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按揭贷款占比提升,存款成本普升拉低净利差——债市角度看上市银行年报(海通固收 姜珮珊)

海通固收 珮珊债券研究 2022-06-17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摘要:

资产增速小幅回落。2021年,41A+H股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7.8%,较2021H18.2%小幅回落。从央行月度数据来看,商业银行资产增速在20年初快速抬升之后,整体在10%以上的高位震荡,进入2021年先大幅回落后缓慢震荡下行。样本银行总资产同比仅有2家为负,环比有6家银行总资产收缩。

资产结构:贷款升同业降,债券分化。从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结构变化看,上市银行贷款占比普遍提高,农商行提升幅度最大;债券投资占比分化,大行和股份行变化不大,城商行增加,农商行减少;同业资产占比除股份行小幅上升外,大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均小幅下降。资产负债表时点数据显示同业资产规模回落,同比环比均走低,环比增速为六年内最低。

贷款结构:房企贷款下降,贷款风险偏好降低。2021年个人住房贷款占比除大行上升0.5pct外其余波动幅度较小,房地产行业和企业贷款占比下降,房贷集中度除大行外均有改善,高风险行业贷款占比续降。房贷集中度达标情况方面,相对于21H1,39 家银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警戒线的银行从10 家下降至9家,房地产贷款占比超警戒线的银行保持8家不变(未剔除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数据或偏高)。

负债结构:股份行、城商行负债结构“优化”,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占比上升。计息负债中,农商行大幅下降1.7pct,大行小幅下降0.2pct,股份行和城商行均上升0.2pct;债券发行占比方面,各类银行均有上升,幅度均在0.2pct左右。资产负债表时点数据显示,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规模双双抬升。

净利差环比普降,存款成本普升。2021年各类银行净利差水平/环比变动/同比变动分别为:六大行1.89%/-0.4BP/4.4BP、股份行2.12%/-3.8BP/-8.4BP、城商行1.96%/-3.9BP/-16.3BP、农商行2.14%/-2.2BP/-13.2BP。净利差普降原因各不相同,股份行和城商行主要源于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大行和农商行主要源于计息负债成本率上升,其中存款成本普升。21年6月自律协会优化存款利率效果有限,或与期限结构调整有关,今年4月再度引导调降。

表外理财:农商行小幅下降,其他保持增长。2021年,40家A、H股上市银行(46家上市银行中剔除浙商、重庆、甘肃、天津、广州农商行、九台农商银行)表外非保本理财总规模为23.2万亿元,同比增长7.16%,环比增长9.24%。理财规模同比和环比增长银行家数分别为30家和32家。分银行类型来看,六家国有大行表外理财规模9.3万亿,同比下降0.94%,环比增加11.53%。股份行、城商行同环比均上升。

理财子公司:净值化率普升,规模增速大幅提升。从盈利能力来看,2021年除苏银理财未公布净利润数据外,其余净利润均为正。净值化产品占比提升,理财规模同比大幅增长,结构上以固收类产品为主。

银行配债增速提升,但供给压力仍大,长端利率承压。今年银行债券投资增速持续提升,贷款增速震荡下行。展望二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但货币政策关注物价变化并兼顾内外平衡,5-6月或迎地方债发行高峰,供给压力加大,资金利率向政策利率靠拢,稳地产政策使房地产信贷有所回暖,挤压银行配债空间,长端利率承压。

----------------

上市银行21年年报相继出炉,我们分析了A股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生息资产、付息负债平均余额的结构和收益成本变化,发现:银行资产增速持续小幅回落,贷款占比整体上升而同业资产占比普降,地产类和企业贷款均降且风险偏好企稳,股份行和城商行负债结构优化,净利差环比普降,表外理财整体续增。

1. 资产增速持续小幅回落

2021年银行资产增速小幅回落。2021年,41家A股、H股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228.6万亿,同比增速7.8%,较2021H1的8.2%小幅回落。从央行月度数据来看,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在2021年先大幅回落后缓慢震荡下行,21年11月达到7.14%的低点,但在22年一季度有回升趋势,截至22年3月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年1-2月)附近。

