是一个来自整体的礼物,它是给那些做了三个步骤的人回报。
这第四步是使人醒悟的最终觉知,一个人变得能觉知到他自己的觉知——那就是第四步,它能造就一个醒悟的佛陀,而只有在醒悟中,人才会懂得什么是喜悦。身体知道快感,头脑知道高兴,心灵知道快乐,第四步则是知道喜悦。喜悦就是求道者的目标,觉知就是通向目标的道路。



重要的事就是你是观照着的,你不忘记观照,你一直在看着……看着……看着,而慢慢地,慢慢地,当那个看者变得越来越统一、越来越稳定、越来越不波动,一种变化就发生了,你所看着的事就全都消失了。

看者自身首次变成了被看者,观照者自身变成了被观照者。你已经回到了家。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 福慧安身心


道炁开脉轮简说


快速治病 / 奇异秘法





天 地 根

心 性 命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道可非名永恒,
炁化同体命生。
知灵灵知了了,
识来十八五蕴。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家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道,可。

道,非。

常,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性  能


道   法  术

玄者

可  也

恒常无住

其妙莫名也


以儒修身入世间,

以道养骨身心天,

止定静安虑可得,

以佛养心随万缘。



双 运

只修炁,不修道,

炁足更把诸恶造。

只论道,不修炁,

空谈浪得生和死。

道驭炁,炁助道,

理事圆融顺安妙。

八正道,一正炁,

学思践悟共同体!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天地人

精气神

贪嗔痴

欲爱情

命心性

空乐明



回家诀:如如密因,妙觉圆澄。觉明空昧,识觉显能。能所生风,虚碍成金。风金旋火,地火水蒸。能积量变,妄想生身。七情六欲,界我为身。生死无常,失本寂净。世界相续,廿五有本。颠倒倒颠,开启脉轮。天地七魄,正炁精神。正道十善,道心灵魂。身心无二,圆妙于能。万法归一,一无不能。能觉止恶,共同生命。觉己觉他,自利利人。舍无所舍,融通命运。妙有真空,空有互生。非有非无,无所无能。不生不灭,净心实证。〇  。



死心踏地,打坐定时。

身口意定,真言恒持。

事上制心,观照绵密。

正道守戒,誓证菩提。

最近新文点下看:

微笑面对习气能量

故事带你去……

空性……

看音-住定-虹化

非凡才是自然

偷天发财(秘藏)

传承之道

连接高我

磕大头的密意

信力大过天

天眼看,修行人前世今生

接收宇宙能量练习

打坐修身心

来自高维的灵魂

实修身与心、证菩提化病(藏)

生病念佛会 ······?

学习运用潜意识的巨大力量!

打破成见,见性成佛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身是菩提树


回头见性,离尘智慧

九喻如来藏

次第捷径、法华七喻

床上八段锦(密)

善待病情

三千大千世界 大画

佛教的世界观

感召真仙沐浴法

两个人来度你

走出剧本

体香奇光静坐法

从身体到精神的桥梁

人格、觉察、正念(藏)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道炁禅苑 请您关注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

事物在心上

思虑态恋想

事相皆化去

空也空茫茫

回光来返照

不舍如来藏

明心也见性

知道易反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