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6)丨基于生态评价的威海市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识别与优化
基于生态评价的威海市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识别与优化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Natural Reserve Vacancies in Weihai City Based on Ecological Assessment
姜芊孜* 刘娜 赵怡康 王玉华
姜芊孜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服务、城市雨洪管理等
刘娜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乡村景观等
赵怡康
山东省国土空间数据和遥感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资源信息化相关工作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3-06期P99-107.
●全文引文格式:姜芊孜, 刘娜, 赵怡康, 王玉华. 基于生态评价的威海市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识别与优化[J].园林,2023,40(06):99-107.
摘要:国内自然保护地存在大量保护空缺,影响着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总体建设。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分析多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鲜少文献对生态敏感性进行量化分析,难以满足当前空缺分析的要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国内确定生态保护空间的重要途径。研究以威海市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识别自然保护地生态空间以及保护空缺,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威海市生态资源优势明显,生态评价中等以上区域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地附近以及部分山区;自然保护地内的生态空间面积占比为66.3%,其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空间面积占比较低;自然保护地外有497.4 km2的生态空间尚未被保护,空缺区域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分布特征。在未来自然保护地建设与整合优化中,应对湿地公园进行生态修复和分区管控;对不适宜的自然保护区进行降级或撤销;将外部保护空缺分类分时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生态评价;生态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整合优化
自然保护地在中国生态安全维护中具有重要价值[1],但长期以来受制于“抢救式保护”策略[2],存在破碎化和保护空缺等问题[3]。基于资源价值评估的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策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途径[4-5]。目前虽已通过专家评议审查[6],但仍存在大量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潜在空间被忽视,这对保护地体系的整体建设产生了影响[7]。
多数学者在分析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时,侧重于生物多样性[8],利用GIS等软件,考虑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珍稀濒危动植物等生物多样性指标。也有学者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判断保护空缺[9-11],但较少从生态敏感性评价角度展开探讨。
以威海市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系统敏感性两方面构建生态评价体系。基于评价结果,分析威海市的生态空间布局,识别了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为自然保护地优化提出了建议。
1 研究区域概况
威海市设有32处自然保护地(图1),自然保护地类型丰富,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海洋特别保护区(含海洋公园)。
图1 威海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图
2 研究方法
首先,根据研究区域内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现状及前人研究,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要求,确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将各指标加权叠加,使用自然断点将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选择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三个指标。生态敏感性评价选取水域与水系、土壤类型与土壤侵蚀、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7个指标。其次,基于木桶效应,叠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结果得到生态评价结果。取生态评价高值区域作为生态斑块,并进行填补与修整,保留5km2以上以及自然保护地周边的生态斑块作为生态空间。最终,将生态空间与现状自然保护地相交,用以分析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图2)。
图2 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威海市生态评价
从生态评价结果来看,威海市整体的生态水平较高,全市重要的自然生态空间市域占比为24.6%,一般重要以上的区域市域占比为51.2%,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地、圣经山、锯齿山—老黄山及尼姑顶片区(图3)。
图3 生态评价
3.2 威海市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
自然保护地所涵盖生态重要区域的面积占比为66.3%,其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极敏感区域分别占自然保护地的63.7%与36.7%。威海市自然保护区与湿地公园所涵盖的内部生态保护空缺较大(图4)。
图4 威海市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空间面积占比
根据外部生态保护空缺识别结果(图5),威海市仍有497.4km2的生态空间未被纳入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呈小聚集大分散的分布特征。自然保护地周边的保护空缺主要集中于威海市北侧,单独保护空缺集中在圣经山片区、竹岛崮片区、尼姑顶片区、锯齿山片区和庙山片区。
图5 自然保护地外部生态保护空缺布局
4 讨论
4.1 对湿地公园进行生态修复与分区管控
建议对湿地公园展开生态修复。一方面,拆除过度开发建设区域,缓解生态压力,预留生态修复空间;另一方面,将湿地水系连通,加强雨洪调蓄功能,合理配置动植物,增强自我修复能力。另外,建议对湿地公园进行分区管控。根据生态评价结果与现场调查,明确湿地公园内部的开发与保护边界,设置核心保护区并禁止建设;对可开发建设区域进行弹性管控,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进行建设。
4.2 优化保护范围,降级或撤销不适宜的自然保护区
为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建议将自然保护区内部的生态低值区域剔除,优化自然保护区范围。米山湖与乳山河两处自然保护区被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占用,人为活动频繁。同时,涉及耕地保护、用地权属等问题,空缺面积大且保护难度高,建议降级或撤销。
4.3 将外部保护空缺分类分时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
为保障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优先考虑纳入自然保护地周边空缺。单独的自然保护地涉及区域面积较大、情况较为复杂,建议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网络构建,优先考虑高生态水平的空缺斑块。
参考文献
[1]唐芳林, 王梦君, 孙鸿雁. 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J]. 林业建设, 2019(02): 1-5.
[2]马永欢, 黄宝荣, 林慧, 等. 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 生态经济, 2019, 35(09): 182-186.
[3]黄宝荣, 马永欢, 黄凯, 等. 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的思考[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12): 1342-1351.
[4]唐芳林, 吕雪蕾, 蔡芳, 等.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思考[J]. 风景园林, 2020, 27(03): 8-13.
[5]唐小平, 刘增力, 马炜. 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规则与路径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20(01): 1-10.
[6]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关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EB/OL]. [2021-03-04].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6088/20210304/192123899953456.html.
[7]马丽丽, 毛斐. 空间规划背景下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规则与路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 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C]. 成都, 2021.
[8]BURLEY F W. Monitor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for Setting Priorities in Conservation[J]. Biodiversity, 1988, 227: 230.
[9]冯达, 胡理乐, 陈建成. 基于生态价值评价的北京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分析[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4233-4240.
[10] 刘阳, 梁淑榆, 邹天娇, 等.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自然保护区优先保护与保护空缺分析——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J].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8(04): 68-71.
[11] 房志, 徐卫华, 张晶晶, 等. 基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秦岭山系自然保护体系规划[J]. 生态学报, 2017, 37(16): 5334-5341.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6)丨感知健康景观《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6)丨景观感受与健康影响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6)丨绿色暴露对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影响研究述评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6)丨城市蓝绿空间对居民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评述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6)丨自然接触健康效益的主客观测量指标荟萃分析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6)丨情绪引导的城市公园视听品质优化设计研究——以成都环城生态区为例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6)丨虚拟现实恢复性环境感知评价体系构建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5)丨回归风景园林教育的本原《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5)丨风景园林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5)丨考问当代风景园林学本原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5)丨风景园林专业国际化教育教学发展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5)丨“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5)丨基于用户体验与自适应的风景园林简史教育游戏小程序设计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5)丨园林历史教学提升学生国际化设计思维的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5)丨走向全过程和开放式: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构建思考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5)丨高校植物园教育功能的实现——以康奈尔植物园为例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5)丨上海城市绿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1993 ~2003年)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5)丨国内乡村景观数字化保护研究进展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5)丨风景园林近相关10本高频高影响英文期刊关键指标分析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