银行扩表速度持续放缓。21年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总债务余额同比增速较上一年末低2.7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比上一年末低7.7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扩表速度持续放缓。从总资产同比增速看,41家银行中有26家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相较21年H1放缓,降幅最大的为紫金银行,下降约13个百分点;有2家银行同比负增长,分别为紫金银行(-5.05%)和盛京银行(-3.07%);同比增速最大的为宁波银行(23.9%)。从总资产环比增速看,41家银行中有6家银行总资产环比收缩,分别为紫金银行(-9.34%)、民生银行(-1.65%)、盛京银行(-1.02%)、徽商银行(-0.44%)、青农商行(-0.08%)和北京银行(-0.003%)。

资产质量逐步向好。2021年全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不断下降,同时拨备覆盖率明显提升,已达到近年新高,资产质量不断向好。

2. 资产结构:贷款升,同业降,债券小幅回升但仍低

生息资产结构中,除农商行外整体稳定,各项环比变动幅度均不超1个百分点。其中,贷款占比均提高,债券投资占比分化、同业资产占比整体小幅下降。从2021年上市银行的生息资产结构变化看,上市银行贷款占比普遍提高,其中农商提升幅度最大,为1.5pct。债券投资占比变动分化,其中大行和股份行变化不大,城商行增加0.8pct,农商行减少1.9pct。同业资产占比整体小幅下降,除股份行小幅上升0.1pct外,大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小幅下降0.4pct、0.1pct、0.1pct。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银行贷款占总生息资产比例自2017年起连续五年增长;债券投资占比在经历了17H1至21H1的连续下降后,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同业资产占比连续两年下降。

资产负债表时点数据显示:21年下半年同业资产规模回落,同环比均走低,环比增速为六年内最低,同业资产规模占总资产比重由2021H1的5.83%大幅下降至4.93%(2020年末为5.57%)。2020年至2021年H1,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下资金利率偏低+可配置优质资产偏少,银行配置买入返售资产占比增大,同业业务活跃,21年下半年同业资产规模大幅回落。2021年底,41家银行的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三类)规模较2020年底同比下降4.65%至11.3万亿元,但仍高于2019年底水平。受2021H1高基数影响,环比增速由正转负达到-13.95%,为六年内最低。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下降至4.93%,为2017年至今的最低水平。

分银行类别来看,同业资产规模较2020年下降主要是受六大行拖累,其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10.62%、-20.09%;而城商行依旧保持上升势头,其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10.94%、6.77%。从同业资产的构成来看,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其他金融款项均有明显下降。相较于2021H1,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下降0.3pct、0.1pct和0.4pct。

3. 贷款结构:按揭贷款提升,房企贷款下降,贷款风险偏好降低

2021年各类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和企业贷款占比均下降。与2021H1相比各类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除大行略升0.5pct外其余波动幅度较小;房地产行业贷款占比均小幅下降,降幅在0.3-0.8pct;企业贷款占比均下降明显,降幅在1.0-1.9pct,其中股份行和农商行降幅最大,分别下降了1.6pct、1.9pct。

房贷集中度达标情况:略有改善。2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分五档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进行管理,并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相较于21年H1,39 家上市银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警戒线的银行从10家下降为9家(重庆农商银行达标),房地产贷款占比超出警戒线的银行仍为8家,但过线幅度普遍下降(未剔除住房租赁有关贷款,因此数据偏高)。

高风险行业贷款占比下降。根据各上市银行披露数据,大行中剔除中行,其他行剔除平安、光大、南京等18家银行,剩余22家上市银行高风险行业贷款(包括批发零售、制造业、采矿业)占比从16年底的21.0%降至21年底的14.0%(2021H1为14.4%);低风险行业(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业)贷款占比则保持在18%以上,2021年底较2021H1的18.9%上升至19.2%。

五大行贷款风险偏好降低。分银行来看,五大行(工农建交邮)的高风险行业贷款占比由2021H114.1%降至13.6%;低风险行业贷款占比继续小幅上升至22.2%;其他17家上市银行高风险行业贷款占比和低风险行业贷款占比较2021H1变动不大,分别较五大行高1.71pct、低11.26pct

4.负债结构:股份行、城商行“优化”,应付债券占比上升

负债结构除农商行外保持稳定,债券发行均有小幅上升,股份行、城商行结构略有 “优化”,农商行存款占比大幅下滑。从2021年上市银行年报各类计息负债平均余额变动来看,与2021H1相比,存款占比方面,农商行大幅下降1.7pct,大行小幅下降0.2pct,股份行和城商行均小幅上升0.2pct。债券发行占比方面,各类银行均有上升,幅度均在0.2pct左右。同业负债占比方面,大行和农商行分别上升0.1pct和0.3pct,股份行和城商行分别下降0.2pct和0.1pct。

资产负债表时点数据显示: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规模双双抬升。剔除无锡、重庆、哈尔滨银行后38家上市银行2021年底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三类)整体规模25.2万亿元;同比增速11.21%,前值(2021H1,下同)8.13%,环比增速6.25%,前值4.67%;其中城商行同比增速最高,达27.1%;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由2021H1的11.58%回升至12.13%,较2020年底的11.72%上升。
应付债券方面,41家上市银行2021年底应付债券规模约为16.0万亿,同比增速17.17%,环比增速9.18%;应付债券总规模占总负债规模比重7.63%,较2020年底的7.00%小幅上升。


5.净利差普降,存款成本普升

银行净利差环比普降,其中城商行和股份行下降幅度较大。2021年大行平均净利差1.89%,环比小幅下降0.4BP,同比下降4.4BP;股份行平均2.12%,环比下降3.8BP,同比下降8.4BP;城商行平均1.96%,环比下降3.9BP,同比大幅下降16.3BP;农商行平均2.14%,环比下降2.2BP,同比大幅下降13.2BP。

净利差普降原因各不相同,股份行和城商行主要源于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大行和农商行主要源于计息负债成本率上升,其中存款成本普升。股份行净利差大幅下降主因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4BP(贷款收益率环比下降7BP),城商行净利差大幅下降主因生息资产环比下降3BP(债券投资收益率环比下降5BP)。大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基本持平而计息负债成本率环比小幅增长1BP(向央行借款利率环比增加1BP),农商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率双升,负债成本率环比上升幅度更大达到5BP(存款成本率环比上升6BP)。
自律协会优化存款利率效果有限,今年4月再度引导调降。2021年6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带动了1年以上存款成本的下降,但对于短期存款利率影响有限。但从银行年报来看,存款成本降幅并不明显,或与期限结构调整有关(虽然1Y以上利率上限下调,但银行如果增加了中长期存款占比、降低活期占比综合成本依然偏高)。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参考十年国债利率与1YLPR调整存款利率,国有大行、部分股份行和地方行均下调1年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4月最后一周新发生存款利率环比下降10BP。

从银行整体样本来看,41家银行中只有6家银行净利差环比上升,5家银行基本持平,30家银行下降。其中,九台农商银行环比上升幅度最大,为29BP;其次为中国银行,上升幅度为11BP;常熟、郑州、南京、交通银行上升幅度较小,位于1-5BP之间。苏农商行环比下降幅度最大,为31BP。

6.表外理财:保持增长,建行领跑,农商行小降

2021年,40家A、H股上市银行(46家上市银行中剔除浙商、重庆、甘肃、天津、广州农商行、九台农商银行)表外非保本理财总规模为23.2万亿元,同比增长7.16%,环比增长9.24%。理财规模同比和环比增长银行家数分别为30家和32家。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非保本理财规模最大,均突破2万亿元,其中,建设银行规模环比增速达30.27%,对大行理财规模扩张贡献较大。

分银行类型来看,除农商行同比下降5.28%,环比下降2.68%外,其他类型银行均保持增长。城商行理财规模的同比增幅最大,达到16.19%,环比增速10.20%;六家国有大行表外理财规模9.3万亿,同比下降0.94%,环比增加11.53%(基本符合大行理财季节性变化规律,即年中下滑但年底回升)。股份行持续攀升至10.7万亿,同比上升13.05%,环比上升7.39%,且依然高于大行规模。

7.理财子公司:净值化率普升,规模增速大幅提升,结构上以固收类产品为主

银行理财子公司是指商业银行经监管机构批准,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主要从事理财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或者监管机构认可的其他机构,代理销售理财产品。不具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资质。设立理财子公司有利于强化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隔离,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18年底开始,各家银行逐步建立起各自的理财子公司,至21年底,已经开业的理财子公司(不含中外合资)达19家,其注册资本合计达到1090.6亿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1年除苏银理财未公布净利润数据外,其余净利润均为正。其中,招银理财为唯一一家净利润超过30亿元的公司,兴银理财、中银理财和建信理财净利润也均超过20亿元。相比之下,城商行、农商行的理财子公司规模小、净利润也较低。净值化产品占比提升,对比近两年均有数据的8家理财子公司净值化率, 2021年均有提升(农银理财保持100%)。

从理财规模来看,13家理财子公司理财规模从2020年的8.8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6.17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2.92%。大行理财子规模增长最为迅速,从2020年的4.22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9.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78%,其中建信理财规模同比增速达到213.97%,中邮、中银、交银理财同比增速均超过100%。股份行和城商行理财子公司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42.79%和38.33%,其中徽银理财规模同比增速最高,达到765.63%。
从资产结构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配置比例最高。从银行年报中公布数据的4家理财子公司(工银、建信、兴银、青岛理财)来看,债券/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均为最高,工银、建信、兴银、青岛理财分别为48.3%、53.3%、91.53%、89.9%。

8.总结

总结银行2021年报表:资产方面,2021年上市银行资产增速较2021H1小幅回落;银行贷款占比升,而同业资产占比降,债券投资占比分化,大行和股份行变化不大,城商行增加0.8pct,农商行减少1.9pct;贷款结构中,个人房贷除大行上升0.5pct外其余波动幅度较小,按揭贷款提升,房企贷款下降,房贷集中度除大行外均有改善,高风险行业贷款占比下降。负债方面,股份行、城商行略有“优化”,债券发行均有小幅上升,农商行存款占比大幅下滑,其余均保持稳定。净利差方面,净利差环比普降,股份行和城商行源于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大行和农商行源于计息负债成本率上升,其中存款成本普升。21年6月自律协会优化存款利率效果有限,或与期限结构调整有关,今年4月再度引导调降。表外理财方面,表外非保本理财总规模同比、环比继续增长,农商行环比小幅下降,其余增长。理财子公司方面,净值化率普升,规模增速大幅提升,结构上以固收类产品为主。
银行配债增速提升,但供给压力仍大,长端利率承压。今年以来,银行债券投资增速持续提升,贷款增速震荡下行。从月度数据来看,银行债券投资增速从20年9月的17.2%降至21年8月的8.5%,为16年以来最低水平,后触底反弹,同比增速连续七个月上升,达到22年3月的13.5%,但与债券市场规模同比增速14.3%相比还有差距。其中大行和中小行债券投资增速均保持上升。展望二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但货币政策关注物价变化并兼顾内外平衡,5-6月或迎地方债发行高峰,债市供给压力加大,资金利率或逐渐向政策利率靠拢,稳地产政策使房地产信贷有所回暖,挤压银行配债空间,长端利率承压。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机构行为

城投债重仓下降,绩优基金拉久期做波段——21年Q4纯债基金季报分析

境外减持再创新高,广义基金配置减弱——3月债券托管数据点评

情绪指数高位回落——债市情绪高频指标跟踪

基金缩短久期,隔夜回购创新高——债市情绪高频指标跟踪

城投债略下沉,绩优基金拉久期增转债——21年Q3纯债基金季报分析

房贷集中度略降,配债空间有望提升——债市角度看上市银行中报
信用债仓位下降,现金类规模续增——21年银行理财年度报告点评
整改初见成效,后续压力仍存 ——以两款案例分析现金管理类理财整改进度
境外机构债券持仓分析与增持空间展望 ——机构行为系列之一(2021年版)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珮珊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珮珊债券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官方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